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09

  • 追、求、訂、結、離?

    今天買的信報夾了兩本結婚特刊,於是想起了這個題目。

    聽過很多人說戒指的戴法是「追、求、訂、結、離」,即是五隻手指上的戒指分別代表的意思。我聽到的時候覺得很不合邏輯--手指公(拇指)戴戒指是滿清時代的滿人的做法,那是用來在射箭時保護拇指的。而離了婚的人戴戒指在尾指更加不合理,哪有人會這樣做告訴全世界他離了婚?

    無名指的英文是ring finger,即是戴戒指的手指。西方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把訂婚和結婚戒指都戴在左手無名指。無名指上有戒指,很大機會是代表了那人將會或者已經結婚。至於為什麼是左手,可能是因為我們通常用右手,戴左手可以減少損壞戒指的機會。

    中指戴戒指可以是沒有任何含意,不過在華人社會,部份人會把訂婚戒指戴在左手中指,結婚戒指戴在無名指。

    那麼,結了婚的人會如何戴戒指?不少人只戴結婚戒指,有女性會把訂婚和結婚戒指都戴上,兩隻戒指都戴在無名指上(如下圖)。如果訂婚戒指戴在中指的話,就有跟無名指上的結婚戒指互相磨損的問題了。

    西方的做法是把訂婚戒指(通常是白金或者黃金鑽戒)和
    結婚戒指(通常白金戒指)戴在無名指上 (圖: wikipedia)


    參考資料:

    關於訂婚戒指該戴在哪隻手指,中文的資料乏善足陳,討論區、百度知道和Yahoo知識上的過半資料似乎是亂寫的。

    Wikipedia: Engagement Ring
    Wikipedia: Ring finger

  • 我和Angelababy, Janice Man的共通點

    有一天發現了以下的情況:

    (1) 在香港版google搜尋"xanga",排名如下:
    第一頁結果都是與xanga有關的網站,到了第二頁才出現xanga用戶的名字,首三名出現的用戶分別是:
    1. kellyjackie
    2. kursk (!!)
    3. gem_tang (GEM鄧紫棋)
     
    (2) 如果搜尋的是"xanga.com",結果似乎「正常」一點,在第一頁便會見到xanga用戶。排名如下:
    1. angelababy
    2. mandystarz (Mandy 蔣雅文)
    3. janice-m (Janice Man 文穎珊)
    4. gem_tang (GEM鄧紫棋)
    5. kursk (!!)
    6. fongyun (!!)
     
    (連結)

    結論:

    其實以每日人流計算,敝blog肯定不及一眾名星(xanga hkblog有一個列表),根據以前看的文章說,在Google搜尋結果中的排名排得前,除了網址和標題要中,還需要大量來自其他網頁的連結。(根據Google的說明,我已清除所有私隱資料,應該不會是「個人化」了的搜尋結果)

    既然xanga用戶網址和標題都分別不大,都是用相似的URL (username.xanga.com),網誌的標題也是強制使用 "XXX's Xanga Site",所以用戶在Google上的排位,大概跟外來連結數量有關。敝blog開業時間比較長,而且喜歡寫熱門時事題目,所以累積的外來連結較多吧。

    如果有一天xanga能夠根據上述第二個搜尋結果攪一次聚會的話,應該幾有意思。

    (這一篇擺明是抽水的遊戲文章,不過數據是真的。大家不要打頭。)

  • 上一代的愛情故事

    上一代的打工仔愛情故事通常很簡單。

    讀到小學畢業,然後出來打工,供養家中弟妹讀書,認識工友或者工友的朋友,平日一班人去野餐放風箏,合眼緣的便約會,約會不很久,女方帶男方回家見家長,家長贊成的便很快結婚,家長不贊成的便要分手,因為那個年代,拍拖不久便會結婚,女孩子二十三四歲還未嫁,親友便會開始替她們找對象...

