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3, 2008
-
網摘 - 我們這一代的鬱悶
有關世代身份鬱悶
貓咪屠殺與世代之爭 ──當日本年輕右翼遇上香港財政司長 (張彧暋)
那份對我這20代尾30代頭的年輕人來說,一毫子利益也沒有的財政報告(就像新年那種問你拿錢的「財神到」)悠翔的假期 (健吾)
「Lost Generation」。日本國際大學全球傳播中心的社會學家鈴木謙介說,「LG」是指在1995至2005年這十一年間經濟不景、大衰退時畢業、投身職場的年輕人。....LG大多只可以得到沒有前景沒有福利沒有將來的「契約職」。只要早一年或晚幾年畢業,他們的人生故事也會完全改寫。情況,有點像現在爭取「公平待遇」的醫務人員。有關地緣身份鬱悶
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 (梁文道)
從前只有在香港演藝圈混不下去的人才會北上,如今的情勢正演變為只有混得好的人才能殺出香港。願我們都是最後一代的香港人 (johncoal)
梁文道想說的,如果不是錢,其實就是一個卑微的文化人希望:就是希望自己吾道不孤,想找一個更闊更大的群體。
Comments (4)
關於這個課題,可以說的東西很多。
我想世代分析成為焦點,不得不提陳冠中吧?他正是帶起香港「世代討論」的開端,之後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附和,這種世代分析慢慢成為討論香港文化的理論框架。不過,我看到的是這個框架之中的重點轉移,本來由五十歲左右的中年掌權人的自圓其說自歎幸運,到今時二三十歲人的自歎失落自鳴不幸。梁文道是個很好的例子,從〈我們下一代香港人〉(上書局出版的書都有的序言)到近日〈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悲觀的意味愈來愈重。
不知道往後的分析會是如何呢?
@Alvin_lau - 對,真的不得不提呂大樂。根據他在研討會的說法,四代人的框架是無心插柳地寫出來的。不過,因為太好用,所以本地的文化界勁用。
謝網摘!
>>因為太好用,所以本地的文化界勁用。
咁係好定唔好呢...我覺得開始有濫用...(個人意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