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8, 2007

  • 教學語文政策給香港的禮物

    回歸十年,教學語文政策送給香港的一份禮物:

    高考英文「肥佬」12年最多 (星島日報 29/6/2007)

    這個現象一點也不出奇,因為母語教學政策,大量中文中學(中中)湧現,普遍而言,中中的學生英文水平較他們還是英中時較差,於是近年多了會考生報考英文課程甲,即是淺些的那個。

    一般而言(包括政府招聘),課程甲的A級只等於課程乙的C級,可是中六收生時,課程甲的A級依然計5分,於是我們有愈來愈多預科生是拿著「票面值」高於「實際值」的成績入學的,他們一旦跟考課程乙的學生一起考高考英文,效果立竿見影。

    記得九七後不久,特區政府一聲令下,全港只可有一百間英中,其餘的一刀切轉為中中,除了英文和英國文學外,不准用英文教授任何科目。那時候,不少學校真的聲淚俱下地上訴....

    後來,政府額外批准另外三十多間學校轉為英中。

    後來,政府批准開辦直資學校,收公帑之餘又可以用英文教學。

    後來,政府額外增加撥款給中中的英文科目。

    後來,政府批准中中自行決定高中的教學語文。

    後來,政府批准中中在初中課程加入一定程度的英文內容。

    當初梁錦松領導教改的時候,不是很威風的嗎?權在我手,一刀切,由上而下,雷厲風行,要一夜之間把全港中學的教育語文政策翻轉,卒之那一百間英中,盡收天下兵器,成為天之驕子,中中跟英中的距離,愈拉愈遠。

    這是特區政府早期的改革特色,只爭朝夕,說改便改,可是政策出台之後,改完再改,卒之面目全非。早知如此,為何不多作研究咨詢?學生入學,一生只有一次,改完又改的政策,叫學生和家長都吃盡苦頭。受害的,當然不是子女都入讀名校或者不在香港的主事人。

    教學語文跟英文水平有沒有關連(corelation)?統計學上很難說,因為變數太多,尤其是英中盡收天下兵器(優秀學生)之後,中中學生的英文水準下降是一定的。所以我們很難證明母語教學會令學生英文水平下降。

    今年高考成績大概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香港學生的英文真的差了。這跟母語教學政策的關係如何?除了這個原因,我真的找不到其他原因。

    當年教改主事人,現在全都不在位。可是莘莘學子,咁就一世。

    分類:education

    未問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認為英文水準重要?
    母語教學能否令學生在其他科目成績進步?
    假設
    母語教學令英文水平下跌,而令其他學科成績進步,這個交換(trade-off)是否值得?

    廣告時間:蘋果探針-教師、醫生、社工:爭 取 公 平 (庫斯克 2007年06月29日)

    網上的排版好像怪怪的....

Comments (16)

  • 有下滑係預期之中....其他科目點先?~

  • 母語教學簡直係失敗之作之中的失敗之作, 英文水平下降不只, 中文水平卻沒有進步, 反而火星文大行其道... 唔知香港幾時會轉用簡体字呢~?

  • 老師,我得左喇!

    英文,真係母語教學最大的死穴。

  • 母語教學的確能令某些學生在學科某些範圍成績進步。本身英文和各科成績不算差, 但在中中學習的一年半, 令我初到英國時看不懂各科的 terminology , 由於是插班的關係, bio 的 miss 不知我受的是母語教學, 首一兩課問我甚麼我又不明白, 明白的又答不了, 她那時以為我是白痴... 。即使以母語教學, 我覺得一些學科, 尤其是需要 research 或者 involve 國際的, 應該同時以英文教, 令學生有能力使用英文資料和跟外國人交流, 從而擴闊視野, 還可增強自信。

  • I studied in a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 during a time when there was little control as regards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Teachers could use in clas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o teach all subjects, including English. While we might have acquired an even better command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ad there been an all-English environment (such as that existed in, say, DGS), such mixed medium of instruction appeared to have worked rather well for us -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subjects better while at the same time having a decent grasp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hich was used in all written homework and exams. In fact, our English teacher in the upper forms was of the view that it's more effective to teach English with with a bit of Chinese! In my view,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wrong to adopt the "either or" approach. Why can't teachers be given more flexibility?

