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studies

  • 國共內戰-空想歷史在線沙龍

     

    今天放學後在FB打了這段status:

    今天上中二的課,講的是二戰後的香港,中間一定會提及國共內戰。中二學生完全未在學校聽過國共內戰,我要很簡潔而且不帶感情*地講什麼是「中華民國」、為什麼中華民國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去了哪裡的問題,真的不是容易事。講完之後,有學生問,如果國民政府羸了,中國會怎樣。那真的是一個好問題,我提出了幾個可能性,可惜不夠時間講了。(介紹國共內戰時我用了建國大業的trailer作介紹,他們驚呼「劉德華做國民黨!」,當然,我提醒了他們這是宣傳片)

    (1948年的東北及華北 [圖片來源:http://blog.boxun.com/hero/200803/zjq/1_1.shtml])

     

    *****************

    想不到大家的討論那麼熱烈,原來我的FB上有不少歷史研究學好者,能夠以史會友,豈不快哉 (以下人名經過處理):

     

    Tom: 國民黨勝出香港可能唔洗回歸!

    Wah: 這種空想歷史題目十分好玩!

    Kursk: What if既問題作為刺激思考係幾好的。不過以1946年既形勢而言,國民政府要完全消滅中共冇可能,對國民政府既最優結局似乎似乎很可能係有一個中共響東北立國,其餘地方由國民政府管治。不過,國民政府既改革同反貪應該會比有危機意識的台灣小朝庭的差。結果會唔會係蘇維埃中國跟住共產陣營一齊崩潰,然後被統一?真係好多what if問題。而要假設國民政府唔輸,就首先要假設好多好天真、好白痴既人同事冇出現過,真係好難。

    Wah: 另一種what if是偉人暴斃,也十分好玩。

    Fung: 我曾經諗過,如果二次大戰係軸心國贏左,咁世界會點。

    Michael: 玩HoI囉。

    Kursk: 比較常見既史學學者既講法係,納粹德國就算羸左,佢地既統治政策會令佢地唔捱得好耐。

    Thomas: 如果50年毛死了,之後三十年也少點災難,如果毛二沒被炸死,哈哈...

    Kursk: 如果毛二世沒事,也許彭德懷沒死得那麼慘。

    Cow: 彭德懷死得慘其實跟毛二世之死關係不太大。彭德懷死得慘是因為他是大嘴,對毛意見多。劉少奇跟毛二世死無關,還不是一樣死得慘;林彪更是他的指定接班人,一不合他意,還不是一砲打死

    熊: 貴校....係咪已經冇咗中史讀啦...... (當然, 就算有都應該係中三先讀...)

    Zeus: 如果國民政府羸了,中國會怎樣?在玩民國無雙嗎?

    FongYun: 依家中史西史已經被合併了, 而且反正中七考中史的學生也可以告訴我, 他不知道面首是甚麼

    Wah: RE:Zeus - 台灣ptt有個DummyHistory板,專門討論這些空想歷史,民國無雙正是其中兩位活躍板友企劃出來的。

    Tsoi: 作為一個中七考中史嘅學生,而我不知道面首是甚麼,Google過先知

    Zeus: Re: Hin - 我當然知道 =]

    Kursk: ‎Cow Chan - 也是。其實毛係一個玩權鬥既天才,彭德懷咁樣X佢,肯定出事,只係有時諗,如果唔係毛二,以佢既軍功,應該冇咁大鑊。當然,以軍功計,林彪卒之都死得。

