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ety

  • 生活軼事 (10年10月初)

     

    公主嫁到

    這套劇我沒看過,今晚開電視看了十分鐘,然後在FB打了一段

    今日第一次睇果套公主嫁到, 話阿陳豪俾皇帝用假毒酒扮處死, 仲唔係講緊大國外交? 你班保釣小民唔好阻住朕既外交棋局?

    BTW, 吐蕃即係而家既西藏。乜西藏唔係自古以來我國神聖領土咩? 分裂祖國啊...

    本來是玩票性質,想調侃一下那句官方天天講的「自古以來神聖領土」口號,指出西藏曾經是一個主權國家。本來不是打算再作討論的,不過引起了兩位立場相反的朋友激烈討論 (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是不相識的)....

    我留了言說我offline了,叫大家討論切磋不要take it personal。

    下次在FB打字之前還是要想清楚是否要再花很多時間討論。

    (唔好響呢個post留言討論西藏問題,工作忙著,我無能力回應)

     

    Queen's Cube睇樓記

    星期六食完早餐經過Queen's Cube,好奇進去看看,只是想親眼見識一下那幾個天價套房,唔係想買(我連個階磚都買唔起)。

    的確好細.... 不過慘得過有人買。

    睇這個樓感覺良好的地方是,突然間我覺得自己住的地方不算細得太過分了 (窮忙族阿Q精神)。

    有兩個有趣的地方,第一是我們在樓上的lobby等lift, 經紀哥哥對著大堂的LCD電視說「呢度有新聞睇,等lift既時候唔會悶」....

    呢D咪叫做「R講」(冇野搵野黎講)囉....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樓書上那個泳池,原來有50 ..... 尺,即係15.24米.... 如果游蛙式,大概是兩三下就可以轉堂了。

    延伸閱讀:六百萬元套房 - Queen's Cube的故事

     

    瘦了

    話說我手上的戒指鬆了,即是代表我瘦了。跟Miss說,她說聽說戒指是會愈戴愈鬆的。

    我唔信。

     

    近日最想看的書

     

    John兄提及這本奇書(原文:這算是甚麼書名?),我特登去書局看看。可惜是包了膠袋的。$45一本也要包膠袋,攪錯...

     

    近日看的書

    一口氣看了褚簡寧的《不中不英》三冊的頭兩冊,這支南華早報的建筆的文章絕對值得細閱(英文原文部份),至於中文翻譯部份,太過接近英文文法,感覺很生硬。將會繼續看第三冊。

    商務網上書店連結

    另一本是吉本佳生的《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裡面用淺易的經濟學理論分析了幾個現象,包括:

    Starbucks買大杯裝是否比較著數?

    為什麼會有零機價出機咁著數?

    為什麼DVD最初出的時候特別貴?

    為什麼電子產品愈賣愈平?

    10蚊店是怎樣經營的?

    這些例子用來當教材不錯。

    (天下文化書坊介紹)

     

    諾貝爾和平獎

    結果10月8日才公報。有說劉曉波老師有可能得獎。身為中國人,我寧願劉老師自由,寧願沒有中國人因為憑良心說話而失去自由,繼而得到這個獎。

     

  • 扭細個"輕量樽"有幾環保?

    某B字頭樽裝水推出了減少了用料、可以扭細的膠樽,他們賣的概念是「減少碳排放」,因為生產膠樽所用的材料少了,而且扭細了的樽體積細了,理論上就算沒有回收,使用堆填區的空間也會少了點。聽說這個市場策略頗為成功,我眼見不少學生好喜歡買這個牌子的水,飲完之後就玩扭樽。

    印象中多年前法國E字頭礦泉水已經有這種膠樽了,不過因為屬於高檔貨,所以沒有太多人留意到。現在屬於大眾市場的B字頭品牌推出這個玩意,似乎在大眾市場跑出了,成了outlier。

     

