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2

  • 問周慧珍選委:誠信重要嗎?

    (圖片來源: http://www.elections.gov.hk/ecss2011/pdf/intro_to_can/SE1_034.pdf)

     

    周慧珍女士,由教協名單出選選委會。後來,她提名了梁振英。敢問周校長一句,做幼兒教育,誠信重要的嗎?

    周慧珍出選時掛的排頭是教協名單,而這名單是教協公開呼籲會員投選的。周氏用的是教協的聯合政綱,而發送給會員的宣傳單張,是明確地說名單內的選委會「提名泛民特首候選人」的,周氏提名梁振英,不論背後的原因和考量是什麼,也是赤裸裸地欺騙選民,那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政治誠信問題。

    對於教協來說,這也是一次很嚴重的誠信問題,因為教協公開呼籲選民支持的候選人違背的是教協名單的聯合政綱,那就等於教協失信於會員以致整個社會。梁振英曾經利誘民主黨支持他,而教協本身就是民主黨的最大樁腳,現在有教協名單選委違反承諾提名梁,教協也背上了向梁示好的嫌疑,誰知道周氏會不會是犧牲小我來完成教協的大我?

    教協絕對有義務出來澄清和譴責周氏的行徑,否則以後的選舉叫會員怎能再相信教協的呼籲?雖然政改一役之後,我已經不會再相信教協的選舉呼籲,但我見教協內還有少數值得尊重的同行,所以才會提出這質問。

     


    (圖片: 教協選舉宣傳單張 http://www.hkptu.org/ecss2011/adv_01.htm)

     

    既然我公開批評了周氏,所以我也寫了封電郵給她,希望她會公開回應,給投過票給她的選民一個交代。內容如下:

     

    周選委:

    我是一名教育界選民。得悉你已提名梁振英參選特首,可是你是以教協名單出選的,而教協的聯合政綱是「提名泛民候選人」(http://www.hkptu.org/ecss2011/adv_01.htm)。選民投票給你,就是相信你的履行你的政綱,你公然違反選舉承諾,那是極其嚴重的誠信問題。

    你可能會說你後來覺得提名梁振英更合適,或者對你或你代表的群體更有好處。可是,違反承諾就是違反承諾,那是不能以所謂的現實政治理由合理化的。

    我這是一封公開信,你的回覆會被公開。希望你能面對投過票給你的選民,對他們有個交代。

    一名教育界選民上

     

  • 為何還有4成人"支持"梁振英?

     

    點評-那是掌門人節目嗎?

    關於那場辯論,有幾點觀察:

    1. 為什麼梁振英講一兩分鐘政綱也要幾秒看一次稿的?

    2. 梁振英的即時反應還可,但面對那些迫埋牆的問題,例如是否承諾要取消功能組別、六四等問題,其實還是失態。

    3. 唐英年與梁振英對戰的時候表現不算差,似乎他今次真的做足準備,把商台續牌問題和防暴隊問題搬出來講,是有一點爭soundbite的作用的。

    4. 何俊仁... well... 本來唐英年的表現已經太有喜劇感,可是何俊仁令整個辯論更像一場棟篤笑。這可不是說笑,真的好荒謬。可是,何俊仁這種表現,作為所謂的泛民代表,完完全全是映衰其黨及盟友。須知道,人們笑,可能是因為你幽默,也可能是你的表現真的好笑,唐和何都屬於後者,而何比唐更甚。

    5. 那個什麼「主場+舉手」做法,令辯論過程好像玩掌門人一樣,大家看上去好笑、在場市民又笑。整晚就好像一集綜藝節目。

     

    點解仲有4成? 

    臨訓之前,都係果句,點解個民調仍然係梁振英有四成?

