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 2009

  • 抒困措施的盲點

    抒困措施的目的是什麼?是在金融海嘯期間幫助有需要的人度過難關。那麼,要客觀分析抒困措施的對象和力度是否合理,必須先看看什麼人最有需要幫助(表一)

    表一:抒困措施及其對象

    措施

    受惠者

    受惠者階層

    受惠原因

    退稅

    有交稅的人

    中至高收入人士

    面對減薪、栽員,以及資產貶值

    減免差餉

    業主

    中至高收入人士

    面對減薪、栽員,以及資產貶值,租金收入下跌

    多發一個月綜援

    綜援受助人

    貧窮線以下人士

    理論上他們不用面對減薪、栽員,以及資產貶值

    公屋減兩個月租

    公屋住戶

    基層人士

    面對減薪、栽員,以及資產貶值

    開學津貼

    學生資助及書簿津貼受助人

    基層人士

    他們的父母面對減薪、栽員,以及資產貶值

    減免商業登記費

    商戶

    商戶

    面對生意額下跌

    如果政府真的希望「抒解民困」,措施應該惠及真正有「困難」的人。

    減免差餉真惠及的是業主,他們的負擔是他們的按揭供款──那是他們的投資,為什麼政府要減輕每月供款投資的業主的負擔?他們的物業升值的時候會需要回報政府的嗎?

    綜援人士的生活水平不算理想,可是在金融海嘯之下,他們的收入並沒有任何改變,什至在預期下季出現的通縮之下,綜援金額的實質購買力會上升。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困難」需要多一個月的綜援金來抒減?

    這次抒困措施遺忘了一批可能最有困難的 「三無人士」-無交稅、無綜援、無公屋。香港不需要交稅的在職人士約佔勞動人口六成以上。除了少部份可以隱瞞收入的工種以外,大部份不用交稅的勞工都是因 為收入低而不用交稅。他們從事的行業收入和就業穩定性都不理想,換句話說,在金融海嘯之下,他們很容易受影響,甚至出現在職貧窮問題(即是有工開,但難以 維持生活)。他們正在工作,靠血汗賺取微薄收入,令他們未能或者不想申請低收入綜援。額外綜援金當然與他們無關。(表二)

    表二:「三無」人士面對的困難

     

    面對問題

    他們得到的幫助

    無交稅

    低收入

    退稅-無

    無申請綜援

    勉強維持生活

    額外綜援金-無

    無/未入住公屋(當然也無物業)

    居住環境欠佳、租金高昂

    寬免公屋租金-無

    另外,上述的基層人士部份因為正在輪候公屋,部份因為希望能夠在市區找到工作,不想搬到欠缺就業機會的偏遠地區,所以沒有入住公屋。他們多住在深水埗、觀塘、油尖旺等舊區,因為不能負擔昂貴租金,不少人被迫租住套房、板間房,甚至床位。如果他們是居住環境欠佳、處於或瀕臨在職貧窮,在金融海嘯下隨時飯碗不保的「三無」階層,偏偏他們在是次抒困措施中完全被忽略。

    曾俊華在記者招待會回應「措施忽略三無人士」的提問時,語氣甚重的反問記者「有冇啲好提議呢?」。相信曾司長的確認為自己真的做得很正確,可是,他有沒有像他的財政預算案宣傳所扮演的角色一樣,認真聆聽市民的意見?肯定沒有。

Comments (15)

  • 我咪係三無law... 基本上我乜野紓困措施都冇.

  • @relgitsjg - 你有退稅架大哥。我敢肯定呢個post留言既人之中你收入最高喇。

  • 我係兩無, 不過公屋免租都唔關我事, 況且我人工低仲要還債, 唉.......

  • @Kursk - 「我敢肯定呢個post留言既人之中你收入最高喇。」

    正直敢言!!!讚!

  • 就賭退稅額. 拿今年十月的稅單出來!!!!

    要不要來個打賭?

  • 如果我有份賭,一定贏。因為我已經係兩無。

  • 不如...... 

    其實,我也沒有交過入息稅、不再住在公屋,哈哈。當然,也不是領取綜援(我不敢說我是低收入人士,怕被人打 )...... 

    說起來,如果免費,我會用個人名義申請商業登記(有備無患呀! ),這個,算是對我有得益吧?!  

  • 語病:「『算是對我有得益』應該是:『我算是有得益』。」

    S~o~r~r~y......   

  • 要提議嗎? 

    這樣吧,月租低於1 000港元(金額可在商議,如1 500)的政府全數資助租金兩個月,租金3 500港元或以下的資助最高為每月租金70%,不低於 1 000元(同上,或1 500元,相等於「全數資助額」),上限 2 000 元。 

    可是,我就算這樣提議了,政府會接受嗎?!  

    肯定又會回應說:「這提議實施時有實際困難/技術上不可行」等等等等。  

  • @relgitsjg - 見你咁堅定,唔敢同你賭,雖然我既退稅額應該唔會高過大哥你。

  • @Frostig - 冇交稅... 唔會掛...

  • 老師所言甚是. 小弟正是「三無」人士之一, 不用交稅, 但又遠超綠表的申請資格 , 更別說申請綜援。

    「減免差餉真惠及的是業主,他們的負擔是他們的按揭供款──那是他們的投資,為什麼政府要減輕每月供款投資的業主的負擔?他們的物業升值的時候會需要回報政府的嗎?

    綜援人士的生活水平不算理想,可是在金融海嘯之下,他們的收入並沒有任何改變,什至在預期下季出現的通縮之下,綜援金額的實質購買力會上升。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困難」需要多一個月的綜援金來抒減?」

    很喜歡老師的敢言及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有幾許人可以如此一語道破綜援人士在金融海嘯之下的得失利弊,比5個叻您!

    如沒記錯, 我只有電費交少左, 但都用哂了 =0=

  • 之前有班基督徒出黎胡說八道,依家又走個唔知係咪佛教徒出黎。

  • @fongyun - 已和諧了上面的廣告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