    這種「減少碳排放」環保概念消費近年開始流行,例如EPS sell消費同時捐錢種樹。這種環保消費對於環保或減排的作用只是聊勝於無,他們sell的只是一個概念,一種感覺--我消費的時候可以為地球做一點事的感覺。實際上,消費本身就是消耗地球資源,如果因為節省了那一點點資源的「環保消費」而多了消費,那根本就是反環保--如果消費者因為輕量樽而多買了本身就是浪費資源的樽裝水,那就是一件很諷刺的事了。

     

    不是叫大家完全不買樽裝飲品,只是提醒大家,要真正做到環保,其實應該盡量減少買這些東西,而不是因為其「環保概念」而增加購買。關於樽裝水的荒謬,不得不再提這段做得很好的短片”Story of Bottled Water”(有中文字幕),大家看了就知道樽裝水有什麼問題了。

     

     

  • 專家:營救人質幾分鐘都嫌多

     

    曾經看過好些講特種部隊戰術的書,菲律賓警察在全世界鏡頭前示範了完完全全的反面教材,不過我不想寫什麼評論了。下面的報導訪問了一些專家的意見,值得參考。

    我們為那些警察的失責和業餘而齒冷,更為菲律賓政府的行政紊亂和不負責任而忿怒。雖然齒冷忿怒,但我們對這種失敗的政府無可奈何,只好緊記無能腐敗的政府可以有多可怕。

    願死者安息。

     

    **********************************************

     

    兩度錯過制服槍手 破窗竟花半小時 菲警遲鈍害命中港追究

    (蘋果日報 24/8/2010)[報導原文連結]

    【本報訊】本港旅客於菲律賓遭脅持,菲警突擊行動失敗造成八死七傷,事件提升到外交層面,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及特區政府對菲律賓警方行動失敗感到失望,要求菲國交代事件。特首曾蔭權昨晚在記者會回應記者問菲律賓警方行動是否「好差」時更語帶氣憤表示:「市民都睇到!」有本港前飛虎隊資深警員批評,負責拯救人質的菲律賓警方行動鹵莽,而且強攻行動擾攘太久,嚴重危害人質生命,直斥行動失敗。記者:謝明明、陳沛敏菲警遲鈍 一再錯失救人質機會?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人員對菲律賓警方拖延甚久仍未能拯救人質表示失望,並要求菲政府正式書面交代事件,解釋為何沒有適時派出特種部隊突擊拯救人質。本港特首曾蔭權亦對菲律賓警方的行動表示失望,又說除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聯絡了菲駐港總領事館要求首要顧及人質安全,昨日下午曾蔭權又親自致電菲總統阿奎諾三世,但對方沒有回覆。港府消息說,曾蔭權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對慘劇非常憤怒,一定要向菲政府追究。他亦聯絡到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他表示認同港府處理。

    未清楚情況強攻太鹵莽

    政府發言人說,昨晚記者會後,曾蔭權已即致電找到菲外交部長阿爾韋托羅務洛,提出要菲政府向港府全面交代,又要對死傷者家屬及港府派出的支援人員提供全面協助。菲律賓方面事後則已表示歉意。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及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均表示對菲警手法非常憤怒,事件涉及八條人命,特區政府一定要追究到底。一名前飛虎隊資深警務人員指出,被脅持的旅遊巴停泊於馬路中央位置,並無任何遮擋,特種部隊人員難掩護行蹤,而且旅遊巴只有前後兩道門口出入,「呢種係最困難拯救嘅情況之一」。他直言,根據特種部隊的拯救策略,強攻是最後手段,但今次強攻的成功拯救人質機率很低,而且槍手持有殺傷力強勁的 M16步槍。針對菲律賓警方單憑被釋放的司機提供的資料,便採取強攻行動,而且行動逾 45分鐘亦未成功,這名前飛虎隊成員批評,「在未清楚人質情況下就強攻太鹵莽,佢哋應該先確認清楚人質情況,例如透過談判專家向槍手求證」。若要強攻,可使用塑膠炸藥將旅遊巴窗門炸開,然後衝入巴士內,將槍手制服。