    當然,以香港人既邏輯,佢地會諗既然中央只係俾唐梁去選,何就只係個花瓶,於是就會諗要二揀一。

    至於點解係揀梁?應該係覺得佢比較醒目掛。衰就真係衰在唐英年實在有太多笑料,令好多香港人不論中產定基層都覺得佢做唔掂,加上被認為是推太太出來見記者和有私生子,基本上女性都唔駛諗會揀佢。

    至於咩廿三條、地下黨員、六四、以縮短牌照有效期對付商台、鄧小平應該攞和平獎、城大被白色恐怖管治、黑社會介入選舉,呢D野太深?太嚴肅?定係已經唔再係大家覺得有所謂既野?總之梁振英醒目就得啦。

    白票?太激進了,又太「不負責任」了。負責任?講到好似你地3.25真係有份選咁。

     

    香港人仇「成功需苦幹」富二代

    不過,正經的說,或許香港人跟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不喜歡看上去像個loser的政客。加上香港人普遍其實心裡是討厭那班含著金鎖匙出世,但自以為是「成功需苦幹」的富二代。唐英年正正是這種形象的佼佼者。相反,他的對家雖然靠共產黨起家,但好歹也是白手興家,這方面真的高下立見。

    可是,現在的問題根本不是一定要二選一,大家以為只能二選一,而且不明白一個政治和法治問題上的鷹派,一個不折不扣的地下黨員,會如果全面加速香港的大陸化。其實無權無票的市民,根本是可以兩者都不要的,只要在民調中選「三者皆非」就可以。

    可惜,民調的時候說投白票實在超越很多人的認知。

     

    沒有票的,3.25出來柴台

    即使民調結果如此,不代表我們應該什麼也不做。3.25,我想不到半個不應該去會展柴台抗議的理由。我們應該柴台,是因為我們根本連用一人一票say yes or say no的權利也沒有;我們應該抗議,是因為香港整體社會就是被剝奪了選擇權,結果就是不是公子哥兒,就是地下共產黨員做特首!

    《東方日報》在3月16日吹風說政府在3.25會以「世貿級」警備防暴(特首投票日 世貿級警備 3.25全城防暴 - 東方日報)。那是一邊用來嚇那些可能會抗議的市民,另一邊是用來證明香港需要一個強硬的特首,那是給上面看的。其實為什麼一場「選舉」要出動防暴警察打仗一樣的嚴陣以待?那正正代表就算誰人上任都是不得民心,沒有民意授權(mandate)的。

    法不治眾,當日愈多人,警察就愈不敢亂來。如果我們能有夠多的人,那天就看看他們可以怎樣?而且,這段時間我們應該要求自稱代表泛民的選委不進場投票,作政治表態。

    讓我們把3.25那場不公義「選舉」推上國際新聞吧!

     

    選還選,查還是要查 

    還有,西九門一定要繼續查,涉嫌違反選舉法的社團飯局一定要查,地下宮殿一定要查,就算他們選到與否都要查下去,雖然很可能case在建制派議員和怕事官僚手上卒之都是什麼也查不出,但至少要有個交代,也要讓護短的政黨在9月選舉損失一點中間票也好。

    還有那個被某系統爆貪腐大鑊的曾蔭權,那些爆料很可能是某陣營用來分散公眾注意力的,但這段關鍵時刻,也理不得他那麼多了。過了3.25,繼續向他追究至無地自容,不能光彩落任為止。

     

    再講一次我的結論和呼籲:選,你冇得投,但請在3.25站出來,告訴全世界傳媒你唔要呢種假選舉,就好似當日大家告訴全世界D&G和海港城唔係大晒一樣。雖然廣東道的例子好像有點不一樣,但我們要的是那道同仇敵慨的氣!

     


    全港選民都應該問的問題。(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網站)

     

    延伸收看、閱讀:

    1. 辯論錄影

     

    2. 《地下黨已經殺到身邊》(作者:前地下黨員梁慕嫻)http://www.open.com.hk/content.php?id=676

     

  • 通識考生表現最差的一題

     

    原文刊登於香港電台通識網(連結)。寫這一篇的原因是我看到考評局公佈練習卷表現,當中考生表現最差這一題,我仔細看過考評局的評改準則,覺得其主旋律似乎太過「想當然」,忽視了經濟增長目標背後的複雜性。其實如果考生是讀經濟科的,對這一條題目的掌握可能會好一點,但也若他們對經濟增長的看法與主旋律不符的話,萬一閱卷員本身不具備經濟學知識的話,他們有沒有足夠能力評鑑評卷準則上沒有的論點呢?這一點我有一點擔心。

