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 2012

  • 問考評局:iPhone和Facebook中文怎說?

     

    iPhone和Facebook的中文是什麼?

    根據明報報導,根據文憑試中文科考試報告,「不少人口試時因中英夾雜被扣分,情非常嚴重,如facebook(應說「面書」)、iPhone(蘋果智能手機)、iPad(蘋果平板電腦)....」

    筆者書面訪問了為蘋果電腦做翻譯的A君,詢問他對此段報導的意見,節錄如下(筆者:K,A君:A) 

    K: iPhone和iPad的中文是什麼?

    A: 沒有中文名,無論是說明書或一切市場推廣包括網站,都沿用英文名。

    K: 考評局認為iPhone的中文名稱是「蘋果智能手機」,你如何看這個名字?

    A: 要把 iPhone稱為「蘋果智能手機」是絕對矯枉過正,姑勿論 iPhone 根本沒有中文名稱,iPhone本身就是全球通用的官方註冊產品名稱,中港台三地大都稱之為 iPhone,硬將之畫蛇添足改成中文名,是一大笑話。

    K: 同樣說法也適用於「iPad = 蘋果平板電腦」, 是嗎?

    A: 對。

    K: 以翻譯專業來說,翻譯中文時遇到iPhone、iPad、Facebook這類只有英文的字, 應該如何處理?

    A: 一概沿用英文,如怕有人連 iPhone 都不認識(不大可能),書面上可加說明,如「iPhone 智能電話」,但口語絕不需要。

    (內容只代表A君個人意見,不代表公司立場)

     

    Facebook不一定是面書

    從考評局的報告可見,要求學生在說話考試期間,提及沒有正式中文譯名的產品或平台名稱時,便要自行翻譯為中文。須知道iPhone、iPad、Facebook等名稱已經是全球通用。在香港,這些英文名稱皆沒有約定俗成的通用的中文名稱,以傳意角度來說,要考生硬套一個中文名稱,反而會造成混亂。

    況且,考評局建議的中文名稱,也是令人費解的。把iPhone稱為「蘋果智能手機」,即是「蘋果電腦出產的智能手機」。那是把一個世界通用的專有名稱改為「公司名+產品類型」,那是完全不合付說話的語境的,例如:

    因為新出品的iPhone 5可以賣得好價錢,所以很多人參與炒賣。說成因為新出品的蘋果智能手機5(5是型號,不能稱為第五代)可以賣得好價錢,所以很多人參與炒賣。

    聽的人一定會問,「什麼是蘋果智能手機5?」 

    另外,考評局說Facebook的中文是「面書」,只要對網絡世界稍有認識的人也知道,Facebook是沒有官方中文名稱的,所謂的「面書」,只是其中一個Facebook的硬翻譯。根據維基百科,Facebook在不同的華文社區有不同的叫法,例如中國大陸的「臉譜」、香港的「面書」或「面簿」、台灣的「臉書」、馬來西亞的「面子書」等,考評局憑什麼說Facebook的中文是「面書」?在說話中講「面書」,結果會是:

    今天我看到Facebook上有很多人分享”Rickroll”這首歌的連結。改為今天我看到面書上有很多人分享“力克搖滾”這首歌的連結。

    聽者可能會問「什麼是面書?為什麼不是臉書?為什麼不說Facebook?」其實這個道理跟Rickroll不應翻譯成「力克搖滾」一樣,明明只有英文名字,強繹為中文,其他人便聽不明白。上述例子要說明的是,為中文而中文,破壞的是語言的傳意能力。

     

    考評標準影響深遠

    考評局資深官員的那些年,也許全球化仍未開始,也未有互聯網,社會對於西方品牌的認知較遲緩,所以絕大部份品牌或者產品都會有中文譯名。在全球化的時代,很多世界暢銷的產品是沒有當地語言的官方名稱的,為了準確傳意,直接說出英文名字無可厚非,這做法在香港如是、在日本如是、在法國如是,在阿聯酋也應如是。比較合理的口試評分標準是,如果社會人士普遍認識的產品或平台沒有標準中文名稱的話,用英文說出其名稱不應扣分。

    這個考試報告反映了考評局掌握權力的官員與時代脫節,在他們眼中,全球都只用英文名字稱呼的科技產品和網絡平台,也必須用中文讀出,否則扣分。須知道他們把這個評語寫進考試報告,代表了他們認為那是一個問題,而且他們是100%正確的。我們對這個現象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考評局是操生殺大權的官方機構,若果它的評分準則有違常識,受影響的可是八萬多名考生的前途,而且考評局作為公開試的權威機構,它的準則對學校教育有很強的反撥效應(backwash effect)──因為考評內容會影響教與學。如果考評局寫出了不合理的準則,教師和學生便會跟著做。

