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13, 2011

  • 關於教科書問題的少許意見

     

    多位教育界同工已經出手,我可以說的不多了,就簡短地說幾句吧。

     

    分拆教材效用不大

    其實教科書貴跟分不分拆教材有什麼關係呢?這一點我想來想去也想不通。教師用書、試題庫、多媒體教材,這些東西的成本有限,而且每間學校會買的數量也有限,買了一次便幾年不會再買。我可以肯定的說,就算書商肯把教材分拆出來賣給學校,對於學生版教科書的售價也不會有大改變。

    早前有報導說有出版社「借」昂貴的電子白板給學校用,或者贊助學校活動,這些跟教材無關的利益,是條例規範不足的問題,不是送不送教材的問題。

     

    校本教材完全取代教科書是脫離現實

    至於有沒有可能由學校自行製作教材,令學生不用「捱貴書」?老老實實,提議完全由校本教材取代教科書的朋友,把教育看得太容易了。

    教科書這東西,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為什麼?因為教科書有幾個功能和優勢是不能輕易取代的。

    首先,教科書的作者和編審人員,的確是這方面的專家,出版社花費大量人力、時間和資源出版的教科書,就算不是十全十美,也至少比教師自己編寫的齊全。

    另外,出版社的作用,是把編寫教科書的專家集合在一起撰寫教科書,然後數以萬計大量生產。這種規模經濟的效益,絕對不是一間只有一千幾百學生的學校做得到的。

    你可能會說,如果教育當局或者學校能夠集合不同學校的教師之力,一起分享自家製作的教材,那不是可以享有規模經濟的好處嗎?這個建議不是不好,只是現實行不通--政府的政策迫學校之間互相競爭生源,在縮班殺校的陰影之下,不同的學校怎會有興趣和動機分享教材?就算是分享,也逃不過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命運--為了不為他人作嫁衣裳,根本不會有人把最精華的東西拿出來,結果分享的教材質素好極有限。

    其實很多教師本身已經不是依書直說,而是以教科書輔以筆記和工作紙教學的。只是除非是本身有交情,否則很少有是會把自己的筆記拿出來的。

    其實對於學生來說,教科書是重要的學習工具--礙於教學和行政工作繁重,任憑教師如何落力也不可能寫得出一本內容豐富如教科書的教材出來。一本資料豐富的教科書,對於肯花時間鑽研的學生來說,是很有用的增益知識的工具。此外,其實對於學生來說,教科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作為一個清楚的指標,讓他們知道官方的課程範圍是什麼,對這個範圍較為權威的演繹是什麼等等。

    很多講求學術權威性的學科如數學、經濟、物理、化學等的教科書不論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有指導作用的,出版社找來大學教授或者資深教師做顧問,這對於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都是有用的。某某教授或者有名望的老師有份的教科書是不是特別可信?是不是訴諸權威?我只能說,不只學生,其實教師也能從他們寫的東西有所得著。

     

    教科書昂貴,但...

    教科書是不是太貴?的確是很貴。而且有可能出現agency problem - 由教師代家長和學生選書,結果選的書就是最豐富而不是最便宜的書。這個真的沒有辦法,最平宜的教科書真的未必最好。而老老實實,一些寫得好的教科書,是真的值那個價錢的。還記得以前唸A-level時一本英國出版的地理教科書,不在學校書單之中,但實在寫得好,所以同學們還是願意花很貴的價錢去買。一本優秀的教科書,的確是貴也值得買的。

    那麼,香港的教科書價格「問題」應如何「解決」呢?其實這個問題根本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出版社行業因為市場本身的特質形成了寡頭壟斷--即是每科教科書只有三兩個贏家。教科書的開發成本一點也不低,通常只有具規模的能承受得起書賣得不好或者送檢不順利的風險。

    此外,學生人數一直下降令教科書出版市場一直萎縮,出版社數目在十幾年間由四五十間減至十間左右,汰弱留強的結果是幾間大出版社控制了大部份市場,這種寡頭壟斷市場的本質就是主要競爭者之間的訂價不會有大減的可能,就好像電訊、超市等市場,業者之間有默契不會進行減價戰,況且選書的是學校,他們對於教科書的價格敏感度肯定是低的。

    除了寡頭壟斷因素,香港的教科書比其他地區(例如台灣)費是因為香港市場太小。出版教科書的特質是固定成本(例如編輯、研究和租金等)佔九成,可變成本(印刷費)只佔一成,即是花了很高的成本編好一本書之後,印刷每本書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換句話說,就是印得愈多,平均成本愈低,香港市場比台灣小幾十倍(更不要說物價水平更低,市場更大的內地),書價不可能比台灣平。

    消委會說香港的教科書比新加坡貴一倍,新加坡人口比香港少,而且生活開支水平(不計房屋)比香港高,為什麼教科書還是比香港的平宜?這是因為新加坡的教科書是政府中央招標的,這代表全新加坡的學生每科只會用一兩間出版社的教科書。如果我們想追隨新加坡的做法,便要問自己是否想政府官僚能夠完全控制教科書內容了。

     

    疑似可行的解決方法

    說到這裡,我的結論是香港的教科書市場本身的特質是教科書昂貴的原因,強制分拆教材出售的作用十分有限,要求學校自行研發教材的建議現實上不可能。如果要用政府有形次手壓低書價,我們可考慮幾個做法:

    • 由政府中央招標,但從此讓教育官僚控制教科書意識形態。
    • 由政府撥款吸引大學、智庫,或者學校本身出版教材,以低價提供給學生,令市場對教科書的依賴減少。不過問題是拿公帑製作的教材的水準是否會好得過在市場激烈競爭之下出版的教科書?(我見過好些公家出品的教材,水準真的不及私營出版社)
    • 訂立出版競爭法,嚴格限制出版社聯手訂價行為。可是這是非常之難舉證的,正如將來真的有競爭法之後,要控告惠X和百X聯手訂價一樣難。
    • 實施利潤管制,規定出版社的利潤水平。這個建議如果真的實行的話,教育局官僚人數將會倍增,而且比教科書更有「暴利」、影響面更廣的公用事業不管,只管教科書實在有欠公允。

     

     

    書券制--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其實這幾年香港政府對於影響民生的必須品是有不同形式的保貼的。如果政府認為教科書貴到影響民生的話,可考慮實施「書券制」,放寬書簿津貼的入息限制,甚至不設限制按人頭派發教科書券,減輕家長負擔。這本質上跟政府替市民教電費或者向長者提供醫療券本質一樣,都是資助市民向牟利機構購買必須品。如果替市民交電費和派發醫療券在理念上可行而社會是接受的話,則教科書券也應該在考慮之列。當然,有人會說這等於鼓勵出版社繼續「謀取暴利」,如果是的話,那麼醫療券算不算鼓勵私家醫生謀取暴利呢?

     

     

    延伸閱讀:

    答看倌問之教科書 (fongyun)

    有關教科書問題的幾點意見 (tommyjonk)

    書商食死貓——教科書共謀者的自白 (《明報》周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