    ========原文(標題後加)============
     

    練習卷最低分的一題 – 試題分析及概念應用

    2. 細閱以下摘錄自某報刊於2011年1月的新聞報道﹕早前考評局公佈了通識練習卷的整體表現,當中考生得分最低的是卷二的第2題,如下:

    在中國第12個五年計劃中(2011年至2015年),中國政府建議同時降低國家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長目標將由第11個五年計劃期間的11.2%(實質GDP年增長)降低至7%。總理溫家寶解釋,降低目標是為了不會「犧牲環境以換取急速的經濟發展步伐」。

    該計劃亦包括以新型工業為重點的發展策略,例如一些關乎節能和環境保護、新能源,以及製造使用新能源車輛的工業。

    (a)參考以上資料,提出可解釋中國政府建議在第12個五年計劃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的一些原因。(8分)

    (b)落實這建議時,持份者之間有可能出現一些什麼衝突?試加以討論。(12分)

    這一題涉及「現代中國」和「能源與科技」兩個單元,而涉及的基本概念則包括經濟表現量度(GDP)、環境保護、新能源和中國的五年計劃制定等等。

     

    題(a)分析

    字詞定義

    題(a)要求考生「參考資料」,提出可解釋「十二五」「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的一些原因」。在這裡,參考的意思是要使用資料,但不是完全根據資料作答。至於「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的原因,那就要看看同學究竟知不知道什麼是「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以及兩者有什麼關係。

    所謂「經濟增長」,是指GDP增長率。同學即使不知這個定義,也至少可以從資料中的「11.2%(實質GDP增長)降低至7%」得到一些提示。

    「能源消耗量」有很多不同的計算方法,例如耗油量、耗煤量、耗電量,甚至英熱單位(BTU)量度。不過在此題目中,量度單位並不是重點。

    至於「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的關係,理論上是正向關係,因此經濟增長涉及的生產(例如消費品、資本形成)都需要消耗能源。

     

    手民之誤?

    資料提到「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筆者估計是「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增長」的手民之誤,因為能源消耗量要降低,即是代表能源消耗量出現負數的變動百分率,觀乎中國過去十年的能源消耗量都維持在6至8%的年增長率,那是幾乎沒有可能的,除非中國出現嚴重經濟衰退。

    不過,考試就是考試,如果同學這樣去質疑考評局題目有問題的話,結果肯定不夠時間作答,所以我們姑且當資料是指「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增長」吧。

    GDP增長 - 經濟學ABC

    至於要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要「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那似乎不是一個可以用幾百字說明的課題。因為在一般奉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經濟增長率只是一個預測數字,因為GDP增長率是該社會的私人消費、國內投資、政府開支、淨出口等因素變化的結果,那並不是一個政府主觀意志可以改變的。一般市場經濟的政府最多只能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微調」經濟表現。舉個例子,在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當中,歐美政府只能做到「救市」,而沒有能力隨便令經濟起死回生。

    當然,中國並不是一個完全奉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它的政府透過直接控制企業、佔GDP比重很高的公共開支和國內投資,對於GDP的增長率變動,的確是有更大的影響力,但那影響力並不是有如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樣全面。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調低經濟增長率的「目標」,很可能是基於外圍因素(例如歐美等中國出口的主要市場疲弱),令GDP增長率放緩的結果。那很可能並不是中國政府主觀地希望調低的數據,而是其必須接受的趨勢。

