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城市論壇,余綺華老師一「拍」而紅。她的公職銜頭是「國民小先鋒」副主席和上屆教育界功能組別工聯會候選人。論壇播出之後,「國民小先鋒」這個團體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國民小先鋒」的主席趙善安及副主席余綺華,分別是工聯會屬下的教育工作人員總工會的副會長和會長,小先鋒的其中一個贊助來源是民建聯馬力國民教育基金。這個對象為小學生的制服團隊,其制服跟其他制服團隊不同之處是,其他團隊的制服設計即使有類似軍服的地方,但也會把軍事色彩盡量減低,而國民小先鋒的制服,則是完完全全是一套迷彩軍服。
國民小先鋒除了軍服,還有另一個更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標準裝束--黃領巾。根據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信息網,「香港“国民小先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少年儿童组织。标志是佩戴黄色领巾,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类似于大陆学校的少先队(中國少年先鋒隊)组织。(連結)」
中國大陸的少先隊配戴的是紅領巾,那是所有共產國家少先隊的通用標誌。香港的國民小先鋒不敢照辦煮碗,但他們的黃領巾跟紅領巾樣式是相同的,只是顏色不同而已。在某校的國民小先鋒成立典禮上,小先鋒學員更與來自深圳的少先隊員互換領巾。制服是意識形態的表現,在意識形態上,黃領巾跟紅領巾其實分別不大。當然,小學生是不會明白什麼意識形態問題,領巾戴了,加上政治思想培訓(根據網上資料,包括參觀國民教育中心、大陸考察團、聽極左人大譚惠珠的分享、參觀解放軍軍營、與大陸少先隊交流等),共產中國國民教育就是這樣入腦的。
(黃領巾國民小先鋒跟紅領巾中國少年先鋒隊互換領巾)
從網上資料可見,「國民小先鋒」接受的是軍刀和步槍步操訓練,那是從未在小學的其他制服團體出現過的。
先不說「國民小先鋒」這個名稱,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中國少年先鋒隊」(少先隊),其實讓小學生參與這種以「國民」之名進行的軍刀和步槍步操的準軍事化訓練,就連少先隊也沒有。至於他們平日的學習活動,似乎就是跟那個國民教育中心同一調子的,也就是最多人擔心國民教育會有的那種政治意識形態訓練。這種以國家之名對小學生進行結合政治和半軍事化的訓練,是軍國主義國家如戰前的日本和納粹德國才有的。
一定有人說香港本身也有很多進行半軍事化訓練的制服團隊,例如童軍、海事青年團、航空青年團等,為什麼要針對「國民小先鋒」?
問題在於前者是沒有強調政治意識形態培訓的。國民小先鋒,美其名是加強國民身份認同,但在強調紀律和服從的團隊中,學員(還要是小學生)很自然會把所有政治培訓內容照單全收,因為那是命令和訓練的一部份,是不容質疑的。類似的例子是香港警察的政治「訓練」。
政治灌輸、絕對服從和軍事制服三者結合,讀過法西斯主義歷史的人應該會感到一陣寒意。
(德國少年團((Deutsches Jungvolk),成員年齡為10至14歲)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