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系列與企業恐懼
生化危機在日本發行時叫做Biohazard,發行到美國時因為這名字已經被注冊了,所以叫做Resident Evil。
記得第一次玩生化危機,是大學一年級暑假,和庄友C先生躲在宿生會房間內,關門關燈,開始了打生化危機的不歸路。生化危機第一集對不少打機的人來說,可說是極度震撼,還記得一開始遇到喪屍那一幕,嚇得我和C先生彈起來,慌張之下,連打四、五槍也打不中喪屍....
經過那一嚇,我們連續一星期,每晚都躲在宿生會房間內不停殺和被殺,直至爆機才罷休。
Survival Horror - 生存的恐怖
生化危機1之所以成為經典,其故事和界面設計當然是主要因素,而更重要的因素,是它達至專業恐怖片水準的場面和配樂,到現在還是業界的經典示範案例。它甚至開了一個新的遊戲類別--Survival Horror。
所謂Survival Horror,就是在這個遊戲裡面,生存的恐怖感比死更難受。生化危機1有幾個經典場面,真的可以把玩者嚇得連人帶手制縮後,包括突然有喪屍狗破窗而入、Hunter怪物以主觀鏡高速跑進走廊攻擊主角Jill、喪屍在廚房開門等等。這些都可說是玩家的心跳回憶。
說回故事本身,這場生化危機的罪魁禍首,是一間叫Umbella的生機科技企業,它的實驗設施出事,一班警察特種部隊去到,不知就裡便要跟大班喪屍和生化怪物血戰,真的「見鬼勿O咀」。
往後的第二集,說的是第一集的災害波及了附近的浣熊市,兩個唔知頭唔知路的新紮師兄師妹,到這個環頭報到的時候,發現整個城市已經變了活死人兇間。他們當然就是要搵路走人喇。印象中這一集最恐怖的地方,其一是一隻Brain Sucker無情情從天花板跳下來,另一幕是要操制一個手無寸鐵的小妹妹在喪屍出沒注意的地方跑去拿什麼的。
第三集其實是倒敍回到第一二集之間,話說第一集女主角Jill想要帶著重要資料逃出正被喪屍入侵的浣熊市。這一集最有趣的地方,是Jill不再穿軍裝,改穿tube top和短裙,這相信是因為當時的3D技術終於成熟至可以做出不會呈節瓜狀的女性身體吧。這一集最驚嚇的地方,是一隻專門追殺Jill的怪物Nemesis,當它見到Jill,便會喪跑過來攻擊她,即使跑到另一場面,它還是會追來,的頗得人驚。這一集的結局,一如很多美國科幻片一樣,是政府用飛彈把受生化災害的地方炸掉,而Jill當然就是逃出生天了。

第三集中的Jill
第四集雖然做到畫面完全向量化,不再像前三集般是向量的角色和怪物在固定的背景上行走。分別有點像Dreamwork的CG動晝和宮崎駿動畫的分別。第四集的主角是第二集的新紮師兄Kennedy,他當上了特工,負責追查總統女兒失蹤案。今次他對付的不再是Umbella Corporation,而是一個西班牙邪教,這個邪教主腦原來是外星人,而信眾都是被外星人附體的暴民。這一集最可怕的,大概是要一人面對上百個暴民攻擊,當中還有人是拿電鋸的。當然,這一集另一個焦點,是性感美麗的神秘人Ada Wong,她是第二集出現過的,她應該是生化危機系列裡面唯一的亞洲人。
至於第一至四集以外的版本,因為沒有電腦版,沒有玩過,不作討論。
對跨國企業的恐懼
首三集的生化危機,背後的意識形態,是對跨國企業的不信任(當然,出版它的Capcom本身也是跨國企業)。故事裡的Umbella Corporation,為求目的,瞞騙政府,甚至自己請來僱傭兵來清理不見得光的東西。類似的陰謀論,時常在電影出現。例如:
- 異形(Alien)系列--企業為求得到異形樣本,不惜誘騙員工中招
- 無國界追兇(The Constant Gardener)--藥物企業以慈善之名,拿非洲的貧民做藥物測試,英國外交官的妻子因發現此事而被滅口
- 吸煙無罪(Thank You for Smoking)--七十年代煙草商為遊說政府不立法管制煙草售賣,無所不用其極,把吸煙包裝成沒有壞影響的行為
- 油激暗戰(Syriana)--美國油公司與美國政府聯手,以行賄、暗殺手段奪取油田合約
在現實世界,很多NGOs對跨國企業的經營手法持批判態度,其立場可以維基百科的解說作總結:
「大型的跨國公司其預算甚至超過許多國家的政府預 算。它們對全球政治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除了是因為它們影響到政治人物選區的經濟以外,也是因為它們在公關與政治遊說上提供了資金來源。一個國家中的地區 之間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會彼此競爭以爭取跨國公司來到它們的地方設點(以及隨之而來的稅收、工作機會和經濟提升)。國家與地區政府通常會提供優惠條件來 吸引跨國公司,比如財稅優惠、承諾給予政府協助或較低的環境標準。」(原文)
生化危機中的Umbella Corporation,會害死無辜平民、隱瞞事實、殺人滅口、賄賂官員,現實世界中的一些大企業,也有類似例子,詳情見<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作者是跟中情局有聯繫的顧問公司的要員,他的任務就是要替美國政府和友好的大企業搵發展中國家的笨,書中指出某些能源企業,甚至會為奪取土地,連同假的教會團體毒害土著。
當然,<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中的是最極端的例子。一些沒那麼可怕,但有隱憂的例子包括:大企業生產基因改造食物,而這些基因工程的副作用作有爭議;手機生產商宣稱手機對人體無害,可是亦有研究指手機幅射可能致癌。真正出事的例子,包括DDT的廣泛應用之後因發現有害而被禁。
另外,一般大企業最常用的手法,只是花大筆金錢遊說各地政府通過對其有利的法案。在民主社會裡,這樣的遊戲規則似乎無可避免,遠則看到布殊政府跟石油及軍火商圍威喂,近則看看香港政府如何處處保護大地產商的利益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先前評論Biohazard 4 PC版
打機通識回憶錄(1) - 文明帝國(Civilization)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2) - 模擬城市(Simcity)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3) - Half-life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4) - 生化危機(Biohazard/Resident Evil)系列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