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11

  • 大廈離奇搖晃事件

     

    話說今早在茶餐廳吃早餐,看見對面的大王東街突然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駕入,然後警察拉膠帶封了整條街,就好像《80分鐘死亡直播》(REC)一樣,原來早兩天有居民報警說感到搖晃的那幢唐樓又出事了,新聞報導說居民擔心是附近的喜帖街重建地盤導致搖晃,怕大廈結構被破壞。

    其實我家跟那幢唐樓十分接近,而且比它更接近市建局地盤,所以看到他們報警的新聞,我回家也有留意有沒有什麼搖晃之類的問題,不過到現在也沒有。

     

    根據大學時修過有關建築的課的些少知識,我想會不會是共嗚惹的禍(像n年前的《機動警察》電影版一樣)?剛剛看記者訪問專家,原來真的有可能是共嗚--因為每座建築物都有其獨有的自然頻率,附近的地盤的地基不是打樁的,而是用大型鋼管鑽進地底的,其產生的頻率有可能跟不幸有相同自然頻率的大廈產生共嗚,令大廈結構微震,於是裡面的家具便會跟著震動,像居民在訪問中說的一樣。

     

    屋宇署說那唐樓沒有結構危險,居民可繼續住。不過如果共嗚持續,日間在家的居民至少會煩幾個月。

     

  • 埃及沒有六四

     

    正在留意埃及的新聞,突尼西亞的子彈已經飛到埃及。

    微博已經搜尋不到任何有關「埃及」的帖子了,也許是因為軍隊入城的新聞太不和諧吧。今天少說話,多貼圖。

     

  • 遭封殺的賀歲MV"小兔子哐哐"

    同學不妨看看, 這製作認真的黑色幽默卡通MV, 為什麼被內地政府禁制。

  •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句說話: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稅,我交了,但為什麼我不能選擇由誰來管治香港?為什麼議會內還有那麼多小圈子特權階級替大地產商保駕護航?為什麼?

  • 三師會--唐英年大戰80後(全2集)

    為了令聽眾聽得更一氣呵成,由今集開始,三師會將由15分鐘一節改為30分鐘一節,敬請留意。改革版首集題目為唐英年大戰80後,聽眾如有任何意見或想十卜我們,歡迎到我們的FB留言。

    另外,《三師會》youtube頻道開了Twitter account: @ , 誠邀大家follow,接收最新的節目資訊。

    (1/2)
    現場的所見所聞
    司長講話的詳細分析
    誰挑起世代矛盾
    司長的金句摘錄及解讀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Aiwze8WLzs 

    (2/2)

    司長的金句摘錄及解讀2
    司長應該怎樣做
    政府漠視青年研究
    世代論引起的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IN9VvTsQrI

    本集關鍵字:
    政府(官民)溝通、社群互動

    延伸閱讀:

    Johncoal:艾力遜給唐英年的回覆

    Tommyjonk: 回應唐英年的一一五評論

    Kursk: 唐英年叔叔說什麼了?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

    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

    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同場加映:

    1. Facebook Page

     

    2. 三師會@Roundtable Portal [link]

     

  • 關於"出走中山艦"一文的補充

     

    關於昨天那篇《出走中山艦的黃毓民》,有少許補充。

     

     

    (1)

    劉嗡在我的FB留言:

    庫斯克兄,你這篇文,對關鍵事實的omission或缺乏判斷的情況太嚴重了。只憑片面的現象,便得出那一大堆結論,以你的水準來說太粗疏了。見你還是能理性討論的人,路過留一句吧。

     

    我的回覆:

    謝謝你的留言。我不是局內人, 所以只能從局外人(或者說是曾經的支持者) 在網絡公共空間能夠接觸的資訊去寫, 不免在事實的掌握上有所缺欠, 所以在文章開首請知情的朋友指正我可能攪不清楚的地方。例如今日蕭生在節目(24/1/2011連結, 內有不雅用語,慎入)中說的, 其實我(和絕大部份的局外人)是不可能知道那麼多的。

    也許黃陳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苦衷, 但我只能說今次事件給一般支持者的印象已經不能再壞。政治舞台, 印象就是一切。很多往日的支持者 (我指的不是天天上毓民討論區那些, 而是在網上公海接收資訊那些) 根本不能理解/諒解毓民在幹什麼, 我想毓民是欠他們一次徹底的陳情的。

