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women

  • 第一次和女孩子看電影

     

    事先聲明,這是一個很無聊而且保證反高潮的post。

    話說今天和好友們聚會,講到某種類型片的時候,想起中四時第一次和女孩子去看電影的回憶。

    先賣個關子,不如玩個遊戲,就係當年究竟係去看什麼戲?

    提示:

    我是讀單性學校的。

    我是在補習班認識那位朋友的。

    我是被邀請的。

    那位朋友說有免費飛。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人看的。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的中四學生看的。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的女性會邀請男性看的,所以我對這個活動完全有任何非分之想。

    那次出來的時候,該位女性朋友多帶了一位女同學出來。

    我跟那位女性朋友只出過街一次,而那是我第一次跟女孩子出街。

    那套戲一說出來,跟我同類和年齡相差不多於正負十年的朋友應該知道有這套戲,但會啤一聲。

     

     

    大家有興趣可在FB, Twitter或者G+留言競猜(1)是什麼類型片,(2)是哪套戲,猜中冇獎。星期日晚10:00pm開估。當然,知道的朋友不要爆出來。

     

     

    答案在這裡:

    第一次跟女孩子看電影(續篇)

     

     

  • 分手不忘通識 - 楊怡老師

     

     

    《點解阿Sir係阿Sir》應該係香港第一齣正式有通識教師出場的電視劇。

    本來以為楊怡老師教什麼科是無關痛癢的設定,想不到原來是有原因的...

    昨晚剛回到家中,便看到這一幕,幾乎把剛剛吃下的飯噴出來... 

    楊怡老師果然對通識科有承擔,連攤牌分手也不忘通識。

    楊怡老師說的「我教通識,通識是要教學生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可以是萬能key,三師會節目講通識議題的時候常會用到。就是想不到連分手也用得著。

    全港通識同工共勉之。

    同場加映: 一氣呵成連橫圖 (by Dominic)

  • 剩女商機處處聞

    蘋果一直都有做剩女/敗犬/港女題材的報導,起初以為是因為讀者喜歡看。最近一連串的「特稿」出爐,才知原來是鱔稿(詳見:蘋果日報 - 20110516 - 刁蠻公主 寸爆 o靚模 怕醜女學護三個港女大改造訴心迹 


    科幻纖體豐胸一街都係,市場龐大得難以致信。這些賺女人錢的科幻生意只照顧到女士的生物邏輯層面的東西,心理層面的需要可能是另一個藍海。


    這幾篇「小敗犬。大作戰」的膳稿,找來幾個疑似港女人版跟廣大讀者懺悔,剖白自己的「問題」所在,宣告自己對淪為剩女的恐懼,然後寄望這種特訓能幫他們由內至外改善條件。明明只是廿歲出頭,怕變剩女?唔好玩啦。

     

    這個特訓計劃找來陶傑、張學潤和周秀娜等名人指點那些疑似參加者,還有美容纖體公司、化妝品公司參與其中。這種集說話形象培訓、纖體、化妝於一身的生意,可說是發現需求,滿足需求。

     

    近年高學歷男女比例失衡是事實,傳媒和企業發現需求之餘,其實製造需求也很落力。蘋果、無線等一天到晚都是港女遲早變剩女敗犬的訊息,剛剛這幾篇蘋果特稿可說是玩到有反效果了--二十出頭已經開始恐懼,廿五歲已經是死期,不爭取便會落後於人,淪為敗犬。不要告訴我那三位花樣年華,外表正常的女孩子甘於被全港市民評頭品足,是為了不當剩女吧,那只是一次宣傳campaign而已(掉轉來說,這樣見了報,剩女味才真正大增)。

     

    以往的美容、纖體、豐胸生意,都是靠說服女士們相信自己死到臨頭來賺錢的。開宗明義幫人「去敗犬」的課程,套路大同小異,不變的仍有不少女士乖乖付鈔。

     

    上課學社交和說話技巧不是什麼問題,不過奉勸各位女士一句--不要輕易貶低自己的價值。




    (同樣的商機在男性市場也處處可見--聽過某個「把妹」課程的負責人的網台節目,講解如何運用那些疑似NLP之類的手段把妹,自吹自擂如何把妹無數,不知有多少人真的會上釣交學費。)

     

    延伸閱讀:


    解說「敗犬」現象

     

  • 愛情信箱(kursk版)-每當變幻時

     

    (博主外遊,繼續貼舊文)

    ==============

     

