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08

  • 友野攝 - 大埔海濱

    勝家小學作文功課

    姓名:庫小克
    班別:上六甲

    上星期六我參加了「友野攝」的攝影活動,那天風和日麗,是外出拍照的好日子,我們一行三十多人,在大埔墟火車站集合,然後浩浩蕩蕩地出發。到了大埔海濱公園,大家立即拿出不同型號的相機來拍照,有lomo、單鏡數碼、單鏡菲林,還有哈蘇呢。大家四處找尋拍攝對象,公園裡的保安員叔叔、園丁嬸嬸、大小朋友、花草樹木、亭台樓閣,全都給攝進菲林或者SD卡裡。

    雖然當日陽光普照,但我們不時聽到雷聲,想必什麼地方正在下雨了,後來吐露港對岸的景物突然變得模糊,然後海面上一條白色的帶子向我們這邊衝過來,原來那是暴風雨向我們進犯!我們像電影<明日之後>的人們一般跑到餐廳避難,幸好在大雨來到前的一刻跑到室內,好不驚險啊。

    我們在餐廳等了很久,終於等到停雨,於是大家又跑到室外拍照,可是大陽伯伯被雲層擋住了,拍的照片都好像很憂鬱的。無論如何,不管是晴天雨天,都無阻我們攝影的興致。

    最後,我們拍過團體照,便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去了。

    DSC_7154-1

    DSC_7156-1

    DSC_7176-1

    DSC_7226-1

    DSC_7230-1

    DSC_7235-1

    DSC_7252-1

    DSC_7272-1DSC_7276-1

    這兩張是對團長的個人崇拜

    連結:全部相片

  • 台北遊記及城市觀察

    DSC_7091-1
    九份的日落

    DSC_7022-1
    曬到阿媽都唔認得的時候,吃芋圓刨冰才是王道

    DSC_6775-1
    國家劇院

    DSC_7000-1
    今天作環保,明天會更好

    DSC_7144-1DSC_6748
    DSC_6931DSC_6792-1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台北之家(龍應台在書中提過她任內做的project)
    長期排隊的阿宗麵線
    好多鹵味
    中正紀念堂/台灣民主紀念館

    DSC_7136-1
    可惡,大陸的人在商場外播音樂跳舞,台灣的人則在商場外唱歌,為什麼不像告天水圍人游盪般告他們?

    DSC_6731-1
    西門町的店子(1)

    DSC_6738-1
    西門町的店子(2)

    DSC_6986-1
    台灣廟宇的屋頂好像比香港的光鮮

    DSC_7102-1 DSC_7123-1
    又是九份

    城市觀察

    我的遊記總離不開城市觀察(對不起,沒有什麼飲飲食食的指南)

    台北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在不少地方可以感受到她的文化氣息和品味。

    《文化起義》一書提及台北,說這城市的住宅區很接近我偶像Jane Jacobs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提及的理想社區設計特質。今次到台北,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看一看是否屬實。的而且確,那些不同用途混雜的小街區,頗像Jane Jacobs所說的理想小社區。當然,那似乎不是台北政府有心看著《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建設出來的,而是因為以往的城市設計本來就沒那麼多限制,街區也沒那麼巨型的,在那種環境之下,較為適合中小企生存和社區精神的建立。

    不過,在新發展的地區,例如市政府、101、誠品那一邊,所有東西都巨型得多,也沒有了小商店,只有辦公室大樓和商場,相對於舊城區,好像另一個星球一樣。我們大概沒有雖要批判這種較為合乎規模經濟原則的發展模式,只要它們沒有像香港的市建局一般,以推土機消滅舊城的小社區,建立巨大的大樓和商場的話。

    捷運系統

    不得不提台北的捷運系統,很方便,很企理。有捷運系統的城市,遊客觀光容易得多,因為可以看著那簡易的路線圖找地方。為什麼我們到了一個陌生城市的捷運系統會懂得買票、看路線圖、排隊?那是因為不同城市的捷運系統都是大同小異的,所以我們到陌生環境乘捷運,就像到一個陌生城市的麥當勞買食物一樣,已經熟能生巧,這就是全球化的一種表徵。

    BTW,還是說點飲飲食食吧。去台北,自然會去夜市掃街。我到過通化夜市和士林夜市,種類很多,左吃一點,右吃一點,把減磅的計劃稍作修改,雖然大都不是什麼人間美食,不過還是挺開心的。