    家人反對未必一定會分手,有些女孩子會跟家人鬧翻,離開家庭跟男友結婚。她們有些會得到幸福,但是也有不少結婚後丈夫原來有問題,例如嫖賭飲吹,也有些會反過來向太太要錢,離家出走結婚的女孩子,通常被欺負不敢回娘家,也不敢讓娘家知道。最多只能跟知心的工友訴苦,我就是從媽媽口中得知不少這些故事。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個工友阿姨買了個很小的玩具給兒子,她教兒子說那是另一個工友阿姨送的,因為她不敢讓丈夫知道原來她還有那丁點兒的錢沒有「貢獻」出來。

    這張照片拍的時候是1974年,爸媽剛開始拍拖,他們是工友,相識經過很簡單,一起不久,媽媽帶了爸爸回家見外公,外公為人頗剛烈,媽媽很聽他的話。幸運地原來外公喜歡老實的人,爸爸剛好是個老實得不得了的人,於是外公跟媽媽說:

    「他打工廠工,收入不穩定,你跟他一起,日後無論如何也是由你自己承擔了。」

    外公這樣說,其實等於贊成了。後來他們在1975年結婚,而我在1976年尾出生,可惜在我出世之前,外公剛剛離世了。

    結婚之後兩口子跟我爸爸一家同住,聽說阿嫲會欺負媽媽,那是另一個長篇故事了。

    聽說那個年代認識對象不容易。有些工作性別不平衡,很難識到異性,到了二十幾歲,家人便會安排相睇,相睇對象通常是長輩親戚朋友的子姪,相睇,合眼緣,拍拖,很快便結婚。那個年代的人拍拖結婚很快。這些全都能夠用經濟學、統計學和社會學解釋的,不過在這裡說好像有點大剎風景。

    早陣子,爸爸慶祝生日的時候說起以前的情史,似乎有些是未跟媽媽提過的。那些故事,如果他不是那麼老實,應該會精彩一點。不過,如果太精彩的話,可能今天沒有我和妹妹了。

  • CCTV的山寨版蠟筆小新!

    在討論區看到這個(裡面的回應有很多粗口,慎入)...

    法官大人,我冇嘢問。我要求把負責人直接拿去槍斃。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090621885993610/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096960993509411/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097340353100493/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02340931668202/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02211170888840/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06640177316793/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06811171277394/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40290496638488/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40430054538962/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30450870532386/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30600122583871/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52810753596035/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53010167482670/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63880071905205/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8164010207614284/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9306990869018719/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9307140145654102/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9316520528271955/A/1/m.jpg[/img] [img]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4414510/12469316651102821574/A/1/m.jpg[/img]

    還要是在CCTV播放。這一刻我不能不想起鍾祖康的新書書名《中國,你憑什麼?》。

    延伸閱讀:
    央視動畫片<大嘴巴嘟嘟> 被指抄襲<蠟筆小新> (新華網)
    国内动画《大嘴巴嘟嘟》被指抄袭《蜡笔小新》(西安晚報@搜狐娛樂)
    土豆網上唯一一條大嘴巴嘟嘟的視頻 (youtube也只得一條,而且比這一條短得多)

    後記:
    剛剛發現維基百科是沒有任何關於鍾祖康的資訊的。鍾祖康的讀者應該做點什麼了。

  • G.I.Joe雜憶

    小時候(即是80年代)最著迷的兩套美國卡通是變形金剛(Transformers)和義勇群英(G.I.Joe: A Real American Hero)。變形金剛出現的時候(80年代初),家境比較差,所以沒有任何變形金剛玩具。到了G.I.Joe上映的時候,已經是80年代後期,家境好一點,家中有幾件G.I.Joe玩具,那是童年的美好回憶。

    G.I.Joe的故事很簡單--有一個叫做「毒蛇黨」的國際恐怖份子組織,攪很多高科技陰謀,想要控制全世界。他們的奇招包括製造控制天氣的裝置、建立令全球電子儀器失靈的裝置、細菌武器、把神經毒素加入香口膠和牙膏分銷全世界、搶美國金庫、發展太空武器等。於是美國成立了G.I.Joe這支特種部隊來對付他們,用今日的說法,他們是反恐特種部隊。
    印象中毒蛇黨最成功的一次行動是佔領華盛頓,不過很快便被擊退。而其他的陰謀,全都是功敗垂成,被G.I.Joe收拾。
    G.I.Joe電視版有幾個有趣的特徵:
    1. 裡面的人是不會死的,不論是忠奸、不論是大佬還是二打六,無論槍戰多激烈,他們都不會中彈。很多時候,大佬們到最後都像成龍電影一樣,是要以拳腳功夫對抗。