    親愛的庫斯克:

    我是老媽愛情信箱及其替身1號2號的忠實讀者,我知道靚媽最近身體不適,而她的替身們好像很忙碌,所以不敢打擾他們。如見到靚媽,請代我問候她。

    我今年廿八,在律師樓做文職,有一個類似男朋友的男友。最近我的好姊妹介紹我去看<每當變幻時>,說這齣戲「講中晒我地呢D就黎三十既女仔心聲」,於是我和另一個姊妹去看。

    看完之後,我覺得很不安,裡面的楊千嬅由廿八歲到三十歲,兜兜轉轉,卒之還是找不到男人。每次鄭融問楊千嬅幾歲同有男朋友未,楊千嬅回答她之後,她便說「咁好大問題」,當楊千嬅報以一句對她媽媽的問候時,我痛快得差點拍掌,不過因為我不想被其他人知道我有共嗚而知道我的年齡秘密,還是忍手。

    不過,痛快之後,我就好像楊千嬅般戚戚然,又想起自己還有一年便三十歲,心裡真的很不安。

    陳奕迅說楊千嬅「你地呢D低質素高要求既港女」,不會找到心目中的男人。我覺得忿怒,陳奕迅憑什麼說楊千嬅係港女,其實他自己也好不到那裡。然後我又想到那些男人常常說我們這些對男人、事業、打扮有要求的女性係港女,我覺得他們是因為自卑才會這樣說。

    我很欣賞片中楊千嬅的拚搏和認真,雖然她沒有什麼學識,但她勝在有目標有計劃,她罵陳奕迅「目標呀,計劃呀,你冇架」的時候,我又幾乎拍手叫好,不過我還是忍手。

    雖然我也希望像楊千嬅一樣為自己的前途打算,不想「塘水滾塘魚」,在一個地方屈死一世,可是我很害怕會像她一樣,找到事業,失去愛情,放棄一個男人,倒頭來午夜夢迥的時候後悔流淚。

    我有我的計劃,我想讀法律文憑,雖然要勁辛苦地讀至少三年,交六位數字學費,讀完已經三十有二,不過我真的不想塘水滾塘魚,做一世OL。但我又害怕讀書一來辛苦,整殘自己,二來要專心讀書,這三年不要說結婚,甚至連男朋友也看不住。

    講到我的男朋友,我真的覺得他只是類似男朋友的男友,他跟我一樣年紀,做I.T.,可是畢業這麼多年,事業毫無起色,沒有目標,沒有大志,一天到晚只會花天酒地,飲酒睇波,跟我一起的時候,只會打PSP,打到頭都郁埋(對不起,找不到言體文形容他這個白痴表現)。其實這些我也可以忍,但是他從來沒有提過我們的將來,每次我暗示的時候,他便含糊其詞,轉換話題,好像很不想跟我結婚似的。他廿九歲人,樣子跟廿四的時候差不多,他當然不怕三十歲啦,可是我怕。我真的看不到跟這個男人有什麼將來,但是我又怕放棄了他,我會找不到,像楊千嬅一樣後悔。

    庫先生,請問我應該怎樣做?

    祝生活愉快、生意興隆。

    X上

    ========================================

    親愛的X:

    雖然你的來信超過了愛情信箱的字數限制(因為太長讀者不會看),我還是照登,因為我想幫你。我看到你面對的三大問題:(1)年齡、(2)事業和(3)愛情。

    (1) 年齡

    其實廿八歲離開三十很遠,有多遠?有1,051,200分鐘那麼遠,即是足夠你寫70,080封信給愛情信箱,或者去Nail Nail修17,520次甲。其實三十歲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你唔「凝住」便沒事,你愈擔心,便愈不開心,愈不開心,便愈易變老。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記住保持心境開朗,有充足睡眠運動,少煙少酒,勤力做mask和護膚,把樣子保持在最佳狀態,你照鏡的時候便不會見到自己還是廿四歲的狀態,便可由外在因素影響心理質素,有好的心理質素,才能改善外在因素。

    (2) 事業 vs (3) 愛情

    你不是港女

    我明白你對港女這稱呼很氣憤。其實片中的楊千嬅根本不是港女,港女可不會像楊千嬅一樣積極和正面。一般而言,港女是指「擁有不良特質的女性」(可參考香港網絡大典),這些不良特質通常指拜金、白鴿眼、過份崇尚名牌、社交態度差、對男人「老馮」、無知、膚淺等。從你的來信,我看不到你是一個港女,不用擔心。