    Kursk: ‎熊先生 - 我校初中既中史仲係必修,不過中二而家只係教到隋代,而我教既I.H.,就係EPA加地理加歷史,所以有香港史。

    Rex: <史上20起重要事件的另一可能>一書討論過如國民黨不強行挑戰蘇聯勢力範圍,歷史將會如何改寫。

    Nelson: 如果中共當年打吾低國民黨﹐中國應該再次陷入分裂﹐蘇聯會直接介入新疆蒙古﹐以至西藏(他們不一定和中共合得來﹐合得來也可以在另一邊起爐灶)﹐引起美﹑英甚至法國都會出手﹐東亞殖民地獨立戰爭和中國戰事合流﹐proxy war全面擴大化。日本會更早復興﹐比現在還強。記住人民共和國建國時韓戰未打﹐英國仍佔有東南亞大部份﹐法國仍佔領越南﹐以色列立足未穩﹐國土是現在一半。國民黨內派伐嚴重﹐
    各派很大可能會分別向不同國家賣國。正如庫兄說的KMT很白痴﹐更加是十分自私﹐所以就算僥幸戰勝﹐我還是完全不看好。總有種印像﹐很多不喜歡共黨的人對國民黨年代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Rex: 如果中共止於東北,那麼中國像東西德是不無可能;如果止於長江,那麼對江南的滲透就無日無之,那麼南方也許頂多10-20年,但未必能頂下去。就像越南

    Nelson: 正是﹐畫江而治跟本就無可能。最有趣的﹐德國因為直接受美蘇干涉﹐所以打不起來﹐韓國﹑越南﹐甚至偏離一點的中東 (may be also印巴)﹐不完全受控所以總在打。不能全歸咎proxy war﹐那些人民/政權本來就想打﹐開打了反而可向美蘇要利益。

    Rex: 東西德要是真打,就是核戰。東德不能單幹,東德成立前被蘇聯剝削了大半領土割予波蘭等國,如東普魯士仍在東德手中,東德絕有能力武力"解放"西德。劃江而治10-15年不是全無可能,條件是:戴戎光不被收買,國軍空軍傾全力消滅共軍過江部隊,以及最重要的是美軍宣佈出兵。很明顯,當時蔣介石軍隊在1945年後已大舉調往台灣,不欲幫李白兩人助戰。所以:解放軍過了江

    Nelson: 完全同意[我漏了"長期"(畫江)二字]。
    東德明顯被"前線陣地化"了。
    歷史上蔣打算做島主那就已經無得救了﹐美軍大概不會在蔣逃走的情況下出動。口路他一直有準備﹐不過他被打怕了的應該是在徐蚌。

    Kursk: 到渡江之前,國軍已經響三大戰役完全玩完了。

    Ben: ‎1946年的國府已經無乜可能全勝,就算1945郁手都只係打一個宋V西夏的局,而且老蔣仲要搞掂高到嚇死人嘅inflation

    Kursk: 睇三大敗仗比較仔細既軍事地圖,好難想像國軍點解會覺得有得打-- 冇連續既正面,無限咁多突出部,對手仲要係師承蘇聯步兵滲透戰術既中共,就算係德軍都死啦,更何況係國軍。btw,共軍既意識形態工作同支前隊就真係好屈機。

    Rex: 老蔣用金圓券去試圖解決Inflation問題,結果失盡中產之心。現在通脹6%左右,不少人已很不滿,試想想當時中國人的怨氣之於現在香港幾多倍?老蔣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早在1945年已看好台灣,把所有希望寄諸台灣(在1948年底,其根據地上海附近的兵力陸續亦撤往台灣),把第一艘亦是最後一艘救生艇據為己有(他同時放棄強調在越南的統治權)。李白?海南島? 很懷疑蔣氏的國府是不是真的想打贏仗。

    Thomas: 蔣身邊的都是地下黨...

    Kursk: 個名單真係好恐怖. 最恐怖既係郭汝槐. Sorry又諗起司徒...

    Nelson: 這兒好熱鬧!!!
    --庫sir﹐有關連續正面真是笑料。可能老蔣打軍閥和打倭寇打得多﹐習慣左四面被突破。放棄東北軍事上會正常好多﹐不過政治上不可能吧。
    --去臺灣的後路同大陸方面打是沒有衝突的﹐雙線進行是合理手段。當然他的心怎想是另一回事﹐這件事老蔣又瞞得比其他事好。
    --老蔣去臺灣﹐話吾定係日本顧問教的(空口說說而已)。
    --別說"潛伏的地下黨"了﹐據說老蔣軍方通訊保密很差﹐倭寇基本可以全面監控。對共黨這種習慣地不行動﹐保密到家的不死才奇怪。
    -- 吾明去海南島可以做乜? 無基建無後援﹐還要尋找軍糧彈藥養兵﹐那個小諸葛...
    --各位有沒有那兒看到蘇聯究竟把多少軍倭寇的軍火移交給中共了?

