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決定是否參與某政治行動之前,我都會問自己:
參與的目標是什麼?
應該參與到怎樣的程度?
難道他們全都是暴民
抗爭的行動是有程度之分的,那是因社會環境、政治氣候和事件本身非而言的,不可能一概而論什麼才是所謂遊行示威秩序的唯一標準,否則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天星小輪事件、四五事件、六四事件、七一遊行的參與者全都應該列為激進暴民了。
我說得是不是太誇張?
如果2010年元旦遊行衝破封鎖線,阻礙交通就是騷動的話,那麼03七一遊行也是,當年的遊行參與者擅自突破警察的封鎖線,佔用了本來沒有封閉的電車路和行車線,癱瘓了港島交通,他們是也騷動。如果推開警察的鐵馬就是騷動,那麼03七一的人群做的也沒太大分別。
動物園睇熊貓般的示威安排
分別是那地方叫中.聯.辦,北京政府在香港的代表的辦公室。
中聯辦這個地方代表著的是一個怎樣的政權?那是一個發起聯署呼籲改革的學者也要監禁十一年的政權啊。這個政權比起康有為公車上書時的滿清還要霸道啊。
遊行路線的設計如何九曲十三彎、如何神經,已有很多人說過,這裡不多說了。那個中聯辦後門的佈防,就好像動物園睇熊貓一樣--遊行人士行了差不多四小時(多得警察的安排),來到抗議的目的地,只能流水式地在隔開六條行車線在鐵馬後「觀賞」中聯辦後門。那樣的安排,一些人可能覺得很合理,但那是抗議嗎?那只是觀光。
為什麼內地的民眾抗議政府不公道的時候一定要跑到縣政府或者公安局門外?他們為什麼不乖乖的留在官方認可的地方(可能是遠遠的一個空地,可能是信訪辦)?就是因為抗議行動的目標必須是象徵權力的地方,而不是對著空氣示威。
事件不是源於挑釁與否,而是根本已到了critical mass
政府動用過千警力佈防,把中聯辦後門佈置成無人地帶,就是不想得失北京政權。部份示威者要求到中聯辦門外示威不果,引發衝擊鐵馬事件,這無疑是妨礙了附近的交通,引致很多人的不便,但希望市民會明白示威者這樣做的原因,他們反對的,是每天都在鎮壓無辜,害異見者妻離子散的暴政,就像大家當年一起上街高叫李鵬下台一樣。
至於是否示威者「挑逗」(警察發言人說的,他大概是想說挑釁吧。),這根本是雞和蛋的問題。警察嚴密佈防,不停用擴音器指令被遠遠隔離在中聯辦對面的示威者「向前行」,到了社民連和年輕人為主的最後幾千人來到,也是同樣地被催趕,他們當中很多人來的目的根本就是向中共政府抗議,而不是來走馬看花的。當他們的人數聚集至critical mass的時候,那裡不發生衝擊事件根本不可能。
事情的爆發點就在一班八十後跟警察理論,要求過對面的中聯辦後門抗議不果的時候,這個critical mass前排的二三百人便一下子發力推開警察頂著的鐵馬,後面的幾千人一起衝到中聯辦門口,那個衝擊行動只要是稍為有示威經驗的人也可預見的,根本不用預先計劃,示威者都有這個默契。不要忘記,遊行隊伍最後這幾千人不是區議員由屋邨動員出市區的街坊,而是一班在過往一年常常令政府措手不及的年輕人和幾千個政治理念跟他們接近的人。
至於受了傷的警察和示威者,我相信示威的人是不想見到這情況的。希望他們早日康復。示威者的抗議對象是鎮壓良心犯和打壓香港民主進程的中共,而不是警察,沒有人想見到有人受傷的。希望香港人不要隨便把年輕示威者當作暴民,他們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以及用了一般人不敢用的方式來表達。
事件的意義
最後,我問自己,這樣衝擊了警察防線,究竟有什麼意義。意義就是告訴政府,香港不是人人都會逆來順受,做樣出來遊個行,去中聯辦或者政府總部當觀光就能打發的,不要再妄想求其敷衍一下就完全無視民意。
之前就過禮賓府事件和羅湖事件只是個開始,今天我可以說,一切已經開始了。

補充:
我只是個普通人,比八十後年長一點,家中還有很多人要照顧,想的只是為這個國家這個城市爭取多一點公義平等。我不是什麼暴民。
後加:
看新聞見到身為遊行負責人的蔡耀昌在電台節目中急於跟衝擊防線的示威者劃清界線,跟親政府媒體一同譴責示威者。失望之餘,終於明白為什麼年輕一輩叫最近的行動為「新民主運動」。
延伸閱讀:
自由的香港也是我們的 (冉雲飛)
元旦遊行紀事 (hystericireul)
野貓七一精神 (電鋸)
路,需要繼續走 (CHIYUEN1228)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