December 17, 2005
-
平安回來
回到家了。因為不在包圍圈內,沒有被捕。
為什麼會去?第一想見識;第二是覺得如果同情,便應該以行動支持;第三是因為我住在那裡,灣仔封鎖了,沒有人去得到,基於上一個原因,我住在那裡更不應該躲起來。
黃昏時在藝術中心外旁觀開始,後來一直站在旁邊。今晚,很冷,不過遇上了很多人,包括tommyjonk、LK、一個已輟學的學生、我們的生果記者A先生、兩個QC師弟。
三次的重要衝擊都機緣巧合地沒有我的份兒,第一次是隊伍衝向港灣道,警察放催淚彈之前,我因為太冷要回家取衣服而沒有在人群中;第二次是因為LK找我,避過了警察驅散軒尼詩道和菲林明道交界人群的時間;第三次是為LK帶路離開之後,回不了包圍圈。
我告訴自己,如果見到有示威者過度使用暴力或者毀壞財物便會離開,不過一直也沒有見到。後來看到電視說發生了騷動,也許不是我走的那一邊吧,也許是這樣,令我不知整個過程的全部。
報紙報導會議內容的版數只是「花絮」的幾分之一,我們考慮支持與否,至少應知道會議內容吧。這麼認真的議題,被忽周化、便利化,然後整個社會便感性地說三道四,很可怕。
本來只是來湊熱鬧的輟學舊生,以前是一團粉團,今晚竟然很認真地問我問題,然後抽一會煙,過了一會,又再問過,為人師表,甚欣惠也。
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群眾運動,第一次(也應該是最後一次)被催淚氣攻耳鼻喉。以前一直認為示威遊行不是花車巡遊,也不是夜總會金魚缸,求其在一個 政府劃定的山卡啦地方或路線,發呆等一句鐘,再蟻速走幾句鐘,在示威目的地逛個圈拍張照便算。如果是的話,那便是葉劉說的散散步了。今天更加認同。如果臨 時更改地方和路線的做法是有問題的話,那麼大家在5年前所謂「反對公安惡法」便反錯了,大家其實是應該支持公安條例的。
肢體衝撞是遊行的一環,不過如果真的是使用過份暴力則難以接受。
相信這個entry已經夠趕客了,明天再詳細寫所見所感。
Comments (8)
如果「肢體衝撞是遊行的一環」,或者「更改地方和路線的做法」沒有問題的話,社會根本無秩序可言。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人有表達權利的自由,但不等於可訴諸武力,訴諸暴民式抗爭。
無論南韓農民如何有理,對其違反路線亂衝亂撞的做法不敢苟同。 至於在警方呼籲下也不肯離開的市民,無論持有什麼理由,直接點說,其實是阻著地球轉。
遵守社會秩序做不到,警民合作也做不到,即是做市民也不合格,枉論什麼公民抗爭,亦枉為人師表。 我不知道版主為何會認為「肢體衝撞是遊行的一環」,亦不敢想像背後的邏輯思維。 「肢體衝撞」但不「使用過份暴力」? 即是使用暴力也恰當? 如是者,小弟應該組織所有灣仔受影響的商戶、社團人士及市民,與這批暴民「肢體衝撞」一番。
