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October 2008

  • 萬聖節 - 應節電影片段

    萬聖節又到,跟大家分享這段經典片段。

    當年睇既時候,真係幾震撼,因為真係估佢唔到。

    真係幾痴線。

    呢套"Halloween III - Season of the Witch",跟Halloween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裡面沒有殺人狂Michael Myers。故事跟Halloween系列完全不同,說的是一個愛爾蘭邪教企業的大陰謀-出品價廉物美的萬聖節面具,宣傳叫小朋友萬聖節當晚帶著面具收看其電影廣告,便會有「驚喜」。廣告發出的訊號,會把小朋友殺死,於是全美國的小朋友便會成為邪教獻給愛爾蘭死神(亦即是萬聖節的真正源頭)的祭品。

    Halloween III被評為反消費主義、反電視文化和反小眾信仰的cult片。當中小朋友被描述成被電視荼毒的消費者,而死神崇拜的凱爾特古老信仰,是真有其教的(英國的巨石陣相蝕是其祭壇),這古老信仰亦跟隨移居美國的愛爾蘭人在美國發揚光大成現在的萬聖節。

    不過,說到用有害產品毒害小朋友,論規模和廣泛程度,有誰及得上啥們的三鹿、蒙牛和伊利?

  • 經濟學家: 為什麼人會結婚?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Why Economics Explains Almost Everything (link)

    最近讀這本閒書,頗有趣的。作者嘗試用經濟學來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看得見的東西,例如為什麼牛奶的盒是四方的,而汽水罐是圓的?為什麼雪櫃的冰格沒有燈而下格有燈?為什麼神風敢死隊還要戴頭盔?

    當中有一節是關於男女關係的,裡面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為什麼人們要結婚?為什麼他們不會不停的換對象?」

    首先我們假設人是希望得到最好的伴侶,那麼大家大可以天天上yahoo有緣人、speed dating、蘭桂芳找伴侶,還可以換完再換,有機會愈換愈好。那麼,為什麼人們要結婚?

    作者以租屋為比喻,假設你找到了新工作,打算搬到一個工作附近的地方。你會到這地方四處睇樓,不久,你便會知道以你的budget,你大概會找到怎樣價錢和質素的租盤,然而,找了一段時間,你知道available的租盤大概都是那樣子,愈找得久,邊際效益愈低。

    於是,在云云差不多水平的租盤之中,你找到一個較為合心意的,你明白如果你不租,繼續找下去,邊際成本會愈來愈高(因為你快要返新工了),而邊際效益愈來愈低(找到更好的租盤的機會愈來愈小),於是你希望可以租下這單位。

    你跟業主傾租約的時候,會提議簽訂多長的租約?一星期?一個月?三個月?一年?對於大部份的業主和租客來說,他們不會喜歡太短的租約,因為不論是業主找租客,還是租客找業主,都需要時間和金錢,太頻密的的searching涉及成本過高。

    另外,對於你來說,一旦租了一個單位,便會投入時間、金錢和心機來執好間屋、添置家具、習慣那環境,這些投入的回報期不會是一兩個月,所以你會希望簽一張長一點的租約。

    當然,業主和你簽署租約,意味著你們已經commit,代價是業主不能把單位租給他人,你也不能隨便走人,租另一個單位。同時,市場上的其他人,也會知道你們已經退出市場,不用再找你們傾。這種「犧牲」,換取的是一種「保障」,確保大家不用再付出成本尋找交易對象。

    這是一種cost-benefit分析的結果。簽約這種committment,意味著保障的好處大於放棄機會的代價。結婚就是類似這個租約故事。

    以下的是我的讀後感。

    不過大部份人的租約是永久的,因為隨著年紀增長,你繼續尋找而不commit的成本愈來愈高,而找到更好而又是單身的對象的機會愈來愈細,於是便會結婚,向其他潛在的競爭者宣佈你們退出市場,以放棄換畫來換取保障和安全感。

    加上如果要生兒育女的話,這種保障是必須的-試想像當你新居裝修好、訂造的傢私到齊了,入了伙,然後業主告訴你你的租約要完了,你怎麼辦?

