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8, 2005

  • 我把爸爸嚇壞,妹妹把我嚇壞

    星期六,帶了兩個小朋友到家中打機和吃東西。因為門鐘壞了,爸爸直接用鎖匙開門,他打開門的一刻,見到兩個小朋友,以為入錯屋,目瞪口呆,幾乎想關門走人。不用怕,老豆,驚喜不會打孖來的。

    星期日,妹妹說

    「下星期同阿男友個阿媽吃飯,一起吃吧。」

    「同佢阿媽吃飯,我呢個二打六出現來替死乎?」

    「不是吧,同媽咪一齊食,大家自己人嘛。」

    當下我目瞪口呆,大嚷「唔係呀嘛!佢阿媽媽咪食?連你都玩呢味野?」





    「你痴咩線?得我、阿男友、老豆、媽咪同你食飯,我邊有咁快?」

    從前,有兩兄妹,個不知所謂既妹,以為自己老爸是何博士,以為身邊的哥哥是同父異母的,對哥哥說起母親總會說「我阿媽」。今次「我阿媽」說得不清,變了「個阿媽」。

  •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Source: Workshop on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by Prof. K S YIP, Dept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HKPU)

    剛代替好朋友主任出席這個「處理青少年沉迷上網」的工作坊,談的是沉迷上網(包括打機)的成因、種類、處理方法和個案分析。為免明天回去途中把所有東西忘掉,現在寫低我聽得入腦的東西。

    你有沒有沉迷上網?

    1. Preoccupation with internet.
    2. Increase time to achieve satifsaction.
    3. Unsuccesful to cut back, control or stop internet use.
    4. Feel restless and moody when cut back.
    5. Stay longer time than intended.
    6. Risk the loss of relationship or education because of internet and lie to family member.
    7. Use it as a way to escape.

    大件事,相信90%玩過Civilization 和 Football Manager的人也有以上癥狀,其餘10%是因為玩得太差上不到癮。

    沉迷上網的原因

    研究指出,沉迷上網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 Sullivan Obsessionalism (不知如何譯)- 在現實世界找不到安全感、關懷、成就感,所以要在心理上依附著一些東西,同時找回主宰一些東西的感覺。

    2. Virtual Attachment (也不知如何譯)- 把對關係和愛的渴求投射到物件上,例如MSN Messenger上的一個陌生人,或者online game上的社區。

    3. Primitive Mechanism of Dream (上網=發夢咁開心) - 虛擬世界做得到人類夢境中的效果,例如空間、身份、事件的轉換,令人不能抗拒這種夢境的歡愉。

    其他因素包括家庭的管教出問題,通常是父母不認識電腦,以為留在家中上網或者打機,不出街便是安全,當青少年出現沉迷癥候的時候,又不懂得處理。

    一般而言,在現實世界遇到越大挫敗感的人,沉迷上網的機會越大。

    沉迷上網的人通常會出現社交困難、生活秩序紊亂、曠課、睡眠不足等問題,嚴重者會引發精神分裂、抑鬱、或者暴力傾向。

    如何處理沉迷上網個案?

    1. 學校與家庭合作監管出問題的學生的上網時間。(治標,先救近火)
    2. 暫時免除問題學生的考勤要求(遲到、曠課),集中人力作至少兩星期的輔導及補習,令學生感覺上學還有感興趣的東西。(治標,先救近火)
    3. 教育家長處理手法。(要幫家長打好基礎)
    4. 找富有打機上網經驗的高年班學生、教師或社工,成為問題學生的導師(Mentor),以關心明白諒解的態度去聆聽關於他上網和打機的每一個細節,讓他有共鳴之後,從導師的經驗學習「戒網」。(長期工夫)
    5. 長遠而言,找尋學生在現實世界的挫折感來源,對症下藥,心靈上作醫治(realistic cognitive satisfaction)。(治本方法)

    不少討論的發言者指出,問題學生要到爆機或者無敵是最寂寞的時候,才會醒覺,好像頓悟一樣重新學習,所以,對問題學生的時候,可能做什麼也沒有用,但有時候問題是會自己解決的。

    ICQ, MSN, Blog?

    上網被網友欺騙和在blog亂寫東西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小弟被點中要做小組總結,在「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的情況下,對著半個禮堂的教師演說,力保不失,大談如何與學生ICQ和MSN,還有如何看待學生們的blogs。我拋出一條問題,就是:

    如果學生寫的blog有問題,你介入的話,學生轉個username再寫,便會斷線跟進不了,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介入呢?

    我想,作為一個了解學生的途徑,blog裡面有些踩線也必須容忍一下,不過如果你明知他出了很大問題,便要出手了。

    學校有沒有權干預學生的blog? 美國法院的案例或許有些參考價值: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