    考評局這個評(扣)分標準在學術上的合理性存疑,在考試中說過iPhone、iPad、Facebook這三個英文的考生可能被不合理地扣分,他們有權向考評局投訴。雖然大學都已入學,就算投訴得到處理也沒有太大作用,不過這樣做不是要找麻煩,而是為了討個說法,令以後的考生不會再次中伏。


    (圖:「超高價收購蘋果智能手機4」的傳意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後記:

    如果要以考評局的羅輯翻譯電子產品的型號,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Google Nexus 7:谷歌連結7

    Samsung Galxy SIII:三星銀河SIII (S翻譯不到)

    Samsung Galxy NoteII:三星銀河筆記II

    HTC Desire X:宏達電慾望X (X翻譯不到)

    考評局或許會說,考生哪裡會需要在說話考試講手機型號?其實機會是有的,如果題目是「全球化現象」或者「論專利權」,就有需要了。

     

    如果我們接受音譯的中文名稱,例如Bus稱為巴士的話,那麼上述的翻譯問題或許可以這樣處理:

    iPhone = 唉風

    iPad = 唉擘

    Facebook = 菲士卜

    既然「唉風」和iPhone完全同音,那麼學生說iPhone應該不用被扣分

Comments (9)

  • 其實在台灣也真的是個很喜歡把英文翻成中文的地方, 可能他們普遍的英語程度真的較弱 (例如我小姑, 她看到很簡單的英文都沒辦法要找人求救)

    我覺得比較奇妙的是他們老愛翻譯樂團的名字做中文, 例如什麼"辣妹合唱團" "後巷男孩""魔力紅"(我最初以為是王力宏)

    還有品牌名字"香奈兒"見怪不怪, 如果是音譯的通常都有點繞口, 也難記住, 例如"雅詩蘭黛" "芭比波朗"
    只是在香港, 一個給英國管治過99年的地方, 如果要硬翻所有英文做中文, 會否真的有點太嚴苛了? (不過我記得當年高考ORAL老師也是千叮萬囑我們不要用上英文!!!)

  • 事實上,連《現代漢語詞典》都收錄iPad。

    考評局有甚麼學術依據不接受,比大陸還保守?

  • 真的不能用中文說iphone嗎?

    如果中文本身不能用中文表達,是很荒謬的。

    沒錯iPhone, iPad, facebook實在普遍,不懂的人很少,但仍是有人不懂。

    以上的英文字是品牌,它們的流行程度甚至令它們成為該類產品的代表,不過品牌名稱代替中文產品描述是不合理的。

    品牌處於領導地位,品牌公司本身基於不想客戶忘記,或因翻譯不當被人認錯,當然不想有多種叫法,故不提供中文名稱理所當然。

    我覺得可以在中文描述後加上英文註釋,這樣說:「新出品的蘋果智能手機iPhone」,詳盡些可以說:「新出品的蘋果智能手機,英文稱為iPhone」

    「蘋果平板電腦iPad」,「社交網絡facebook, Twitter」

    雖說與時並進,要單用品牌名稱,若是流行文化報道爽快敘述還可,但到一個地步,把要求完整翻譯中文說是與時代脫節,那就錯得很。

  • 問:

    http://images.wikia.com/evchk/images/d/df/O-poster-original.jpg考評局率先在中文試卷上使用「O嘴」一詞,若有字母就不是中文,那麼是誰先用『英文』,應先扣誰的分呢?

  • @garrychung - 其實不是不能翻譯, 而是考評局報告本身把一個傳意上會造成混亂的中文譯名說成是標準, 那就很可笑了。其實重點是考評局那自命權威的做法。
    我同意其實每樣新事物都可以有中文翻譯名稱的, 只是如果未約定俗成到成為公認的名稱, 夾硬用便會做成混亂。我不是說要求完整翻譯中文是脫節, 而是應該看用字和場景本身。
    「單用品牌名稱,若是流行文化報道爽快敘述還可,但到一個地步,把要求完整翻譯中文說是與時代脫節,那就錯得很。」其實就算是政府官員,他們講「iBond」、「CEPA」也是如此, 他們代表官方發表演說的場合規格夠高了, 就是為了傳意, 沒有說中文名。
    不過,我同意你的建議譯法, 那比考評局的好得多了。

  • 我看報道中考評局並沒有堅持某中文譯名才是標準, 其他譯名不是標準, 沒有自命權威, 扣分只是因中英夾雜, 就是不全用中文描述.

    其實即使報紙或電視新聞或官方發言, 起初也是用全句翻譯加英文, 如蘋果電腦iMac, 蘋果音樂播放器iPod, 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 後來才越來越少用全句中文翻譯, 單講英文便算,

    不錯在實際生活上其實已慣用中英夾雜, 不過我個人仍偏向同意, 在學習及考核期間, 應有全用中文的基本訓練.

  • Interesting...What if I wanna say Kindle? 

  • What if I wanna say Kindle?

  • 老師說得很學術,我只看懂一半~!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