    Kursk: 咪就係關東軍有幾多,蘇軍就搶到幾多俾中共咁.

    Thomas: 共產黨沒有老毛也不至於這麼災難,就是奇怪為什麼周恩來會對他如此貼貼服服。

    Ben: 庫兄:正面唔連都未係最死人果樣。三大會戰果陣一早就無可能打。東北前期係長春呢類無謂突出部放得太多注意力,沈陽又放得太多兵力,搞到自己擺成一長條又接唔埋,到最後錦州一失,即刻洗皮。平津,河北南部又清唔乾淨,山東更加唔好提,將主力放係陝北,又唔全力打甘寧去壓彭生活動空間。總而言之,一塌糊塗

    Ben: 退入海南就完全無辦法啦......廣東——湖南的正面一破,桂軍就算想守廣西都守唔住,位置太容易突入

    Kursk: 周恩來應該係俾之前被整既人既遭遇嚇怕了。段估佢應該唔係《江湖告急》裡面既張耀揚。

    Kursk: 唔只東北, 連淮海戰場都係咁。平津就直情係自製史太林格。

    Ben: 周兵權一早失咗,唔聽毛生話一早俾人溶咗......

    Nelson: 共黨的書引述"蔣總統集"﹐蔣認為佔領城市﹐"共匪"就會沒有跟據地﹐然後城市的軍隊可以照交通線推進﹐分割共匪。蔣公是傻的嗎? 連打窮英國的Boer War﹐Lawrence of Arabia打垮土耳其的戰例好像也不知。蘇聯部兵滲入築竇的戰法自然也不知。他用的是倭寇兵力不夠之下的無奈做法... 我地呢D塘邊鶴都知既竟然...又﹐蔣公1946年開打時明明話"共匪"比以前勁左好多﹐可是自己兵力對比急降之下﹐還要所有戰線全面出擊﹐這是??? 不記得那裡看到﹐英國後來打馬共的經驗﹐要"清鄉"的兵力要10:1。仲有﹐蔣公可能吾識掛﹐國民黨主動進攻共黨盤據的城﹐如果共軍真係同你守﹐國民黨夠吾夠人同意志打勝這種血肉模糊的巷戰? 共軍就保證夠意志守﹐吾守係選擇﹐他們喜歡運動戰罷了。
    周怕左主席﹐都無人夠號召力。就算鬥贏左﹐又係分裂同混亂同時知道毛要個超級管家打理D野﹐離吾開他的。

    Thomas: 還有宣傳戰

    Ben: 波爾果次?最後要靠集中營先逼和......
    又唔好一味抽老蔣智力的水。老蔣睇重交通網概念,某程度上同部隊相對帶得太多唔太有用的重武器有關

    Ben: 地下黨的問題真係無藥可救......郭汝瑰、劉斐

    Nelson: Boersi時集中營﹑清鄉﹑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保護補給線﹐我地識的軍事手段基本上出齊(其實同老美獨立有乜吾同?)﹐反游擊戰的後果好像總是﹐打贏場仗﹐輸光經濟。
    要放炸彈容易﹐要防炸彈難。你做政府要管治﹐人地要破壞求期做D野都得。今日對付游擊隊﹐不外乎波爾(以色列)同越戰(阿富汗)兩套打法﹐有無第三種?
    蔣公智力很定無問題﹐自問做吾到他的"事業"﹐做人到他那樣點講都吾算失敗。不過對有些說法會覺得驚奇。當然﹐我們都在後見之明﹐他的全套看法有空拿全文才研究。至於那些"重兵器"他不懂得用﹐而且沒有後勤和生產力的國家﹐要來也用不著。笑鬼KMT時﹐有時覺得我地講得共黨贏得很容易和是必然的事...

