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一是一位老師被學生用手銬鎖上,他要求學生開鎖,但學生說沒有鎖匙[短片連結]。有論指這位老師沒有尊嚴,也有人形容他「向學生哀求解鎖」[全文]。學生跟老師開玩笑是否恰當,是否影響老師尊嚴,視乎客觀環境、老師與學生關係、玩笑性質,不能見到學生跟老師開個玩笑便大呼道德淪亡,否則我們只能接受女王教室中的師生關係。
蘋果日報訪問教育評議會何漢權如下: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批評,短片內學生太過份,「咁樣鎖住個老師唔畀佢走,就算係玩都唔應該。」
何漢權慨歎現時老師地位比從前低,但老師也不應縱容學生,校方應正視事件,告誡師生「搞清楚自己角色。」[全文]
當我們大聲疾呼老師和學生什麼什麼的時候,很容易落入對號入座的陷阱,只要見到學生玩得誇張一點,便會搬出諸般道理狠批社會風氣。當我們要批判這段短片的時候,想清楚,究竟這個玩笑背後的客觀環境、老師與學生關係、玩笑性質。
客觀環境:
當時並不是上課時間,而是午飯時間(老師說要跟同事吃飯)。午飯時間開玩笑,沒大問題。
老師與學生關係:
這個不知道。但追查下去,發現當日有另一位老師受同樣「對待」,不過他的處理方式有點不同,看上去也沒那麼容易令人誤會[短片連結]。學生為什麼會對兩位阿Sir開同樣的玩笑?是學生頑劣?還是阿Sir軟弱?抑或是校風有問題?甚至香港學生水平下降?心裡有預定立場的人可以自行選擇。
玩笑性質:
該校校長回應時指「片段中的學生是02/03學年一班中七學生,拍攝日是該班最後一課」[全文]。你有試過在中七最後一天拿著相機,跟同學或者老師開玩笑嗎?從上一段提及的那段片看,當中的師生關係很不錯,學生在中七的lastday跟老師開玩笑,反映的不是學生問題,而是師生關係。事實上,即使是那位被形容為「向學生哀求解鎖」的老師,他的反應是有點不知所措,有點odd,但絕不是哀求,而最後學生也因為知道他不太高興,知道適可而止而替他解鎖[連結],中七的最後一課就此完結。
這個手銬玩笑本身,是否過份?請問:你有沒有在片中聽到不適當字句?有沒有見到侮辱性的行為?有沒有侵犯任何人的身體?玩笑是否惡意(malicious)?學生有沒有適可而止?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既然不是上課,又是中七最後一天,知道老師不喜歡便停止玩笑,請問問題在哪裡?在老師?在學生?還是預設立場,對號入座的大眾?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