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7, 2007

  • 城市.規劃.愛 (6)

    他讀《長尾理論》時讀到這一段:

    一個字彙使用頻率的比例,恰巧是與該字彙使用頻率總排名成反比。也就是說,第二名的字彙,出現頻率大約是第一名的二分之一;第三名的字彙,出現頻率大約是第一名的三分之一,依此類推。這就是「齊帕夫法則」(Zipf's Law)。

    齊帕夫也發現,同樣法則也可套用於從人口統計到工業流程的許多現象。他分析了費城某區二十一個街廓內的結婚證書資料,發現其中有70%的婚姻,夫妻兩人的原居地相距不超過此街廓範圍的30%。

    他立即想到香港。

    香 港的土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以30%範圍劃一個圓形,半徑即是約10公里。他毫不猶豫打開Google Map,以住處為中心,劃一個10公里半徑的多邊形,當Google Map系統問他這個圖形該叫什麼名字的時候,他鍵入"Sphere of Influence"(SOI, 影響力範圍)。

    他看一看他的SOI,包括了整個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再加上將軍澳和葵青區。



    「啊,原來如此....」

    這個圖的範圍,其實代表了由他家出發,30分鐘以內去得到的地方。這個30分鐘生活圈,包括了他的工作地點、他最要好的朋友的住處、他最常去的店舖和浦點、他的教會、他的母校等等。

    很明顯,這個圈內沒有一個叫做「女朋友住處」的地方。

    其實,他還未有過女朋友。

    他開始安慰自己。

    「這個"Zipf's Law"說的是1931年的美國,那時候連電話也未普及。現在我們有internet、blog、friendster、Yahoo!有緣人、MSN,我會怕?」

    「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也比1931時便利,我應該把10公里的範圍擴大至20公里,即是1小時生活圈!」

    於是他把他那個淺藍色的SOI圖形半徑擴大至20公里。這樣,他的SOI伸延至屯門三聖邨、大埔、沙田、馬鞍山,差不多等於整個香港。

    「那就差不多。」他自言自語道。

    網友老殘遊(eNr1518@gmail.com)在MSN出現。

    「長尾理論說,那些本來不熱門的東西,自從資訊科技大有進步之後,更容易找到買家。我們這些人有救了。」他興致勃勃的向老殘遊說。

    「收皮啦你。你對著電腦日寫夜寫,多久沒去過街?多久沒剪頭髮?多久沒去過有女人的地方?還學人說什麼SOI,你的SOI只在你的xanga!你還是做你的xanga毒男吧。」

    連結:8 舊街 | 7上 7下 中港 | 6 長尾理論 | 5 中環 | 4 銅鑼灣 | 3 大埔墟 | 2 MK | 1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