    談判不順突擊擾攘太久

    他又指出,今次事件中,曾先後最少兩次出現拘捕槍手的黃金機會,分別是槍手站於旅遊巴門口與在場人員傾談,以及當局派人送食物予槍手及人質,「如果有默契,就可以一湧而上擒捕槍手,又或者搵神槍手假扮去送食物,然後趁槍手稍一鬆懈下一槍射低佢」。曾為本港警隊談判專家的警務處前助理處長黃敦義指出,警方遇到脅持人質事件,通常會先避免使用武力,派出談判專家說服對方釋放人質和解決事件。談判專家須先要了解脅持人質一方的部署和計劃;手上有甚麼武器;行動的動機等。掌握有關資料後,首要讓對方冷靜,表達希望解決問題,同時拖延時間,例如透過電話交涉,安排送水送食物等,慢慢說服對方釋放人質。他估計,脅持犯曾貼出「三時有大事發生」的字樣,反映談判並不順利。突擊行動擾攘太久,導致未能成功拯救全數人質。美國聯邦調查局訓練學院退休教官海登( Philip Hayden)認為,當槍手聲言已槍殺兩名人質時,特警應嘗試攻入巴士營救人質,卻花了大半小時破窗和拉門,「花幾分鐘都嫌多,幾秒就應攻入」,特警向巴士開槍可能傷及人質,是「沒受適當訓練」的表現。海登表示,營救人質要有周詳計劃應付不同情況,像攻入巴士行動,應在不被槍手發現下接近巴士,事前判斷車窗厚度和硬度,然後用特別工具打破車窗,或以炸藥在安全位置爆破,才能幾秒內攻入。他指有時需用催淚氣,但一放就要進攻,以防槍手開槍殺人,所以行動一定要快。曾為美國國防部擔任顧問的危機專家利文斯通博士( Dr. Neil Livingstone)則指,脅持人質 10個小時並不長,最佳營救人質的策略是拖延時間,務求槍手疲倦、肚餓,最終投降。但當槍手昨天要求特警撤走否則殺人質時,警方狙擊手若在有利位置應一槍拿下槍手,否則應聽從槍手指示撤走,免造成傷亡。

    菲律賓警方拯救人質失敗原因

    1.在未確定人質生死下強攻,引發槍戰,危害人質安危

    2.過於急進,應採取拖延策略,消磨槍手意志和體力,才伺機拯救

    3.強攻行動擾攘太久,應快速果斷

    4.錯失了槍手現身取食物或與警方人員交談時狙擊的機會

    資料來源:本港資深警務人員

  • 安息

     

    槍手已被擊斃而且警察控制了場面這麼久,還不能確認死者名單,菲律賓政府的效率真的很低,團友在港的家人一定焦急得很。

     

    剛才一直看記招,曾先生多番強調自己聯絡不到菲律賓總統。那只是證明了他不是國家元首那個級數,自討沒趣,還要說那麼多次為什麼?不過今天發生的是他控制不了的悲劇,不說太多了。

     

    今天是黑暗的一天,願死者安息。

     

     

  • 9月22無車日

    星期一去了Greenpeace的9.22無車日 Bloggers Gathering,大家食月餅同品茶,上圖的就是四隻唔同既茶。

    其實品茶只係活動之一,席間我地聽過Greenpeace關於無車日的簡報。有意思既活動,當然要支持。今年佢地會繼續響攪單車巡遊,日期係9.19,有興趣請到Greenpeace報名

    正式既無車日係9.22,大家當日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坐私家車吧。Greenpeace網站有唔同既logo同banner提供,大家可以貼響自己既blog、facebook、twitter同微博以表支持。

     

     

  • 蟹工船/富士康/自殺率

     