    2. G.I.Joe上映的時期是列根推出太空武器計劃的時期,也時是美蘇軍備競賽如火如荼的時代。G.I.Joe裡面雙方出動天馬行空的高科技武器,是有其時代背景的。不過,有趣的是毒蛇黨其實不是完全象徵共產陣營的,因為在故事裡面,蘇聯是有他們的反毒蛇黨特種部隊的,在某幾集美蘇的反恐精英甚至聯手對付毒蛇黨。
    3. 毒蛇黨的軍隊制服、武器、甚至主要角色的設計,很明顯是來自納粹德國的。毒蛇黨首領有點神經質,但手下不缺軍事、科技、情報專才,而且對他唯命是從,不過身邊權臣各懷鬼胎,不時會自把自為,各自擴充勢力。那有點似希特拉和戈林、希姆萊的故事。
    4. 小時候會問,毒蛇黨能夠造出美蘇兩國也做不出的高科技武器,又能有自己的軍隊和兵工廠(甚至有自己的地鐵送工人上班!),又能夠躲起來,他們的科技和財力從何而來?後來的G.I.Joe電視電影提供了答案--原來毒蛇黨背後是有一個躲在大雪山裡面的神秘物種(類似是人類,但使用生物科技用得出神入化,可以以合成出生物飛機、孩彈)支持。
    變形金剛和G.I.Joe都拍成真人版電影(G.I.Joe: The Rise of Cobra),對象觀眾大既是我這類不太年輕的男性吧,的而且確,對我這一代人來說這兩個電影版都有其吸引力,不過可惜的是,我們不期然會把小時候看的卡通版和現在的電影版比較,很容易會感到失望。希望G.I.Joe不會令一班粉絲失望吧。
    .
  • 給單身女士看的Act Like a Lady, Think Like a Man

    早陣子因為leona寫的《讀懂男人心 港女好出嫁》,所以找來了"Act Like a Lady, Think Like a Man"這本書看看。

    這本書的副題是"What Men Really Think About Love, Relationships, Intimacy, and Commitment"。即是這本書是寫給女士看的。裡面的幾個副題,頗為耐人尋味,值得在這裡討論一下(不代表本blog立場)。

    The Three Things Every Man Needs

    書中說男人需要三樣東西:Support, Loyalty, and the Cookie。Support是指精神言語上的支持和鼓勵等、Loyalty不是那些清末民初的男尊女卑,而是不論貧病失意,對方也肯家在自己身邊的忠信、Cookie是指親密行為的暗喻,那是指有感情基礎的親密(kursk按:那是美國書,所以cookies是指性,不過書中也提到這個在什麼時候發生女性是有話語權的,那可以是婚後的)。

    "We Need to Talk" - and Other Words that Make Men Run for Cover

    女人很喜歡說「我諗我地要傾吓」,男人聽得多便會感到很緊張。很多時候女人說要傾吓的,可能只是小事,說得多會把男人煩倒。作者提議說得婉轉一些,鼓勵性一些,而不是說什麼都一開始便好像ICAC找你協助調查一樣。

    Sports Fish vs Keepers - How Men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Marrying Types and ...(我刪了那字)

    這一章是說男人很容易分辨到一個女性是否合適的結婚對象。書中列出了12個準則,說明男人如何分辨結婚對象,當中大約可以歸納做幾點,包括合理的矜持、讓人覺得她在感情上是個有原則的人、有自信、能夠活得愜意、能夠欣賞男人等。

    The Five Questions Every Woman Should Ask Before She Gets In Too Deep

    1. What are your short-term goals?
    2. What are your long-term goals?
    3. What are your views on relationships?
    4.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me?
    5. How do you feel about me?

    這5條問題是需要時間攪清楚的,所以有下一章的"Ninety-Day Rule"。

    The Ninety-Day Rule: Getting the Respect You Deserve

    這一章說的是給男人90日試用期,試用期間,不要輕易跟他親密,觀察清楚這個人,訂明相處的原則(包括性,婚前?婚後?etc? 這是美國書嘛),還要讓對方清楚你對拍拖和婚姻的要求。這段時間,用以下幾個問題觀察對方:

    • How does he recact when you tell him you've got some problems?
    • How does your man react under pressure?
    • How does he react to bad news?
    • How does he react when he's told "no"?

