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不能亡
今天學校有悼念活動,想起那些畫面,想起一個又一個的悲哀故事,心裡在淌淚。
看到下了一半的國旗,心情有點複雜。不知怎的,每次看著國旗,有一種悲慟的感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血氣翻騰的感覺,雖然我說過我恨國旗上代表黨的那顆大星,但是不知為什麼,看著那面旗幟,總是有說不出的感動,尤其是現在國難當前,心裡就是有王佳芝哭著喊「中國不能亡」的痛楚。
回家,看到陳堅的新聞片,心像刀割一樣,一個活生生的人啊,就這樣在幾億人面前去了。這時候,心裡想到的,就是OMG,是認真的,我的上帝啊.... 雖然我知道一切的生死都不是要懲罰任何人,但是在此情此境,有誰可以不傷心?當年耶穌基督看到人們為了拉撒路的死而哭,也哭了,大概就是這樣。
這種旁觀的痛苦,不好受。要捐的錢都捐了,要看的新聞看了。還可以做什麼?現在人人(包括政府)都表現出共赴國難的決心,但願這種決心會轉化為能量,轉化為國民向心力和素質提升的動力,更轉化為改善吏治和體制的動力。
錢鋼的《唐山大地震》有一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地震後有幾戶人家搭了帳篷,互相照顧,共享僅有的物資,可是到了情況轉好之後,這幾戶人家便反目了。共患難容易,共富貴難。復元後的日子,大家不可能再像今天般齊心和著緊政府的工作,那時候,地方吏治會不會再出問題?會不會有挪用善款和重建資金的問題?老實說,那是很難避免的,不過,如果聽到的話,我們會感到忿怒。
難忘天安門升旗儀式後人們的激昂,更難忘死去同胞的面容;我們心裡都有「中國不能亡」的民族魂,也有幾千年一代傳一代的人道精神,孔夫子稱之為「仁」。
2. 劉志榮
小時候看無線和亞視(本來叫麗的電視,那時我已懂性....)的比例是一半一半,對於亞視的藝人,有一種很獨特的親切感,那是無線藝人沒有的。也許因為亞視的製作不夠無線的「專業」,藝人還可以保留少許個人風格,包括少許offbeat(娘)的味道。
可是,那種offbeat的感覺,很親切,好像看到自己的長輩一樣。例如劉志榮,他的八十年代外表,由八十年代到現在也沒有太大改變,看到他的時候,會想起小時候印象中的叔父和舅父,很親切。
又例如黃麗梅,她在我唸中學的時候的時候出道,第一套演的電視劇好像是新仙鶴神針,後來她做主持,老實說,說來說去也是那幾句,不過,不知為什麼,看到她的時候,感覺很親切,也有一種安定的感覺。所以,看她的節目,其實是舒服的。她令我想到的,是一個很樂天,又很能幹的表姐。
我的親戚名單還有岳華、馮寶寶、鮑起靜、陳秀雯、劉錫賢、呂頌賢、尹天照、萬綺雯、陳煒、江美儀、田蕊妮、阿ben(張嘉倫)等等....
劉志榮走了,他在大地恩情演的九斤哥的形象,長留人間。
3. 緬甸
從任何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場人道災難。聯合國安理會有責任做些什麼的。中國的大地震,分散了世界注意力,這對緬甸飽受人禍折磨的人民來說,某程度上是禍不單行。
4. 低清老翻王
很喜歡這套戲。不過默哀期間,不提娛樂活動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