    Rex: 我的意思是,老蔣霸了台灣, 小諸葛或李宗仁如果唔想去台灣被人陰乾, 就只好孤注一擲去海南, 不過海南仍然比台灣差好多皮, 而且有粵系人馬睇實, 所以小諸葛的部下不少在廣西被迫到死路, 死得很慘... 老蔣在台灣可建立軍政府自己玩哂, 但如果剩下南中國半璧, 即使無共黨, 桂粵川三系加上江南某些不北上的左派人士仍然可以慢慢玩蔣公, 上海班中產繼續將住佢金圓券單野, 如果美國人信吳國楨孫立人, 蔣公遲早變成吳廷琰的下場. 所以似乎權衡下, 老蔣去台灣做土皇帝更化算.

     

     

    *註:對於一個帶來十幾二十年浩劫既政權的誕生,故作中立已經算是有點違背良心了。不過因為佢地係初中,我唔想佢地第一次正式接觸呢個課題,就被太強烈既情感影響到對歷史既認知,所以講兩邊既野都冇加入情感。

     

  • 三師會-免費報紙爽唔爽?

     

    爽報加入免費報紙戰團,引起了坊間和網上的議論。究竟爽報有什麼特別可議論的地方?坊間多份免費報紙跟傳統報紙有什麼分別?
    現今香港的報業生態如何?免費報紙和新媒體對其有什麼影響?免費報紙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1/2) http://youtu.be/3WMq6sNjWZs

    (2/2) http://youtu.be/a6yldiBcbnc

     

    延伸閱讀:

    要爽必先要歪歪? (tommyjonk)

    Newspapers, a librarian's view (fongyun)

    some notes about 爽報 (john)

    爽報 ~ 讓部分人不爽的非一般免費報章 (劍心)

    爽報加甜,但不爽甜 (kursk)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 爽報加甜,但不爽甜

    平日沒有拿免費報紙的習慣,今天經過了有報紙派的地方之後,上了車才知原來爽報今天創刊。免費報紙理應沒什麼特別,但爽報不同,因為它是蘋果的分身。黎智英要搶一個市場,一定會有一些驚天動地的東西攪出來的。

    看爽報的網上版,觀察如下:

    (1) load得超慢(這問題應該很快會解決);

    (2) 頭版新聞是蘋果港聞版搬過來的,不過標題加倍煽情,內文字數減得像facebook status分享的東西;

    (3) 為了引起話題,要陶傑寫甜故*、高慧然扮港女寫呃post潮文,全都無甚睇頭;

    (4) 網上版是有動新聞和專欄錄音版的,陶傑親身朗讀他的甜故,效果十分之難頂;

    (5) 一如香港和台灣的蘋果,爽報當然是加甜的,它有賣肉通勝和本地社團漫畫大師牛佬操刀的少甜漫畫。

    煽情加甜是蘋果的殺手鐧,現在的免費報紙(都市、頭條、AM730、Hong Kong Standard和大紀元)都是沒加甜的,如此一來,爽報立即跟現時幾份免費報紙做了市場區隔。對於平日在巴士和地鐵都會打開報紙看甜版的叔叔來說,這份免費甜報簡直是恩物。我比較好奇的是,東方系會不會出一份超甜的免費報來跟蘋果對陣?

    低成本製作、夾雜海量廣告、報導內容簡短的免費報紙是大勢所趨,不過它會不會令收費報紙死亡則言之尚早,這個社會始終仍有一個很大的讀者群願意花六元買質素比較高的新聞和資訊。免費報紙搶佔的是本來不買報紙,或者對資訊質素要求較低的讀者群。前者對收費報紙沒有什麼影響,後者究竟有多少人,似乎要看未來一兩年的銷售數據了。

    如果有一天,收費報紙真的做不下去,相信免費報紙不只是唯一原因,愈來愈人手上的智能手機能夠看到各大收費報紙的免費網上版也是元兇,前者搶走了沒上網的讀者群,後者不用說,就令會上網的一群習慣不再付款買資訊。

