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9, 2007

  • 哀悼USA Cafe - 禁煙萬歲!

    USA Cafe其實是一間位於灣仔的酒吧,在區內算是頗具規模,它的位置在298電腦城的地庫。它是一間典型土產酒吧餐廳--午市是餐廳,晚市是酒吧,裝修東湊西拼,感覺很土炮。每逢舉行重要足球賽事的晚上,它總是座無虛席,好不熱鬧,推銷啤酒的女孩忙得不可開交。我和一班好友相約睇波,九成會在這裡。過去幾年,它都是我們自由自在的小天地。

    四月的某天,它結業了。不知原因,如果知道它將會結業,一定要問清楚老闆娘為什麼,就好像分手時問清楚原因一樣。

    因為USA Cafe關門大吉,我們轉到了灣仔另一間頗具規模的土炮酒吧(為了不讓朋友的另一半知道,不說名字了)睇波。那裡的格局和消費跟USA Cafe差不多,不過分別是這間酒吧申請了暫緩禁煙。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它仍有不少生意。不過,聽那裡的人說,這一年生意好像差了。

    跟異性兄弟M談起這個問題,她說我倆Happy Hour最喜歡的泰式餐廳酒吧Klong也關門大吉了。這間酒吧星期五、六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但在禁煙之後,生意差了不少。

    最近跟分析員S去卡拉OK,發現在繁忙時間唱了大半晚,還是一百元有找,不用等位,在走廊所見,不少房間也空著。出入K場較多的S兄說,似乎禁煙之後靜了不少。

    我們的恆指、GDP、IPO不是很掂的嗎?為什麼人們少了光顧這些消遣場所?

    民建聯早前調查說「禁煙政策對食肆及卡拉ok經營有正面影響」,我想對於食肆而言,這可能是真的。但對於消遣場所如酒吧、卡拉OK而言,肯定不對。民建聯的調查沒有包括酒吧在內。即使是卡拉OK,也沒有計算究竟吸煙人士佔他們的生意額多少百分比。

    香港約有15%人口是煙民,而酒吧和卡拉OK中的煙民肯定不只15%。如果禁煙真的對消遣場所有正面影響,則

    1. (1)非煙民增加了消費或者(2)煙民增加了消費。
    2. 又或者(1)非煙民增加了消費的同時,(2)煙民沒有減少消費。
    3. 又或者(1)非煙民增加的消費比(2)煙民減少的消費為大

    總的來說,就是禁煙後生意額要上升才是「正面影響」。

    對於食肆而言,相信「(1)非煙民增加了消費」應該沒錯的。而因為吃飯是人類基本需要,所以煙民應該不會減少在食肆的消費。即是有正面影響了。

    對於卡拉OK而言,相信「(1)非煙民增加了消費」應該沒錯的。但是唱K並不是人類基本需要,而是消遣。煙民唱K不能抽煙,滿足感一肯打了折扣。於是煙民消費一定減少。影響正面還是負面,視乎第3個可能性「(1)非煙民增加的消費比(2)煙民減少的消費為大」是否成立。是否成立,問一問加洲紅和New Way就知,如果問不到,看看一年之後香港卡拉OK數目有沒有減少就知。當然,卡拉OK倒閉,可能和Stephy、Twins、Mani及Parco有關。

    對於酒吧而言,你試試去蘭桂坊、駱克道、樂士佛臺、旺角警署後面的酒吧,問一問那裡的客人,

    「呢度空氣清新左,你會唔會多d黎飲酒呀?」

    看看有沒有人問候你。在酒吧,煙民減少消費帶來的損失,肯定倍數於非煙民帶來的額外收入。

    現在,最旺的場,就是申請到暫緩禁煙的場,以及煙民自己的家。即使是申請到暫緩禁煙的場,也因煙民尋求他們的information costs上升而受損。

    我知道吸煙對身體有害,我也知道有些人為兩餐要吸二手煙不好,但是,為什麼要一刀切,連煙民聚集的酒吧也要完全禁煙?為什麼本來已有無煙K房的卡拉OK要變成無煙K場?

    我想搵兩餐,我可以去做酒樓、酒店、酒家、居酒屋,世上不只酒吧有工開。現在酒吧關門大吉,真係冇工開喇。

    我想唱無煙K,我可以去無煙K房。我想飲無煙酒,我可以去健康光猛的Shooters,也可以去露天空氣流通的East End、Inside Out。

    為什麼一定要趕盡殺絕?

     

    喪鐘為誰敲響,喪鐘剛為USA Cafe和Klong敲響。2009年暫緩禁煙期滿,喪鐘便為全港酒吧、酒吧員工、啤酒女郎、睇場、酒吧旁的小食店敲響。

     

    下期預告:禁煙萬歲(2) - 明報頭條說「蠱惑食肆 露天餐桌招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