    你想報讀的是HKU SPACE的CPE課程吧,HKU SPACE分別和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和London University合辦的兼讀法律課程,不少在律師樓工作的人也會修讀,如成績理想,可以升讀PCLL,晉身法律界。你的志向十分值得鼓勵,不過必須提醒你,一邊工作一邊讀法律,精神時間體力消耗很大,你的憂慮是成立的。

    這是你要作選擇的時候了,如何決定,視乎你是那一類人,有些女性,一心想找個男人嫁了便算,根本不會考慮進修充實自己,也不會賣命給公司搏升職;也有一些女性,希望爭取事業,不想靠男人,或者想但覺得男人靠不住。

    世上有些人會兩者兼得,那是命數。可是現實是兩者總有一些trade-off,你要上位,便要有所犧牲,至於犧牲多少,則視乎情況而定。

    我看你應該是第一種和第二種女性之間,你想上位,但又想hold住個男朋友。我的意見是,你應該趁還有精神體力去搏一鋪,而愛情則隨遇而安。為什麼?因為你的男朋友的質素未至於值得你為他放棄那麼多,天下之大,難道只有你那個「打PSP,打到頭都郁埋」的男人?

    沒有不流血的革命

    嗱嗱嗱,不過記住,我不是叫你一手fing開你的男朋友仔,而是隨遇而安,說不定他看到你奮發向上,為了不落後於你,也會上進起來,甚至對你更好。

    姊妹,世上沒有不流血的革命,如果你的男友因為你的上進而嫌棄你,不要也罷,就由得他繼續打PSP、NDS吧。革命之後,你是律師,你有能力爭取更好的生活,你的世界會更大,遇到高質素男人的機會也更大。當然,有時午夜夢迥,你可能會想起他的傻氣。

    X姊妹,祝你成功。

    庫斯克上

    延伸閱讀:女人三十啟示錄?(靚媽)

     

  • 偷聽男人心=迎合中產男性?

    前一集《星期日檔案》的題目是《偷聽男人心》(下稱《偷》,節目可在電視台網站重溫),裡面找來了一班中產階層男性講述他們對香港女性的看法。這些所謂的看法頗為單一,不外乎是「香港女性太愛呈強」、「香港女性太注重物質」、「香港女性不懂與男人相處」之類。

    《偷》的娛樂性十分豐富,一眾男女觀眾也許會一邊看一邊對號入座,議論得不亦樂乎。如果觀眾需要的只是這種水平的「新聞節目」的話,無線電視大可以把《東張西望》和《星期日檔案》合併了。

    《星期日檔案》這類的專輯新聞節目,通常探討的都是具特別意義的社會議題,然後作深入認真的報導。過往不少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都是透過這類新聞節目引起公眾關注的。相對於同台的《新聞透視》,《星期日檔案》的定位是比較軟性的,而且是比較多做特定社群或人物故事的。《星期日檔案》曾經探討過「港女」、「港男」和「剩女」等話題,引起了不少迥響,當中批評的聲音不少。這一次講「男人心聲」,受到的批評更多。

    其實探討青年男女尋找伴侶的困難,絕對可以是一個新聞議題,問題是處理議題的手法。節目找來一班清一色是中產階級的男性訴說他們認為「香港女性有什麼問題」、「他們想女人怎樣怎樣」,結果是整個節目裡面不同的受訪者不斷重複類似的言論──香港女性太愛呈強、太不給男人面子、太市儈、比起台灣女性不夠吸引、應該多點稱讚男人、不相信愛情等等。以取樣的角度來看,這一集其實不應叫「偷聽男人心」,而是應該叫做「如何迎合中產男人擇偶要求」。

    如果要探討男人理想的擇偶條件,是不是應該多花功夫找來更多不同背景的男性,看看有他們什麼不同的看法?另外,不知有關方面在剪片的過程中有沒有留意到,他們拍回來的訪問片段有太多是受訪男性發牢騷,令訪問變成「控訴港女大會」?在選材剪接過程之中,負責編審的有關方面有沒有做好為節目水平把關的工作?