    作為一個通識教師,我仍然會奉勸同學,免費報紙個別的評論專欄是值得看的,但其報導的新聞真的過分地簡化和不足,如果想對社會認識更深和培養識見的話,還是應該多看正式的報紙(不論是圖書館展示的或是網上版),如果有心學英文的話,便看NYT和BBC之類,不要跟公公婆婆爭免費報紙了。

    雖然既然收費報紙比這些更甜也不需十八禁,爽報只是小菜一碟,不過對於加甜報紙周街派,小學生也可以隨街拿到的情況,道德團體肯定不會留手,一方面向有關部門舉報,另一方面要求收緊法例的尺度。作用力愈大,反作用力愈大就是這個意思了。

    另外,我想在不久將來,應該會有學者研究免費報紙發行量和回收業營業額的關係吧,那條數應該很襟計。

     

     

    *註:

    甜:網絡用語,是咸的委婉語。

     

    延伸閱讀

    要爽必先要歪歪? (tommyjonk)

    爽報 ~ 讓部分人不爽的非一般免費報章 (劍心)

     

     

  • 三師會-消失中的新聞自由

    三師會之消失中的新聞自由 (1/2)

    亞視新聞誤報死訊之謎
    有關植入式廣告的指控
    如何「利用」嵌入式廣告
    (http://youtu.be/jqdEGsKrsZQ)

     

    三師會之消失中的新聞自由 (2/2)

    香港傳媒生態的改革歷程
    新任廣播處長的爭議
    (http://youtu.be/6v8ftdEZVSg)

     

    延伸閱讀:

    後梁家榮年代的亞視新聞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Portal [link]

  • 關於IES,我有話要說

     

    IES是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 (獨立專題探究)的簡稱,是新高中通識科的校本評核部份。簡單來說,就是通識的project。

    新高中通識的IES,共要分研究計劃、資料搜集和報告完成品三個階段呈分上考評局,而每個階段的呈分再分為「過程」和「課業」兩個分數,即是說共有六個分數要呈上考評局。

    這種呈分方法實在大有問題。

     

    問題一:犯錯是探究過程一部份,不應過早評分

    對於中四五學生來說,要他們寫得出一份近乎AS-level程度的研究報告,一點也不容易。在這個理論上要花90小時課時的project,是一個漫長而不容易的學習過程。大部份中四五學生一開始的時候對於如何訂立題目和寫研究計劃書(proposal)其實是毫無頭緒的,他們在個時候寫成的計劃書通常都不會好看得到哪裡去。

    但凡在大學寫過畢業論文的朋友都會明白,由寫proposal到修正題目、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到最後寫出論文的初稿、最後稿,是一個如何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大家一定會修正過很多傻東西,如何在導師的指導下修正傻豬了的地方,就是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東西。

    論文不會proposal計一次分,data collection計一次分,論文完成品再計一次分。為什麼中四五學生要這樣做呢?中四學生做proposal和中五學生做的data collection,程度一定有很大改善空間,如果用來計分,其實會對學生不太公平。做project/論文的重點是撞板的過程,把中間會撞板的東西拿來評分交給考評局,其實很多學生連交出來的是什麼東西也是一頭霧水。如果不是一頭霧水的,也有可能是為了交貨而交貨。

    以前AS-level通識的校本評核,只計最後完成品,但文憑試要分三次呈六個分數,為什麼呢?是因為不信任學生會按步就班地做研究?還是不信任前線教師會持續地與學生相討進度?是因為這種不信任,所以一定要正式地交些東西給考評局官僚看?

