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6, 2010

  • 寫在6.23和7.1後

     

    最近少寫政治,一是因為年結的工作繁忙,二是因為世界盃分了神,三是因為自己的思緒有點亂,亂是因為看著當前的情況,腦裡的理性感性前進保守聲音說的都不同,撞在一起,不能很容易的理順思路(當然,第一和二個原因也影響了思路)。

    關於6.23和7.1的觀察,John大看得通透*,珠玉在前,我也不多寫分析文字了。這次寫的是個人感想。

    先前說劉慧卿認了轉軚而我覺得收貨,意思就是我不打算批評什麼了,反正已經不是同路人,就好像人們分手,最後的對白是接受了,以後便不再見了一樣。人們說什麼民主黨其實怎樣有苦衷,怎樣務實,怎樣有視野,sorry,那對我來說都是廢話。劉女士的「天生硬骨頭」,普選聯的「堅持三大原則」,要轉軚、要讓步,都唔該做得好睇少少。

    至於長毛和司徒華的恩怨、長毛的「cancer上腦」失言,是不聰明的做法,陳雲說長毛是「周瑜打黃蓋」(原文連結),讓民主黨得分,這個說法曲到圓,而且看陳雲該篇文章的開首引用漿爆的經典對白,就是暗示那只是怪論。以長毛的性格,他咒罵司徒華一點也不出奇。這種咒罵,的確令人不舒服,的確落人口實。個人而言,我希望見到長毛會道歉,不管司徒華接受與否。

    至於司徒華,在六四事件之前,他一直都是和新華社關係良好的,加上當時民主回歸派(很多現時的民主黨人)的人腳,如果不是六四,他們跟中共決裂,中共根本不用花錢養民建聯來參政。無可否認,司徒華對於爭取教師權益是功不可沒的,他在六四之後的堅持也值得尊敬。可是,人到了某個年紀,判斷力和精神不如以往,其實真的應該退下來,否則真的很容易落入剛愎自用的陷阱,就算不是真的剛愎自用,也很容易被誤解為老人家退而不休,指指點點。

    這個所謂改良方案嘛,我不認為是萬惡的,至少在短期而言。可是如果這個方案被當權者利用作為日後拒絕普選的擋箭牌的話,那就是萬惡的了。

    正因如此,選民對於民主黨和它的盟友的監察,一點也不能鬆懈,這也是我對今年七.一所見所聞的立場。

     

    這個七.一,民主黨沿途被喝倒彩,對於一些朋友來說,這是沒風度甚至是難以接受的事。我明白他們心目中七.一代表的是斯文抗議和泛民支持者大團結,是容不下同室操戈的畫面的。

    於我而言,我不反對向民主黨抗議。雖然同是廣義的民主派,但民主黨的做法不無問題,而且做得核突,什麼人有資格反對?就是本來的支持者。

    政黨和政客應該帶給民眾希望,這種希望是建築在他們的立場、形象和行為上的,民眾對這一些東西有要求是很合理的。民主黨就是在這些東西是令人有懷疑,多年來的支持者或同路人感覺不良好,以喝倒彩回應,是失風度的做法嗎?

    很多時候,政黨和政客帶來希望的主觀願望,會令大家期望政治表達一定要是和氣生財,容不下指責,所以他們會對責備民主黨感冒。我們不要忘記,我們要監察的不只是政府,還有政黨和政客。我們對政府做法不滿,不會呆呆的等幾年才「用選票教訓它」,而是會出聲,會抗議。為什麼對著政黨便只應該「用選票教訓它」,而不能公開對質、公開抗議?就是因為這種家和萬事興的心願,間接造就了過往的民主派的偏安心態。

    在三十幾度曝曬之下,有決心走上街遊行的市民,會是地區動員為主的民主黨,還是以理念動員的公社兩黨,以及一眾民間組織的支持者居多?看看民主黨的籌款數字,大概可知一二。他們對民主黨不滿,而民主黨堅持要同行,成為抗議對象根本是意料之內的事。畢竟,民主黨是一個政黨,不是團契,不是罵不得的。

    至於民主黨和公社兩黨的選擇誰是誰非的問題,這是論述和路線之爭,在一個成熟的社會,這是正常不過的事。不論在政黨內部、泛民陣營內部,還是民間團體內部,這些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今次好像不共戴天,他日可能將相和。

    現在的香港政黨林立,本來就是比例代表制的必然結果,與其苟合,不如分眾,做好市場區隔。民主派支持者,有左翼有右翼有中間,與其幻想五嶽同氣連枝,不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天氣炎熱,會議連場,頭昏腦漲,行文未必完全沒有漏洞,如有錯漏之處,請大家不吝指正。

     

    * 詳見John大的後七一扎記(上)後七一札記(下),還有Tommy兄的七一扎記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