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31, 2011

  • 為什麼原居民大會總是好看

     

    這段片的亮點是2:24的那位原居民,他的那句「叫佢拆晒市區D野先黎新界拆啦!」,「係呀,我地有特權係應該既!」。真的是本日sound-bite之最。

    影片連結: http://youtu.be/OXiFk-6kOo8

    為什麼原居民的會議片段總是成為網上熱播的Viral video?這大概是因為那些鄉紳父老的言行,跟其他所謂的城市人差距太大吧。所謂的「城vs鄉」,可能只是一街之隔,街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已經是原居民村,就算是遠,頂多也只是二十分鐘車程,可是我們在那些大會看見的父老,彷彿好像從另一個星球來的,或者是電影裡面那些清末民初鄉紳一樣。

    不過,只有這種「文化差異」,不足以令網民一傳十,十傳百。真正令他們竄紅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享受的世襲政治、經濟權力,與他們的文化水平不對稱。他們不停重覆炫耀「抗英事蹟」和「祖先比其他人早來香港」,作為擁有特殊權力的理據,更是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這一群較早在香港定居的漢人,彷彿是美國那些印第安原住民一樣,是要特別保護的。

    我不反對原居民有權在自己祖堂*的土地上或者早在殖民時代劃定的鄉村範圍建屋,畢竟那是他們太公的祖業。可是他們不能因為自己是原居民便認為整個社會一直執行的建築物法令可以城鄉有別,他們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班清末土豪靠聲大夾惡來爭取與城市人不同的法律權力。

    我知道原居民中文化水平高的人大有人在,不幸的是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不論是鄉議局說話的代表、台上的村代表,還是參與大會的鄉民,言論實在令人印象太過深刻。

    這種「城鄉差距」,不是地理上的,更不是生活水平上的,而是一條文化和現代政治概念的鴻溝。

     

     

    * 屬於同一祖堂的同姓村民,其實是以祖堂的名義共同擁有該村範圍的土地。

     

    延伸閱讀:

    問題不是僭建,而是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