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一直都有做剩女/敗犬/港女題材的報導,起初以為是因為讀者喜歡看。最近一連串的「特稿」出爐,才知原來是鱔稿(詳見:蘋果日報 - 20110516 - 刁蠻公主 寸爆 o靚模 怕醜女學護三個港女大改造訴心迹 )
科幻纖體豐胸一街都係,市場龐大得難以致信。這些賺女人錢的科幻生意只照顧到女士的生物邏輯層面的東西,心理層面的需要可能是另一個藍海。
這幾篇「小敗犬。大作戰」的膳稿,找來幾個疑似港女人版跟廣大讀者懺悔,剖白自己的「問題」所在,宣告自己對淪為剩女的恐懼,然後寄望這種特訓能幫他們由內至外改善條件。明明只是廿歲出頭,怕變剩女?唔好玩啦。
這個特訓計劃找來陶傑、張學潤和周秀娜等名人指點那些疑似參加者,還有美容纖體公司、化妝品公司參與其中。這種集說話形象培訓、纖體、化妝於一身的生意,可說是發現需求,滿足需求。
近年高學歷男女比例失衡是事實,傳媒和企業發現需求之餘,其實製造需求也很落力。蘋果、無線等一天到晚都是港女遲早變剩女敗犬的訊息,剛剛這幾篇蘋果特稿可說是玩到有反效果了--二十出頭已經開始恐懼,廿五歲已經是死期,不爭取便會落後於人,淪為敗犬。不要告訴我那三位花樣年華,外表正常的女孩子甘於被全港市民評頭品足,是為了不當剩女吧,那只是一次宣傳campaign而已(掉轉來說,這樣見了報,剩女味才真正大增)。
以往的美容、纖體、豐胸生意,都是靠說服女士們相信自己死到臨頭來賺錢的。開宗明義幫人「去敗犬」的課程,套路大同小異,不變的仍有不少女士乖乖付鈔。
上課學社交和說話技巧不是什麼問題,不過奉勸各位女士一句--不要輕易貶低自己的價值。
(同樣的商機在男性市場也處處可見--聽過某個「把妹」課程的負責人的網台節目,講解如何運用那些疑似NLP之類的手段把妹,自吹自擂如何把妹無數,不知有多少人真的會上釣交學費。)
延伸閱讀: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