    我的文中把事件比喻作孫中山陳烱明之爭, 就是因為真相太難得到了。我也希望知道更多, 大家再討論討論吧。

     

    (2)

    關於中山艦的比喻:

    中山艦的比喻不是人人都喜歡,有人覺得那是抬舉了毓民。不過,對於孫中山與陳烱明鬥爭、出走中山艦(當時名為永豐艦)的歷史誰是誰非,我是存疑問的。孫、陳之爭,有路線之爭,也是權力之爭,可是中間誰的做法比較正確,這百多年來還是眾說紛紜。蔣氏和中共都有各自的目的,神化孫中山、妖魔化陳烱明。我說毓民出走中山艦,是想說社民連的紛爭,外人真的不能知道真相。我相信毓民上了中山艦,結果也是像孫中山一樣會再殺回來,而陶君行的政治生涯則會進入另一次冰河時期(如果不是像陳烱明一樣從此消失的話)。

     

  • 出走中山艦的黃毓民

     

     

    聲明:

    本人沒有任何政治聯繫,以下評論純粹根據平日接觸到的一手及二手資料。如有任何事實上的錯誤,敬請指正。

     

     

    鬥垮鬥臭

    看黃毓民和社民連的連番風波,很難不聯想到中國近代史。半年前他在其受歡迎的網台節目上炮打社民連司令部*,展開了他及其追隨者(陳偉業、任亮憲等)對陶君行內閣的鬥爭,說這是鬥爭不為過,由黃毓民、蕭若元及其支持者在網台節目、討論區對陶內閣的人身攻擊、煽動仇恨,以至後來的倒閣事件,都是一幕幕政治鬥爭連續劇,這些炮打司令部的真人show,未見清黨成效,已把社民連創黨以來辛苦經營的形象和政治能量敗光。倒閣失敗之後,社民連基本上已經分裂,以黃毓民的說法,是當權派(陶派)和非當權派(黃陳派)之爭。

    不明真相的網上群眾如我,看著黃陳派天天攻擊陶派,在倒閣之前,被鬥倒的是秘書長季詩傑,接著被批的便是主席陶君行及副主席吳文遠。根據過往黃陳及其戰友公開的發言,黃陳派要鬥倒陶派的原因是(1)狙擊民主黨的上路線分歧、(2)陶內閣辦事不力、(3)季詩傑誠信存疑及誘使陶內閣腐化、(4)陶君行、吳文等人未得行委議決同意便以社民連名義作公司注冊登記、(5)懷疑陶君行背有有另一力量支持,所以要破壞區議會狙擊行動。

    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嚴重到要以無日無之的人身攻擊(例如黃陳在網台節目的言論,還有陳在其Facebook上的發言)把陶及其內閣鬥垮鬥臭?黨內有不同派系是正常的,派系之間矛盾解決不了也不致於像社民連這樣變成文鬥真人show。似乎黃陳派要鬥臭陶派的深層次原因不是這些。單從黃的過往言行及表面證據推論,似乎這事件是黃的性格、政治決定和社民連本身的制度結合的悲劇。

     

    黃毓民的角色

    先說黃性格和政治決定。

    有傳當初黃毓民屬意陶及其年輕內閣當選,所以勸退了黨內其他有意競選行委的大老。他以創黨主席的身份把社民連交給陶君行及其年輕內閣,究竟是真心把權力交出,想像陶一定會蕭規曹隨,還是覺得陶其實只是日劇Change裡面的木村拓栽,是黨內元老推出來的傀儡總理?現在陶內閣最大的罪名,就是不同意黃毓民狙擊民主黨的要求,不論究竟是陶君行原來不是黃毓民想像中的政治路線mini-me,還是陶不甘當傀儡,總之就是陶沒有聽黃的指揮。黃毓民性格暴烈人所共知,他要以黨內或黨外的方式鬥倒路線不同的黨內閣,也不是出奇的事了。