    如果考評局官僚的邏輯是要有「持續性評估」,所以要用學生未成熟的課業來計分、要學校不斷呈分的話,那不如筆試也分中四、中五、中六三次考吧。

     

    問題二:學生與教師耗費大量時間應付官僚要求

    這種分階段式的呈分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消耗大量本來不應該花的時間。大家可以隨機找幾個新高中學生和前線通識教師來問問,問他們IES要交六個分數對他們的正常學習和教學有什麼影響。

    學生做研究project,其實很多時間不是用來做project本身,而是用來應付口頭匯報/筆試(過程部份)和完成考評局的表格(課業部份)的,這些交貨式的東西,學生做得辛苦,教師評得辛苦,但那些行政文書工作其實跟最後的探究報告的質素是沒太大關係的。

    對於前線教師來說,一份IES要交六個分數是一個惡夢,因為要呈分,所以便要開呈分會議,每次呈分會議要開大半天、總共花在開會的時間至少是六天,那還不計指導學生製作那些只為交貨給官僚隨時來檢查的文書和表格所花的時間。

    我這樣說不是為了躲懶,你去問問前線老師,問他們想把時間用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還是用來無止境地開會和教學生填表?你去問問前線老師,他們花了在應付考評局要求的時間,對日常教學工作有多大影響?

     

    制度的最大貢獻:製造就業

    這種整蠱學生又整蠱教師的評分制度之下,最大的貢獻是製造大量就業機會,包括官僚體系、私人補習業和外判顧問機構。首先,有如此煩瑣的制度,自然需要大量官僚來運作;有大量迷惘的學生,自然需要私人補習來提供意見或指導(我善意地假設沒有請槍);學校吃不消龐大的工作量,也不全然了解考評局要求(現在其實全港學校也未知stage 3是如何評分的,但已經要指導學生完成報告),結果就是需要聘請外界機構來幫助學生和為教師提供意見。不是說製造就業機會不好,但攪了這麼多事幹,得益的是否學生?

    我有個夢想,就是學生能學得愉快、能享受探究過程,而不是被迫交貨出來計分;老師也能有空間去帶領同學好好做研究活動,而不是無日無之地開會和教學生填表。

    學制改革說要學生樂於學習,但願這不只是夢想。

     

     

    本文只代表筆者個人意見,針對的是全港性的制度問題,而不是想針對考評當局任何人。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意見書

     

    關於國民教育的問題,在BLOG、明報、獨媒六四特刊、香港家書共寫過近萬字,在諮詢會上也面對著當年大學和中學的老師慷慨激昂地批評過,反對的遊行也參與了。今天是諮詢的最後一天,交給政府的意見書是計人頭的,我不想把那近萬字再編輯一次,所以把最貼近自己心聲和最精要的一篇節錄,加上我的要求作意見書遞交。

    要寫的都寫了,要做的都做了。往後的日子,我會繼續運用自己在學院所學的以及多年教學經驗,在所有能夠發聲的地方就這課程的問題繼續發聲。

    過往發表過的文章:

    閱讀相對論﹕擦邊球國民教育 (明報)

    香港家書:國民教育的糖衣

    謝太親身示範的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就是意識形態教育 (香港獨立媒體六四特刊)

    國民教育與意識形態 (香港電台通識網)

    真人版三師會:3+1師談國情

    國民教育與23條 (明報)

    國情教材共賞(2)-國旗下的講話

    如此教材,如此國民教育

    笑死朕【德育及國民教育】 (ourradio.hk網台節目)

    國民教育諮詢-魔鬼在細節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課程發展處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意見書

     

    本人曾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談國民教育,連結如下: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1-06-18&p=1085&e=143793&m=episode

    內容節錄如下:

    課程文件開宗明義說這課程的宗旨是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情意和歸屬感,課程內容主要集中講中國在文化上、經濟上、自然景觀上的好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等等。至於中國當前的社會問題、政治制度問題、環境問題等似乎不是沒有著墨,就是輕輕帶過。到了講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的時候,就要以「國情」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國情角度,不就是一向中國政府做出侵犯人權、違反普世價值時的擋箭牌嗎?

