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不紅耳不赤的小冊子
參觀靖國神社,取了一份英、韓、中文對照的介紹小冊子,名叫「靖國大百科(An Introduction to Yasukuni Jinja)」,內容包括靖國神社的歷史和地圖,當中值得留意的是靖國問答集(FAQ),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內容如下:
「....戰爭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但是為了堅守日本的獨立,為了要使日本能以和平國家與亞洲各國共同興盛繁榮,日本不得不戰。這些在事變及戰爭中,奉獻了尊貴生命的人們,便成了靖國神社所祭祀的神。
....在大東亞戰爭結束時,將戰爭的責任歸在一己之身而自盡者。以及在戰後由聯軍(美國、英國、荷蘭、中國等國)所主導的審判中,片面地被定罪為「戰爭罪犯」,千數十餘柱被殘酷的結束生命....靖國神社稱之為「昭和殉難者」,他們每一位都是靖國神社供奉祭祀的神。
....靖國神社的眾神為了日本的獨立,為了永世的和平,為了祖先給我們的傳統及歷史能夠代代流傳,而奮鬥並且奉獻了寶貴的性命。
日本能有今天的和平及繁榮都是拜靖國神社眾神所賜。」
讀過這份小冊子,見他們面不紅耳不赤地向中韓人民推銷自己的真理,才知自己孤陋寡聞。按照上文邏輯,其實東亞各國元首應該在「終戰」紀念日一同參拜靖國神社,以感謝大日本帝國將士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小冊子看過,可選擇參觀靖國神社的博物館(遊就館),更深入地了解大日本帝國對東亞人民所作的努力(盛惠入場費800日元)。
遊就館入口的一層展出大日本帝國的戰機、坦克槍炮真品,以及戰艦模型,這些東西還可說是中性。真正精彩內容在一樓的展覽室。
虛擬歷史之旅
一樓展覽室所陳列的是由傳說時代到美日安保條約為止的日本軍事史,當中主要內容如下(只看得明英文):
- 美國強迫幕府開國-日本武士和諸侯發現西方威脅隨時在四面八方出現,引發「尊王攘夷」運動,導致後來的幕府倒台和明治維新。
- 日 清戰爭(甲午戰爭)-為了在列強威脅下求生,明治政權不得不厲行「富國強兵」政策。同時,清帝國亦建立了其軍事力量。朝鮮發生親日改革派革命(pro- reform and pro-Japanese revolution),日本和中國同時出兵,後來爆發了軍事沖突,日本以較弱的數量戰勝清帝國。戰後列強三國干預,侵害了日本的利益,也反映了列強野 心。
- 日俄戰爭-日本為了爭取戰略地位,不得不和強國俄羅斯開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支援協約國,進攻德屬山東及太平洋諸島,並派出海陸軍在歐洲戰場英勇作戰。
- 滿州事變-東北軍閥張作霖反日政治取向及中國人對日軍的恐怖襲擊,導致關東軍平定東北,以「民族自決」原則成立滿州國,期間滿州國的重工業、農業、能源事業高速發展。
- 支那事變-盧溝橋中國軍隊襲擊日軍,引致軍事沖突,日本政府指令日軍克制,避免戰鬥升級,並達成停火協議。可是後來中國軍隊多次襲擊日軍,屠殺日本僑民,導致全面戰爭。
- 南 京事變-中日全面開戰以後,日本為阻止中國繼續「對日發動軍事行動」(The purpose of the Nanking Operation was to discourage the Chinese from waging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包圍南京。日軍佔領南京後,南京市民都得以平安生活(Inside the city, residents were once again able to live their lives in peace)。
- 大 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對日實施禁運,而且支援中國,迫使日本考慮對英美開戰。因為日本90%的戰略物資都需要進口,如果西方國家對日進行禁 運,會威脅日本的生存,所以日本嘗試與美國談判,可是美國要求日本退出軸心國,並完全從中國及越南徹走,日本無法接受,唯有開戰,從東南亞和中國奪取戰略物資。(然後用了很多展品展示日軍英勇表現)
- 大東亞共榮-日本解放了東亞地區的殖民統治,令東亞人民可以自決,共同繁榮。在戰爭其間,日本嘗試與盟軍和談但無功而還。
- 戰後苦況-戰後日本戰俘和僑民被虐待,死傷無數,但在天皇的號召下,全國人民重建經濟。
對二次大戰的結論
展覽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有以下的結論,我把它譯成中文供各位咀嚼:
曾經被日本擊敗過的殖民者不能阻止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推動的種族平等及民族自決精神,雖然這些理念曾經被武力鎮壓。
(The coloizers who had been defeated by Japanese could not suppress the ideals the Japanese had advanced after WWI and were subsequently rejected - racial equli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for the peoples of Asia - with military force.)
他們用了很大的展板來展示東亞及非洲各國如何和戰後爭取到獨立,並歸功於日本的大東亞共榮理念。
按這道理,獨立了的前殖民國家都應該感謝日本。差點忘了,這個我們的毛主席真的做了。
靖國神社對二戰的另一個結論是引述遠東軍事法庭唯一一個反對把甲級戰犯定罪的法官Radha binod Pal的說話:
"When time shall have softened passion and prejudice, when Reason shall have stripped the mask from misrepresentation, then Justice, holding evenly her scales, will require much of past censure and praise to change places." (此段其實是引述美國南方政府總統Jefferson Davis的說話,很難譯,大意是當時間把狂熱和偏見沖淡後,當理據把不實陳述的面具脫下,公正地拿著天秤的正義女神會要求過去的譴責和賞賜交換位置)
Radha binod Pal 備受日本右派推祟,是因為他質疑遠東軍事法庭的公正性,認為應該判甲級戰犯無罪。
簡單而言,靖國神社的結論是(1)大日本帝國雖然輸了,但它為東亞以致世界帶來了貢獻,(2)日本的所謂戰爭罪行,是被冤枉的。
他們為Radha binod Pal立碑歌頌的時候,似乎他們忽略了Radha在他的判詞中說過
日軍對一些佔領區的平民及戰俘犯下的戰爭罪行證據非常明顯
(the evidence is still overwhelming that atrocities were perpetrat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Japanese armed forces against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of some of the territories occupied by them as also against the prisoners of war) (wikipedia)
軍事法庭可能有不公正的地方不代表沒有犯過戰爭罪行,不代表沒有屠殺過平民,似乎靖國神社只想參觀者覺得日本屈不得志的受害者。
展覽館的書店賣的全是有關參內閣拜靖國神社理據、甲級戰犯被屈和南京大屠殺虛構的書籍、還有早陣子攪出滿城風雨的扶桑社歷史教拜書(雖然在日本教育界並不流行)。對著那些笑容可掬對我說英語的店員,只想立即走人。
自從和平憲法實施以後,神道教已不是政府的一部份,而且日本是一個自由民主社會,我們不能當他們的立場是官方立場。可是作為日本的重要信仰和皇室的合法性支柱,他們自欺欺人的極右立場,可不能當笑話看待。
離開靖國神社,想起<1984>中的名句:
戰爭即和平 - 為了亞洲和平而屠殺亞洲人
自由即奴役 - 大東亞共榮
無知即力量 - 如果有日本人真的被這些歪理說服的話
看完半官方的東西,下一篇將了解一下官方有關二戰災劫的展覽。
連結:
靖國神社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