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15, 2007

  • 南柯一夢

    新人入職加人工 

    三年教齡一場空

     

    「上述文職職系和紀律部隊職系的入職薪酬調高,對那些在二零零零年四月一日或之後加入這些職系,目前仍然任職入職職級的公務員會有影響。一般而言,受影響公務員的薪酬如低於所屬職級的經修訂入職薪酬,便會調高至經修訂的入職薪酬水平;如相等於或高於所屬職級的經修訂入職薪酬,則會調高一個支薪點....」(公務員事務局[全文])

    「據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表示,這次調整是為了確保緊貼市場入職薪酬,換言之,市場上的入職工資已經提高,政府追隨大勢,也作相應調整。既然新入職的公務員已經可以受惠於私人市場加薪,那麼在職的公僕肯定也應該同樣受惠。」(信報社評 16/5/07)

    新教師加薪年耗4.5億 學位教師擬增比例 成「最大贏家」 (明報 16/5/07)

    新起薪點比我現在薪金還高,而我們這批在經濟不景時加入的,只會著量加一個point,如果不幸地本來薪金是低於新的起薪點,連那個point也沒有。這三年教齡累積的經驗從此反映不到在薪金內,以薪金計,我的價值跟一個fresh grad差不多。

    我不是要斤斤計較那五個增薪點(四千元當然不是個小數目),我計較的是現存教師薪金制度對教學經驗的肯定。我真的心有不甘。

    跟公務員G小姐談起這個問題,她在2001年入職,即是剛剛減了五個增薪點(約四千元)的時候。那時候政府說要共渡時艱,沒問題,但現在政府收支好轉,新入職的回到2000年前的水平,即是加了四千元,而在職的G小姐,只會額外加一個增薪點(不足一千元),為的是不至於出現新人跟五年經驗的舊人薪金一樣的尷尬情況。

    同樣情況也在2001年加入教育界的Johncoal身上。

    對於曾經跟政府「共渡時艱」的G小姐、Johncoal老師和一眾2000年後入職的公職人員來說,他們當了五年平價勞工,政府跟他們共患難,但不能共富貴,毫無經驗的新人,一進來便跟你一樣收入,這樣公平嗎?

    香港政府,我告訴你,我們不是貪你的錢,我們要的是尊重!

  • 關於情色版事件的一點觀察

    情色版事件是鬧了一星期多,除了QDII和溏沁風暴外,基本全世界都在討論這事件,大家連Tony Chan是誰也忘記了。以下是我的一些觀察:

    完全對立

    支持和反對中大學生的聲音幾乎完全對立,相信這是因為涉及「道德禮教」問題,支持者認為學生被不公對待,甚至搬出陰謀論;而反對者說的是學生以至支持者是非不分,甚至道德淪亡。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水火之勢,在香港的確少見。

    傳媒現形

    星島、東方、太陽、國產報紙明顯針對學生,報導誤導大眾;蘋果明幫暗踩學生;明報扮持平,各打五十;兩大電台擺明支持學生。

    在製造輿論方面,今次星島、東方、太陽,甚至明報,的確做得不錯。

    博客族群

    一直有個印象,就是較活躍的博客大都是社會文化層面上較為左傾,即傾向自由主義。不過,今次事件中,另外兩個社群明顯不如想像中開放,就是sina blog社群及高登社群。領教過sina blog那邊的一些討論質素,真的不敢恭維。

    聯署對決

    事件發生後,先有不同的聯署支持學生,包括不少中大校友及學者,最多人加入的一個有七百六十人。然後,出現了一個要求學生認錯的聯署,人數共三千八百人。(不提供連結,因我真的不想為這聯署作宣傳)。當然,聯署當中有多少水份,很難說。不過,始終引起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就是聯署的作用是什麼。

    道德反思x大學之理念

    這之事件唯一的好處,是迫使大眾思想一下什麼是道德、不雅、淫褻。開放的人需想一想為什麼另一部份人會如此大反應。感到不安的人也許應該想一想為什麼有一班人,當中包括學者、文化人和部份一些知名文人,會接受到這些東西。各方陳述過的大量理據,有心討論的人,都極之應該仔細思考分析,才作討論,而不是亂扣帽子,擺出一副正邪不兩立的姿勢。

    今次事件,也正好讓大眾思想一下大學應該是怎樣的。早前科大小學化,成為笑柄,今次學生的激進,衝擊了社會的接受程度,也好讓社會大眾想想大學生開放、激進、天真的價值在哪。

    又關教會和明光社事?

    部份陰謀論者將矛頭指向了明光社及其盟友教會及道德團體。這很明顯對討論問題沒有幫助,反而落人口實。

    有人把聖經中有關性和暴力的地方列出,向審裁處投訴。這種離教者/反教會者乘機抽水的做法,只會....加深支持反對兩方的怨恨,把中間人趕向另一方。

    法治社會

    審裁處的判決理據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要到上訴的時候,才會有開放的審裁程序,那時候,也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全香港來一次全民教育,究竟什麼是不雅。

    學生有可能面對刑事起訴。法院的審訊程序肯定會比審裁處的更嚴謹,而證據和理據更全面。又是一次全民教育。當然,沒有人希望見到學生被送上犯人欄。

    香港,至少是個法治社會。香港的法治精神的精要所在就是人會犯錯,所以才有上訴制度,以及判案必須跟隨嚴謹的證據和法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