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1, 2012

  • 踩十步,退四步的國民教育

     

    政府讓步的含義

    9月8日星期六下午,梁振英政府宣佈國民教育課程取消三年限期,讓學校自行決定是否推行,但不撤回課程。

    這個讓步的含義是:

    1. 推行國民教育的53萬元津貼仍然生效,那等於一個全職教師加一個教學助理的工資,不少學校會接受這種引誘。

    2. 官校本身就是教育局控制的,即是官校很大機會會「自行決定」推行。

    3. 除了天主教會(補充:天主教修會學校並不是直接由教區管理)、聖公會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大部份辦學團體應該會樂意合作,須知道很多辦學團體跟政府、建制、西環關係密切,如果不是反國教民情高脹,這些辦學團體一早已經做了。如無意外,當民情冷卻下來,類似呂小和基灣的「識做」學校會愈來愈多,到時候香港就會出現有國民教育和沒有國民教育兩種學校,這算不算是讓家長有選擇權?那就未必。情況就等於宗教學校一樣,很多家長報讀是因為其Banding,而不是希望子女每天祈禱唱詩。當愈來愈多名校加入國民教育行列的時候,家長其實不會因為它有國民教育而不報讀。

    4. 政府疑似讓步,對反國教陣營造成麻痺及分化作用。

    其實那些有問題的感動教材、紅色旅行團、國民小先鋒存在已久。很多小學宣稱不會正式推行國民教育,但實際上,愛國主義意識形態早已滲透在小學的不同科目當中,尤其是中文和常識科。不是這次政府強推國教,社會也不會留意到問題有多嚴重。梁振英政府讓步,事情有可能回復到未推出課程之前--識做的學校依然識做,依然攪愛國主義教育,分別是多了53萬獎勵。

     

    算不算是勝利?

    這算不算是反國民教育陣營的勝利?現在的情況就好像政府先無聲無色地增撥資源大攪國情教育,等於躡足向前踩過界五步,然後上年突然向前再大踏五步,民間反對聲音才會愈來愈多,政府不只寸步不讓,反而講盡侮辱民意的鬼話,直至反抗升級至茉莉花邊緣,令梁振英連APEC也去不成,才後退四步,接近最初的起點。這不能說是勝利,而只是打成平手而已。

    如果積極點看,這次事件還有有正面意義的。至少事年令大眾開始留意到土共教育團體一直在暗渡陳倉,利用公帑大攪他們心目中那一套中共式國民教育,結果政治壓力迫使政府殺了一個由土共控制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此外,運動還引發了公眾對防不勝防的意識形態滲透的提防,開啟了「網絡+校友+傳媒」監察意識形態教育的先例。半年前沒有人會想到這些事會發生的。

    大聯盟結束佔領政總,最好的結果是公眾對意識形態教育的敏感度大為提高,而政總抗爭的精神能夠由廣場帶回學生、家長、教師、校友的社群,監察不同學校的取態和教材等等,就好像2003年七。一遊行之後,廿三條立法變成了禁忌,政府不敢隨意提及。

     

    佔領急煞車的影響

    可是,大聯盟在政府讓步之後的深夜突然宣佈撤出政總,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們收貨了,因為一旦聲勢處於高鋒的抗議集會解散,政治壓力下降,政府再作大幅度讓步的可能性便很細。對於很多普通市民來說,那也代表運動告一段落。

    從大聯盟的角度看,也許是他們評估形勢之後,還是覺得在政府作出讓步之後,運動將無以為繼,所以不得不撤退吧。雖然我尊重大聯盟的撤退決定,不過在未能進一步迫使政府承諾進行談判之前,在深夜突然宣佈撤退,很容易令到公眾有被擺弄或者草草收場的錯覺。如果參與者知道那是最後一晚,大概會留到最後,甚至能鼓動更多人來一次最後show hand。結果是集會在現場和網上一片爭議聲中解散了。這次突然的急煞車,對於曾經參與運動的很多市民來說,感覺是負面的,這對於反國教運動的延續和日後抗爭運動或多或少會造成影響。

     

    抽起「當代國情」凸顯課程邏輯問題

    9月11日,亦即是大專發起大罷課之日,政府突然宣佈把課程指引中的「當代國情」部份抽起。根據可靠消息,這不是兩方談判的結果,而是政府單方面做法。表面上是政府進一步讓步降溫的做法,但同時也顯出課程本身的學術邏輯問題1

    所謂「當代國情」,是課程架構中的「國家範疇」的一部份(這範疇還包括自然中國、文化和歷史國情),講的主要是近年中國發展好厲害、發展遇到一些問題和挑戰的那部份。以課程理論來說,一個小一至高中的課程,不可能無端抽走一部份而不會破壞課程的進路和結構。如果可以無端抽起的話,代表課程設計本身是「攞你命3000」,是可以隨時抽走一部份的廢物。

    政府與其突然抽走課程一部份,更合理的做法是整個課程收回再寫,才能在學理上更完備和中肯。若收回再寫,就絕對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有一個有足夠公信力和專業能力的小組主導,加上充分的公眾討論才能服眾。不過以現在政府的公信力,以及與主流民意的意識形態差距,這幾乎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