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7, 2005
-
今期題目:貧與富(version 1.1)
多謝各位大大的意見,繼續邀請大家發揮電車男式智慧,集體創作筆記。
科目:綜合人文科
程度:中三
節數:22節(每節35分鐘)
課程目標:參照課程發展處的課程大綱,至少要學生認識以下各點:
- 以稀少資源滿足社會需要的問題
- 不同經濟活動及其收入
- 世界貿易
- 自然及人文系統對不同地區人類活動的影響
- 對歷史事件的理解
- 政府在資源分配中的角色
建議內容:
- 「你覺得自己窮嗎?」-引子 + 「你想移民到那個國家?」帶入下一部份。
- 貧窮國家 vs 富裕國家-簡介「發展中國家」及「已發展國家」概念
- 如何界定貧窮國家和富裕國家?-量度發展程度的指標:按購買力評價人均本地生產值 (按購買力評價)人均本地生產值(GDP per capita PPP)、城市化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健康水平、國民教育水平、能源消耗量、etc。
- 如何界定貧窮-絕對貧窮 vs 相對貧窮、貧窮線、量度貧富差距的方法 (堅尼系數)
- 貧窮的成因-(根據NGOs的看法)殖民化、不公平貿易、國家債務、戰爭、環境(資源)因素
- 如何對抗貧窮-扶貧(國際層面、本地層面(如果董先帝上一份施政報告還有效的話))、跨代貧窮 vs 社會流動性、自由貿易(同場加映: 思考世貿與IMF的政策影響)、etc
Comments (8)
以中三學生來說, 這是艱深到無倫既內容 :
1. 窮人移民到別的國家, 依然是窮人. 別處不是, 許多拿單程證來港人仕到港後依然是貧窮.
2. 教貧富懸殊唔需要用上堅尼系數, 只需要個幅圖就可以 (可以去百科全書搵).
提議先在班上取得共識, 界定何謂 "貧窮". 然後以此定義出發, 找出貧窮成因. 再找有關資料以尋找解決方法及所遇到的障疑. 所以, 係未能取得共識去介定何謂 "貧窮", 老師你可以先輕鬆一下 - 萬一d 細佬唔認為 GDP 可以反映人既貧與富, 你狂用 GDP 黎講人地點窮點窮, 細佬都無共鳴...
手民, 應為 "別處不提"
"許多拿單程證來港人仕到港後依然是貧窮 "
典型香港式夜郎痴呆思維是早期深圳河以北的中國人拿著早期單程證(或者游泳)進入香港接受了隔代殖民教育後建立了 "我是一個 (比深圳河北面高級一點的) 香港人" 的 "本地自我意識" 產品。
代表人物: 曾X權
e.g. 香港人口老化, 年輕人不足﹐鼓勵夫婦生多兩三個補充生力軍
[暗示: 以免過量深圳河以北的血液滲入﹐雖然那裡人口很多﹐人才更多]
---
"窮人移民到別的國家, 依然是窮人" 這是一個複雜的大話題
許多墨西哥人仕偷渡到美國南部, 滿以為會尋找到新天地, 但由於他們語言水平及技術能力偏低, 所以去到世上最有錢既國家都搵唔到野做. 這不關乎是乎夜郎自大與否. 許多中國人偷渡到英國或荷蘭, 都是當妓女或是低收入黑工. 非洲新移民到了法國, 技術追不上較先進的本地人口, 於是乎長期失業, 從而產生許多社會問題.
這不關乎是否有人類高級一點的問題. 而移民本身只代表你 "身體" 進入了該領域, 但人力資本, 語言能力, 技術水平, 工作經驗, 還是和那個未移民的人一模一樣. 除非你有的那種技術, 移民的目的地很缺乏.
三十年前偷渡來港的三十餘歲, 未受教育的人, 比起今天拿單程証, 受過中學教育來港的三十餘歲人仕, 就業待遇與生活水平已經大大不同 - 六七十年代香港還處於發展中城市, 只倚靠勞力已可以活口.
如果你以為其他情況"不變", 同一個人去到較富裕的b 國家, 人工較高. 於是富起來. 你看的只是 "名義人工", 在扣除物價分別後, 實際人工未必較高. 上海人工是香港五分一, 但物價是十分一. 同一個人在那裏是 "較富有"?
史兄 / 弟﹐給你刺激了﹐剛才我打了幾百字。
大概是你以上的說法從"實證經濟學角度"角度是必然正確的﹐讀positive economics太上腦。
現在特地逛了你的dark side / bright side﹐很爽﹐都不發了。
只是想說: 張靚穎好靚 (超女中他比李宇春周筆暢漂亮多了)﹐全知賢非常索
video已保存﹐感溫﹐大謝。
是的, 移民對成人來說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因為他們知道生活艱難, 無論你去邊, 總有很多問題, 沒有一處是天堂。
不過如果你問大部分香港的中三學生: 如果俾你選擇, 你會想去美國定印度生活, 我諗十個有九個都會用直向思考, 話會選擇美國, 因為美國人生活好, 有兩個廸士尼樂園, 人人有車揸, 地方大又乾淨, 仲可以有花園洋房, 但是印度就又窮又穢又落後, 一定唔會去; 那老師就可以基於他們腦海對這些國家的特點引導去貧窮國家 vs 富裕國家。
當然有幸有個識平衡思考的學生, 會考慮其他問題, 例如:有沒有歧視, 生活水平是否如舊, 有沒有自由等, 那也可以帶出在富裕國家的生活並非只如數據量度那樣理想和簡單。
我在美國的親戚也曾告訴我, 美國有很多墨西哥人失業, 而很多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很多種族,包括中國人)也不喜歡墨西哥人, 主要原因是他們唔做工, 可以領取失業救濟, 他們的生活始終比在墨西哥好, 因此這麼多人願意冒險偷渡了!
瑞典最好
你做好左個teaching package...可唔可以share比我?:P 因為我學校正是為"扶貧"而設。我一直好想話佢地知唔讀書便會跨代貧窮。
其實我自己都有好多私伙o既"類似通識"teaching package (e.g. EQ/Money management/Mind Map), 可以教30個鐘,十五堂架,都可以分享下~
懶先生敬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