    夜市

    不得不提最有名的士林夜市,很奇怪,士林夜市不是在士林站旁的,而是在劍潭站,不看清楚地圖很易攪錯。除此之外,還須留意一點,就是士林夜市分兩邊,一邊是有蓋街市,即是「黑金」裡面劉德華跟殺手鎗戰的場景,那裡的食店勝在集中,可是幾十間食店,賣來賣去只是那幾種食物,同一類食品之間的市場區隔很小,可能是因為競爭太激烈吧。另外,那有蓋夜市裡面熱得像焗爐一樣,不能久留。另一邊的夜市,是由幾條街組成的,那裡的食店種類多得多,而且通風較佳。

    最大疑問

    關於吃的,有一點不明白,就是台灣人想一家人吃餐地道菜的話,會到哪裡去呢?(就好像我們會一家人到酒家或熟食中心吃飯一樣)本來想找一間館子,吃一餐地道的飯,可是我在幾個較旺的地方,看到的都只是日式料理、台式麵點小食(就是在香港看到那些)、西餐、KFC、麥記... 總是找不到吃飯的館子... 真的不明所以。

    此外,看旅遊書,找到的都只是上述那些類別,彷彿台北的人天天都是吃日菜和西餐似的。

    真的不明白,台北的人一家人外出吃什麼?

    延伸閱讀:誠品遊記

  • 誠品遊記

    到台北旅遊,慕名跑到了誠品書店旗艦店,為的是看看他們的佈局、選書、氣氛等等,為什麼會成為大家趨之若鶩的文化景點。

    的確,那真的是一個看書的好地方,甚至連簡體書也有十多個書架。

    買了兩本書:

    (一)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書封
    原因:那是誠品選書(7月)、還因為是關於教育。

    (二)

    脆弱的強權: 在中國崛起的背後


    原因:在不同的誠品書店看到它放在中國政治的當眼位置,封面紙條介紹為「2008年影響台灣前途最重要的一本書」,台灣的蔡英文、楊照,克林頓時代的國務卿奧爾布賴特(Albright)及國防部長佩理(Perry)推薦。

  • "xanga hk blog"誕生

    Xanga終於「落戶」香港,這是以blog的形式出現,用戶可以投稿,被揀中的會登出來。另外,還有藝人和model的xanga連結。

  • 終於有地方看不見奧運宣傳

    (1)

    回來了。很高興發現大中華地區還有最後一塊土地是沒有奧運宣傳的飽和攻擊,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We are ready和福娃。

    I love Taiwan,I love ROC!

    (2)

    丁噹(即是唱盛夏光年主題曲的那位)的這個MV<猜不透>

    常常在做康熙來了的那個台看到。不錯不錯。

    (3)

    在電視看到這個公仔,覺得好得意,原來他是某公司的「代言人」,是什麼公司?當我買東西時發現的時候,很驚訝。[答案在這裡]

    [遊記和相片遲些再貼]

  • 休blog三天

    東主外遊台灣省/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

    休blog三天

    今次沒有future blog了,26/7見

    大家可以去聽聽三師會十大個為什麼系列第一集:

    LINK

  • 湖北見聞(2) - 武漢城市觀察

    經濟發展

    武漢位處中國*的正中心,有「九省通衢(音渠)」之稱。在地圖上以武漢為圓心,劃一個圓圈,剛好包含了中國的大部份的大城市,同時,這裡是長江中游的重要港口,而且這裡是京廣鐵路的中途站,就好像這個中國大圓圈的水陸運輸交叉點,於是乎,這地方一直是中國中部的樞紐。

    不過,當然,這個內陸大城市,始終是未及得上沿海大城市。使用中地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武漢需然服務的地區範圍大,但是因為服務的地區經濟實力有限,所以本身只屬全國第二級的大城市。

    交通

    考察團有一個特色,就是看到的都是好東西。好東西在第一段都說了。為了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城市,每當有自由時間,我便會不惜工本的搭的士四處走,因為酒店在離市中心九公里遠的地方(等於由尖沙咀到汀九橋的距離),所以不惜工本的意思的確是坐的士走很遠的路。

