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y 2011

  • 為什麼原居民大會總是好看

     

    這段片的亮點是2:24的那位原居民,他的那句「叫佢拆晒市區D野先黎新界拆啦!」,「係呀,我地有特權係應該既!」。真的是本日sound-bite之最。

    影片連結: http://youtu.be/OXiFk-6kOo8

    為什麼原居民的會議片段總是成為網上熱播的Viral video?這大概是因為那些鄉紳父老的言行,跟其他所謂的城市人差距太大吧。所謂的「城vs鄉」,可能只是一街之隔,街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已經是原居民村,就算是遠,頂多也只是二十分鐘車程,可是我們在那些大會看見的父老,彷彿好像從另一個星球來的,或者是電影裡面那些清末民初鄉紳一樣。

    不過,只有這種「文化差異」,不足以令網民一傳十,十傳百。真正令他們竄紅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享受的世襲政治、經濟權力,與他們的文化水平不對稱。他們不停重覆炫耀「抗英事蹟」和「祖先比其他人早來香港」,作為擁有特殊權力的理據,更是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這一群較早在香港定居的漢人,彷彿是美國那些印第安原住民一樣,是要特別保護的。

    我不反對原居民有權在自己祖堂*的土地上或者早在殖民時代劃定的鄉村範圍建屋,畢竟那是他們太公的祖業。可是他們不能因為自己是原居民便認為整個社會一直執行的建築物法令可以城鄉有別,他們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班清末土豪靠聲大夾惡來爭取與城市人不同的法律權力。

    我知道原居民中文化水平高的人大有人在,不幸的是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不論是鄉議局說話的代表、台上的村代表,還是參與大會的鄉民,言論實在令人印象太過深刻。

    這種「城鄉差距」,不是地理上的,更不是生活水平上的,而是一條文化和現代政治概念的鴻溝。

     

     

    * 屬於同一祖堂的同姓村民,其實是以祖堂的名義共同擁有該村範圍的土地。

     

    延伸閱讀:

    問題不是僭建,而是雙重標準

     

  • 國民教育與意識形態

     

    同學們平日聽到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女性主義,就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意識形態。簡單來說,意識形態就是人們用來理解當前現實的理論框架。比如說,相信共產主義的人會以共產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來看歷史、社會問題、國際局勢等。意識形態不一定是自覺的,它可以是潛移默化的,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某件事是對是錯,其實也是根據他們相信的一套價值觀和原則。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過程中,教育界的意見主要集中於課程規劃和設計等問題。其實課程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設計問題,而是其意識形態問題。

    [全文連結:香港電台通識網]

    (這是個高中通識版本,另有一個長版交了給獨媒的六四特刊,字數以這個的兩倍,內容的重點有點不同)

     

  • 三師會-誰在衝擊香港法治?

     

    上半部:香港的法治 / 立法會議席遞補機制問題 / 從唐英年言論看香港政治制度問題, 及其與法治的關係 / 法治精神的四個層次 / 香港殘缺的三權分立


    http://youtu.be/2hhzrj6iDLA

     

    下半部:以法限權的重要性 / 訴訟成本的問題 /  為何曾蔭權不應批評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案 / 法治精神反面教材 - 選管會規管網台建議不清不楚


    http://youtu.be/knlbOg5_hxo

    關鍵字:今日香港 法治精神 三權分立 民主 網台 選舉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 Portal [link]

     

  • 問馮驊:思覺老師算網台嗎?

     

    選舉管理委員會剛公佈區議會選舉指引的建議。這個指引的亮點是加入了規管「電台(包括在互聯網上播放的節目)」(見附錄)。本來以為選管會主席馮驊堂堂一個法官,寫得出來的東西都會預備好如何跟記者說明,誰料當記者問他什麼才叫網台,究竟是指受廣管局監管的傳媒的網上節目,還是指任何自行上載的節目的時候,他的答案竟然是「大家明白」,當記者再追問的時候,他竟然回應說不評論個別個案(詳見下面的youtube video)。

    這種答案,連初中生都不如!