    筆者不是說「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兩者必然沒有關係。事實上,中國過去二十年,一直處於一個「粗放式」發展模式,即是高投入,低產出。以客觀數字看,就是每單位的GDP增長所消耗的資源遠高於其他已發展國家1。過去二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的後果,就是大量消耗天然資源、大規模污染和沙漠化,令國家面臨生態甚至國民健康的崩潰邊緣。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份是國內投資,佔GDP的48%,遠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2,那包括中央至各級地方政府不斷進行大型建設,以做到「十一五」時代中央政府的「保八(8% GDP增長)」硬指標。面對上述的資源和環境問題,中國政府不得不調整「保八」的指標,令各級政府減少為了達到目標而進行過度的建設和投資。

    此外,經過開放改革三十多年的不斷投資,中國的基礎建設很有可能出現邊際回報遞減的問題,即是最有成本效益的設施已經建成,接續的建設的回報和效率將愈來愈低。中國本身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和建材進口國,近年世界能源價格波動,效益下降、成本上升的問題也可能迫使中國政府放棄「粗放式」發展模式,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的目標。

    最後,中國政府因為簽訂了多條國際公約,需要履行減排承諾,所以需要減少能源消耗量,這也需要減少不必要的投資和改變「粗放式」發展模式。

    評改準則主旋律之外的答案

    不過,考評局不可能要求考生作如此專門和批判的作答。參考「建議評改準則」3,考評局的要求比較簡單,只要求考生解釋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量的關係,講出中國五年計劃當中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指標的關係,然後運用概念論述「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的可能原因。不過,評改準則似乎預設了學生想當然的認為兩者必然有關。筆者沒有參與評改練習卷,不肯定如果對經濟理論認識較深入的考生提出另類而合理的分析的話,評卷員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去理解那超越評改參考主旋律的答案。對此筆者衷心希望只是自己過慮。

     

    題(b)分析


    持份者分析不難處理

    (b)部份的難度較低,至少不需要考生具備基本的經濟學知識。考生分析落實資料中的建議時,持分者之間會出現的衝突。

    考生應該對於常見的持份者例子不會陌生,例如政府、國民、企業、非政府組織等等。

    這一題講的是全國性政策,當中涉及的「政府」應該分為中央和地方政府(至於中國共產黨內掌握不同系統的派系之間的衝突,對於考生來說肯定太複雜,不建議使用),於是便出現了以下不同的持份者之間的衝突:

     

    • 中央vs地方政府
    • 中央政府vs企業
    • 地方政府vs企業
    • 企業vs勞工
    • 勞工vs地方政府

     

    這些持份者各自有不同的要求和考慮,於是當中央政府要求減慢發展速度,以及發展「新型工業(例如節能、環保、新能源及使用新能源的汽車等工業)」的時候,便會觸及不同利益群體(即持份者)的利益,進而帶來衝突。

    不同的持分者的著眼點例子:

     

    • 中央政府:實施全國性規劃,以全國的可持續發展為政策目標,而且不希望影響其統治。
    • 地方政府:地方官員爭取外來投資、發展經濟、爭取政績,而且希望保持地方穩定。
    • 企業:不希望新政策損害其利益,同時在新政策當中找尋商機。
    • 勞工:減慢經濟發展速度,可能減低工商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導致失業及工資增長放緩。新政策帶動新型工業發展有可能要求更高技術勞工,同時令舊型工業發展放緩,令勞工轉業出現困難,導致社會不穩。

     


    應加入政府vs勞工

    考生在作答的時候,請留意每段只處理兩個持份者的衝突。評改參考建議處理好「中央vs地方政府」、「政府vs企業」、「企業vs勞工」這三部份,筆者則認為勞工階層的就業問題(即是政府vs勞工)應該也是重點之一,因為這幾年農民工社群不穩定導致多次罷工、抗議、暴動事件,這對於政府管治威信或多或少造成了影響。

     


    1.http://en.wikipedia.org/wiki/Energy_intensity 

    http://en.wikipedia.org/wiki/World_energy_consumption

     

    2.世銀2011年數字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E.GDI.TOTL.ZS/countries

    3.練習卷、評改參考、考試報告:http://www.hkeaa.edu.hk/tc/HKDSE/hkdse_subj.html?A1&1&3_17

     

  • 第一個飲咖啡的前廉政專員

     

    3月10日中午

    當時我在FB寫道:

