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08

  • 現實騎呢過小說

    最近推薦電影(1) - 離奇過小說 Stranger than Fiction
    Columbia Pictures' Stranger Than Fiction

    如果你發現自己變成了一本小說的主角,你的生活跟小說一模一樣,你會看結局嗎?

    [link: official site, 香港沒有上過畫,所以沒有中文戲名(更正:多謝大家提供資料,原來上年電影節播過,譯名是「離奇過小說」),現於Star Movies播放]


    最近推薦電影(2) - 密陽

    先前推介過了,不過見那個什麼Asia什麼award選了它做最佳電影,再拿出來推一推。

    [link(小弟先前的看後感) - 真的苦難,假的救贖 - 密陽 ]


    最近推薦電影(3) - 破事兒

    彭浩翔純粹玩野之作,沒有包袱,麻甩性/愛/情小故事。可能是陳冠希、阿嬌和Juno最後一次出現在同一套電影。
     
    (補充:見大家留言認為這套戲不行,唯有補充一下。破事兒的表達手法頗為「獨立」,連拍攝手法也頗獨立,即是有點故意的粗糙。而說故事的手法,似乎也故意地隨心所欲,所以未必人人喜歡,不過小弟覺得OK。)

    [link - official site]

  • 關鍵字大作戰--北京奧運(3/4)

    上節討論過北京面對的人權外交問題[連結上一節],本節將討論北京奧運可能面對的政治、國安、公關、天災問題,以及可能的對應方案。

    (雖然本節提過藏獨問題,不過錄音的時候仍未發生西藏騷亂,否則應該另開一節獨立討論。)


    參考資料:
    1972慕尼黑奧運慘案1980 莫斯科奧運1984洛杉磯奧運
    無國界記者有關北京奧運的網站


    節目重溫:

  • 西藏問題-硬實力vs軟實力

    由青藏鐵路說起

    上年做青藏鐵路專題教材,從不同角度分析西藏發展。青藏鐵路開通,表面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勝利,就好像玩Civilization開通了鐵路之後,人力、財力和軍力源源不絕。可是,人力、財力和軍力都是來自漢族的。對於不同文、不同種的藏人來說,這改變不一定是好消息。反對中國統治的藏人的意見,令我想起聖經說「人活著不是靠食物」。

    騷亂/起義?

    這次事件,就中國官方報導,加上遊客口述,似乎是典型的騷亂/暴亂(riot)--群眾集體對公共秩序造成野蠻或暴力的擾亂(wild or violent disturbance by a crowd of people, from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順帶一提,"riot"一字在維基百科並無對應的中文版本(連結),中文維基世界太細小乎?

    拉薩的騷亂,有平民被暴亂份子襲擊,不少商店被搶掠縱火,這一點似乎是肯定的事實,而在騷擾之前有沒有其他示威行動,則因為資料不足(消息封閉?)而無從判斷。

    硬實力 vs 軟實力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兩會進行期間,台灣舉行大選,加上北京奧運前夕發生如此大規模騷亂,真的很難排除是有組織的行動。對比起上一次在1989年發生的騷亂,今次可能更出乎意料,上一次是民運期間,中央本身自顧不暇,今次卻是所謂的中華盛世,中央在硬實力(管治力、軍警力、財力)和軟實力(文化)兩方面都如日中天的時候發生事變。

    要分析是次事件的因由,從硬實力來看似乎難以找出答案,較合理的解釋是硬實力增強得太快,漢人在西藏地區的經濟力量愈來愈大,軟實力沒有相應的增長,藏人無從抵抗,覺得漢人硬實力影響到軟的方面--文化和宗教,作出的反抗行動。藏獨人士經常的說法是中央政府對西藏實行漢化政策,今次的騷亂事件,無論是有「預謀」還是偶發性發生,其得到的響應程度,相信代表了由漢化恐懼引起的反抗。

    西藏不是緬甸

    不少評論指是次事件中中國政府在打媒體戰,盡量令世界輿論傾向認為這是暴徒搶掠傷人的暴亂,而非民族起義,西藏流亡政府與事件劃清界線,令形勢傾向了中國那方。本來這次事件有可能以緬甸僧侶和平示威的形式進行--在社會響有崇高地位和道德力量的僧侶進行和平遊行,群眾集體保護僧侶,軍警起初無可奈何,到後來武力鎮壓,輿論一致譴責緬甸政府。

    不過,今次的畫面所見,有僧侶(假設不是假扮的)參與搶掠,也見到暴徒追斬平民(也假設不是假扮的),似乎西藏並不是緬甸。當然,我們對於來自中國的新聞,看見不等於相信,seeing is not believing。不過有如火星般難被外界觸及的西藏,要看見全面的真相,真的很困難。


    延伸資料:

    關鍵字大作戰-北京奧運(2/4)

  • 西藏問題

    CCTV


    不知名來源



    CNN




    剛在三師會講完北京奧運與西藏和新彊問題,便發生恐怖襲擊不遂事件,這兩天拉薩更發生大型騷亂....

    這應該只是開始而已....