    早陣子讀了《蟹工船》的小說,和漫畫(簡體版是小說連漫畫的)。裡面講述1920年代的一艘捕蟹船,捕獲的蟹會立即製成罐頭。船上的工人大都是離鄉別井的貧民,大海茫茫,監工為了提高產量,不停地在心理上和肉體上虐待工人,完全不顧人命安全。最後,工人終於捱不住,起來反抗,卻被代表國家的帝國海軍鎮壓下來。

    《蟹工船》在1929年出版,書中描述的早期資本主義下勞工的辛酸得到大量讀者的共嗚,引起了很大回迥響。小林多二是共產黨員,他在1931年被拘捕,拷問過程中死去。

    《蟹工船》在七十年後的日本再次引起討論,甚至再次成為暢銷書,有說這某程度上是因為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下流社會現象所致。

     

    看到富士康「十二連跳」的新聞,不期然想起《蟹工船》,富士康沒有拿著大棍和手槍的冷血監工,但工的人心理健康問題、非人性化的工作居住環境及管理問題,實在已去到不能忽視的程度。

    栗子說以世界自殺率和中國全國自殺率計算,其實富士康四十多萬員工的自殺率已經很低[連結]。不過他犯了一個統計學的錯誤,就是用蘋果跟橙比較。

    中國全國自殺率0.023%,已經包括了大量老人、精神病人、失業下崗人士、上訪失敗人士及各種高危人口,其人口成份跟富士康完全不同。富士康的員工全都是年輕及身體健康的人,如此「正常」而單一的族群,自殺率應該比全國自殺率低很多倍才是。要比較的話,是應該找同樣的特徵的族群作比較。

    另外,富士康員工的自殺方式清一式是跳樓,而不是其他方式,這很大可能是傳染性自殺。根本危機已經很嚴重,這絕對不能以自殺率低而輕視當中的嚴重性。

     

    延伸閱讀:

    《蟹工船》道盡日本資方剝削問題 (劉黎兒)

    《蟹工船》小說PDF版

     

  • 思考技能訓練 - 方舟事件

     

    最近影音使團聲稱很可能發現方舟,由最初的興高彩烈,演變成方舟門。究竟使團的說法是否可信?這對於很多教會或非教會學校的通識科同學也是個很好的思考訓練題材。

     

    1.

    關於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向,概然使團要以科學和考古學的方式來證明他們找到方舟,我們不妨也用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來檢視他們的說法。陳電鋸在網誌提供了一個很易明,而且很有參考價值的思考工具(用於通識科的其他議題也很合適):

    Baloney Detection Kit (陳電鋸)
    「質疑( Query ),沒有任何負面意思。你要想我信,先要讓我去質疑。而不是以權威強迫我信,再因為你是權威而不要質疑。最近有人聲稱發現方舟(另一報道),我們可用 BDK 質疑。」

     

    2.

    2005年,影音使團拍攝了一套名為《挪亞方舟驚世啟示》的紀錄片,官方網站的簡介如下:

    「挪亞方舟,數千年來冰封於亞拉臘山絕嶺之上,是人類歷史上最神秘之謎團。一個庫爾德族人隱藏四代的秘密,揭開方舟藏身地。歷史上首隊華人探險隊進入絕密軍事禁地,最近距離拍攝;製作隊於亞拉臘山4200米的超自然經歷,獨家片段全球曝光!」(全文連結)

    當年我觀看了這套紀錄片,看完之後,陷入了好一陣的迷思--即使不用買票加上自己是基督徒,感覺也很不對勁。不對勁的是裡面的所謂考據、所謂發現的水準之低,根本不能說服人。這紀錄片由片名到宣傳的內容,雷聲超大,觀眾進場前大概都以為真的有什麼「驚世」發現,誰料看到的只是一套登山紀錄片,在山上發現了一丁點木結構便完了。片中的人們,不知找到與否,便宣傳得好像已經有重大發現一樣。這種誇大的宣傳手法,很容易令人出現極大的期望落差,甚至失望,因而對這個信仰更沒有信心。

    其實,退後幾步看,這可以是記述一班對主忠心的信徒,如何千辛萬苦尋找方舟便是了,無論找到與否,相信那比誇張失實的宣傳手法更能打動人心。

    到了五年後的今天,同一隊伍正式宣稱他們"99.9%"找到方舟了(官方網站連結)。可是,除了他們提供的證據,第三方的考證欠奉、公開地點讓各地權威考證也不願意,要令人信服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3.

