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福音電影的目的是向未信者傳福音
立場:我信福音,支持傳福音
難處:以戲論戲來評論福音電影,不免給人批判福音工作的印象,難作理性討論。而且容易淪為攻擊信仰的幫手
立論:福音電影的對象是未信者,如果電影內容脫離群眾,甚至變成部份教徒自說自話,縱使目的良好,但可能有反效果。
最近看過某部型男才子主演的福音電影,其脫離群眾的程度,幾近喜劇之王裡面的街坊劇場,我讓未信的朋友看其trailer,竟然得到爆笑的效果。我想,這部電影的開支,即是教友的捐獻可能白花了,心裡有點難受。至於是哪套電影,不便在這裡說了。
究竟我們何時才能有一部像密陽或者東京鐵塔般準的福音電影,真正能夠觸及心靈深處,讓人有真正的思考,體會信仰?(我不是看過很多福音片,如果有的,請告訴我)
johncoal分析了福音製作機構未能拍出好電影的原因。小弟大膽加以闡述--這些機構不用面向市場,其重要資金來源不是票房,而是教內捐獻。於是,出現了公營機構,包括教育電視面對的問題,就是不用考慮觀眾需要,他們考慮的也許是圍內人士的喜好。
延伸閱讀:
johncoal再論福音電影
「以機構運作而論,這樣將市場限制,然後再試圖透過捐獻去運作,坦白說,就像是多年以前台灣電影之死一樣。」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