    (待續)

  • 渴望跟國家發生關係

    現在每天都會上豆瓣,這個擁有幾百萬用戶的知識社群,看看人們在讀、聽、看、寫什麼。曾幾何時,我用過香港本地的anobii,它的功能跟豆瓣類近,可是用戶人數應該只是豆瓣的不知幾千分之一。

    Web 2.0的世界就是這樣,人多好辦事,人多就有意念的交流激盪、人多就會令標籤更準確、人多就可收集更有意義的排行數據。豆瓣成功了,anobii沒有,實在是非戰之罪。要怪,也許怪地緣因素吧。我們十三憶人民,產生的網絡內需,真的一人打一個單字,也會迫爆我們的硬碟。

    中國內地的文化產業發展之快,加上互聯網這個巨靈,真的很難想像。不過,難以想像是一回事,畢竟它真的發生了,我們下一步要想的,是如何擁抱它(假設我們是同文同種,文化基因是擁抱得來的)。去看一看香港的簡體書店,十三憶人市場能夠建築出的市場區隔,仔細得難以想像,舉個例子,台灣只有三兩本國防雜誌,香港沒有,可是內地的軍事雜誌,竟可效滿一個比我高的雜誌架。

    十多年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我開始用簡體字,看簡體書,看到有內地交流團便報名,跟內地學生交談的時候,還不知哪來的勇氣講文革和六四。那個時候任何人都會明白,我們沒有人能夠逃避國家/國族/民族這東西。不過,我們沒有想到它來得如此的快,進步得如此的快,

    我很想跟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發生關係,就是跟柏楊和龍應台那兩代中華民國人一樣,想跟中國發生關係。這些年來,一直在留意著內地的文化產業--看內地的書、看內地的電影(還記得n年前第一次看「河殤」的感覺)、看有關內地的新聞,後來甚至到內地的討論區跟憤青「交手」。我幻想的,是可自在的在內地和香港的文化之間遊走,又想見證國家變得富強,甚至變天,甚至和平統一。

    不過,那又如何?我還只是一個文化消費者。就國家富強方面,我倒是買過不少國企的股票,還不是一個小小的股民而已,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種跟國家發生關係的想像,可能只是性幻想--只有想像,沒有發生過。

     

  • 網摘 - 我們這一代的鬱悶

    DSC_1000s

      

    有關世代身份鬱悶

    貓咪屠殺與世代之爭 ──當日本年輕右翼遇上香港財政司長 (張彧暋)
    那份對我這20代尾30代頭的年輕人來說,一毫子利益也沒有的財政報告(就像新年那種問你拿錢的「財神到」)

    悠翔的假期 (健吾)
    「Lost Generation」。日本國際大學全球傳播中心的社會學家鈴木謙介說,「LG」是指在1995至2005年這十一年間經濟不景、大衰退時畢業、投身職場的年輕人。....LG大多只可以得到沒有前景沒有福利沒有將來的「契約職」。只要早一年或晚幾年畢業,他們的人生故事也會完全改寫。情況,有點像現在爭取「公平待遇」的醫務人員。

    有關地緣身份鬱悶

    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 (梁文道)
    從前只有在香港演藝圈混不下去的人才會北上,如今的情勢正演變為只有混得好的人才能殺出香港。

    願我們都是最後一代的香港人 (johncoal)
    梁文道想說的,如果不是錢,其實就是一個卑微的文化人希望:就是希望自己吾道不孤,想找一個更闊更大的群體。

     

  • 關鍵字大作戰--北京奧運(2/4)

    上節講述奧運的歷史和精神。本節將以史匹堡呼籲中國關注蘇丹達爾富爾人道問題作例子,討論北京奧運牽涉到的人權外交問題。

    达尔富尔地区 
    達爾富爾地區(維基百科)

    節目重溫:

     

  • 關鍵字大作戰--北京奧運(1/4)

    上星期錄音的時候,還未發生恐怖襲擊失敗事件。北京奧運,當然不只是體育那麼簡單。

    一連四節,分析北京奧運的背景,還有其政治、經濟影響。

    節目重溫:

  • 停課!

    幼稚園和小學停課!


    昨晚陶傑說一定要停課,今晚真的突然宣佈停課。

    做了這麼年人,香港好像是第一次因為流感而停課。這也是好事,有些小學已有一成學生請病假*,情況似乎不樂觀。不過公共衛生的問題,小弟完全不在行,作為普通市民,只能信任掌握資源和資訊的政府(雖然政府不一定可信)。深入分析可參考方大的文章[連結]。

    印象中敝校很少學生請假--跟平日一樣每班兩三人而已。相信中學生的抵抗力和衛生意識比小學生好得多。

    家長不用擔心小朋友的學業,小朋友也不用開心得太早,因為停課的兩星期會在暑假扣除。

     

    * 今天再細想,一成其實不過每班四人。一成很多會不會是錯覺,不敢武斷。

  • Coke Zero 魔蟲口入 (2)

    看到這個「大腦」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幾乎肯定Coca Cola Zero的核突廣告靈感來自「魔蟲口入」。

    「魔蟲口入」裡面開場不久,一條外星肥蟲跟隨殞石降落地球,女主角的老公遇上了牠,牠向他射出毒針,寄生蟲控制了他的思想,令他變形,而且要找捉人幫手繁殖先前提到的豬膶怪蟲。

    圖片(1)及(2):外星肥蟲

    slitherbug1

    slitherbug2

    downarrow

    圖片(3):Coca Cola Zero廣告中的「大腦」

    cokezerobrain

     

    「魔蟲口入」Video Clip:第18秒出現外星肥蟲射人場面

    downarrow

    再比較一下,Coca Cola Zero廣告片:連結

    個腦有「擘開」個口,跟外星肥蟲擘開個口一樣。

     

    預告:在youtube看過下一個角色,好佛洛伊德....

    連結:Coke Zero 魔蟲口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