    其實女性擇偶愈來愈困難的問題涉及很多因素,例如人口結構轉變、中港通婚愈來愈普遍、男女學歷和收入變化等等,這一集節目沒有認真研究這些因素,只是集中以偏頗的言論把問題歸咎於香港女性的「性格問題」,這是在製做面譜化公眾印象(即是「港女」),從而把問題簡單化成「港女問題」。

    把問題簡單化的同時,這種加強性別定型的新聞取態,彷彿在告訴女性「應該」怎樣討好男人,也在告誡女性不要太獨立,否則會沒有人要。那彷佛是對香港女性的一個警告:不依附男人,便會孤獨終老,被人看不起。在這個兩性愈來愈平等的時代,這種充滿父權色彩的說法顯得十分不合時宜。

    你可能會說,這一集只是想用一個比較輕鬆的手法探討部份男性的心聲罷了,不必太過嚴肅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不是新聞節目,而是清談節目了。事實上,《偷》訪問無線自家男性清談節目的主持人,讓他們侃侃而谈,那的確真的十分娛樂化。好好的一個新聞節目,真的弄得跟清談節目沒有兩樣。這種新聞娛樂化的現象,對於社會整體來說,肯定弊多於利。

     

    [原文刊登於香港電台通識網,謝絕轉戴。]

     

     

    節目視頻youtube版本:


    http://youtu.be/g6NrJ-FbTiQ


    http://youtu.be/EWYygyxBTEw

     

  • 情人節自問自答

     

    以下是一些學生、朋友、網友問過的問題:

     

    為什麼要食燭光晚餐?

    因為在昏暗的環境之下,人們會比較放鬆,這樣的氣氛更適合談情。在光燦燦的環境,人特別容易緊張,另一個例子是,晚上人們去公園談情也是在暗角的。

     

    為什麼要送花?

    看過一本書講女性收禮物喜歡收一些沒有「實際用途」但有價值的東西,原因是女性或多或少會從男性送的禮物看這個男性願意為她付出多少代價。如果女性收到一份很有實用價值的禮物,而這東西的金錢價值跟實用價值是對等的話,那等於該物品的「溢價」太低,而女性看重的,不是那東西是否實用,而是其「溢價」,比如說一些好睇唔好食的東西如花、鑽石等,代表男性願意為她付出金錢在沒有實用價值的地方,或者是說連沒有價值的東西也願意為她買。試想想,一個男性買了一個微波爐給太太或女友,因為「溢價」幾乎等於零,所以女性不會喜歡。

    除了付出金錢以外,對於某些女性來說,付出心思時間也有類似效果。

    此外,上述的「溢價」,其實也代表了一種炫耀性消費,不過炫耀的是男性願意消費在自己身上。一部iPhone,或者一個iPad,效果比不上花和鑽戒,因為一個女性拿著一部iPhone,人們不會立即想到是男人送的,可是拿著花的話,其他人一看就知道人送的了。

    我說完之後,同事A說,咁如果有男人買層樓俾我呢?(我答:那可以也有很強的炫耀性消費作用吧--招呼朋友來hourse-warming就可以了)

     

    為什麼情人節花會加價,朱古力加得比較少?

    這是因為花不能提早買,過夜便會枯萎,所以只能在情人節當天買。朱古力可以趁平的時候早些買,所以男人不容易被斬。結果是情人節當日,花加價加得特別厲害。

     

    為什麼情人節的錢那麼容易賺?

    《詩經》也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除了生存,繁衍後代就是人類幾萬年來的最重要的事。而當今節日之中,暫時只有情人節是開宗明義是要你攪些意思來證明你是有誠意這樣做的,而商人已成功把消費主義與這個節日結合,建構出不消費不慶祝不行的社會壓力,男性變了睢鳩。

     

    什麼是浪漫?

    浪漫只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時間、環境、對手、事件、行動的相互結果。有跟他一起很幸福的感覺,就是浪漫。

    如何掌握?那應該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不過,對於不同的人來說,能夠令他們感覺浪漫的東西可以南轅北轍。有人覺得夜空浪漫,有人覺得燭光浪漫,有人覺得Tiffany才浪漫...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找出人們心目中的最大公因數--那是一整套價值觀和經驗的雙向需求偶合,不容易。

    如果你或對方覺得一起不浪漫,就必定是時間、環境、對手、事件、行動至少一樣出了問題。

    如果確定時間、環境、事件、行動沒有問題,便可能是對手問題。

    又或者對方認為你心目中沒有問題的時間、環境、事件、行動,根本就有問題,即是說你本身就是問題所在。

    可是,如果你覺得你沒有問題,那便是對手的問題。又或者大家都沒有問題,問題只是找錯了對手。

    不過,作為平衡,道義上我應該補充一句,雖然人天生有產生浪漫感覺的能力,可是有能力也需要花心思時間的,那始終不是天掉下來的東西。

    原文:浪漫

     

    為什麼人們都喜歡聽情歌?

