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2, 2012

  • 通識考試那條"政治組織"題

     

    如果我是私人執業的,我可能會說自己「貼中」了。不過嚴格來說我沒有貼過題目,我提醒大家的是考通識一定要知道一些基本常識,包括「香港有什麼主要政黨和政團」。

    我不認為那是貼中,因為只是等於我叫你去考數學之前要知道sin和cos的關係,那是每一個考生都應該知道的常識。

    其實今年的DSE通識考試整體來說不算困難,除了卷一的第三題。

    卷一第三題應該是考生會感到比較難處理的一題,因為它要求考生對於香港的政黨政治、政治制度,以至公共行政現況有一定的認識。如果考生對於這三方面的認識不足,或者有誤解的話,作答3(c)題的時候會比較吃力。

     

    試題分析(注意:不是答題):

     

    3(a)

    這一題要「根據」兩個資料,即是只講資料有的東西,同學要兩個都好好分析清楚。圖A1要大家指出有四成人認為無一個政治組織最能代表或保障他們的利益,另外,應該指出就算最多人選的兩個組織,也只有11%的人選擇,其餘的都不足10%。(一知兄說如果把泛民和建制派的百分比加起來,可以看出原來泛民加上社記人力的分數是高於民建聯和工聯會加起來的,如果考生看得出這個應該是高手)

    單是描述圖表不夠,還要指出香港人對這些組織「有什麼看法」。看法就是有過半的人不是覺得沒有一個組織最能代表他們,就是不知道哪個最能代表他們。反映在香港人心目中,政治組織代表和保障市民利益的角色不太深入民心。

    表A2是滿意度。考生應該能夠指出對首六個組織表示頗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受訪者百分比明顯較社民連和人民力量高。而相反,對社民連和人民力量表示頗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受訪者百分比明顯較首六個組織高。

    (如果我是馮檢基,我看到這些資料會很不開心。)

     

    3(b)

    這一題困難的地方,是要求學生在3(a)先有一個答案,再解釋這個答案的背景因素。萬一3(a)答錯了,3(b)也會受影響。3(b)要求考生「參考」資料B,即是在使用資料之餘,也可以運用資料以外的東西來作答。考生應該找出:1. 市民心目中政治組織代表或保障不了他們利益的原因,和2. 不同組織的滿意度不同的原因。

    1. 資料B說各大政黨已經有自己的忠實支持者陣營,而且區議員也跟進很多地區事務。可是市民心目中政治組織代表或保障不了他們利益,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政黨除了延長交通燈錄燈三秒之外,還能為他們爭取什麼更重要的利益,例如房屋、教育、醫療、人權、法治等。造成這個印象的是政黨本身發展困難、資源不足、研究力弱、年輕人才不足等等,也令它們難有大作為。而他們不能有作為的真正原因,是資料B沒有提及的--那是制度使然,因為政制的種種限制,現在香港是沒有「執政黨」的,於是泛民就永遠改變不了政府施政,而建制派雖然是政府的盟友,但對於施政問題永遠可以扮不關他們事的。結果就是市民覺得政黨沒有用。

    2. 至於滿意度,大概可概括為市民對於抗爭路線的看法。首六個組織和社民連及人民力量的不滿意程度較高,可以歸類為不少市民對於激烈抗爭路線的不滿。另外,資料B說「整體上政治組織形象負面」,沒有說有什麼令它們形象負面,如果考生可以舉出例子,應該可以得分。值得一提的是,民建聯和民主黨的滿意度比公民黨和工聯會較低,也是不無原因的。不過這些原因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太難了--例如民建聯議員的公眾形象和投票紀錄、民主黨在政改問題中的表現和多年無所作為等等。

     

    3(c) 

    這一題真的很令考生頭痛。「本港有不同政治組織,因而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這個命題是很容易被詭辯說得通的。

    所謂「管治效能」,是指政府在制訂和推行政策時的有有效程度,簡單來說,是政府能否根據公共行政的原則(例如廉潔、高效率、透明、公正等)有效地管理一個社會。

    如果是很大程度上同意的話,就是有不同政治組織互相競爭,在監察政府,督促政府改善施政。而且不同的政治組織,能夠反映不同的社會階層的聲音,做到下情上達,提升管治效能。

    不過,我的立場是... 上面都是廢話。如果跟沒有不同政治組織比較,當然是可以提升,因為有少許提升也是提升。可是真正的提升,應該是提升至一個令市民滿意的程度。比方說,10分滿分,由1分提升到2分是提升,但不是有效提升。

    很大程度上不同意的話,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政治組織,但是因為現在的政治制度下,行政機關(特首和三司十二局首長)都不是民選的,而特首不能有政黨背景,立法會不准提出影響公帑運用的私人草案、立法會的選舉制度一半是直選,一半是不民主的功能組別選舉,不能有效反映民意,而且分組點票制度,令立法會有名無實,不能有效監督政府施政。在行政機關缺乏有效監督制衡、缺乏民意授權之下,令特區政府管治效能就算有多少政治組織也難以提升。

    總的來說,如果考生對於香港的政治現況不清楚的話,3(c)是不能答得好的,或者只能答出我提到那些我認為是廢話的東西。不過請放心,如果作答上述很大程度上同意的東西答得正路的話,還是可以得分不低的。正如很多建制派每天也是就類似的說話,也有很多市民受落一樣。

    當然,話說回來,同學要答得好,當然是要尊重兩大原則:1. 讀者(即是marker)看得明、看得舒服;2. 客觀地說理。我在上面寫的不是答題方式,而是我不用給marker看的說話。大家作答的時候應該使用接近政治學者寫評論的手法,盡量以理論和證據去說服人。

     

     

    有幾點需要同學留意一下的,包括:

    • 滿意度是以整體市民的觀點來計算,在比例代表制之下,行激烈抗爭路線的政團也可以爭取到立法會議席。
    • 認為無政黨最能代表或保障市民利益不代表他們的利益,不代表市民不會投票某政黨。
    • 立法會內有議席的政團還包括自由黨、民協、街工。不知為什麼資料A完全沒有提及。

     
    (試題版權屬於香港考評局,本文引用屬於非商業教育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整份卷的點評後補。

     

    延伸閱讀:

    葉一知:通識政黨題出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