    根據梁福元既講法, (1) 係梁營約佢地班鄉事選委出黎食飯,傾「選舉既野」;(2) 佢地冇俾錢,暗示即係有人請;(3) 劉夢熊同羅范在場;(4) 上海仔即梁營約出黎,而佢地聲稱不知道上海仔是誰。

    如果屬實,(1)、(2)加上(3),ICAC唔可能唔會要梁振英、劉夢熊同羅范去飲咖啡,羅范亦將成為第一個飲咖啡既前廉政專員。而佢地幾個分分鐘俾人告,其實鄉事派班人食左免費飯都可能被告。至於(4),呢次真係公關點聰明都拆唔掂,公關大災難。

     

    3月11日晚上

    http://cablev.i-cable.com/video/?id=111449&lang

    羅范成為香港第一個要上廉署飲咖啡的前廉政專員。除左恭喜之外,都唔知講咩好。

     

    後記: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鄉紳出示名片 爆羅范講大話 飯局曝光 反面互插

    綜合多日來的報導,似乎真正的攪手是劉夢熊,當他向記者說「上海仔」愛國的時候,很難不令人聯想到上海仔在座跟劉夢熊沒有關係。他約那班鄉事派密會,有個背景猛料而跟鄉事勢力關係密切的人在座,當然是有其隱含的意思。

    至於那餐「傾選舉」的飯,鄉事派說沒有埋單,劉夢熊、羅范、劉炳章、鄧淑德說「夾了錢」,可是究竟那餐飯的餘數是誰付的呢?

    另外,梁振英說劉夢熊不是梁辦的人,可是他是梁營的主將,那是不能否定的。

     

  • 黑社會應景Cap圖共賞


    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本來,上面已經欽點了人喇


    不過,有人仍然不斷遊說

     


    有人攪江湖飯局


    有人穿針引線,介紹江湖猛人

     


    習近平:「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明喻

     


    黑社會2裡面。鄭浩南同古天樂講: 「加錢呀!__你!」

    唐英年是時候留意一下自己近身保鏕有沒有無端失蹤兩日又出現番,要查一下佢地有冇俾人捉左去流浮山既狗場。

     

  • 把社會推向分裂的制度

     
    假選舉入直路之前,我還是決定把全文貼出來,小標題是後加的。
    我想,這一篇文章不會改變什麼,至少不會改變那位未來特首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一幅圖畫去思考一下香港出了什麼事。也希望
    立此存照,萬一他日香港真的死直,可能的死因是什麼。
    我只是云云作者之一,此書還有很多比我有份量得多的作者,本文可以當是個
    sneak peek。希望大家找本實物書來讀讀吧。 
     
    ==========================================
    (未來)特首先生:

    我是那個跟你講直資學校問題的教師。

    我寫這封信的時候先假設你和另外那位來自建制的候選人也有可能當選,因為
    我也分別跟你們兩位說過同一番話,所以這封信的上款可以是你或者另外那位。

    階級分化-從直資學校說起
    愈來愈多的傳統名校(我先假設名校即是辦學經驗比較豐富、學習氣氛比較好那
    些學校)由統一派位的津貼學校轉成完全自行收生的直資學校,學生的背景愈來
    愈單一。原因是直資學校考慮入學申請的時候,會傾向取錄社經地位比較好的
    學生;另外,很多名校轉了直資之後,收取的學費貴得令來自基層家長卻步。
    直資制度其實是有要求學校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的,可是對於社經
    地位較低的家長來說,要去這些學校敲門申請獎學金本身已經是一個很高的門
    檻。

    直資制度大大降低了以往派位制度下基層學生入讀名校的機會,令一眾達官貴
    人所講的「香港故事」愈來愈遙不可及。官方宣傳的「香港故事」,其實就
    是階級流動--出身基層的學生努力讀書,入讀學習氣氛好的學校,再考入
    大學,出人頭地。當大量傳統津校變了直資學校,基層學生可以透過派位制度
    入讀的理想學校少了,結果就是階級流動減弱,令教育出現「上品無寒門」的
    階級分化。請不要忘記,直資學校按學生計算的公帑津貼跟一般津校差不了多
    少,這等於以公帑資助那些學校製造教育門第。