    在不同的場合,政府官員和負責諮詢的委員都說國民教育不是政治洗腦,而是幫助學生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國民身份認同感這個說法看上去很中性,看似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地方--我們都是中國人嘛,如果你是持特區身分證或者護照、說的是中文的話,這一點似乎沒有人能夠否認。官員們又會說,歐美國家也有國民教育,那是每個國家都應該有的東西。

    仔細看課程諮詢文件,不難看出其內容主要是培養一種對於國家圖騰(例如國旗、國歌、國家代表隊、壯麗山河)的崇拜,這種抽象的國家圖騰崇拜,如果欠缺對政府政策和管治的反思和批判的話,很容易令國民陷入崇拜國家權威的狂熱之中,在人類歷史上這種狂熱出現過不少次,包括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文化大革命時的中國等。

    正正因為只教育學生崇拜國家圖騰而不教育他們反思是危險的,所以先進民主國家的國民教育或者公民教育都一定會教育學生該國的立國精神、憲法精神、公民權利、民主制度等等。政府口口聲聲說西方國家也有國民教育,可是特區版本的國民教育卻沒有西方國家國民教育都有的民主教育,這彷彿是用「西方都有」的糖衣包著崇拜國家圖騰的興奮劑,然後欺騙老師和家長餵學生吃一樣的危險。

    最近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在一個畢業禮上試圖反駁國民教育不提六四事件和艾未未是有意避開問題的說法,她說一個國家的歷史長河上不免有沙沙石石,根據我理解的上文下理,她說的沙沙石石就是指北京政府武力鎮壓八九民運和打壓維權人士。在她的眼中,這些都是小事。教育當局的領導官員公開說得出這種論調,不難想像將來的官方國民教育課程會是什麼樣子。

    請不要忘記,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還是有「德育」部份的。德育課程教我們的,是良知和人性。如果我們只是懂得崇拜國家的發展成就和抽象圖騰,卻對於活生生的維權人士的基本尊嚴被侵害視而不見、把政府在廿二年殺害民眾的罪行看成歷史沙石的話,那是官方國民教育的成功,道德教育的失敗。

    本人要求:

    1。維持德育公民教育科,不應加入鼓吹國家崇拜的「國民教育」內容。

    2。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中所有與初中PSHE部份及高中通識科「現代中國」單元重疊的內容,應在原有課程中教授,原因是初中PSHE部份與高中通識的教學氛圍更適合學生以客觀態度分析有關國家的問題。

    3。課程諮詢文件中有大量嬌柔造作的教材範例,根本不應推介給全港學校。


  • 三師會-7.23溫州高鐵慘劇

     

    (第1節) 7.23溫州高鐵慘劇的救援及處理手法問題


    (http://youtu.be/Mc6UnUUzzK0)

     

    (第2節) 慘劇的前因後果/從慘劇看當今中國


    (http://youtu.be/R2gJRulNcB8)

     

    延伸閱讀:

    意外之後的不是意外 (tommyjonk)

    死於麻木不仁 (tommyjonk)

    中國本身就是溫州那輛高鐵 (kursk)

    溫州「奇蹟」四問 (kursk)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Portal [link]

     

  • 黨的恩情比天山高

     

    立此存照-一個政府能夠無恥到什麼程度。

     

    左上:2011年7月26日《蘋果日報》頭版

    左下:2011年7月26日《明報》頭版

    右: 2011年7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

    圖片來源: Lam Kay@FB

     

  • 三師會之傳媒大亨(全2集)

    第1節:傳媒大亨的由來 / 為什麼要當傳媒大亨? / 梅鐸帝國與竊聽風雲


    ()

     

    第2節:續談各地傳媒大亨 / 高登崛起與新媒體革命 / 香港人網收購高登事件


    ()

     

    延伸閱讀:

    不要將蛋放在同一籃子 (tommyjonk)

    1+1<2:香港人網收購高登 (kursk)

    再談高登收購事件 (tommyjonk)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Portal [link]

     

  • 三師會之港孩現象(全2集)

    三師會之港孩現象(1/2)

    起點:大埔小學雞事件
    港孩存在嗎?
    港孩只是老問題

     

    三師會之港孩現象(2/2)

    中西育兒觀 大不同
    港孩對社會的影響
    如何解決港孩問題

     

    延伸閱讀

    小學雞外傳:因專家之名2

    Kursk:我們需要小學雞A1頭條嗎?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Portal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