    要在google找「挪亞方舟」,主要找到的就是影音使團宣稱找到方舟,以及馬灣的方舟公園。而影音使團本身,就是馬灣挪亞方舟的經營團體之一。有不少人質疑政府以等同於8億元價值的土地資助新鴻基和基督教團體的做法,這個是否有問題不在這裡討論。挪亞主題公園加上發現挪亞方舟的消息,一時間,香港彷彿成為挪亞故事朁主題公園的代表,如果全都是令人信服的,那是很大的恩典。但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是一個牽連甚廣的scandal啊。

    發現挪亞方舟是一件天大的事,其重要性不下於人類過往的很多重大考古發現。雖然信仰不是建築於考古發現之上,而是在信、望、愛,但畢竟有符合經文的考古發現是一件美事,所以採取正當的考古論證讓世人信服,才是有關團體的當務之急。

    最後,我還是希望表明立場:I want to believe.

     

  • 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

     

    韓寒的《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在半天內被河蟹掉,幸好這個世上是有RSS的,我把它抄下並貼在這裡。聽說xanga.com現在不用翻牆也可看到,希望真的能讓牆內的朋友讀到吧。

     

    =====================

     

    《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

     

    韓寒

     

    泰兴幼儿园中的小孩也被人砍了,32人受伤,死亡情况不明。这个新闻因为离开上一次南平幼儿园袭击的新闻太近,我甚至一度误以为是同一个幼儿园。

     

    在最近的变态凶手杀人事件中,他们都选择了幼儿园和小学,相信在很多想报复社会的人心中,去幼儿园小学杀人成为了一种时尚,因为在杀人过程中,你将遇到最少的抵抗,杀掉最多的人,造成民间最大的痛苦的恐慌,是最有效的报复社会手段。除了杨佳以外,几乎所有杀手都挑选了向弱者下手。这个社会没有出口,杀害更弱者成了他们唯一的出口。我建议把全国地方政府门卫间里的保安们抽调去保护幼儿园,孩子都保护不了的政府不需要那么多人保护。

     

    这些杀人事件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是的,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太阳不是每天都出。我们的阴天和黑夜是否稍微太多了一些?所以,提出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并不伟大,做到让太阳分分钟都挂在你头顶上才伟大。

     

    在泰兴幼儿园杀人事件中,新闻被控制了,这些孩子们生不逢时,死更不逢时。在相关部门的认识里,在这喜庆的气氛里,这事当属杂音。我们只知道,泰兴幼儿园杀人事件中,受伤32人,政府和医院一再强调,无一死亡,但是坊间又传说,死了多个孩子。你说我应该相信谁呢?相信政府吧,那为什么他们禁止家长见到孩子呢?还封锁着医院和新闻,没有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况且一个杀人用刀劈了32个人,结果一个没死,那他到底是在杀人还是在做手术呢,也太小心了。相信传闻吧,毕竟传闻都是喜欢往夸张了传的,我们无图无真相,也不能相信。我搜索了泰兴,出现的全都是通稿,于是我一搜索泰州,出现的新闻居然是——《泰州近日三喜临门》,日期是4月30日。

     