     

    選管會規管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還說得過去,因為它們取得牌照等於壟斷了大氣電波,所以有關候選人或者選舉的節目受規管以確保公眾利益還說得通。可是互聯網上的廣播沒有發牌,任何人也可以上載資訊,不存在壟斷大氣電波的問題。任何政見的組織或個人都可以上載資訊,有沒有人收看收聽就是看實力。民建聯有的是錢,但他們放上網的東西不是沒有人看,就是被網民嘲笑其內容,可是沒有人可以剝削他們做網上節目的權利。現在聽眾最多的網台香港人網之所以受歡迎,不是因為他們壟斷了頻譜,而是因為節目水準。你有本事的話,也可以攪一個比香港人網更強的網台。

    要規管網台,選管會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網台。馮驊堂堂一個法官,連這個定義也說不出。如果自行上載資訊就是網台,那麼思覺老師的短片算不算?我朋友的四歲兒子對著webcam說話放上youtube算不算?難題要自稱網台的才算?那麼很簡單,以後網台全都改名做XX小站/XX小天地/XX會就可以了。

    說到尾,選管會要針對的,似乎就是與人民力量和長毛友好,而每集聽眾數以萬計的香港人網;還有和香港人網同一個出處的人民力量官方網台myradio。

     

    而且網上的資訊發放的來源可以是世界任何地方,就算選管會真的強政勵治到連思覺老師的短片都要管,那麼如果有在香港以外製作和存放的節目呢?

     

    不少在政府工作的朋友都說很多高官是互聯網白痴,他們對於互聯網的認識還停留在十幾年前。他們對互聯網的運作、文化、力量都十分無知。從選管會的諮詢文件到馮驊在記招的洋相來看,他和選管會高層應該都是這種人。無知未必可怕,有權力的人無知才可怕。選管會引入監管網台的規定,只會引來無數的選舉投訴、呈請,但結果是不可能攪得清楚什麼是網台。浪費公帑事小,打開限制互聯網事大。先例一開,以後網上資訊的管制可能愈來愈騎呢。

    身為網民的大家,請出句聲,告訴選管會他們錯在哪裡*。你不出聲,民建聯會幫你出聲。

     

     

    註:

    # 思覺老師是幾年前的網絡名人,以發表不雅言論見稱。(詳見:網絡大典)

    * 6月22日前把書面意見email去eacenq@reo.gov.hk

     

     

    附錄(建議文件):

    以節目主持、經常參與節目者、演員、樂師、歌手或其他表演者的身分在電視/電台(包括在互聯網上播放的節目)/電影亮相的候選人

    10.9 身為節目主持,包括嘉賓主持,或經常參與節目者的候選人,在已公開表明有意參選後,或在選舉期內(如他成為候選人),不應以該等身分參與任何節目。這是為了避免在這個關鍵時刻為他作不公平的額外宣傳。節目主持或經常參與節目者當然可以候選人的身分,出席下文第四部分所述的選舉論壇。

    10.10 任何人如因履行合約而須以節目主持、經常參與節目者、演員、樂師、歌手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表演者身分,在他表明有意參選之前、或在選舉期之前及之後舉行的任何演出中亮相,則仍可繼續如常亮相。不過,該人應盡最大努力要求有關的負責人不要在他表明有意參選後,或在選舉期內(如他成為候選人),在任何傳媒中播放他亮相的部分。選管會呼籲上述負責人在切實可行範圍內接納這項要求,以免給予有關人士不公平的額外宣傳。(原文pdf連結 / 撮要版本pdf連結

     

  • e-zone專欄 - 討論網絡打手問題

     

    今期小弟在《e-zone》專欄(p.130)討論的是blogger網絡打手問題,這個題目是值得寫blog的朋友討論的。對於打手定義、blogger誠信問題等,大家的意見可能不同,不妨一齊研究研究。

     

  • 真人版三師會:3+1師談國情

     

    三師接受屯門官立中學老師訪問全紀錄,內容包括中國國情、中港關係、國民教育及公義社會。除三師外,嘉賓還包括一位多年在國內生活的跨國公司高層。

     
    延伸收看:
     
     
    Kursk@笑死朕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 Portal [link]

  • 遞補機制是擺明車馬的陽謀

     

    關心香港社會的朋友,不要被那些少爺仔分散注意力。這條荒謬的法例是當務之急,請密切關注此事。

    一條問題處處、沒有外國先例,而且會削弱市民選舉權的法例,竟然不作公眾諮詢?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左仔和功能組別加起來夠票通過,不用理會市民反對,就好像當年廿三條那樣。這次改例影響未必立竿見影,但肯定在憲政上影響深遠。影響市民基本權利的政策,政府的把戲是逐小逐小通過,溫水煮蛙。

    為什麼是溫水煮蛙?因為在可見的將來,如果政府有重大民意反彈的法例要霸王硬上弓的話(最可能的是廿三條),泛民議員連辭職交由選民定奪這最後的抗議也不可能了。那時候溫水就變成田雞煲了。

     

    延伸資訊:

    (1) 吳藹儀的發言:

    http://youtu.be/UmEivKx7VfQ

     

    (2) 輸者替補 曠古絕今 (馬嶽)

    (明報)2011年5月24日

    特區政府也許知道世界上沒有人用這種替補方法,於是林瑞麟偷天換日地說德國芬蘭波蘭等國家用「類似」的替補制度,但這些國家其實都是由同一政黨名單下一名未當選者填補空缺的,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政府給立法會    的文件倒是比較老實,承認這些國家其實是由同黨替補,但卻挖空心思的找到澳洲    的地方議會如Tasmania,說這些地方出缺後,會重新點數辭任議員的選票的第2選擇,來決定如何填補。這同樣是偷換概念之舉,Tasmania的立法院所行的單一可轉移票制(STV),雖然可產生像比例代表制的議席分配後果,但投票對象是個人而不是政黨名單(於是當然沒有名單下一個人可以替補),而且是一種優次投票法(preferential voting),即選民可以在選票上將各候選人排第1選擇、第2選擇等,整個投票制度操作根本和香港的名單投票制完全不同,不能類比。

    (全文連結

     

  • 趾高氣揚,不知廉恥

     

    唐英年:香港沒有地產霸權

    政務司長唐英年表示,本港沒有地產霸權,年青人投訴李嘉誠的成功之時,應反省為何自己不能成為下一個李嘉誠。

    唐英年接受《南華早報》專訪,他表示,政府首要解決三個問題,包括提高低收入一群的生活質素、房屋問題和社會流動性。他表示,要讓本港市民對明日抱有希望,他舉例內地經濟發展快速,令內地人充滿希望,所以感到快樂。

    唐英年稱,本港沒有地產霸權。他表示,本港地產商人成功的故事,是生活的一部分,本港仍有其他方面的發展,如蘭桂芳及莎莎百貨。

    他表示,富商李嘉誠、李兆基等都不是一出生便有數十億元身家,他們的財富是努力的回報。

    他指出,年輕人投訴李嘉誠,應反問自己為甚麼做不到下一間莎莎?下一間米蘭站?為甚麼做不到下一位李嘉誠?

    (明報即時新聞 23/5/2011)

      

    八個字:趾高氣揚,不知廉恥。

    對不起,我在網上網下接觸的80後90後不算少,由很左到很右的也有。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原來年輕人討厭大地產商是因為他們做不到李嘉誠。他們反感的是大地產商在政治、法律、經濟上橫行霸道呀大佬,而且這已經不是年輕人的獨有想法,很多上了年紀的叔叔嬸嬸提到大地產商也愈來愈不滿了。唐英年彷彿就像他的前輩董生一樣,到了03年7月1日朝早還以為社會好和諧!還以為社會的不滿靠他重複抹黑就會消失!

    講什麼解決「提高低收入一群的生活質素、房屋問題和社會流動性」,根本講到底都是因為現在的政治制度、經濟政策、城市規劃、土地政策,全都是方便大財團隻手遮天的,那些什麼生活質素、房屋、社會流動性,幹嗎要談?談這些只會令唐英年眼中那些不知長進的年輕人繼續不思長進,不去想自己為甚麼做不到下一個莎莎/米蘭站/李嘉誠!

    不知為何,教訓年輕人不夠上進的說話,由唐英年口中說出特別有說服力。看到他對年輕人的教晦,我不期然想起唐英年先父其實是紡織大王和江澤民的死黨,也不期然想起他幾十歲人,位極人臣還得到唐媽媽百般呵護,在傳媒面前指點江山。

    先前看到唐英年向80後宣戰的謬論,罵了就算。今天再看到他的原來真的真心再來一次,我決定轉軑,以後全心全力支持他當特首,因為他真的是一個05年後難得一見的人才,他能做特首,香港的民主才會有希望。

     

    各位唐英年支持者,請加入這個後援會群組,想想如何可以為英年做點什麼吧。

     

    延伸閱讀: 

    唐英年叔叔說什麼了?

    三師會--唐英年大戰80後(全2集)

     

     

    同步發佈:http://kursk.blogspot.com (xanga和blogspot繼續同步,xanga的blog保證不會停止發佈。但如想用手機閱讀的話,則應改為bookmark http://kursk.blogspot.com )

     

     

  • 為何慶祝GFW之父方濱興被掟鞋?