    08年12月號的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Why Music?"(全文)就是想問這個問題。裡面引用了好些演化生物學的研究,解釋音樂的出現和人類的演化有關,簡單點說,就是音樂幫助人類求偶,透過自然選擇,讓人類找尋到適合生存的配偶繁殖。另外,音樂能幫助人類群體的凝聚,在不同群族的競爭中存活。

    也有說法是人類的聽覺本來應該是對自然界很敏感的,人類對不同聲音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有助於人類的存活,可是到了後來,人類不再需要憑靈敏聽覺生存,這種能力就演變音樂的創作和欣賞。人類對不同的音樂的不同反應,有可能出自遠古時代的遺傳。

    這麼說,我們喜歡聽歌是因為要繁殖?

    我們聽到某些歌會動心,甚至動情,是因為那會幫助繁殖?好像很.... 淫管條例檢討聽證會....

    其實,那只是從生物學角度看。千百年來,不同的文化都有情歌。以前情歌根本就是用來結識異性的,我們對情歌有動心的感覺,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那的而且確是我們的文化一個重要部份。

    這種文化,發展到媒體出現之後,更成為一門產業。周璇的年代如此、鄧麗君的年代如此,現在也是如此。我們消費情歌,其實是想擁有那份動心的感覺。

    不過,如果有一首歌,能夠為我們帶來一點安慰、一點鼓勵,那就讓它一直播著好了。

    用經濟學人引用過的十二夜對白: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Give me excess of it; that surfeiting,
    The appetite may sicken, and so die.

    說是這樣了。

    原文:情歌

     

    初戀的味道是什麼?

    經過一星期考試,對完了卷,學生們已勞累不堪,於是跟他們談談跟學科相關的生活話題。說到附近一間學生十分喜歡的「熱撈」店(遲些再介紹),他們問我吃過了沒有,覺得怎樣,我說有啊,然後思考一下如何形容那複雜的味道。

    當我正在思考的時候,有學生說「係咩即係初戀既味道?」

    我答「初戀既味道唔係咁既。」(突然全班專心度 x 1000)

    「阿Sir,咁初戀既味道係點架?」

    (死,誤中陷阱...)

    「初戀呢,當然唔係好似熱撈咁重味啦。我覺得.... (靜默幾秒),初戀既味道係好似大快活果D午餐咁。」

    (全班上空出現問號)

    「其實,大快活果D午餐,係人都食過,又未必記得好清楚食過D咩,味道大概會係OK既,又唔會係好重味。事隔好一段日子,你會記得食過,會記得食完果種單純而飽足既感覺。」

    「仲有,學生時代,約會就係食大家樂、大快活架啦,簡簡單單咁。」

    「阿Sir,我知喇,阿陳小明應該都係食一哥焗豬扒飯啦!」

    「...」

    原文:初戀的味道是什麼?

     

     

     

    tag: 男女

     

    同場冷飯加映:

    約會的簡單原則

    一見不鍾情 Reject at first sight

    上一代的愛情故事

    什麼是浪漫?

    Men are from Mars

    無痛失戀

    死死主義

    初戀的味道是什麼?

     

  • 舊文新注:約會的簡單原則

    這一篇原來頗受歡迎。不少朋友留意提供了意見,例如:

     

    (以下回應不代表本blog立場,敬請家庭觀眾留意)

     

    Ki_StarrySky:

    >>回應1. 不亢不卑:不要一出來便被人覺得你很著意要找到對象,這樣的感覺很突兀,一旦感覺突兀,什麼mood也沒有了。及  2. 話題選擇:約會的重要目的是互相認識。你說什麼話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是個怎樣的人。

    要是起人家宅、問一大堆無法延伸討論的資料性問題. 一問一答會變成審犯, 就真的甚麼mood都沒了......