    我只是非常的诧异,泰州政府通过了封锁消息,封锁医院,控制媒体,禁止探望,转移视线,等手段,居然成功的将人们对于杀手的愤怒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这是何苦。你以为他有什么目的,其实不是的,除了要配合世博会《和谐欢歌》以外,这只是惯性,是政府处理类似事件的习惯,是七步曲:吃饭喝酒到一半,出事了——隐瞒,隔离,撤媒体,发禁令,发通稿,赔钱,火化——继续吃饭喝酒。如果真的没有人死亡的话,开放媒体和家长探望便是,非要搞成群体事件才高兴。

     

    很多群体事件的发生其实是这样的,政府手里握着从老百姓那里搞来的一块钱硬币,老百姓表示自己不会要回去,但是想看一看,政府死活不肯把手摊开来,表示他已经说了,里面有一块钱,老百姓急了,说那你给我看看还不成么,于是政府请来自己的仆人新华社,仆人表示,虽然俺也没见过,但里面的确是有一块钱,你听我的就行了,别人不用多嘴。然后政府说,好了,我仆人证明了,你滚。老百姓就怒了,叫来很多朋友,朋友再对路人说,有人抢钱还死活不肯还。于是人越来越多,政府还握着硬币站在那里,不停的说,我手里的的确是一块钱,你们不要听信谣言,否则依法逮捕。群众就激动了,你一个本质就是抢钱的还逮捕我呢,法不责众,叫更多的人来,更多的人来了以后一看,表示握着硬币的这个孙子我们认识,他也来欺负过我们,于是大家都扑了上去,到最后的关头,政府把手一摊,说,你看。但这个时候里面究竟是一块钱还是五毛钱已经不重要了,事态已经失控。

     

    他们处理问题的手段不比凶手高尚多少,也难怪在网上看到有幼儿园挂出横幅——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转是政府。(我看到有人提出抗议,表示媒体和新闻这一块,泰州政府没有这个权力来控制,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批评法,对政府的批评最高只能到市一级(不包括直辖市),所以我们暂时只能推算到泰州市政府为止,最高责任人只能是泰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只要没有落马,就必须正确。)

     

    短短的一个多月内,五起校园凶杀案件,短短的一周以内,就发生了两起,4月29日,泰兴,4月30日,潍坊。我不想去探讨其中的社会原因,只想告诉大家,也就在这里,一个人冲进幼儿园砍了32个小孩是不能上社会新闻的,32个加起来才超过一百岁的孩子,你们被砍了,连个报纸都不给你上,因为在几百公里以外,召开了一个盛会,那里光烟花就放了上亿,同时在你们的家乡泰州,要召开国际旅游节,经贸洽谈会和华侨城开业典礼,正三喜临门。

     

    也许在那些爷爷们眼里,你们,是扫兴的。

     

     

    但是,我们可怜的孩子们,奶粉毒害的是你们,疫苗伤害的是你们,地震压死的是你们,被火烧死的是你们。就算是成人们的规则出了问题,被成人用刀报复的也是你们。我愿望真的像泰州政府说的一样,你们全部都只是受伤,无一死亡。年长者失职了,愿你们长大以后,不光要庇护你们自己的孩子,还要让这个社会庇护所有人的孩子。

     

  • 三師會 - 「中女現象」

    • 以批判角度剖析星期二檔案「中女告白」
    • 「中女」是什麼? 以中女等同於單身女性有什麼問題?
    • 「剩女」與「敗犬」等字的由來、意思及背後的問題
    • 「中女告白」的新聞處理手法 – 取樣問題、性別意識問題、標籤化問題、定義問題、Sex and the City式報導(娛樂手法處理議題)
    • 所謂的中女現象背後的社會科學、文化、經濟、政治問題
    • 傳媒、政府與社會價值觀的關係
    • 處理文化現象、社會現象的態度
    • 大眾傳媒如何建構對個別族群的印象