     

    昨天下午看到即時新聞:


    「方濱興在武漢大學演講時,遭抗議互聯網審查的學生扔雞蛋與拖鞋。抗議者向方濱興投擲了雞蛋,但並未投中,隨後脫下腳上鞋子,向方濱興扔去,並擊中了他。現場的保安十餘人追出,準備抓住扔鞋的反對者,但在在場學者的阻攔下,此人仍然順利離開現場。有學生尾隨其離開,並給他買了一雙拖鞋。」(節錄自香港新浪新聞 18/5/2011)


    當下的第一個感覺是很高興,於是在FB打了一句


    就算你話我激進我都要講, 我好高興見到呢一段新聞。」


    接著,在內地生活多年的學者Chung Pui回應道


    吓?激進?嘩你知唔知掟雞蛋掟鞋消息一出,我喺內地嘅網友一個個開心到呢,簡直是一泄心裏的那股烏氣啊。」






    上Twitter一看,果然是大批內地推友在熱烈的彈琴熱烈地唱。畢竟這件事實在太大快人心了。接著上微博看看,發現水靜河飛,於是我又扮演訊息走私客的角色,把相關新聞貼出,結果也是有很多人轉發,直至三十分鐘之後網管開始刪文為止。


    有舊生問,方濱興何罪之有?


    方濱興被稱為中國防火長城(正名金盾,又稱Great Fire Wall, GFW)之父。十三年來,在他主導下建立的防火長城把中國的互聯網變成內聯網,大部份全世界都在用的服務平台,中國人也無緣使用。中國人不能上的網站罄竹難書,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Google, Wikipedia, 全都連不上。另外,防火長城下,什麼字都是敏感詞,刪文、鎖IP地址、內容無法顯示的情況司空見慣。同時,中國網民還要擔心說話不和諧會被喝茶、被監禁。


    如果互聯網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份的話,防火長城就是現代中國的柏林長城和老大哥的混合體。沒有資訊自由、沒有言論自由、沒有免於恐懼自由的中國網民能不恨這個極權工程的始作俑者嗎?


    當然,很多中國網民還是感覺很良好的,對於他們來說什麼Facebook和Youtube根本不是什麼好東西。可是,不滿的情緒早已在知識水平較高的網上社群漫延,網絡事件此起彼落,在他們眼中,方濱興就是為虎作倀的極權鷹犬。


    網民對於方濱興的憎恨不是一時一日的事。上年方濱興不知是天真還是自以為會受歡迎,竟然夠膽開微博戶口,結果在短時間內被網民留言質問至連網管也刪不及,要刪除戶口收場。


    你可能會說,錯是錯在中共,方濱興也只是搵食啫,為什麼你們不攪中共,要攪這種技術專家?況且,就是不是方濱興,也有方濱X或者方濱Y,抗議者找他來發洩有什麼用?


    首先,當訪濱興擔當那個有一定話事權的職位的時候,他就是那個政權的共犯。他不是中共的實Q而是官員,他所做的一切,都會直接對四億上網的國民的生活有深遠影響。中共極權統治固然可憎,但為它設計極權硬件,享受榮華富貴的方濱興也是共犯(方濱興作為大學校長,官階至少等於廳部甚至副部級)。


    向一個極權共犯掟雞蛋,當然不是要掟死他(否則便不是掟雞蛋了),而是要打倒這種極權制度的權威形象。若果高級官員被掟雞蛋的消息傳開去,人民會發現原來這個攪出防火長城的家伙是可以被羞辱的,國家官員也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偉人,人民忍無可忍的時候便會找他們算帳。


    有些人會說,幹嗎這麼激進?為什麼不依法表達意見?


    在天朝依法表達意見的人都悲劇收場了,我們還能指望乖乖地便能有言論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嗎?





    參考資料:

    防火長城 (wikipedia)

    國家防火牆之父遭擲雞蛋 (明報即時新聞 19/5/2011)

    中國防火牆之父遭扔鞋抗議引熱議 (BBC中文網 19/5/2011)

  • 分手不忘通識 - 楊怡老師

     

     

    《點解阿Sir係阿Sir》應該係香港第一齣正式有通識教師出場的電視劇。

    本來以為楊怡老師教什麼科是無關痛癢的設定,想不到原來是有原因的...

    昨晚剛回到家中,便看到這一幕,幾乎把剛剛吃下的飯噴出來... 

    楊怡老師果然對通識科有承擔,連攤牌分手也不忘通識。

    楊怡老師說的「我教通識,通識是要教學生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可以是萬能key,三師會節目講通識議題的時候常會用到。就是想不到連分手也用得著。

    全港通識同工共勉之。

    同場加映: 一氣呵成連橫圖 (by Dom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