    當然,這只是純粹cost and benefit的分析。當中沒有提及情感因素什麼的。作者在那一章的結尾也提醒讀者,這只是一個普遍的分析,當中的風險因素很多,而且人類情感的複雜性,有時候超出我們的理論解釋範圍,有婚姻輔導者指出,婚姻出現問題的人,往往就是把婚姻的cost and benefit分析得太透徹的人

  • 與時俱進還是網絡23條?



    與時俱進還是網絡23條?

    (本文刊登於27/10/08經濟日報通識版,因對象讀者是中學生,故內容較為淺白及以分析為主)


    最近政府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下稱條例)作檢討諮詢,提議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的定義、分級及審裁制度、執法作出修訂,其中引起最多討論的是關於規管互聯網的部份。

    《條例》最近的修訂是在1995年,當時互聯網仍未普及,條文主要監管印刷品及影音產品(電台和電視廣播,以及電影分別受其他法例監管),當互聯網愈來愈普及,《條例》便顯得鞭長莫及。

    現實世界vs虛擬世界

    現時法例對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不雅及淫褻物品規管的例子如下:

    現實世界

    虛擬世界

    物品

    規管方式

    物品

    規管方式

    含有不雅物品的印刷品及影音產品

    需加上封套及警告字眼,不得出賣予十八歲以下人士,違例者被沒收物品及檢控

    本地討論區及網站的不雅物品

    為不雅物品加上警告字眼及連結,要求未滿十八歲的訪客離開

    含有淫褻物品的印刷品及影音產品

    禁止發布,違例者被沒收物品及檢控

    本地討論區及網站的淫褻物品

    要求網站管理人移除淫褻物品,並檢控發布者(1)

    於香港上載不雅及淫褻物品到外地網站發布

    要求網站管理人移除淫褻物品,並檢控發布者(2)

    外地網站的不雅及淫褻物品

    不屬香港法律管轄範圍

    以點對點(P2P)分享程式傳送不雅及淫褻物品,例如BTFoxy

    未有案例,但根據法院裁定網名「蠱惑天王」的網民侵犯版權的判決,發布不雅及淫褻物品的BT種子,有可能觸犯法例

    電郵或MSN傳送檔案

    警務處助理處長黃福全曾聲稱把不雅相片給朋友傳閱,不會觸犯法例

    (1)2007年去年警方檢控一名在本地討論區以超連結方式內發放8張成人照片的網民,連結顯示的小圖片聯繫外國色情網站。

    (2)2008年一名網民上載約一百張疑似藝人不雅照片到塞浦路斯的伺服器上,其後再把伺服器的網址放到香港的討論區,被警方檢控。

    在 未有一互聯網之前,《條例》的規管尚算有效,因為青少年要接觸到這些物品,至少要經過物品出售者的一關。當互聯網普及之後,網上成人資訊即使加上了「未滿 十八歲必須離開」的字眼,也不能阻止未成年網民進入。加上大量外地網站不受香港法例規管,未成年網民要接觸不雅甚至淫褻物品,可說是易如反掌。

    政府的建議與網絡上的反響

    《條例》檢討諮詢針對互聯網的興起,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在中央伺服器安裝過濾軟件,阻截根據法例禁止發布的淫褻資訊;要求成年網民提供年齡證明,例如信用卡號碼等。

    這些建議引起網絡社群的關注,因為建議觸及互聯網的兩項核心價值-言論自由和私隱權。

    言論自由:因 為建議中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安裝中央過濾軟件,並阻截的網站名單可能過於嚴格,令一些不屬淫褻的資訊例如藝術、科學、教育有關的資訊不能流通,也可能有 一些程度只屬不雅的資訊被阻截,妨礙資訊自由。此外,不少網民擔心,規定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安裝中央過濾軟件,會是限制網上言論自由的第一步,他日政府就基 本法23條立法,也可能提出類似建議,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阻截政府認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資訊。

    私隱問題:另 外,要求成年網民提供年齡證明,代表網民需要提供可以識別其身份的個人資料,例如身分證或信用卡號碼,這些都是敏感的資料。所有現代文明社會都會尊重成年 人合法的私生活,而私生活的私隱是受到保障的,如果一個成年網民瀏覽合法的成人資訊需要向網站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必然會引起不安,因為這些資料外洩,後 果可能十分嚴重。以往曾經發生過政府、銀行、醫院洩漏個人資料的事件,這種憂慮並非沒有根據,而這種憂慮,令成年網民不敢接觸合法的成人資訊,這正正是妨 礙了資訊流通。

