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30, 2008

  • 奇拿效應

    死亡筆記中的夜神月得到了死亡筆記,要殺人,只需在筆記上寫上該人的名字。一時間,很多人死了,整個社會都在猜測為什麼會這樣,也猜測究竟是誰幹的,人們叫這個神秘的殺人者為「奇拿」(killer)。

    被稱為奇拿的夜神月,享受了輕易殺人的樂趣,儘管他認為那些人都是該死的。同時,他在享在黑暗中受萬人注目的快感。當有人挑戰他,他便寫上他們的名字,殺掉那些人。


    現在的裸照事件,某程度上雷同,上載者大概擁有不少類似的相片,只要一click,便可把照片中人的演藝生命結束。當經理人公司指相片「移花接木」時,他便上載更多「證據」證明那不是合成照。

    上載者就好像奇拿一樣,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他卻能夠躲在暗處,以click殺人。

    web 2.0時代,人人都可能是奇拿。互聯網的威力實在太過無遠弗屆,任何人只要掌握到證據,便能把材料及其後果無限擴大,殺人於無形。而且,發佈者還可以欣賞相關人士的護架,然後像傳媒以擠牙膏方式KO當事人和傳媒。

    長遠來說,我們只會有愈來愈多奇拿。我叫這做「奇拿效應」。



    後遁:當我在構思這一篇的時候,史兄已經提及奇拿二字,所以先給他一個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