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12

  • 梁振英vs黃子華vs梁振英

    回帶:特首選舉論壇

     

    1. 黃子華坐時光機回應: 

     

    2. 梁振英自己坐時光機回應: 

     

  • [三師會] 由人情到結婚這回事

    (本集嘉賓:史兄、Adrian)

    應該付多少人情?/結婚的意義/買樓與結婚/結婚=洗錢?

    我們在節目中說過,如果觀看次數過萬,便會邀請女嘉賓。

     

     

     

    延伸閱讀:

    史兄 紅事二三事:人情計算方程式 (含不雅用語,恕不提供連結) 

    kursk: 經濟學家: 為什麼人會結婚?

     

    延伸收看:

    三師會– 婚紗背後的通識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 [三師會] 強積金、強迫金?

    (嘉賓: 史兄、Adrian)

    本集簡介:強積金的問題所在。

    延伸閱讀:

    強積金蝕錢貼圖區

    朱門酒肉臭,路有死N無| .kurskhk.net

    BY THE PEOPLE 

    教員室字| johncoal

    (本節目為個人意見節目,雖然我們盡量以客觀角度討論,但內容或許仍有滲透我們本身喜惡立場的地方。敬請留意)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 梁振英你仲有咩誠信可言?

    唔好意思,火滾就會用口語寫文。請見諒。

    梁振英終於肯交代僭建同誠信問題,不過係同中學生用whatsapp講分手一樣,書面講就算,唔夠膽面對傳媒同公眾。

    睇完呢份聲明,不難發現問題根本冇解決到。

    成交前三日,對方先至改terms,表明唔擔保冇僭建,梁振英都照成交。好,我當你梁振英真係咁鍾意間屋,鍾意到明知個單位唔保證冇僭建、就算個Title可能因為僭建物而有問題都照買*,咁之後呢?

     

    「朋友」建築測量師?

    第1頁第5點提到「一位建築測量師朋友查過。我是根據當時的認知如實告知,沒有任何壓力、也沒有任何需要揑造。我想重申,買入物業的是我本人,我不想牽連任何其他人,包括有關的專業人士,這件事的責任由我本人一人承擔。」

    你個「建築測量師朋友」唔係你梁振英話唔開名就得。你唔開名即係死無對證,甚至有冇呢個建築測量師都冇得查證。你話你個朋友義務幫你睇,睇完你就信到十足,你同佢之間冇contractual relationship,你憑咩會信佢會好似幫客人睇則睇得咁仔細?

    另外,你個「建築測量師朋友」而家係專業疏忽,你唔追究佢,唔開佢名,「害」到你俾人質疑誠信有問題,呢個就唔係你一個人話承擔就得,因為呢個係涉及特首選舉嘅誠信問題,係一個公眾利益嘅問題。至少你個唔知存唔存在嘅建築測量師朋友必須出嚟面對公眾。如果唔係就應該用立法會特權法傳召佢。

    你唔開名,市民就有合理理由懷疑你係講大話,用個唔知存唔存在嘅人做擋箭牌。

     

    自爆密室大話

    2012年3月,選舉辯論嘅時候,梁振英咁樣攻擊唐英年:

    「你僭建唔係單純僭建問題,你係公開向市民講大話、隱瞞!」

    到2012年6月,佢自己俾人踢爆有僭建,佢就話係「無心之失」?

    究竟梁振英選特首嘅時候有冇講大話,佢呢份聲明已經說明一切:

    根據13頁第45至46點,梁振英聲稱佢一路都唔知地牢多咗個淋浴室同桑拿房,直至佢響2011年11月「發現」發現洗衣房、部份儲物室和工人房係非法擴建,於是就搵磚封咗佢就算,冇打算復原或者向屋宇署申報,因為「當時並無任何人查詢我家中僭建問題,我當時並不知道有其他問題」。

    2011年5月,政府高官連橫被揭發有僭建嘅時候,記者問佢有冇僭建,佢口口聲聲話專業人士睇過話冇#。跟住到佢要選特首,佢肯定知道唐英年其中一隻痛腳就係地牢僭建,於是2011年11月嘅時候就拆咗同封住地牢有問題嘅部份,好似無線劇集藏屍咁。唔出聲,又唔申報,搏你地睇唔到。

    2012年2月,唐宮事件發生之後,記者問佢有冇僭建,就話有律師同建築師睇過冇僭建。咁2011年11月發現嘅唔係僭建係咩?好明顯呢個係梁振英嘅「語言偽術」--封咗嘅就唔係僭建??

    呢個時候一定有人出嚟話呢啲屋僭建好常見、有時就算專業人士都會睇漏。不過,不論係梁振英個「朋友建築測量師」,定係之後個建築師,同你梁振英睇則嘅時候都見唔到個地牢非法改裝同擴建?唔係掛?