    互聯網的兩面刃

    互 聯網的興起,令資訊、知識、資金流通速度大大提升,造就了全球生產力提升和生活質素的改善。可是,互聯網就好像雙面刃,改善生活的同時,也令到青少年更容 易接觸不雅及淫褻的資訊,對於未必能分辨當中是非的青少年來說,這些資訊可能造成傷害,所以絕大部份的文明社會也會有規管色情暴力資訊的法例。可是,這些 法例面對互聯網的普及,往往又顯得有心無力,若果加強監管,又有可能妨礙資訊自由。《條例》仍在檢討諮詢當中,大家有意見的話,都應該向政府提出,盡公民 的責任,令法例更完善。

    思考題:

    如果家長不希望子女在家中接觸不雅及淫褻資訊,有什麼可行的做法?

    你認為家長、學校、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政府防止青少年接觸網上不雅及淫褻資訊方面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你認為政府提議的規管互聯網不良資訊的方法是否可行?為什麼?

    你認為立法應如何在保護青少年和維護資訊流通兩方面取得平衡?

    參考資料:

    《條例》檢討諮詢:http://www.coiao.gov.hk/en/home.htm

  • 0809年度施政報告特集 (全4集)

    0809年度施政報告特集 (1/4)


    特首議員齊出招
    國情教育值得推展?
    教育改革宣傳是否足夠?
    其他建議

    0809年度施政報告特集 (2/4)


    施政報告的意義
    河套工業區再思
    高新科技工業的前境

    0809年度施政報告特集 (3/4)


    生果金的爭議*
    特首的即時反應
    如何有創意地處理老人問題

    註: 錄音時,曾特首仍未宣佈取消入息及資產審產

    0809年度施政報告特集 (4/4)


    最低工資的爭議
    完善社會保障的重要性
    政府透明度和
    全民參與


    節目重溫:

     下集預告:大蕭條與金融海嘯

  • 唔收錢系列(11) - Peoples無限上網

    Peoples的$98無限上網計劃,容許使用者無限手機上網,雖然它的EDGE制式比其它台的HSDPA制式慢,但勝在任用,而且跟我先前用開的Smartone HSDPA分別不大,上Youtube看片也完全沒問題。

    這個plan最強的地方不是手機無限任用,而且可以用手機當作流動modem上網,免費做到其他台要花過百元的流動通訊。

    測試過,在不同的地方,只要收到電話,就可以用手提電腦駁電話上網,雖然速度不及wifi,但免費嘛,用來救急send email或MSN,是沒問題的。

    現在可以這樣「豪」俾用戶用手機無限駁電腦上網的,應該只有Peoples。

    說個笑話給大家聽,話說我去One2Free問一個過百蚊的plan,那職員很有信心的說

    「我地提供50mb手機上網」

    「一日50mb?」(我真心的問,我之前Smartone都20mb一日喇)

    「唔係,係一個月」(佢面有難色地答...)

    為了支持Peoples,我打算支持一下佢既母公司中移動(941),如果佢跌過$30,就去入股。

    聲明:
    本人從收受任何利益,也沒有持有上述任何公司股票。

    連結:
    其他生活推介

  • 捉虫小女警

    這位台灣小女警大概是發晦氣才會說自己的上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吧。Anyway,她捉虫了。

  • 戰至最後一人

    如果我遇上不公平的事情不出聲,我怎樣教我的學生做人要公道?

    就算戰至最後一人,我也要繼續。

    老師們,要爭氣!


