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看過《3D肉蒲團》,也沒有iPhone。你可能會問「咁你可以寫乜?」。
雖然沒看過《3D肉蒲團》,也沒有iPhone,但我花了一些功夫搜集「用家」意見和研究坊間評論,才寫這一篇的。我可不是那種擁抱"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主義的人。
以《3D肉蒲團》的卡士和班底組合而言,收近三千萬已經算是票房大勝。這套「劣評不絕」的成人電影,成了城中話題,很多我完全想不到會對這電影有興趣的人(包括不同性別、年齡、信仰、階層),竟然也說有興趣去看。昨天我在一家樓上cafe開電腦工作,左右兩台人,一台是正在玩Monster Hunter的男士,另一台是正在吹水的男男女女。話題竟然都是《3D肉蒲團》。晚上出席飲宴,席間也有談論這套戲,還有杜文澤朗讀高登仔看後感的youtube片段。
我向不同的人士打聽,也看過不少評論文章,把這套戲的成功之處(純以票房而言)歸納成幾點:
不論在網上網下、香港內地都宣傳成功;能引起話題(陰謀論來說,杜文澤立了大功,他是不是夾定的?);電影本身娛樂元素豐富。
上述的論點已經有很多人講過,不在這裡討論。其實香港電影要賣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女性市場。不少女士竟然夠膽告訴別人她們看過《3D肉蒲團》,起初我覺得有點奇怪。做了點研究,才知原來因為《3D肉蒲團》根本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咸」,反而在娛樂性方面交足了貨,有女性朋友甚至說好些女士們其實是結伴去當笑片睇。另外,根據某大大的說法,它是一套反情慾的電影--這也解釋到為什麼很多男性觀眾覺得期望落空。
這套戲的另一個吸引女性的地方是所謂的女性專用埸。這玩意原來是很有用的。女士們可以在一個感覺安全的環境「盡興」,來一晚狂歡。這與女士們玩票性質去看脫衣舞一樣,不是為了性慾,而是為了好玩。
簡單來說,我的結論就是在電影市場,得女性市場得天下。
另一個「得女性市場得天下」的例子是iPhone。iPhone與《3D肉蒲團》的確有些相似之處:
1. Hardcore男性用戶不滿--不少對I.T.產品要求最hardcore的男性會嫌iPhone限制太多或者太扮野;對情慾要求最hardcore的男性觀眾,也是罵《3D肉蒲團》罵得最兇的一群。
2. 女性用戶覺得accessible--很多女性用戶因為覺得Windows Mobile和Android等智能手機系統難以接近,iPhone的界面設計對於電腦能力不高的一般女性(no offence, 這是多年觀察的結論)來說,終於可以access了;很多女性覺得三級片不是太咸,就是太悶,《3D肉蒲團》的娛樂性和話題性終於可以吸引她們入場。
3. 在女性社群形成風氣--電子產品要吸引到女人購買不是易事,要她們覺得身邊很多女性也用,而且討論那東西,令她們覺得「需要」買那東西才行,多年前的Palm可說是掹車邊做到,而iPhone就真的做到了;就網上和現實所見,《3D肉蒲團》在女性群體(至少是二十至三十幾的群體)中真的形成了風氣,似乎不去看看就少了什麼話題。
4. 令她們覺得型或者過癮(又稱「生活態度」)--女性拿著一部HTC是不會覺得型的,但她們會覺得拿著iPhone是型的,而且只有iPhone機殼夠fashionable,令她們感覺像換衫一樣過癮;可能因為女性專用場的效果,好些女士會覺得看《3D肉蒲團》是一年過癮的事,又或者是表現自己敢作敢為的事。簡單來說,iPhone和《3D肉蒲團》,都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演繹生活態度的機會。

(《3D肉蒲團》女性專用場)
延伸閱讀:
淺談3D肉蒲團的開創和缺失 (tommyjonk)
後記:
i. 不是要戴頭盔,我真的未看《3D肉蒲團》。我是會入場看三級片的,例如失樂園、斷背山、烈日當空、色戒等我都是入場看的。
ii. 本文絕無取笑iPhone用戶的意思,更沒有暗示Android、Blackberry和Palm用戶是hardcore AV觀眾的意思。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