    在90天試用期觀察對方的方法包括:

    • 嘗試拍拖時找些大家有興趣的事來做(例如遠足、攝影、煮飯等)
    • 試試讓他與你的朋友相處看看(kursk按:聽說很多男性在這一環現出真實一面)
    • 一起上教堂(如果一方是信徒,那是很重要的)
    • 一起去看演唱會
    • 一起嘗試新的活動
    • 一起當義工
    • 遊車河(kursk按:香港不是人人有車,可以試試其他有機會詳談的活動)
    • 一起玩boardgame (kursk按:我真的有朋友跟女友很喜歡玩boardgames。不過我想Diplomacy就不要玩了,我玩Diplomacy會玩到同性朋友跟我反檯,如果是女生的話...)
    • 玩email/sms/MSN/xanga/facebook(kursk按:作者應該是web 1.0的人,他只提及email,後面的是我加上去的)
    • 一起分享大家喜歡的書(kursk按:我最愛這個了)
    • 一起看DVD
    • 去看comedy show,因為這會看得出一個人對什麼感到有趣還是反感 (黃子華?)

    How to Get the Ring

    這一章很邪門,有點像秘笈裡面的最後一節,是精髓所在,但用得不好便會走火入魔。作者說男人不肯結婚,通常只有三個原因:(1) 他已經結婚;(2) 你不是他心中的那個(詳見上一段);或者是這章的重點 (3) 你沒有令他這樣做。

    作者認為男性通常有拖延婚事的傾向,因為他們比女人簡單,他們很容易活得很好--有足夠的收入讓他們睇波、打機、睇果D野(作者指的是strippers,這個在香港不流行)、飲酒、玩車/音響/相機、識新朋友,他們便會很快樂而且感覺年輕,同一時間,他們是不會因為家裡很亂而不開心。結婚就好像吃蔬菜,他們知道那是好的,但食煎炸食物(無拘無束,感覺年輕)總是更過癮,直至他們玩到累了或者焦頭爛額,發現自己需要長大,或者有人讓他們知道他們要長大。

    這個「你沒有令他這樣做」不是拿著牛肉刀逼他,而是讓他知道如果他不成長,不作出承諾,他便會失去你,成功與否,就看你有沒有那種自信這樣做了。(小弟有個四十幾歲的舅父,就是這樣結了婚)

    作者強調那不是開口向男人求婚。那是要對方知道跟你交往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個是我歸納了兩頁紙得出來的說法),要做得到這一點,女性需要有自信,知道自己想跟一個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也讓對方感覺到這份自信。作者好像很肯定的說,男人通常到了最後,也是需要一個家的,而他們需要另一方去提點他們這一點。

    當然,這不是什麼「把仔達人」手冊,更不是「脫離敗犬大作戰」的指引,一本通書不能睇到老,但裡面說的,不算偏鋒,有其參考價值--若果把上述大部份的要點反過來做的話,便成了「港女完全手冊」,那些正是很多男人心目中的港女特徵。各位姊妹們不可不察。

    (重申一次,上文只是略談一下書中內容,並不代表本blog立場)

    不相關閱讀:
    解說「敗犬」現象


    生活軼事(7月下旬之2)

    生活軼事系列,逢星期日出街

  • 生活軼事(7月下旬之1)

    因為近排寫長文太多,今日乾塘,連星期六都出生活軼事。

    政治

    澳門選特首,娛樂性高過o靚模肉搏--睇住個肥哥哥響度做國王的新衣,明明冇著衫,又要扮有著,身邊D人仲要讚佢著得好睇。果個提名機制,變相係記名選舉。

    呢D叫做選舉咩?就好似個個o靚模都話自己係健康性感一樣,唔好玩啦。

    政治部份完。


    書展對生活的影響

    因為書展開正喺小弟生活圈裡面,尋日唔小心進入咗好多人既駱克道一帶搵飯食,多人到呢.... 去警察總部對出,樓下係夜總會,一間睇個樣都唔似好生意既火鍋酒家,竟然出現以下情節:

    「兩位」

    「我地冇位噃」

    「....」

    連等位都唔俾既酒家,真係第一次見。唔怪得果度冇人排隊。

    今日同兩老由灣仔搭船去尖沙咀。個碼頭多人到好似拍戰爭片一樣。我地等咗兩班船先上到。最離奇既唔係呢樣,而係...