    說到階級分化,另一個問題是官立和津貼小學收生的計分制度。根據現行制
    度,學生的父母或兄姊是校友的話,分數比其他申請者高。結果是只要父母或
    兄姊是名校畢業生,入讀名校的機會便可以一代傳一代。由父母或兄姊的出身
    決定孩子的入學機會,這種制度的合理性在哪裡呢?須知道教育對於很多家庭
    來說是人生頭等大事,也是他們改善生活的希望。製造門第世襲的教育制度,
    令社經地位較低的學子一早輸在起跑線上,破壞教育造就機會均等的社會共
    識,長遠來說,一定會影響社會團結。


    把社會推向分裂的制度
    既得利益階級設計有利鞏固甚至擴大自己利益的制度,又豈只是教育界才有的
    問題?

    香港的選舉制度,區議會有委任議席、立法會有小圈子選出的功能組別和令功
    能組別橫行的分組點票制度、行政長官選舉的方式不用多說了,那根本就是一
    個被高度操控的小圈子中的小圈子選舉。在這種制度下,政府政策傾向經濟和
    政治既得利益集團──城市規劃和土地政策有利大型地產商,市民和小商戶愈來
    愈難負擔不停飊升的樓價和租金;公用事業政策就讓電力、交通、隧道經營者
    因為欠缺競爭而加價至令市民叫苦連天;強拍條例令舊樓小業主每每被收樓公
    司壓價賣掉祖業;醫療政策令市民愈來愈恐懼因病致貧;小圈子選舉繼續小圈
    子;高鐵計劃在成本效益論證存疑,民意讚成反對成五五之比,政府仍要強行
    在功能組別護航下強行通過,觸發包圍立法會和禮賓府的抗議集會。這種種的
    問題,都在把香港一步一步推向分裂。這很大程度上是讓政府只需向控制選票
    的小圈子負責的制度使然。

    除了階級分化,政府在處理選舉制度、遊行集會和新聞自由這些觸及香港人核
    心價值問題的態度和手法愈來愈令人擔心。2003年政府和建制派要強行通過
    「23條」立法觸怒香港市民;2011年中,政府推出一個飽受學者評擊的替補
    機制方案,竟然想不作公眾諮詢便提交立法會,結果因為引發大規模抗議而押
    後,而負責的局長竟然可以再升一級;接著,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政府處
    理示威和採訪的做法一下子把香港和內地接軌,「港大8.16事件」和「黑影事
    件」也激發了社會極大的反彈。


    香港已不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

    這些畫面相信你也有印象吧。我猜你也有思考過為什麼香港人會如此「激
    進」。他們不懂得珍惜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無事找事來做?抑或是因為
    現在的政府得不到充分的民意授權?還是現行的政治制度根本不能理順社會利
    益分配的矛盾?又或者是資訊科技愈來愈發達,令人們更容易聚集力量爭取權
    益甚至作出抗爭?

    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沒有互聯網時代的世界,香港也不再是殖民地時代的香
    港。

    說好的普選呢?
    香港的階級分化、社會矛盾已經愈來愈嚴重,政府與市民的衝突愈來愈多,問
    題正正就是現行制度令政府不會面對市民,也理順不了社會矛盾。本來《基本
    法》寫明2007/08年可以有普選,那應該是讓社會達至一份更合理、更進步的
    社會契約的機會,連建制最大黨也說他們「是最有誠信的,(他)們是支持07/
    08(普選)的」,可是北京一聲令下一切落空,變成2017年之後「可以」普選,
    市民期望幻滅,才會一步一步走上抗爭之路。由2007到2017這些日子,誰當特
    首也會變成眾矢之的,所以當你上台後,面對的責難也許不完全是你的錯。