    包括武漢在內,不少中國的大城市並未有地鐵或者捷運系統。以武漢為例,八百多萬人口,為什麼不需要捷運系統來應付上班下班的人口?根據我在下班時間坐的士的體驗,主要道路的擠塞程度,不下於繁忙時間的紅隧,而且我觀察了幾天的公共汽車(巴士)的載客情況,不少公車擠得像紙張回收廠的紙磚一樣,似乎當地市中心的交通已經飽和。不過,武漢的第三級產業(服務業)不算十分發達,於是大量的勞動人口並不是到市中心的商業區,而是到城市邊緣的工廠上班,否則這個八百萬人口,沒有捷運系統的城市真的吃不消。

    不過,我們需要明白,建造捷運系統是非常昂貴的,發達如廣州、深圳、台北,也是最近才建成捷運系統。

    污染

    武漢跟香港相似的地方是空氣質素好像不太好,天空總是灰灰的-拍照的時候便知道。去了五天,只有在離武漢三百公里遠的三峽大壩,下了半天雨之後,才看到一會兒的藍天和陽光。我問的士司機,他說這幾年的空氣好像差了,「天空灰曚曚的」。

    不過,話說回來,我以比較科學的方法測量過武漢和香港空氣懸浮粒子的分別-因為我有輕微鼻敏感和鼻炎問題,很明顯在武漢時鼻子感覺好得多,而且用紙巾抹鼻子所看到的情況香港好得多。回到香港以後,鼻子又出現問題了,由此不太科學的比較可見,香港比起以重工業聞名的武漢空氣質素更差。

    都市景觀

    武漢的都市景觀,跟其他的中國主要城市幾乎一模一樣。應該這樣說,中國的主要城市的都市景觀都是差不多的-看到的商場、連鎖店、設施、步行街、新舊住宅、旅遊設施、標語口號等,全都是差不多的。

    雖然每一個城市都很努力地爭取建立自己的獨特身份,但同時又爭取以最快速度招商和建設,於是出現一個情況,就是招商和建設的成果都是一模一樣的-都是那幾間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那幾間外來服裝店、那幾間學習外來服裝店的國內服裝店,還有周圍都是那幾種建築風格。舉個例子,下榻的酒店位處的地方,好像是上海徐家匯的翻版一樣。於是,除了這些東西,能分辨一個城市的身份的,就只有不同的文物建築了。

    不過,香港又不是一樣?這也許是進步發展觀的代價了。當然,標準化的建設和營運不是沒有優點的,至少那是效率和規模經濟的體現,沒有這些,我們的國家怎能在二三十年間由一窮二白變成現在的樣子?

    歷史

    我是「走向共和」迷,上次跑到威海和大連,就是為了弔古戰場。今次可以跑到辛亥革命的所在地武漢(當年武昌和漢口是兩個城市)看看,心裡興奮。

    到鄂軍都督府參觀,那是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最初的所在地,看到孫中山先生主持過會議的會議廳、第一代民國政府的各部辦公室、還有不少辛亥革命的真實文物,不自覺的感到血脈沸騰。自小受到接受過民國教育的老師教育的我,看到眾烈士的事蹟,革命基因又躁動起來...

    除了辛亥革命,武漢另一樣有名的是毛澤東在這裡橫渡長江(就在下圖的武漢長江大橋下面穿過,是領導指著長江繪聲繪影告訴我的),橫渡長江是造神運動的開始,之後毛澤東升格為中華民族的神,之後文革開始... 下刪三百字。

    說到歷史,湖北其實最強的是三國文化和楚文化。武漢的湖北博物館,展出的楚文物多得看一天也看不完,很值得一看。另外,在湖北的城市如荊州和武漢,三國文化的東西四處可見,這就是上文說的建立城市身份的方法。在武漢看到戲院的「赤壁」宣傳,真的想問問當地人看完有什麼感想。

    生活

    跟其他中國城市的人一樣,武漢人也很喜歡逛家樂福,也很喜歡在公園播歌跳舞。看他們專注的跳舞是一種享受,我一直認為,這就是精神生活,是應該鼓勵的。

    看到他們在類似時代廣場公共空間的地方(即是屬私人保安管理的商場外空地)播歌跳舞,十分妒忌,因為在精神生活這方面,天水圍、屯門和銅鑼灣時代廣場的人一定不及他們幸福,因為天水圍jam歌的被控遊蕩、在屯門公園jam歌會被警察和園差圍剿、在時代廣場做什麼也會被保安干涉。

    天氣

    人說武漢是中國四大火爐之一,可是今次覺得不太熱,有些時候還覺得涼快。的士司機說,應該五月、七月都會有些日子熱得很,氣溫可以高至三十八度,不過他說今年反常,一直沒有遇到這種熱天,他估計應該十月時會非常熱。

    氣候反常,會不會是因為全球暖化?