  • 真係想爆粗

    如果香港教育背后的理念是平均主義,母語教學以及其政策實在是災難

    過去香港有三個級別的學校,貴族式的國際學校、生源相對優秀的band 1/2中學以及一般的中學,而很多中文"母語"學校如培正金文泰的質量也很好。kursk應該不會反對band 1中學和其他中學比起來并沒有明顯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師資)優勢,只是生源相對比較好,有良好的學習風氣而已。

    母語教學本身沒錯,可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要執行請多做幾年research, 而且要雷厲風行貫徹始終,大學也一起改全中文!!!臺灣內地日本韓國都用國語教學,沒問題。
    可是別弄個100多間二級貴族學校出來(陳方安生救出來的),這些學校有了明顯的不可被超越的優勢。用了中文學,知識吸收效率提升多少我不知道,中文程度肯定不會提升多少,理由無須解釋,而英語程度就絕對下降了,可是到了大學什么還是英語,最后一大群90年代出生的都做了二等學生白老鼠,苦!!!

    要是精英主義,還什么母語,英語教學不挺好的?!?!?!!!!

    TMD

  • 在內地,好一些學術界和商界人士都表示他們明顯感覺到香港的這十年的英文遠差於前十年的那一代。

    如果說當年剛回歸時立下軍令狀要改用母語教學是某些人為了「去殖民化」、「獻忠」、「交心」,那麼現在很明顯,他們是去錯了殖民化、獻錯了忠,交錯了心。我在內地的觀察是,多數內地精英份子寄望國家有一個英語通行的窗口,現在香港「不成了」,他們有的人感到很婉惜,更多的人(如上海)在偷偷笑。

    在香港大學,近年新招的學生中,英語最好的自然是英基或外國回流的ABC和少數如DGS的學生,然後的就是內地招來的學生。廣大的本地生英語水平遠差於內地生,這說明甚麼問題?

  • 錯誤的政治押注,斷送了幾乎一整代的香港青年,貴顯們,醒悟吧!

  • 又按:依主修語言學的小弟愚見,香港應從幼稚園或初小開始使用英語教學。兒童在青春期之前有自動學曉新語言的功能(幾個月,不用教,只在有合適環境,就自動學會外語,而且不會有口音)。此功能在青春期到來後會突然「關掉」,從此再學新語言就會變得極端困難。這是語言學界的常識。N年前那教學語文的報告書指學生應在高小才開始學外語,我極端懷疑寫呢份野個「專家」做了多少資料蒐集。

  • " 母語教學本身沒錯,可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學也一起改全中文!!!臺灣內地日本韓國都用國語教學,沒問題。 " ---  bigbrother1984

    " 依主修語言學的小弟愚見,香港應從幼稚園或初小開始使用英語教學 "  ---  chungpui 

    超中!!!

    我以前也有這樣想過 --- 要不就從頭到尾都用母語, 要不就從頭到尾都用英文.   我覺得香港十分奇怪:  就算還未有教改, 還是殖民地年代, 九成小學用母語教學, 但卻九成中學用英語教學, 根本就不銜接!!!!!  結果只有少數適應力強有語言天份的學生可以既掌握好英文, 又能夠吸收到學科知識.

    還有, 我認為英文水準下降, 除了怪學校教育外, 請不要忽視生活上的接觸和應用對英文水準的影響.   我想, 大概這十年來香港人對接觸英語圈的人/文化/ 事物的興趣, 動機, 甚至機會是少了的  -- 不要說什麼, 現在聽英文歌的人肯定比十年前少!!!!!   你知不知道, 若果一個英文僅僅合格的人, 如果他夠"崇洋", 他的英文分分鐘比一個拿A的人好!!!! 

    ( 當然, 一定有人用日本人做例子, 說他們也崇洋, 又不見得他們英文好!!!!!! ........ 日本人這個嘛....... 應該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的, 我也很想知道為何這樣 .....  但相信對於香港人, 我上述說這個是有一定影響的. ) 

    試下答那三條問題.... heheheheh..........

    為什麼我們認為英文水準重要?
    我也不曉得!!! 日本人英文普遍不見得好 ( 近年應該有進步 ),  他們還是那麼 "強" !!!!   也許別人本身有很多強項,  我們肯定沒有.  因此英文因利成便才成為我們的必殺技.  沒法子, 香港只可是一個"AGENT"/"經紀", 所以要靠把口 -- 英文.

    母語教學能否令學生在其他科目成績進步?
    沒關係!!! 如果教學語文銜接就根本沒問題. (即是由頭到尾都用一種語文教學)

    假設母語教學令英文水平下跌,而令其他學科成績進步,這個交換(trade-off)是否值得?
    個人覺得值得!!!!

  • 母語教學其實本身係冇錯的,,
    因為用中文教,, 至少D學生唔會唔明上堂講咩先啦..
    如果個學生真係對O個科有興趣的.. 咁自然就會更加有心機上堂
    成績亦都會有進步啦=]
    至於點解D中中學生英文差左,, 其實係因為佢地{包括我}平日的學習語言係中文
    相對英中學生,,佢地除左英文堂同ENG LIT..就唔會有機會對住D英文
    咁接觸英文的時間少左..我地又點可以期望佢地的英文可以比得上甚至好得過英中學生?!
    (除非佢地平日會去上一D英文的〝增潤課程〞..或者自己本身好鍾意英文而自願去讀英文}

    答下你D問題先=] 答錯唔好打我-V-

    為什麼我們認為英文水準重要?
    因為英文係國際語言,全世界的第一語言係英文,,
    如果英文水準低,, 點樣同人溝通?!