    最忌人家說喜歡看/做甚麼, 自己不喜歡都立即回應說自己都喜歡, 然後直接約下次一起去.  除非你的戲演得很好, 或者是真心喜歡那些活動, 不然不用一會兒便會露馬腳, 以為你充大頭. 就算真的想因為這位對象而「進修」, 也請不要那麼快讓對方知, 否則只會有反效果. 慢慢暗地裡先請教別人, 打一點底才跟你的對象請教, 印象分好一點呢~

    另外也不用急於稱讚對方靚/型, 遇上一聽到輕描一讚便樂上半天的, 可能是較注重外觀會忽略內心建立的人; 要麼可能會令別人以為你口花. 真的覺得人家好看想讚, 就讚得具體一點, 令人覺得你觀察入微呢~

    >>回應5. 擅用通訊科技:首次見面之後,如果兩星期內也沒有第二次約會,你玩Facebook玩得出神入化也沒有用

    兩星期只是參考吧, 真的遇上慢熱的人, 可能要等幾個月~ 或者要多幾次有「鄧腳」人士的活動幫補一下. 不過也請確保網絡世界的樣子與現實世界不會相差太遠. 除了確保在網絡世界不要假大空, 在MSN健談而去到約會時啞掉的話(電車狀況?), 同樣難有進一步發展空間.

     

    Bonbon0920回應Ki_StarrySky:

    同意你話"忌人家說喜歡看/做甚麼, 自己不喜歡都立即回應說自己都喜歡"

    例如女方話"我好中意睇戲ga", 男方問"我都中意喎, 你中意睇咩?", 女答"高達D戲" (高達refer to jean-luc godard), 男答"咦, 我都係喎, 估唔到你都中意睇卡通片"(高達refer to gundam), 咁就好弊喇.

    >>4. 男女之別:
    "嗱嗱嗱,我只是主觀地講,不同意不要打頭。聽說女性比男性慢熱,通常男性對女方有個好的first impression之後,便會急不及待進一步發展。而女性呢,通常要多一點時間,慢慢觀察對方,慢慢培養信任和幸福感覺。所以如果男人在一開始便太過進取的話,很可能會令女方卻步。當然啦,如果是吳彥祖的話,進取一點也無妨。"
    查實原來而家都好多男生好慢熱, "肉食女"要慢慢黎.

     

    Bigbrother1984回應Ki_StarrySky有關男女信仰觀不同的問題:

    男士的愛情觀甚至宗教信仰價值觀會根據著女方的身材外貌氣質作出適當的(潛意識)調整。

    通俗的說法就是: 愛情的力量。  

    我稱這為:杠桿作用 / Leverage

    當然女的也會被男的影響。 看誰能耐大。

    典型的歷史案例,參考英王亨利八世/英國圣公會/國教的建立  (電視劇The Tudors)

     

     

    ***************************

     

    2010年快成為過去,祝大家新的一年生活愉快,心靈富足。

     

    ***************************

    約會的簡單原則 (7/3/2010) 

    不少二十尾三十頭的朋友都曾經透過朋友介紹約會。約會的通常都是年紀和條件相若的,而且是單身的,雙方的共同朋友才會介紹。通常第一次見面都是在朋友安排的飯局、聚會、K局的,大家覺得可以的話,便會單獨出來吃餐飯,看場電影。跟一般的約會一樣,大家有意思的話便會繼續聯絡,其中一方沒意思的話,便會婉轉地暗示給對方知道。

    我從未試過這樣的約會,只做過聚會的「鄧腳」。進行這類的約會,有些原則,大概放諸四海皆準,即使是單對單的約會也適用(都是一些阿媽係女人,但不是人人會做的東西)。

    1. 不亢不卑:

    不要一出來便被人覺得你很著意要找到對象,這樣的感覺很突兀,一旦感覺突兀,除非你是吳彥祖或者Angelababy,否則什麼mood也沒有了。

    2. 話題選擇:

    約會的重要目的是互相認識。你說什麼話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講的話題,包括工作、興趣、見聞、家庭、校園生活、社會話題等。不要show off,也不要扮什麼人,而是要做回自己,在傾談的過程中可以讓對方知道大家的性格和價值觀是否配合,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感覺一下是否「0岩Feel」。

    3. 感覺的重要性:

    錢不是不重要,但太重視錢財消費會很可能會令整件事很掃興。其實大部份約會,營造氣氛是十分之重要的。如果男女其中一方把約會攪到好像大陸暴發戶徵婚一樣,什麼氣氛也沒有了(當然,如果雙方都是的話,可能一拍即合)。

    4. 男女之別:

    嗱嗱嗱,我只是主觀地講,不同意不要打頭。聽說女性比男性慢熱,通常男性對女方有個好的first impression之後,便會急不及待進一步發展。而女性呢,通常要多一點時間,慢慢觀察對方,慢慢培養信任和幸福感覺。所以如果男人在一開始便太過進取的話,很可能會令女方卻步。當然啦,如果是吳彥祖的話,進取一點也無妨。