    船去到海中間,個廣播話對面碼頭架船開唔切,叫大家等一等。於是我地免費享受到觀光船既待遇,享受咗好耐。由等船到落船,用咗40分鐘。


    食飯

    同長輩們去北京道一號間某米芝蓮飯店食飯,嘢食都OK,個景更OK,食食吓熄燈俾大家食住睇幻彩詠香江。長輩們食得高興,此刻無價。

    殺退巴士播歌男

    同一位兄弟搭巴士,巴士上層冇乜人,後幾排有個人用手機播歌,成層都迫住同佢分享音樂,但係佢播既係好多年前既王傑既「不浪漫罪名」。

    為咗響應佢,我地嘗試跟住唱,一路唱一路忍唔住笑。不過唔係好跟到,淨係一路笑。

    之後果首,竟然係王傑既皇牌K歌「心癮」,於是我地繼續一路笑一路跟住唱。可能後面個播歌男覺得我地影衰佢偶像,於是走番落下層。

    敗犬女王與禁書

    仲睇緊。以我對三高女士的認識,應該可以寫多幾篇相關題目。遲D寫吧。

    上個月睇過Leona寫的《讀懂男人心,港女好出嫁》,一時好奇,真係買咗裡面介紹果本"Act Like a Woman, Think Like a Man"黎睇。本來唔敢寫呢D禁書,不過見方大也寫了,我也加入。

    文章裡面既重點提到男人要有既"Profess, Provide, Protect (3P)"素質。不過,其實果本書真正既重點係女性點樣先有可能找得到終身伴侶,呢個聽日寫吧。

    生活軼事系列,逢星期日出街(本周提早)


  • 解說「敗犬」現象

     

    最近在看台劇「敗犬女王」,所以有寫這一篇的念頭。

    定義及來源
    根據維基百科條目,「敗犬」一字來自日本,是指「年過三十未婚的女性」。敗犬一字興起,始於2003年,日本作家酒景順子出版了《敗犬的遠吠》一書,內容提到:「美麗又能幹的女人,只要過了30歲還是單身而且沒有子嗣,就是一隻敗犬」,書中作者以「負け犬」(翻成中文即「敗犬」)自嘲像是喪家之犬一樣,遭人排擠。此書熱賣令使得敗犬一詞大流行起來。
    我第一次看到「敗犬」一字,是在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當中提到「敗犬族」和「銀髮族」(退休人士)一樣,是高消費族群。敗犬族一字見於管理學大師的著作,可說是登堂入室了。
    在男女比較平等的香港看「敗犬」這個字,其實有一點政治不正確。我們一直是用「單身貴族」來形容三十以上的未婚女性。當然,你會說有些人會用「老姑婆」或者「古井」來形容她們。不過,如果香港有一本像《M型社會》般的社會學書籍,作者肯定不敢用「老姑婆」這樣帶貶義的字。
    不同角度看敗犬現象
    如果用女性主義的角度看,「敗犬」一字幾乎是罪無可怨的貶義字,因為它的含義是女人一定要出嫁才能快樂地生活,過了某個年紀還是單身便會被社會歧視,而她們的才幹、社經地位、學識都被忽略了。另外,男人過了三十歲還未婚(例如小弟),不會被嘲笑為敗犬,這也是性別角色定型的一種。
    當然,如果從流行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敗犬」一字其實有其特別的意思--它代表了某個族群的集體認同。不要忘記,「敗犬」最初是女性作家的自嘲說法,而這概念漸漸演化為單身女性族群的代名詞,而這代名詞是用作自嘲或者互相勉勵的話,則成了一種幽默。
    「敗犬」市場的商機
    《M型社會》指出,「敗犬族」屬於高消費族群,「敗犬」概念背後的商機,可以很大。最佳例子是台劇「敗犬女王」大賣,正正是社會對於三高女性(高學歷、高收入、高歲數)愛情故事成人之美的良好願望的共嗚,也有評論指這是社會上的確有這樣的一個「敗犬族」市場。
    至於香港呢?雖然香港還未有開宗明義的「敗犬族」電影和處集,但隱含了單身女性自嘲自勵的產品多不勝數,當中包括:
    • OL代言人楊千嬅的電影和歌曲,是其中佼佼者。例子包括「每當變幻時」和「千杯不醉」,還有她的大量OL愛情歌。

