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10, 2008

  • 發條橙

    終於完整地看了一次<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看著暴力罪犯接受改造實驗,不停接收色情暴力影像,令他對性和暴力產生條件反射式的噁心反應,好像想起了什麼。

    想起小時候(八十年代)看香港電台的一集<性本善>,講一個同性戀少年被家人發現其性傾向,家人帶他接受「心理治療」,所謂的治療,就是跟發條橙一樣,要少年不斷看粗獷的男性照片,同時受到電擊。

    今天看來,以這種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實驗(重覆在狗隻開餐以外在因素提示,最後狗隻接收到外在提示的時候,即使沒有看見食物,也會分泌唾液)改變性傾向有點匪夷所思,不過在二十年前,當同性戀性行為是刑事罪行的時候,這也許是被接受的做法。

    那集<性本善>的心理治療,其實就是<發條橙>式實驗的變奏。

    其實這種巴甫洛夫/發條橙式改造,在前蘇聯和開放前的我國,也不是新鮮事,不過不人道的程度更甚。

    巴甫洛夫/發條橙式改造可能有兩種效果,可以是預期或者非預期的。預期的就是達到主事者的目的,例如看重覆看廣告令人接受或反對某種意識形態,或者喜歡某種商品;非預期的就是受眾被迫重覆接收訊息,本來想受眾接受,可是他們看到某東西便覺得嫌惡想嘔。

    那麼,現代社會有沒有巴甫洛夫/發條橙式改造?

    你有沒有試過無端感覺到We are ready的音樂在腦海出現?

  • 國際紅十字會緊急呼籲

    熱帶風暴「納爾吉斯」侵襲緬甸西南沿岸,造成嚴重傷亡,數以萬計人民流離失所。為協助當地災民渡過難關,香港紅十字會現緊急匯出港幣五十萬,以支持國際紅十字會在緬甸的救災工作。

    直接網上捐款,或者以支票或轉帳捐款:

    紅十字會網頁

    連結:
    電視新聞報導災情(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