    5. 善用通訊科技:

    這已經是web 2.0時代,比起未有internet的年代,溝通的可能性多了許多。最初的時候不可能是動不動便煲電話粥,可以用MSN、Facebook、email等渠道作一些不用太深入的先導溝通,建立了互信之後,才有更多深入的溝通。不過,網上溝通不能取代正式見面,首次見面之後,如果兩星期內也沒有第二次約會,你玩Facebook玩得出神入化也沒有用。

    6. 好來好去:

    朋友介紹的約會跟一般的約會沒有太大分別,都是順其自然,感覺良好的,便繼續約會。沒有感覺的,婉轉而禮貌的退後是必須的。一般來說,首次約會次後,男方有意思繼續發展的話,便應該主動邀約對方下一次約會,沒意思的,便應該有個交代,跟對方說「感謝你應約一起吃飯,很高興跟你做朋友」之類的禮貌說話;至於女方也是,「很高興認識你這個朋友」這句說話,相信各位女士們知道應如何講了。

    結語

    其實朋友介紹的約會,沒什麼特別的,都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動。人要找合適的伴侶是天經地義的事,人家新加坡政府還會用公帑安排年輕男女交往的。

    我要講的都講完了。這些只是求其講吓的閒話家常東西,不信的話不要打頭。

    補充:

    Siu Sir留言說「my two cents: don't try too hard to impress. seduce instead.」多謝Siu Sir補充了我的第1,2點,加上了這個我不方便寫的潛規則。如果Siu Sir可以留言再詳加闡述,相信大家一定支持。

     

    原文連結

     

  • 由Cyber City跑到現在的愛情長跑

     

    給今天結婚的S。

    還記得當年我們還是用Pine(還是DOS那樣的畫面,行UNIX的原始email系統)來check email的時候,你已經和阿嫂開始交往。

    你們認識的地方真的夠經典,那個叫做Cyber City*的地方... 是我們這些網上senior citizen的集體回憶啊。

     

    我們當中由頭至尾只拍一次拖的人不多,你就是他們的佼佼者。這些年來,你就是這麼的穩重可靠。

     

    畢業那麼多年,你的事蹟還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學生會報編輯敢膽跟負責老師對著幹的,大概只有你一個。

    你是我們當中最後一個結婚的,還記得當我們還是預科時代那次宿營嗎?那時我們不知為什麼會討論將來誰人先結婚,可是那時候我們連什麼是女孩子也不知道。不知不覺便十幾年了。

     

    這些年來,我們都改變了不少,奇就奇在你的樣子由中學到現在還是那個樣子(身型還fit了),真的令人羨慕。

     

    成家立室了,祝你和阿嫂兩口子幸福愉快。

     

    早上見。

     

    最後,送上校歌,three cheers to you!

     

     

    * Cyber City: 90年代末一個響香港流行過既網上服務,用戶可以響入面用avatar公仔行來行去,可以入唔同既房間玩chat room、打牌、鋤大弟、捉棋。後來因為要收月費,所以即時用戶數量大減,最後關門大吉。

     

  • 女仔

     

    上年寫過《女人,今次應大家提議寫「女仔」。

     

    中六的時候,有同學整蠱二十出頭的老師,問:「Miss,女人同女仔有咩分別?」

    老師真的回答他們,說「結婚前係女仔,結咗婚既就係女人。」

     

    這個答案成為一時佳話。

     

    女仔這個字在港式粵語中有兩個含義,一是「未成熟的女性」,二是「處女」,兩者有相近之處,但不一定必然相等。

     

    「未成熟」的女性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必然定義,舉個例說,對我而言,廿幾歲的也是女仔,但對於我老豆來說,四十歲也是女仔。當然,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女仔大約就是比三十以下的女性。通常三十歲左右的女性已經叫做女人。

    女仔這個字好敏感,但也很好用,你什麼女性也叫「女仔」,不會錯得到那裡裡。

     

    相對於女人,女仔有很多特權,包括穿得少一些、穿得標奇立異一些、少用些護膚化妝品、言行舉止天真一些、換畫換得快一些等等。就是這樣,女人對女仔很容易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敵意,對於她們使用那些「特權」是很討厭的。毛澤東說「沒有無原無故的恨」,女人對女仔的厭惡,是因為很多男人喜歡年輕又看似天真的女仔。