    (24/10/08頭條日報)

  • 經典恐怖廣告

    萬聖節又到。

    找教材的時候找到這兩個經典廣告:

    第一個廣告,不知道彭順有沒有看過。半夜三更睇到都幾驚。

    當然,少不了當年全城熱話的九鐵鬧鬼廣告,而家睇番原來都有點恐怖。在那個沒有internet和youtube的年代,一個沒有根據的傳聞也可以鬧出滿城風雨。

    可惜找不到我小時候很害怕的兩個廣告。

    一個是說一個男人走進了練靶區,被打死了,成肚血... 應該是七十年代末的廣告。

    另一個是紅十字會廣告,那是平安夜的歌聲加車禍畫面和聖誕樹裝飾的蒙太奇,應該是八十年代初的出品。

     

  • 老師們,10月25日見

    各位在2000至2006年由CM轉職為GM的老師,你的工資比2007年或之後跟你教齡一樣,但比你遲升職的GM少兩個增薪點,即是每月少二千多元,即使你當GM的年資較長。你知道嗎?

    你知道這是因為什麼原因?

    是因為你太早努力爭取升職,政府的政策出錯,懲罰你的努力。

    政府於2007年提供給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的討論文件這樣說:

    相關的文職及紀律部隊職系的入職職級的入職薪酬在建議的調整後將高於現有以一九九九年入職薪酬檢討而訂定, 並在2000 年4 月起實施的入職薪酬。因此, 我們必須解決如何在經調高的入職薪酬實施後, 調整這些在2000 年4 月起受聘擔任這些職系入職職級, 而仍然在職的公務員的薪酬。這是必須私, 因為在職公務員的待遇絕不能較在相同入職職級中年資較淺的公務員為低(如有特別原因, 例如按相關經驗給予遞加增薪者除外)。

    這是政府出錯,做法違反了自己的政策。我們出聲,不是貪圖什麼,而是因為政府計錯數,現在我們要政府修正錯誤。

    各位受受不公平對待的同工,請於10月25日(星期六)下午3時,到遮打花園集合。當日我們會遊行至胡忠大廈,以一人一信方式告訴孫明楊他的部門出了錯。

    請你邀請其他受影響的同事朋友一同出席。

    我們不出聲,不會有人讚賞,只會讓做錯了的政府當我們是all so stupid的怕事傻仔。

    我是當日的helper之一,到時見!

    參考資料:

    「同年資同資歷同薪酬」請願

  • 阿sir你的夢想是什麼?

    繼續忙碌,幾乎連「隔日寫」也做不到。等忙碌過後,一定要去露營好好休息一下。

     

    晚飯時間,仍在office工作,有學生MSN問我「阿sir你有乜野夢想?」

    平日不怎麼回覆學生的MSN,不過這位男生的問題撩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想了好一會,回答他:

    我想做出一些會有人記得的成績。你呢?

    想不到他的回答說:

    我想征服世界...

     

    後來我們在MSN討論了好一會希特拉和他的第三帝國。

    Offline之後,望著桌上一堆功課簿、測驗卷、文件、筆記,繼續思考剛才那問題。

    我想,我仍是有夢想的。我真的想做出成績來,好讓這世界有人會記得我。那麼,什麼才是成績?

    一直想,一直在編制關於政府管治的教材,一邊在想,我為什麼還會享受教書的工作?

    某程度上,是因為我有自由跟學生講政府架構之餘,可以跟他們介紹啟蒙時代的先哲,讓他們認識先哲們的政治識見。只懂背基本法的學生,不是我的學生。

    某程度上,是因為我能在學生成長過程之中,當他們的聆聽者,有許多時候,聽學生說他們的煩惱,雖然未必一定幫到他們解決問題,但至少我能當一個可信任的聆聽者和支持者。

    有時候,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也會反躬自省,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儆醒。

    許多時候,會反思自己作為一個教師,我的角色是什麼?有什麼責任要負?

    每到這時候,我都會想起Edward Said的《知識份子論》。

    當人文學科教師的我們,有沒有做好知識份子的本份?有沒有讓學生對知識提起興趣?有沒有讓學生對社會和世界產生興趣?有沒有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和精神?有沒有解效學生探求知識的本能?有沒有培養學生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負責的心態?有沒有以經驗和理性解放學生的思想的勇氣?

    我想,我說的成績,不單是我自己做到什麼,還有我的學生做到什麼,成為怎樣的人。

     

    後記:最近教育學院的廣告,算是近年最好的與教師有關的廣告,至少是令人心暖的,最重要的,是不會像政府廣告一樣,拍出來的教師不是騎呢就是有點愷的。

     

    (真的太忙... 想寫的太多,可是時間和精神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