    小結

    看「男人四十」,張學友唸李白的<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可是他一直沒有到過長江,最後,他終於和梅艷芳到那裡去。那大概是他放低前事,收拾心情去完成自我實現的一步。

    深夜時份,我從江邊回到酒店,寫滿了兩張信紙。落機的時候,還是把信收起。畢竟面對「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景觀,寫出來的東西難免有點傷春悲秋。

    說得太多了,還是看照片吧。

    DSC_6414-1
    江邊有很多當地人在乘涼,甚至有人在江中戲水,江南人士果然熟水性。

    DSC_6510-1
    可以行人的橋面,兩端和中間有軍人站崗,安全得很。不過不知為什麼行人道上常常有電單車衝過來,還沒有響號...

    站在橋面正中,長江就在十幾層樓高的腳下,迎著強風,這就叫做氣勢。

    DSC_6435-1
    無題

    DSC_6398-1
    黃昏的舊城區和大橋

    DSC_6576-1
    自由活動時間,一個人跑到夜市掃街。這只是其中一小部份。

    DSC_6581-1
    走向共和啊

    DSC_6617-1
    古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DSC_6622-1
    從黃鶴樓遠眺長江,老毛就是在那裡橫渡長江的(看紀錄片,他動也不動也可以浮著前進,肯定有蛙人在下面托住)

    DSC_6378-1

    DSC_6390-1

    DSC_6388-1
    街景三張

    * 以明報社論的標準,用「中國」而非「我國」是與國家疏離的表現,雖然副刊的編輯手記也是用「中國」的。難道男女朋友叫對方名字而不叫honey就是疏離?

    連結:湖北見聞(1) - 三峽大壩

  • 湖北見聞(1) - 三峽大壩

    因為湖北省港澳辦安排,所以我們可以到三峽大壩的管制區參觀,包括壩頂和水力發電站。

    三峽大壩號稱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的確名不虛傳,站在大壩上面,感受那壯闊的氣勢。考察前讀了很多討論此工程的文章,能夠親身接觸,的確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感覺。

    沿途會看到一些像電影「三峽好人」中的沿江城鎮,可惜沒有機會下去看一看。

    DSC_6208-1.
    DSC_6277-1.DSC_6315-1.DSC_6260-1.
    DSC_6270-1.
    關於武漢,明天繼續

  • 本來想讚,但我國國情...

    考察回來了。本來想寫點讚的,不過...

    在武漢機場,過了海關,等候check-in的時候,看到一位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被海關翻箱倒篋的搜查,他行季內的所有書本、手稿,還有內地學生給他的論文,被幾名海關全數拿出來,遂頁檢查,攪了十多二十分鐘。這位中大教授到武漢的大學講學,回程時得到毒販級數的禮遇。在我這個局外人看,絕對是一種侮辱。

    一不離二,在飛機上,看SCMP,看到北京的家庭教會領袖,張文選牧師(Pastor Zhang Mingxuan)被軟禁,預計奧運期間不會得到自由(SCMP報導節錄)。

    這就是今次考察看到的國情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不過仍然是一個威權國家。

    遊記明天才寫。

  • 向侯選人提問

    史兄會發email給他的選區的各候選名單,問他們5條問題,看他們怎樣答,然後在blog上公開。

    我也試試看,問題如下:

    1. 心目中的普選方案,以及對政府可能提交的方案的接受底線
    2. 對政府想縮細灣仔市集問題的看法
    3. 對公安條例,以及警察處理請願手法的看法
    4. 對科水給中央的看法
    5. 對醫療融資的看法


    延伸閱讀:

    Kursk: 是時候開始寫選舉了 (港島)

    galileo_c :是時候開始寫選舉了 (新界西)

    relgitsjg : 也談選舉 - 2008 年立法會 (九龍西)

    tommyjonk : 是時候開始寫選舉了 (九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