     

    關於女仔和女人,有一點是頗矛盾的--女仔時刻想扮女人,但女人無時無刻想變回女仔。女仔扮女人,包括穿跟年紀不符的時裝、化女人妝、穿女人鞋(諷刺的是有些女人會做相反的事),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女仔扮女人的最危險的事,是想在感情和性方面扮女人--跟成熟一些的男人交往,見識感情世界的精彩與滄桑,傷痕累累之後,才發現已經回不了頭。對於求學時期的女仔來說,這種滄桑的代價可以大得無可挽回。早期的Twins電影,正正是販賣這種女仔可以在愛情上證明自己大個的念頭,例如「這個夏天有異性」的阿嬌和「我老婆唔夠秤」的阿Sa,就是美化和販賣這種想法的例子。

     

    至於女仔的第二個含義,沒有什麼好寫了。簡單來說,對於我當年的老師來說,女仔結了婚就是女人。至於這是否必然,是否美德,是個人價值取向,不在這裡討論。我想說的是,女仔想變女人,初夜絕對不是一個手段,初夜就是初夜,不是成人禮。

     


    滿足女仔扮女人的幻想的《我老婆唔夠秤》


    相反例子:《少女失樂園(An Education)》,成長殘酷的一課

     

    (感謝各位朋友出題,「你出題我寫」系列明天繼續。)

     

  • 網上有緣人

     

    我和John兄將會當中學同學S的婚禮司儀。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對新人,我們聊了很久。

    印象中的S,是班中唯一的例外。什麼是例外?我們唸的是傳統男校,同學們天天都會互相整蠱和攪攪震。S是唯一一個不會被整蠱或欺凌的人(這是很難的事啊!)。作為司儀,我們一定要找到一些話題,例如S以前的趣事、奇聞、污點之類,可是自從中四到現在,我們幾乎完全想不到S有什麼污點。我們對S的印象是一個好人,一個很喜歡電腦的好人。

    我想了很久,終於想起了S的最大污點,這個我也有跟未來阿嫂提起。

    話說我們還是中六學生的時候,不少同學受S的影響,買了modem。在那時候,modem並不是必需品,我們買的modem是28K的,而modem只是用來直接撥號上BBS。我們全都捨不得上Internet,因為那時候上網是好貴的。

    話說我和S都安裝了Warcraft第一集,我們會用modem直接連線(即是其中一方用modem致電對方的modem連線),有一次和S對戰時,我想出了一條絕世好橋,就是在森林砍出一條路來迂迴到S的陣地後方。我一方面找一些卒仔在前線送死,令S分心,一方面部署大量弓箭手和投石器在森林,到時機成熟,我的人馬便從森林衝出來,把S的一方打個稀巴爛!當我衝出來把他殺個措手不及之際,S竟然使出了最後絕招--斷線~!

    這就是我認識的S的最大污點了。

    **************************

    我和John都很好奇,究竟S是怎樣認識阿嫂的?S的外表不錯的,身高體重樣貌全部標準,在中學和大學階段似乎都是零瑕疵紀錄(即是未被女孩子接觸過)的S,他的工作是programmer,多見電腦其他programmers而少見女孩子,是怎樣認識未來阿嫂的?而且未來阿嫂也是多見電腦少見人,是一個很文靜的programmer...

    答案是Yahoo!有緣人。

    S說他是另一個programmer朋友介紹加入的。他的那位朋友在Yahoo!有緣人認識了他的太太,於是S也開了戶口,就是這樣在Yahoo!有緣人認識了未來阿嫂,他們拍了五年拖,今年終於成家了。

    原來在Yahoo!有緣人上,有不少像S、阿嫂、S的朋友這樣的高學歷、高質素的單身人士他們可能是多見電腦少見人的I.T.人,也有不少是多見細路少見人的教育界同工。這一批有緣人是in good faith想識朋友的,當中不乏S和他的朋友般的成功個案。

    當然,各位請注意,Yahoo!有緣人這些網站什麼人也有。我也認識in good faith上網找ONS的朋友在Yaoo!出沒。在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要找到像S伉儷這樣高質素的單身人士,需要有緣份、有heart,又有慧眼才成事。

    我寫這一篇,是替S高興。在網上遇上喜歡的人,是正常不過的事,只要是有情人,不論在哪裡也會終成眷屬。

    謹在這裡祝福明天大日子的S和S太!恭喜我們7A班永遠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