    母語教學能否令學生在其他科目成績進步?
    正如我頭先所講,,, 用母語教學至少學生唔會唔明老師講咩
    如果個學生對O個科有興趣的時候..上課亦會更留心
    咁成績自然都會進步啦=]

    假設母語教學令英文水平下跌,而令其他學科成績進步,這個交換(trade-off)是否值得?
    我覺得值得!!=] 因為而家政府都搞好多英文增潤課程{先唔好理D人肯唔肯去}
    俾D在職人士同學生學好英文...
    講真就算D人真係幾憎英文都好..如果殺到埋黎{例如考試或者俾老闆鬧佢D英文唔得..}
    佢地又點敢唔上呢-V-
    如果英文得,,其他學科唔得,, 咁樣個學術水平都唔得啦..點同人揮-3-

  • 唔知點解,一講到英文,香港人就特別「崇洋」。
    覺得為左英文可以乜都唔要。

    憑乜野為左驚細路英文差,而要拎其他科目去陪葬﹖
    (當年我讀英中,好彩自細睇課外書學晒D野,上堂可以淨係學英文詞語。但係如果D學生唔明英文,又唔明果科既野,你叫佢點上落去﹖)
    讀語言學既 chungpui 兄,仲要細細個就英語教學﹖如果連母語都學唔好,會學得好外語﹖

    你覺得新加坡英文好嗎﹖也許比香港好吧(儘量西方人不見得認為新加坡英文好,君不見 Singlish 的嘲諷﹖),但代價是跟我們同一代的新加坡華人,華文差勁得很。當年決定殺華校的新加坡政府,現在又要頭痛如何學好中文,進入中國市場了。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十年後邊個發達冇人知,但要先學好母語就是肯定的。英文再重要,都不會比母語重要。

    我係支持母語教學的,儘管我唔同意政府既推行方法。
    (佢地純粹係要「交數」而已,教改的東西太多是這樣)
    我倒覺得像培正那樣,用英文書、中文教也不錯。書用英文,可以學好英文生字,方便銜接﹔MOI是用來解釋內容的,當然是用學生最熟悉的母語。
    只是當年政府卻批評那些用中文教英文書的學校是「假英中」。

    抱歉,一講到呢個話題,我就特別「慶」。

  • 又,我覺得說「母語教學」導致英語水平下降,確實未必公平。
    我們要同時看看中文科的成績。

    如果連中文科的成績也同時下跌,那麼問題就肯定不是母語教學的責任。(否則說母語教學令中文也差了,是不合理的,因為中文科一向都是用母語的)

    P.S. 正是支持母語教學,我對於「普通話教中文好」的理論,是十分反對的。(雖然敝校也打算這樣做)

  • 英文為甚麼重要?最大原因當然是因為英文仍是國際語言,要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英語一定要學好。

    但問題是,個人認為應該以母語為本位,在這之上再添加外語(如英語)。香港的問題很兩極:要不便是英文差到不行,要不便是英文好到極點。但共通點是:香港人的中文水平是不‧忍‧卒‧睹!(每天翻看最暢銷的三份報紙,找不出一百個中文錯誤我做甚麼也可以)根本香港人連「中文」也沒有概念,要不便是極端以為普通話=中文,廣東話=無用口語。

    但我認同以英語作教學語言的。因為中文在日常生活中所學更加重要,而英文的學習環境則較少(而且不少學科以英文來讀會好一點,統一點,這跟現代學科大多起源西方有關了)。最少最少,如果要推行母語教學,英文堂也要用回英語吧?英文堂也要增加時數吧?英語教學也要更全面吧?(除了他媽的文法外,大可以看看電影、討討論、談談這談談那,更可以學好英語)

    最可悲的是香港文化根本沒有好好思考語文本位和語文角色等問題。

  • 方老師:我認同你說的先學好母語後學好外語,更認同你反對普通話教中文的立場。

    香港很多人崇這崇那,一切以時髦熱潮哪個賺錢為標準,殊不知本身有很多本土文化、本土語言也有價值。凡自己的東西都賤視,是香港人的怪現象。法國、日本人一樣很以本身文化為本位,卻不礙他們面向世界。

    看看劉以鬯和陳慧的書,也許可以略略領會一二。

  • 至各位大大:

    我寫緊回應。等我。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