南韓及南亞的農民可能很可憐,但如果取消了所有農業補貼,則輪到另一批來自歐美的人來訴苦。 但凡利益分配,永遠沒有公平;弱勢一方如果就有權利走上街大搞一輪,社會秩序蕩然無存。 冤有頭債有主,要搞的話,請去紐約,請去法蘭克福。
最好叫審計署計一計全港為今次會議花費了多少,然後叫當年好大喜功的有關官員下馬,或找數。
政治、文主的對對錯錯﹐我從來也搞不清也不懂﹐也從來怕加把嘴。但是看了一星期所謂世貿的報導﹐加上今天興合合的報導﹐淨係睇頭條都再睇唔過眼 - 部署、迎戰、勿近、騷動、淪陷、落閘、猛攻﹐這樣的畫面不該屬於是我所熟悉的香港。忍不懂住要加把嘴。
過去的一星期﹐每天香港新聞的頭條也是和世貿有關﹐也不得不看看﹐無奈的是機乎所有新聞也是和世貿本身沒有多小關係﹐報導完全不是有關他們的討論議題、進展﹐而是南韓農民的一切一切。
其實對於身處遠方的我可﹐以話很難感受到香港的氣氛﹐是好是壞﹐是緊張是輕鬆﹐我也感受不了。對香港的人來說﹐世貿帶來的是好是壞也不到我來評論。
但是看到這兩天的報導﹐真的有點氣憤﹕好事港人推波助瀾﹕部分港人甚至藉機生事,當警方昨首次於示威區發射胡椒噴霧時,有3名香港青年,突然從自己的袋中掏出水樽,擲向警察,狀甚興奮。這些香港人有什麼問題﹖知道世貿有幾多﹖對世貿有什麼不滿﹖為咩這樣對待自己地方的警察﹖﹗他們是為了香港在努力維持秩序和治安﹗
我絕對沒有興趣知道示威可以有大場面﹐
我只知道香港一直也有示威﹐試過有N萬人上街﹐
就是從來沒有那些恐怖字眼出現過。
我只知道我行走在街上是安全的﹐
那是我一直認識的香港。
我絕對沒有興趣知道示威可以有幾激幾瘋狂﹐
我只知道香港市民有不滿的話﹐是可以上街示威的﹐
就是沒有暴力和搗亂的示威。
我只知道我出街不用擔心﹐
那是我一直認識的香港。
今天東方報紙所寫的一段讓我最動容﹕我們熱愛和平,但絕不屈從暴力;我們熱情好客,但絕不縱容任何在我們家_放火的粗暴行為。這次警方的行動,表現出我們應有的立場,所有以香港為家的人,也會毫不猶豫的站在香港警方這一邊,向所有企圖擾亂香港社會秩序的人還以顏色。
當時我都在, 感想不說了. 不過倒幾想知警方對人數的統計方法. 身在灣仔之時, 據說有「數千人」示威, 十二月四日的遊行, 據就也有六萬三千人,.
我平日都算是半個從是統計調查的人, 若學到他們的統計方法, 對我工作大約很有幫助.
"肢體衝撞是遊行的一環,不過如果真的是使用過份暴力則難以接受。" 這個我也同意,但大前提下係雙方都有準備。像早幾日鴻興道發生的那種。但如昨日突然在市中心那面發難,想推倒警車,打連頭盔也沒有的警察,那是我接受不了。
我仍然認為,那要想到示威有什麼功用?自我宣洩之外,便是爭取媒體上的曝光,引起更多局外人的討論等等。會場入面的人壓根兒不會因為示威而真的改變或放棄議程及決定。
昨天的事,結果令到香港人的支持也沒有了。因為電視上只見到警察們給人用鐵馬撞,給人打…那樣的示威還有用嗎?
