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 2007
-
i not stupid - 小學教師賀年MV事件
4月13日寫了這一篇:一條影片引發的討論
幾位朋友說過看法,現在輪到我說出我的看法。
1. 片中的老師是否完全自願拍這兩個MTV?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自願,我希望他們是自願的。人在職場,有時候「自願」與否真的很難界定。當你的老闆給你一件苦差,問你有冇問題,你九成九會答「冇問題」。事實上,人在職場,上級說的就是命令,下屬只須執行,不須自願。
2. 拍這兩條片的目的是什麼?
該學校在網上建立了電視頻道,相信目的是以多媒體協助教學,也讓家長接收到學校的資訊,加強學校、學生、家長的溝通。相信沒有人會說這個些目的有問題。而這兩條片,大概是希望與學生和家長打成一片。
3. 該小學的學生看完這兩條片會有什麼想法?
如果我是小學生,我未必會有特別感覺,尤其是當師生關係很好的時候。當然,如果我不喜歡的老師在片中的話,我可能會不以為然。
4. 該小學的家長看完這兩條片會有什麼想法?
如果我是家長,我也未必會有特別感覺。不過,可能會有家長對這條片的質素有意見,也會有家長覺得老師應該多一點威嚴。
5. 社會人士看完這兩條片會有什麼想法?
如果我是社會人士(我真的是),我不會代入學生或家長身份去看。我會以一個「正常的人」(Reasonable Man)的角度去看這條片。以正常人的角度看,我會形容這條片的水準是一場災難。當然,有一些網上討論區的社會人士,覺得片中的老師「很可憐」,也有對該校校長人身攻擊。
6. 這兩條片的內容、拍攝手法、演出者、發佈方式及整體效果是否能夠達到上述的「目的」?
現在不少學校採用「啟發潛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模式,當中強調安排合適的活動和環境,並透過人物 (People )、地方( Place )、政策( Policy )、計劃( Program )及過程( Process )互相配合而讓學生盡量發揮其能力。老師「紆尊降貴」與學生打成一片,建立較親密的亦師亦友關係,相信跟這兩條片的理念不謀而合。
不過,目的是一回事,手段又是一回事。目的正確,手段出錯,很可能連目的也做不到,甚至有反效果。這兩條片很可能是一個例子。
片中的賀年歌舞MV,連無線找一二線俊男美女演員做也被年輕一代笑其老土。賀年MV,很大程度上已變成笑料,選取笑料題材,拍出來放上網,是不是預計大家看的時候會笑?
賀年歌舞MV,要做得好,真的不易。這兩條片的演出者走音、忍不住笑、甚至出現皮笑肉不笑的喪屍現象,以演出而言,已收不到應有效果。放了上網,更成為一眾網民在討論區和youtube的嘲笑對象。未必能達到原來的目的,又淪為嘲笑對象,相信不是該校同工的願望。(相似例子是香港會計師公會拍出一條成為笑柄的宣傳片)
當全港老師傳聞被某人形容為"all so stupid"的時候,身為教師的請不要做出看似stupid的作品。
希望該校不要放棄與學生和家長建立親密關係的努力,日後做的作品質量有所提醒。就像小孩不笨(I not stupid)的結局一樣,做出成績來。
Comments (2)
題外話:寫手雜作室已經關掉,如果有時間的話,你可把你sidebar link去除了。
可惜可惜。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