    不過,說好的2017年普選,就是你的責任了。全香港都知道這問題不是由你
    完全操盤,但你作為特區之首,是絕對有責任為我們爭取一個「最像樣」的普
    選。如果你打算像你的前任一樣玩弄港人,面對民意反彈可能難以估計。

    希望你能夠真真正正為香港做到落實普選這一件大事。像麥理浩那樣,三十年
    來香港人提起他,還是讚賞的。

    Never say never.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祝身體健康

    庫斯克

     

     
  • 前廉政專員與黑社會

     

    《黑社會》(Election)真係神戲,又中。《黑社會》開場(http://youtu.be/gtVWSwr47LI) (2:50-5:03)講一班黑社會選委在酒樓討論兩個候選人選哪一個好,然後有警察踩場,說「懷疑你地進行黑社會活動」,師爺蘇(張兆輝)反駁說:「幾個女人打麻雀係黑社會活動?」,但明明廂房裡面成台都係黑社會。

    《頭條日報》報導指 ”消息向報透露指,有鄉議局選委早前接獲一名相熟江湖人士來電,邀約出席飯局,他得知席上有其他鄉議局選委,故答允出席。飯局本年二月十日在流浮山小桃園海鮮酒家舉行,約八至十名選委出席,各甫抵達,見到羅范椒芬、劉炳章、劉夢熊和人稱「上海仔」的和勝和前坐館郭X鴻在座,十幾人一圍。

    對黑道中人在座,有選委不諱言感到「腳軟」,唯有硬著頭皮逗留;亦有出席者直言:「大佬,佢都唔係一般人,有選委的確好驚,部份就見慣世面,覺得好平常。」

    如果報導屬實,那可不是小事。可能出來行走的商界和鄉事派見慣這些場面,見怪不怪,但大家不要忘記,羅范椒芬是前廉政專員,而劉炳章是前立法會議員。香港人雖然沒有選票,但如果你問他們,怕僭建和私生子多一點,還是怕前廉政專員和江湖中人同桌食飯多一點?我會答後者。

    其實根據現在的制度,誰勝出了也是地產霸權和北京操縱香港,不過有些東西,表面上看上去乾淨仍是十分重要。

     


    (《黑社會》劇照)

    [頭條日報]

    梁營拉票飯局 驚現社團大佬

    2012-03-07

    特首選戰白熱化,梁振英四出拉票,梁營涉嫌舉辦「驚慄飯局」,宴請選委,「靠嚇」拉票!有江湖人士邀約約十名鄉議局選委到流浮山酒家吃飯,各人以為是選委之間的吹水飯局,詎料抵步後,赫見梁競選辦核心人物羅范椒芬和劉炳章、梁營核心支持者劉夢熊在場,更驚見江湖大佬「上海仔」坐鎮其中,席上有鮑魚和紅酒等貴價食品,有選委感到驚訝及「腳軟」,席間有人不斷要求選委支持梁,但多名選委感覺話不投機,吃到中途離場。

    出席飯局的羅范椒芬,是梁振英的競選辦主席,擔起撰寫政綱、大內總管等工作,劉炳章則負責與選委聯絡。

    梁振英取得三百零五位選委提名,若要在三月二十五日投票日勝出,他要取得六百零一票,因此梁營近日四出拉票,其中提名唐英年的二十八名鄉議局選委,成為梁營拉攏對象。

    梁選辦正、副主任在座

    消息向報透露指,有鄉議局選委早前接獲一名相熟江湖人士來電,邀約出席飯局,他得知席上有其他鄉議局選委,故答允出席。飯局本年二月十日在流浮山小桃園海鮮酒家舉行,約八至十名選委出席,各甫抵達,見到羅范椒芬、劉炳章、劉夢熊和人稱「上海仔」的和勝和前坐館郭X鴻在座,十幾人一圍。

    對黑道中人在座,有選委不諱言感到「腳軟」,唯有硬頭皮逗留;亦有出席者直言:「大佬,佢都唔係一般人,有選委的確好驚,部份就見慣世面,覺得好平常。」...

    連結

     

  • 習總:愛兄弟定愛黃金?