    • Stella So在星期日《明報》連載的「老少女基地」,就是講述她和一班同年的姊妹尋找結婚對象的趣事。
    • 另外,無線電視劇「窈窕熟女」,也可說是另類的「敗犬」劇集。
    敗犬族真的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嗎?如果從數據分析,答案是肯定的。根據200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的數據,整理後的數據如下(資料來自舊文《再思港男"問題"》):

    (表一)以性別及年齡劃分的最高就讀程度:學士學位


    年齡

    性別

    本地

    其他

    總計

    男女差額

    20 - 24

     

    39105

    19228

    58333

     

     

    46571

    21253

    67824

    -9491

     25 - 29

     

    35002

    19521

    54523

     

     

    44216

    24547

    68763

    -14240

     30 - 34

     

    31009

    20488

    51497

     

     

    34002

    27207

    61209

    -9712

     35 - 39

     

    21750

    19632

    41382

     

     

    22270

    24553

    46823

    -5441


    (表二)以性別及年齡劃分的最高就讀程度:碩士學位


    年齡

    性別

    本地

    其他

    總計

    男女差額

     20 - 24

     

    946

    1179

    2125

     

     

    1199

    1178

    2377

    -252

     25 - 29

     

    6302

    3633

    9935

     

     

    6564

    3519

    10083

    -148

     30 - 34

     

    9461

    4677

    14138

     

     

    8949

    4917

    13866

    272

     35 - 39

     

    8265

    5076

    13341

     

     

    5638

    4545

    10183

    3158

    統計處原始數據

    從上面數據可見,持學士及碩士學歷的25至29歲女性比男性多出1萬4千多人,30至34歲的同類數字也有9千多人的差額。這意味著「三高女性」不容易找到跟自己學歷和收入(假設學歷和收入有正面關聯)相約的男性,她們高消費能力結合了「敗犬」的次文化認同感,的確是一個潛在的龐大市場。這個市場,可以是包括電影、歌曲、、書籍、雜誌、劇集、化妝品、護膚品、名牌服飾手袋等等。
    總結:唔提好過提
    其實所謂敗犬,只是一個帶點黑色幽默的流行用語。老套點講,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如果我們因為這個所謂的問題而自我形象低落,很容易變成關注甚至嘲諷的對象。這問題女人之間比較常見:有時候有些女人會說「噢,乜你仲未結婚0架,好心你就為自己打算吓啦」,這種有骨的說法,不好意思當場反撃,唯有以自信心面對,不要理會三姑六婆式的一般見識。
    另外,必須在這裡指出的是「敗犬」不等於「港女」。「敗犬」是女性有一點自嘲加一點自信的說法,而「港女」是男性族群標籤某類女性的用字,兩個字的意義和語境完全不同。
    不過,始終文化不同,這裡不是日本和台灣,「敗犬」一字,還是少說為妙,畢竟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而且當中真的包含了一定程度上的歧視成份。
    相關舊文
    冇乜關係的延伸閱讀/收看:

  • 港姐,唉...

    讀史兄鴻文《點解港姐越黎越醜樣?》(內有粗口,慎入),赫然想起原來已很多年沒有看過港姐了,不是讀史兄的鴻文,也不知道原來香港小姐已經沒有準決賽了。而我數得出最近期的港姐,只是徐子姍和張嘉兒。知道張嘉兒,只是因為太多人提及...

    小時候女孩子會說將來要做香港小姐,現在應該沒有了。我想,無線攪得差,選得差,捧得差,令不少人卻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港姐這個名號不再高雅,甚至變了笑話。


    因為實在太久沒看過港姐,我只能從印象去講選港姐這個遊戲是怎樣沉淪的(史兄的鴻文寫得太好,這一篇只能狗尾績貂,略加補充)。

    是由觀眾的水平提高開始?