    季詩傑、陶君行、吳文遠,以及這個內閣,都是黃毓民公開背書(endorse)的,黃大膽起用新人,本來是好事,但這些新人一個又一個令他「失望」,作為一手設計這年輕社民連的人,他如果不是沒有閱人的能力,就是沒有容忍不同意見的氣量。觀乎社民連被他氣走的前核心成員的名單,似乎後者更有可能。

    有陰謀論指黃毓民在五區公投之後因為兒子在內地被捕而被威脅,結果親手把社民連攪散。這個陰謀論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五區公投後,蕭若元公開指受到壓力要與黃毓民的節目分家,不久之後黃毓民去了醫病,同時間他的追隨者發起倒閣,黨內矛盾不斷升級,黃毓民更親自在網台炮打司令部,之後還動員支持者批鬥陶君行內閣。如果黨內矛盾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的話,黃毓民選擇的就是最核突、最能把社民連毀滅的方法。可是,沒有人有任何證據證實這些指控,我只能說不論有沒有被威脅,社民連的敗亡,黃毓民的角色最重要。

     

    埋下禍根的制度

    再說制度。

    社民連不採取任何方法如師徒制或者提高入黨門檻等來防止滲透,反而採用公開招募、「歡迎滲透」的方針,配合互聯網這個媒介,讓大量不知是真心還是有心滲透的具名無名人士炒作黨內矛盾,在討論區和Facebook散播無助解決問題的仇恨,而黃陳及其友好則天天在網台為這些火拼火上加油,社民連崩潰根本無可避免。如果黃毓民覺得這個任由滲透的政黨是他可以駕馭得到的話,那是他的本事,但現在的問題正正是他駕御不到社民連這輛左翼快車!社民連本來號有召社會左翼支持者的動力和願景,有民進黨式的動員力,也曾屢屢令專權的特區政府醜態敗露,這樣的政黨被中共虎視眈眈是可以預計的,黃要行黨內民主,又要黨員聽話,這樣矛盾的事根本不可能和平地做到。

     

    整件事裡面,我本來除了感到可惜和覺得事件太過荒謬之外,沒有什麼特別反感的地方。但是香港人網蕭若元和部份主持在節目中向長毛施壓,要長毛加入倒陶的行列。香港人網的黃毓民支持者討論區裡面,對長毛的攻擊也是舖天蓋地的,當中有多少是小白五毛,不得而知,但有主持指長毛不應忽視網上聲音對他的期望,則是有的放矢,這個黃毓民支持者討論區有多大的代表性?那大概只代表一班得閒不停上網自說看話的粉絲,加上不知為數多少的職業特工隊,他們的言論,或多或少與黃毓民批評社民連行委上網發洩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孫中山與陳烱明

    每星期在追蹤社民連消息的網民,大概就只知道這些。至於多數市民,他們只能從表面的言論看社民連的問題,即是黃毓民今天公開宣稱的退黨原因(則是上述的(1)和(4),加上黨爭演變成敵我矛盾),以及陶君行的回應。此外,當然還有陳偉業在立法會上向曾蔭權發問時炮轟社民連的壯舉。他們會如何想像社民連這個曾經帶給他們希望的政黨?他們看到的,就是黃毓民和陳偉業跟陶君行為首的社民連中央意見不合,然後黃毓民陳偉業出走,黃的身邊還是有任亮憲。以黃毓民的個人魅力,他不用擔心下屆會選不上,而陳偉業似乎不會再選,他也不用擔心。可惜的是社民連基本上已經完了,這支曾經帶來希望的力量煙消雲散了。

     

    眼看黃毓民出走,不其然又想起中國近代史--想打正旗號不斷革命的孫中山,和想走合作路線(聯省共和)陳烱明路線不合,結果孫中山出走永豐艦(後來改名中山艦),另立爐灶,最後以其較強的號召力和蘇俄軍事支援打倒陳烱明。今日黃毓民出走,社民連的招牌已經敗了,以陶君行等人之力,這個空殼也不可能再發揮影響力。究竟整件事之中,有沒有人被收買、有沒有人被威脅、有沒有人本來就是無間道,相信局外人和選民永遠不會知道,正如事隔一百年,究竟孫陳之間誰是誰非,人們還在爭議一樣。

     