     

    《黑社會》(Election)最出名的一句說話是「愛兄弟定愛黃金?」,那是黑社會入會儀式中,主持人問入會者的問題。(電影中的入會片段應該是裁定為三級的,不過不知為什麼在網上又很容易找到)

    新聞報導指習近平見港區政協時說香港社會要「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相關報導)

    都說《黑社會》(Election)是神級政治寓言,它講的黑社會「選舉」,完全講中了香港的「選舉」。

    大家看看現在的選舉,似不似《黑社會》的劇情?你看那班既得利益集團「兄弟」,這邊廂說君子之爭,那邊廂已經計劃把對手斬開一舊舊餵狗了。其利斷金之前,先殺「兄弟」,愛黃金。

    香港人就是那些被收片、被壓詐的街邊小生意,人家社團選大佬,幾時輪到你地出聲?

     

    說時遲那時快,這邊又有小菜一碟。整件事真的愈來愈"Election"。

    本來東周的公信力已經是負數,不過在兩邊陣營都動真格的時候,有可能出現負負得正的效果,即是爆出來的料可能隨時見血封喉,所以值得留意:

    "特首選舉演變成連場惡鬥,梁、唐兩營人馬皆出盡法寶四出游說,互搶對方的鐵票。 於此敏感時刻,高調挺梁振英的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被本刊發現頻與江湖大佬「上海仔」密會,雙方似有大計密斟。政圈盛傳,有鄉事派選委在出席劉夢熊的飯局時,赫見江湖人物在場,當堂「打個突」。"(東周)


    (東周刊網站截圖)

     

     

    後話:

    有朋友說,香港電影史上其實只出過一套開宗明義講特首選舉的電影,內容講述特首熱門候選人方中信有「感情缺失」。那電影跟《黑社會》一樣是三級片,當時人們看的時候是真的當三級色情片看的,想不到今時今日講候選人「感情缺失」也成了推背圖。關於那套電影,等我問清楚朋友內容是說什麼之後再談。

     

  • 厚顏民主黨反對小圈子選舉

    臥病在家, 在天旋地轉之間想到的是這幾樣:

    1. 3月3日遊行時貼那張「民主黨反對小圈子選舉」的相,反應熱烈得很,而且回應似乎不只是來自教徒和人網fans。我貼完那張圖之後,已經不想再貼其他遊行的資訊了。


    caption: 「我真的不明白民主黨有什麼資格拉這條banner,明明佢地投票贊成呢個衰過上次的選委會方案.」

    2. 3月3日的遊行, 我準時維園等起步, 然後去到政總直至大會宣佈遊行結束。我想說的是, 大會除了重覆而且甩beat地唱三首大家不會跟著唱的歌, 演說和比較正式的抗議行為欠奉, 士氣不振, 感覺就好像出來散了一次步。我不是想批評大會, 只希望下一次會有改進。

    3. 3月4日遊行加打小人行動動員到的人數, 竟然比3月3日各大黨派加起來多。那似乎說明了什麼。

    4. 信報有分析(連結)指民主黨、公民黨和工黨遲遲不肯支持啟動彈劾機制, 是失策。這種大是大非加上現實政治上的猶豫不決, 足以令我今屆立法會選舉公開呼籲不要再支持他們。

    5. 看CCTVB訪問唐英年,他說梁振英跟地產商關係千絲萬縷的時候,「口疾疾」得很嚴重。幸好他們沒有選舉辯論,否則應該會被秒殺。不過話說回來,一場沒有選舉辯論的特首選舉,本身就反映了其專制本質。

    6. 記者問唐究竟有沒有私生子,他說「不會回應,因為不想影響其他人」。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私生子,如果你肯定自己冇,你會怎樣答?你會答「冇」,抑或「不會回應」?

     

  • 三師會-廉政行動2012[真實版]

     

    廉政行動2012實況版連續多天由特首親身演出。這一集會談談香港的廉政歷史,以及一般市民心目中的廉政和曾特首心目中的有多大「落差」。

    (1/2)

    (2/2)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