    以前無線做什麼大家也會認真坐在家中看的。現在愈來愈多人懂得批判無線節目的內容和性別意識。(現在還有人信港姐冠軍會負起香港親善大使的重任嗎?)

    是由華裔小姐開始?

    多隻香爐多隻鬼,偏偏港姐總比華姐水準差,能夠走紅的華姐好像比港姐多。這就是全球化嘛,香港xx總不能只在香港塘水滾塘魚,就好像香港足球聯賽一樣... 如果要放眼世界華人市場,無線的重點便變了華裔小姐,而不是港姐,港姐嘛,就是華姐的分區入圍賽。

    是由港男選舉開始?

    如果做個民調,問香港有多少人覺得港男是個笑話,比例應該會比支持平反六四更多。港男是不折不扣的牛郎show,裡面的牛郎還要是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那種,港男選舉的宣傳、選舉的過程,難聽點說,是丟人現眼到冇朋友。當港男這個東西出現,人們自然會跟他的姐姐港姐對照一下,便會發現當中共通的荒謬處。

    是由張嘉兒當選港姐開始?

    我不是要嘲笑張嘉兒。我覺得她也是受害者。選出了她當港姐的「示範作用」太強了,強得人們想起港姐便會想起她,港姐一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語境。大佬,你咁選法叫人點敢報名呀?

    是由互聯網與起開始?

    無可否認,電視是少人看了。但是,無線的當紅女演員還是紅的,她們在web 2.0世界上還是紅的,無數網民還是會跟看她們的視頻和照片(網上最多fans的應該是陳法拉和徐淑敏)。換句話說,只要是漂亮的話,是不愁沒市場的,港組的問題不是因為互聯網,而是她們和無線....

    最後,史兄發現今屆港姐的資料,是以實況足球的format來表達的,真的好好笑。港姐變成笑話,見微知著。如果有機會見到這位佳麗,我真的很想問一問她看到這個「美貌」只得兩格的球員屬性圖,有什麼感想?(其實唔駛選啦,都已經有分數了)

    不太相關的舊文(寫過無線的東西很少):

    亂世佳人續集如何拍?

    友野攝活動遇上陳法拉

  • 打格仔水著照引發的討論

    昨天文章《出售性感的遊戲規則》,用了一張幾名少女模特兒穿著水著的合照,照片是打了格仔(pixelized)的,格仔的面積其實大得只看到幾堆顏色色塊。 

    除了blog上文章,三師會的節目短片用上的照片,大都是用同樣方式打格處理的。

    打格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交章和錄音的內容是探討這個議題的,加上圖片在傳意表達上的效果比較好,因為有幾個討論的例子,是應該有圖片作參考的。

    不過,我不想短片變成女模水著合輯,於是把相片打格,打格的準則是,打格後身體和樣貌不能辨別,這樣可去除了性感照引發性慾的效果。

    可是,有朋友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即使打格,圖片還是會有一定的宣傳作用的--那些肉色方塊,離遠看還是看得出是哪個張照片(例如周秀娜和趙碩之的海報照片)。

    我解釋說,如果要在一個短片中探討少女模特兒拍性感照引發的社會討論,適當的使用照片是需要的,正如明光社講座的powerpoint也會使用雜誌的露骨性感照,他們甚至連格仔也不加。另外,那些性感照都是合乎最起碼的法例要求的,打了格的話,基本上完全不會達至任何性暗示。

    我和兩位大哥錄音的時候,是有參考網上的報章報導的,因為我們真的認不出邊個打邊個... 對於我們來說,處理這些議題的時候,酒肉穿腸過,通識心中留。

    而事實上,根據香港考評局的通識文憑試例題(即是少女穿舌環那題),「o靚模現象」是值得在通識科探究的議題,當中可以貫穿的概念很多,包括青少年次文化、社會風氣、生活素質、教育、傳媒等議題。我們三人在blog和三師會的節目討論這題目,並不是抽水或者為講而講,而是有教學用途的(9月一開學便要教「個人成長」了...)。

    ==>
    (問題可能不在格仔大小,而在於對格仔背後的意思的觀感)


    連結:三師會那4集的播放清單(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