要暴力,那便是革命。用來推翻政權用的。
昨天發生的「騷擾」及「暴力行動」,在我眼中根本就不算甚麼一回事,甚至不屬於暴力,頂多只是中度的肢體衝突(有肢體接觸但不至令人受傷者也)。示威者及警方都極度克制,對方的進一步行動都在雙方的預料之中。如果示威者是「暴民」,那麼昨晚當示威者被帶上警車的一刻,「暴民」竟然像見到朋友一樣,搭著警察的膊頭上車,這一個鏡頭真的很匪夷所思。
所謂示威者的「暴力」,也不過是一場雙方共同演出的集體show。若果沒有「暴力」鏡頭,我看香港市民都未必會意識到香港正在舉辦WTO會議。我不害怕那些做show式的「暴力」,反而更擔心那無形的「暴力」。當我們的城市「理性地」、「平和地」運作著的時候,背後支撐著的能量,有不少竟然是來自剝削其他國家的基層人民(eg.上至支持WTO提倡「自由」貿易,「不公平」地漠視大國以本傷 / 殺人;下至食麥記飲Starbuck咖啡與購買由大陸廉價勞工出產的產品)。以及漠視被壓迫的示威者的困境,在他們還未使用真正的暴力時,我們已經單憑傳媒的片面報導,認定他們使用「暴力」,用「法律」、「理性」、「規則」等字眼去堵著他們的口。這一種不問背後原因,只問片面的所見所聞(其實也不是親身見到的),無處不在的無形暴力,往往比做SHOW式的暴力,更有效率地去殺人。
或許一向崇拜工具理性的香港人,需要一些激情的「暴力」去衝擊一下。
” 今天東方報紙所寫的一段讓我最動容﹕我們熱愛和平,但絕不屈從暴力;我們熱情好客,但絕不縱容任何在我們家_放火的粗暴行為。這次警方的行動,表現出我們應有的立場,所有以香港為家的人,也會毫不猶豫的站在香港警方這一邊,向所有企圖擾亂香港社會秩序的人還以顏色。”
我想大家都美化了香港人吧?我們熱情好客?我們只是對那些比錢香港駛的人好客吧?
”向所有企圖擾亂香港社會秩序的人還以顏色。”?還什麼顏色?根本我們就在助紂為虐。我肯定韓農根本不是要在我們的地方 ”擾亂社會秩序”,如果他們要擾亂我們社會秩序,會是昨日那般小事嗎?
當他們的國家也不幫他們時,當他們的政府對付他們的方法比外人更暴力時,他們示威遊行,意圖衝入會場,有什麼問題?我們討論的政改問題、廿三條問題,於我來說,比起他們的,雞毛蒜皮吧?他們說的是,無飯食、仲要還幾十萬債比自己個 PK 政府既問題呀。
從來都說,暴動、革命的原因多是食唔飽、著唔暖。革命成功時,大家歌頌,名留千古。咁試問,佢地依家做緊既,同以前革命個 d 烈士有咩分咁?只不過佢地手無寸鐵,形勢比人弱,大家只係覺得佢地係暴民。
但係,佢地係香港所做既,真係咁激進?
香港人未見到大蛇痾尿...
Kursk, 我也來幫你趕客.
我家住南區, 在灣仔北示威區隔鄰工作, 工作直接跟零售業有關, 親友是前線警務人員, 這次的世貿會議如果真的對香港市民有影響, 我每一方面都感受到. 但我這幾天經歷的"不便", 跟農民的困境相比, 我覺得不值一提.
其實南韓在上個月已經通過開放稻米市場, 無論今次世貿會議結果如何, 已經改變不了農民面對的困境, 他們選擇繼續抗爭, 是為表達自己的聲音, 引起世界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沒有今次的世貿, 我承認我對這個問題會繼續無知. 想想我們祖國的同胞, 韓國農民的行動, 正好替他們表達心聲.
自由貿易無罪, 問題是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2013年才取消補助, 那時候第三世界國家農民早已餓死. 今天我們覺得世貿議題跟我們無關, 香港是自由貿易的得益者. 但討論過農業議題後, 下一個議題是服務業, 議題包括醫療, 保險, 電訊, 公共事務等, 我們還能置身事外嗎?
如果和平不能解決問題, 我認為以一個激進的方式表達意見, 或許能達到目的. 我接受不了的暴力, 是襲擊無辜市民. 但當值的警員沒有保護裝備, 該負責任的該是哪一方?
看著人家的抗爭方式, 想到人家為何會有今天的民主環境, 再回想我們爭取民主的進程, 我明白何解我們到今天還須要為了那路線途及時間表而走上街頭.
最後, 謝謝Kursk, 走在無人無車的告士打道另有一番感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