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December 20, 2007

  • 關鍵字大作戰-普通話篇(3-4/4)

    以下是普通話篇的最後兩集。第三集討論的是以普通話教中文的困難,第四集三師各自談論對這個議題的看法,當中有較多個人情感抒發,敬請見諒。

    連結:三師會網頁 | 三師會youtube頻道 (可考慮一氣呵成播放普通話篇全四集的播放清單)

    第三集-以普通話教中文可能遇到的困難

    第四集(完)-談談對以普通話教中文的看法

    普通話篇播出之後,kursk小弟引鳳凰衛視主持曹景行<聖保羅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一文作例子,批評一些人對廣東話的矮化,引起不少討論 [連結:這就是我說的北方話霸權],以下是一些討論的內容的節錄:

     

    Chungpui:

    我認為關鍵在於三點:一,從理論上應確立粵語是漢語族的以下的的一支獨立語言,而不是漢語以下的一個方言。普通話和粵語應是平行的兩種語言關係,而不是標準語和方言的關係。二,應大力推動粵語文字化,並將書面粵語運用到更高階的社會層次,例如嚴肅文學、公函、官方文件等。三,應教育內地尤其是北方的民眾和知識份子,在香港和澳門使用粵語,和國家統一與否完全沒有關係。即使愛國愛港又愛黨的左派,他們自六七暴動以來用的一直都是粵語。語言本質是不具階級性的,誰掌握了話說權語言和文字就為誰服務,在台灣泛錄掌握了閩南語和閩南語書面文字的話語權,使用和倡導閩南語就變成了「台獨」的文化符號。但在香港和澳門粵語的使用一直和政治傾向掛不上勾,將提倡粵語和國家統一聯想在一起,不是將港澳和台灣的巨大差異混為一談,就是杞人憂天。

     

    按:按使用人口算粵語是全球第十六大語言,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要因自己的母語而感到自卑。事實上,任何詆毀粵語改用普通話的論調,都幾乎可同時用作詆毀漢語改用英語的論點。

     

    igloobear說:

    普通話是連繫十三億人民的語言,從現實考慮,香港學生確有學習的需要。

    矮化粵話則大可不必了,即使在國內,大力推動普通話多年之後的今天,各省方言從來都沒有被完全排斥。十三億人(全球六份一人口)使用同一種母語,從來沒有在人類歷史中發生,難度很高呢!

    普通話當教學語言的比重,應該由學校老師家長和同學來決定,幾十萬學子有長短是必然的,但凡一刀切沒有彈性都不是好事!

     

    ....

     

    中央想要香港真正回歸,普通話作為文化載具,普及是免不了的。中國政權在文化上向來霸道,明清朝至今天的共產黨,其實並沒有甚麼改變,滿州話如是,服飾髮型也是如是。香港作為中國小小一個特區,很難改變這個大趨勢。

    冰窖熊的問題是:為什麼粵語可以明清至今經歷千年浩劫,依然可以存留呢?大概和廣東地處南緣,山高皇帝遠很有關係,畢竟,廣東省一億人已經是很大的市場,面向南洋等地又有一番天地,南方人愛風花雪月而淡薄功名,普通話自然不需要太靈光。北方人心繫家國熱衷官場,自然要練就一口流利的捲舌京腔。

    chrischenghk說:

    曹文中,只以一句「我就不相信用普通話教了中文,香港孩子就會講不好廣東話,看看廣州孩子就知道了。」就敷衍了事,以為普通話教中文不會講不好廣東話。
    但事實是,普通話教中文整件事中,我看到官方的著眼點都在「改善學生的行文能力」,即以普通話教學來減少「粵語寫作」。可能從來沒人想過,如果用普通話教學,對,學生仍然能說廣東話,但能力一定下降。我們平常說話,用的是廣東話。公開談話、演講,也是普通話。

    Pakkin說:

    語言的確和權力有關,但不是全部。把用普通話教學的問題縮窄到老師能力問題,窄到「能不能」和「行不行」的問題,用殖民時代保存普通話以抗衡大陸的思維直接套用在今天抗衡大陸文化和外勞老師的問題,把「好不好」、「怎様學中文才叫好」等問題存而不論,思維眼界之狹隘,也不用多言了。

    chairrex說:

    學普通話,是現實需要;學廣州話,是文化承傳。

    不是不知道普通話的重要性,但曹先生知否普通話是由滿語演變而來,而廣州話是近於唐宋語言呢?中國不是說要復興文化嗎?如果推普而捨廣,其實就是對中國文化的謀殺。

    不過,見怪不怪了。很多方言都差不多消失了,其實廣州話仍算幸運。何況,內地曾為硬銷簡體字(甚至二簡),禁止商店用任何的正體字,甚至說不簡化的人是反革命,在這方面,上面做得很絕。

    硬銷內地詞語,從那一方面來說,那些內地詞語/文法都不似中國文化,學了它們,中文會好嗎?

    fongyun說:

    為何說香港仍是「殖民地」,正是如此,崇拜統治者的語言﹕英文和普通話。

    altai說:

    書寫中文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應該注意。香港用的繁體,除了字體樣子不同簡體外,文體源自民國,和台灣相近而與簡體文體是兩種源流。簡體文字裡,鬥爭、‎軍事用語、北方白話偏多,和香港用的繁體書寫,分別不止是粵式與否。

    還有我孩子學校聘請北方老師教中文,發覺她不懂書寫繁體字,問題很大。她雖然很努力去在字典裡找出寫法,但筆順錯,令孩子的字體怎樣寫也不漂亮。她沒有書法訓練,認為字體寫出來的樣子,別人看得明白就成了。‎

    關注的不應止是粵語,而是繁體文字,由民國流傳下來的文體和文化。

     

    延伸閱讀:

     

    tommyjonk  最緊要正字II之粵語未日危機  SCOLAR

    曹景行  聖保羅可以,你們為什麼不可以?

    kursk小弟  這就是我說的北方話霸權

    hyster 不能迷信普通話教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