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ne 28, 2007

  • 教學語文政策給香港的禮物

    回歸十年,教學語文政策送給香港的一份禮物:

    高考英文「肥佬」12年最多 (星島日報 29/6/2007)

    這個現象一點也不出奇,因為母語教學政策,大量中文中學(中中)湧現,普遍而言,中中的學生英文水平較他們還是英中時較差,於是近年多了會考生報考英文課程甲,即是淺些的那個。

    一般而言(包括政府招聘),課程甲的A級只等於課程乙的C級,可是中六收生時,課程甲的A級依然計5分,於是我們有愈來愈多預科生是拿著「票面值」高於「實際值」的成績入學的,他們一旦跟考課程乙的學生一起考高考英文,效果立竿見影。

    記得九七後不久,特區政府一聲令下,全港只可有一百間英中,其餘的一刀切轉為中中,除了英文和英國文學外,不准用英文教授任何科目。那時候,不少學校真的聲淚俱下地上訴....

    後來,政府額外批准另外三十多間學校轉為英中。

    後來,政府批准開辦直資學校,收公帑之餘又可以用英文教學。

    後來,政府額外增加撥款給中中的英文科目。

    後來,政府批准中中自行決定高中的教學語文。

    後來,政府批准中中在初中課程加入一定程度的英文內容。

    當初梁錦松領導教改的時候,不是很威風的嗎?權在我手,一刀切,由上而下,雷厲風行,要一夜之間把全港中學的教育語文政策翻轉,卒之那一百間英中,盡收天下兵器,成為天之驕子,中中跟英中的距離,愈拉愈遠。

    這是特區政府早期的改革特色,只爭朝夕,說改便改,可是政策出台之後,改完再改,卒之面目全非。早知如此,為何不多作研究咨詢?學生入學,一生只有一次,改完又改的政策,叫學生和家長都吃盡苦頭。受害的,當然不是子女都入讀名校或者不在香港的主事人。

    教學語文跟英文水平有沒有關連(corelation)?統計學上很難說,因為變數太多,尤其是英中盡收天下兵器(優秀學生)之後,中中學生的英文水準下降是一定的。所以我們很難證明母語教學會令學生英文水平下降。

    今年高考成績大概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香港學生的英文真的差了。這跟母語教學政策的關係如何?除了這個原因,我真的找不到其他原因。

    當年教改主事人,現在全都不在位。可是莘莘學子,咁就一世。

    分類:education

    未問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認為英文水準重要?
    母語教學能否令學生在其他科目成績進步?
    假設
    母語教學令英文水平下跌,而令其他學科成績進步,這個交換(trade-off)是否值得?

    廣告時間:蘋果探針-教師、醫生、社工:爭 取 公 平 (庫斯克 2007年06月29日)

    網上的排版好像怪怪的....

  • 照明碩士?

    最初看到這個課程,以為是黃興桂教人做燈神。

    事先聲明,我不是要詆毀人家學校。如果是港中科大,我會笑得更大聲。

    Master of Lighting的中文是什麼?照明碩士?縮寫是不是"M.L."?

    非研究類碩士的名稱,不是應該以學院為本的學科分類的嗎?例如Arts,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ngineer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難道昆士蘭那間大學有Faculty of Lighting?

    如果我在CV寫出這個學歷資格,怕不怕給老闆嘲笑?

    至少應該叫做"Master of Lighting Engineering"或者"Master of Engineering (Lighting)"吧。是不是以為報名的人只懂Lighting這個字?

    十萬八萬一個碩士課程,用的是證書(Certificate)課程的名字,連少許格調(也可說是門面功夫)也沒有。

    連結:Master of Lighting學科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