    節目重溫: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

    訂 閱: RSS feed RSS Feed

  • 80年代電影中的性與社會流動


    某個深夜改簿的時候,開著有線電影台。想不到連續播了兩套八十年代的經典港產片。

    第一套是《男與女》。

    故事講二十出頭的鍾楚紅偷渡來港,因為欠債而出賣肉體,後來她跟了老木工關海山,出賣子宮換取稍為像樣一點的生活。後來她跟清潔工人萬梓良紅杏出牆,後來萬梓良被賞識,去了打自由搏擊,兩個人的夢想就是男可以打到去美國,女的就是跟他去美國。

    可是沒身份證又怎樣去美國?其實鍾楚紅一直以為孕婦產子後會得到入境處特赦。

    電影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情節,就是萬梓良下班後會穿得很斯文的去學英文。而鍾楚紅也會在家中看英文書,夢想有一天會跟萬梓良去美國。結局如何?且不在這裡說穿。

    電影片段@youtube(內有成人情節,慎入)

    香港 男与女  粤语中字 DVDRip-RMVB 万梓良、钟楚红、关海山、罗烈
    香港 男与女 粤语中字 DVDRip-RMVB 万梓良、钟楚红、关海山、罗烈

    另一套是《停不了的愛》。


    停不了的愛其實是靚妹仔的第二集,主角是二十出頭的劉德華和溫碧霞。溫碧霞的角色集所有做舞女的原因的大成:父親坐監,母親跑掉,有細佬妹要養,而她自己則搭上黑社會,還做了未婚媽媽,而且還入過女童院。

    後來溫碧霞遇上靚仔純情有為又有家底的實習醫生劉德華,她瞞劉華說她是當sales(售貨員)的,兩人發生了愛情,後來劉華那有錢又竟然好友善的父母誠邀溫碧霞這個新抱仔一起去美國(又係美國?)渡假,溫碧霞知道紙包不住火,於是決心好好的在出發前跟劉華過幾個月最開心的日子,她的做法是辭去夜總會工作,真的去百貨公司當sales,同時為了跟劉華那竹昇父母和他那些HKU同學溝通得好一點,真的認真的學英文(又係學英文?)。

    當然,故事到最後一定是溫碧霞的家庭問題、階級局限等令事情大大鑊。不過,結局也不應在這裡爆出來吧 (結局劉德華的那句對白也是一個經典)。

    電影預告片@youtube (這個不用慎入)

    另外,還有當年的經典金曲停不了的愛 (雷安娜、彭健新主唱)

    刘德华、温碧霞、李麗珍经典爱情 停不了的爱 DVD-RMVB 粤语中字

    刘德华、温碧霞、李麗珍经典爱情 停不了的爱 DVD-RMVB 粤语中字


    學英文 = 社會流動

    男與女和停不了的愛在性描寫方面,在廿幾年後的今天是難以想像的(天啊,還要是鍾楚紅!),裡面關於鍾、萬、溫三人如何出賣肉體搵食,同時又夢想學英文向上流動的情節,雷同之處應該不是巧合,那是八十年代的社會共識--不論做什麼工作都好,晚上去進修英文,是社會流動的基本動作。(不少八十年代已懂性的人應該會見過大人返夜校)


    香港性工作的seller's market黃金歲月

    在八十年代,舞女是一個極之賺錢的行業,那是內地人要偷渡來香港還是很危險,而內地還沒有色情事業的年代,本地舞女處於一個seller's market的黃金歲月。

    至於沒有身份證的鍾楚紅,只能偷偷摸摸地以低價出賣肉體,有一個又窮又老的阿伯「照顧」,想也不用想就決定當她的生仔機器了。

    順帶一提,鍾楚紅跟了關海山之後住的地方是灣仔機利臣街,當時大佛口的東美中心還是最新式的商業大廈,而關海山的家是比馬頭圍道的舊樓還要舊幾十年的「戰前樓」,幾乎和灣仔藍屋同級數,可是鍾楚紅還是覺得生活環境比以前好得多了,因為她本來是住在環境極差的木屋區。再寫下去,便是另一個通識科「生活素質」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