    如果我是選民

    我不是九西選民,我不想評論應不應該投票支持黃毓民。我只能說,如果你認為黃毓民在社民連敗亡一事上有責任,你大既可以響應黃毓民「票債票償」的呼籲。

    至於九東的選民,你大概可以以同樣邏輯決定你的投票取向。

    新東的選民,我想說的是,這種殺紅了眼的鬥爭,長毛不加入是應該的。社民連的黨慶晚會上,他跪求黨友放下成見,他能做的已經做了。他退出或不退出社民連也好,他還是長毛。

     

     

    註:

    * 2010年9月23日黃毓民頻道:黃正式在節目中痛罵季詩傑。9月27日,陶君行最後一次在黃毓民頻道出現,之後黃對陶君行內閣及其人的批判逐漸升溫。

     

     

    相關文章:

    欲使社民連滅亡,先使之瘋狂

     

  • Facebook始終是個內聯網

    想找最新的菜園村抗爭的圖片,在Google、Yahoo找了很久也只能找到幾張,在Facebook內也找了很久,找到的相關組織的圖片已經是很久以前的。我想,沒理由啊,謢村隊、民間記者、傳媒記者人數不少,怎會找不到最新的圖片?互聯網不是應該什麼也找得到的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Facebook是在Google和Yahoo斷絕的,即使Facebook的內容已設定為「所有人可看到」,Google和Yahoo也搜尋不到。Facebook的官方搜尋引擎是Bing,對啊,是那個完全白痴(尤其是中文搜尋)的Bing。

    我在Facebook的status求教,有朋友給了我連結,才找到一位護村人士的FB album(連結),裡面有最update的相片。

     

    我自問使用search engine經驗不淺,寫blog、寫教材、寫稿、寫碩士論文,印象中沒有什麼是搜尋不到的。這次搜尋不果的經驗說明了什麼?

     

    1. Facebook和互聯網暫時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

    2. Facebook已經大得變成一個全球性(5億用戶)的內聯網;

    3. Facebook吸收資訊的能力已經開始crowd out(排擠)開放的互聯網世界的資訊流通,不少人已經習慣只在Facebook寫字、貼相、分享,即使這些東西是設定了可向任何人公開的,但這些東西等於在Facebook外的互聯網消失了;

    4. Facebook雖然吸收了互聯網的資訊,但它(暫時)沒有建立到一套有效的處理其海量資訊的系統,尤其是搜尋系統;

     

    結論(1): 如果想發布的訊息能夠走得更遠,讓更多人找得到,便不能只利用Facebook平台,而必須在Facebook以外另建平台,與Facebook同步,也把流量從Facebook外帶回Facebook。

    結論(2): 如果Facebook繼續自絕於外界,而仍然使用像Bing一樣廢物的搜尋技術的話,互聯網某程度上會被Facebook拖累,資訊變得小圈子化,流通速度和距離減弱。

     

     

  • 這是香港嗎?

     

    對於每天朝八晚十的打工仔來說,菜園村的距離跟突尼西亞沒太大分別。菜園村雖然是遠,但裡面的面孔都是熟悉的,裡面的警察制服也是熟悉的,裡面的鐵路公司名字也是熟悉的,而最令人心寒的是--強拆的暴力、無法無天、無賴程度,也是熟悉的--如果你有留意大陸的消息的話。

    反而最不熟悉的是... 這是香港嗎?

     

    Johncoal的圖片一用:

    上圖是香港,下圖是大陸

     

  • 國家形象廣告 - 硬銷軟實力

    中国国家形象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1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当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共300次的频率播出。至2月14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共计将播放8400次。」 (新華網原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KB3I8eD_g

    老老實實,那條片只是輪流show一班會微笑的中國人,沒有帶出任何訊息,而且字幕太小,人換得太快,不要說老外,那些「名人」連我這個境外中國公民也有一半認不出是誰。對於老外來說,那有什麼意義?

    這個宣傳行動的確不失霸氣,這是在時報廣場的相片:

     

    同場加映:美國中低成本製作"Red Dawn" (2011版)裡面解放軍佔領美國後的街道宣傳。

    我國把紅噹噹的國家宣傳巨型廣告放在人家最繁華的時代廣場,其硬銷感覺跟這張劇照裡面的有得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