    成件事更合理嘅解釋係,好多呢啲屋內攏都係僭建到七彩,因為屋宇署嘅飛機相影唔到,所以所有人都大安旨意唔理。梁振英有所謂專業人士同佢睇,點會睇唔到,不過明知有僭建都唔理,因為冇人會睇到。向屋宇署申請都淨係申請戶外嘅改建,因為戶外容易睇得到。

    因為地底嘅僭建睇唔到,所以佢響2011年5月同記者話冇僭建。就算佢2011年11月「發現」有僭建之後,到2012年2月都唔單止對記者講大話,仲厚顏到響電視上面指責唐英年「僭建唔係單純僭建問題」、「公開向市民講大話、隱瞞」。

    淨係從佢呢份聲明,已經肯定佢選舉嘅時候一路大話連篇,厚顏無恥至極。試問咁嘅人有咩資格做特首?

     

    聲明全文: http://www.ceo.gov.hk/pdf/CE_Statement.pdf

     

     

    * 有關個物業冇Good title嘅問題,可參閱林忌嘅專業解說

    測量師不懂僭建,梁振英誠信破產(灰記客)

    一城之首,竊國者侯 (kursk)

  • 網上輿論戰-勝利不屬於政府

     

    今天才監察網上民意?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強監察網上輿論,更必須參與輿論戰鼓動民意,因香港是選舉政治的社會,政府如果保持中立,就只有「捱打」。

    邵善波表示,留意到網絡對公共政策的影響愈來愈大,因此中策組日後做民意調查,會從個人網誌、網上報紙、社交網站及討論區,了解民意。" (頭條日報 18-11-2012

    讀這段報導,感覺互聯網彷彿是上個月才出現似的。

    其實政府新聞處一直有監察主流傳媒,包括報章、雜誌、電視台節目、電台節目等,每天早上都會有簡報發給官員和高級公務員。邵善波所講的「監察網上民意,透過監察網誌、facebook、討論區等,歸納輿論動態」,可能是指會做類似新聞處那種網上輿論簡報。如果要分析的話,應該還要看網站流量、關鍵字搜索排名,還有各社交網絡平台上的趨勢量化數據等。

    我有一點覺得奇怪,就是這種工作怎樣會今天才說要做?由2009年有網民在Facebook group號召示威倒曾開始,到2010年反高鐵運動,到2011至12年反國民教育運動,難道政府沒有專責研究網上動員的單位嗎?據我所知是有的,而且是一直有向民間收風的,不過不知是不是領導層對網絡趨勢視而不見,所以對網絡民情好像毫不掌握似的。

    兩年前特首辦騁請了新民黨陳岳鵬當特別助理,他的其中一個工作不就是與新媒體有關的策略嗎?特首辦的Facebook page和微博,也是在那時候出現的(那Facebook page自梁振英上台後就不見了)。除了那條劣評如潮的"MC Jin x 曾蔭權宣傳片"和特首辦Facebook page之外,似乎與新媒體有關的東西都未得到過重視,直至反國民教育運動令政府焦頭爛額為止--那時候他們才發現原來網絡世界已經有能力影響實體世界。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說句,各位bloggers、改圖改歌專家、網路倡議者、鍵盤戰士,你們做的東西政府終於會看了

     

    網上輿論戰可怎樣打?

    邵善波說要打輿論戰,單以網上世界的輿論戰而言,他們可以怎樣打?

    1.明戰:

    主動發佈消息,當中可以有新聞發報,也可能有柔性訊息,配合友好討論區、建制團體支持者、受薪打手不斷在網上分享,做到置頂曝光效果。

    • 利用銀彈政策,在Facebook、Youtube等地方買位,增加資訊曝光率。
    • 邀請學者及意見領袖,為政府撰寫政策意見,在網上發佈。這一項,曾蔭權政府曾經做過。

    2.暗戰:

    基本上現在已經有,不過似乎負責的單位不是政府,而是某維穩單位。暗戰包括:

    • 各大討論區的管理層及版主的合作,人為地令異見者被消音或者因為感覺冇癮而離開。
    • 有組織地動用打手和建制團體支持者扮演五毛黨,發佈分散視線和小罵大幫忙的帖子及回應。
    • 在不受本地維穩單位控制的平台如Facebook,有組織地動員大規模舉報,務求令不受歡迎的意見領袖帳戶被停權。
    • 利用網絡平台發佈抹黑訊息,這一招通常在選舉期間比較常見。
    • 以駭客手段攻擊不受他們歡迎的獨立網站,例如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投票系統、輔仁媒體曾被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而癱瘓。

    3.諜戰:

    這是最防不勝防,也是最危險的一著。筆者沒有任何資料,不想胡亂猜測,只是想提出這一策略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是策動扣帽子式的論戰。被策反者或者潛伏者當然不是來自愛港力、香港青年關愛協會這些下三流組織,而是敵我難分的網絡意見領袖。現時不同的抗爭組織和較有知名度的網上圈子不時會互相指責對方被收買,就是這種潛伏恐懼思維的產物。

    4.白色恐怖:

    • 輕度的白色恐怖是以一些比較容易收緊 的法例限制網上言論自由,例如二次創作刑事化、收緊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 例以限制常有粗口的網台等。
    • 進一級的白色恐怖是23條立法,禁制所 謂涉及國家安全的資訊發放,例如政治局內情、國家政策、法輪功、民族自決,甚至香港自治等,造成寒蟬效應。
    • 最嚴重的白色恐怖是重開政治部,給異見者開file,威脅他們收聲或者轉向。在現時的政治氣氛下,這個擔憂可不是空穴來風。

     

    政府難敵人本運算的資訊力

    既然中央政策組明刀明槍說要打「網上輿論戰」,各位網絡上活躍的異見者也需有個心理準備。整體來說,除非上述的白色恐怖全面成真,否則以現在特區政府及維穩單位的思維和能力,不見得可以惡得出什麼樣子。原因很簡單,大家見中國大陸就算有防火長城、網管比《1984》的老大哥更無處不在、發帖者隨時被喝茶甚至坐監、所有牆內網站都被嚴密控制,上面的討論區和微博上還不是常常起哄發酵?

    香港沒有防火長城、境內外網站都不受政府控制、發表言論不會被喝茶,政府根本不能以恐怖手段控制網上輿論。況且,即使維穩單位能夠收編大部份討論區管理層,卻收編不到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外國平台。在這些不受他們控制的平台上,他們的輿論戰就難打得多了。

    對於政府來說,互聯網最令他們頭痛的地方是,那裡有大量利用自己時間製作文字、圖象、影音來提出訴求的鍵盤界人士,更有數以十萬人每天在Facebook上「讚好」和分享這些訊息的網民,這些訊息不斷發酵,配合天時地利的話,久不久便有一個議題到達引爆點(tipping point)。可笑的是,政府往往是在引爆之後才發現,甚至是在引爆之後還企硬。

    在香港這個開放社會,政府和維穩單位能否對抗這種數以十萬計網民的互動產生的輿論?似乎不大可能,這種以無數網民互動產生的訊息量和主流民意,是「人本運算」(human-based computation*)一個例子。所謂人本運算,是指大量人類用戶不斷互動而產生的訊息進化(evolution)過程。如果參與的人數足夠多的話,便會產生一種有機的、難以逆轉的訊息力,簡單的例子有Facebook以分享和讚好數量造成的風潮--例如反對政府政策的輿論和$500人情事件發酵。而因為社交媒體上不同的圈子的互動,是靠不同力度的弱連結(weak link,即是某程度上的互相認識)的,所以即使政府找得到大量友好團體和打手,因為他們跟主流社會沒有弱連結,他們也不能影響網上的主流民意。

     

    結論

    除非香港政府或西環能把Facebook和Youtube買下,否則單靠上述的明戰和暗戰,甚至諜戰策略,以現在梁振英及他的團隊的誠信和能力,很難取得市民信任,更不可能打得贏網上輿論戰。須知道打輿論戰的基本條件,不是技術、更不是財力,而是取信於民和政策思維合理性,這兩方面都是梁振英及其極左團隊欠奉的。

    政府贏不了網上輿論戰的大前提是白色恐怖沒有實現。換句話說,政府任何有意收緊言論自由的做法都必須以最高敏感度看待,否則當法網結成之日,便是白色恐怖臨到之期。

    作為blogger,我不肯定我有沒有被監察。如果有的話,我奉各位領導一句,唔該交待清楚僭建講大話、偷步賣樓、賣樓回佣、經營劏房講大話、酒後駕駛、會計師公會利益衝突問題先再講輿論戰吧。

     


    (圖片來源網站

     

    * 維基英文條目:

    Human-based computation

     

  • 亞視曲線支持引入競爭

    (圖:第231集《微播天下》截圖(10:30起):http://youtu.be/EE9PUhmMLFI)

     

    上次亞視直播自導自演的「關注香港未來,反對濫發牌照」集會,以公眾大氣電波作其政治宣傳工具,港人看傻了眼,結果有數以千計市民向廣管局投訴。根據《電視通用業務守則一節目標準》,電視台必須確保有關香港公共政策的節目環節,能夠恰當地持平。亞視的做法幾乎肯定是違反守則。

    不過,亞視似乎要證明他們的台格低處未算低,於是在其資訊節目《微播天下》再獻新猷。

    《微播天下》在227集讚揚上述集會之後,竟然接連四集(228-231集)攻擊王維基,而在最新一集(231集),更以CG把王維基描繪成一隻魔鬼,極盡化之能事。該集更預告,會在未來一星期以「維基解密」繼續攻擊王維基。

    電視台連續兩星期在資訊節目指名道姓攻擊一個人,在香港電視史上可謂史無前例。這做法肯定是濫用大氣電波、公器私用,再一次挑戰香港人的底線。

    有人可能會問,一些報紙也會公器私用攻擊對手,為什麼亞視不可以?那是因為電視廣播的大氣電波是寶貴的公共財產,所以政府有嚴格規定電視台使用的時候符合公眾利益。

    情況有點像政府批出隧道專營權,就需要確保隧道能方便大眾一樣。如果隧道經營商把隧道公器私用,在裡面攬燒烤場,政府也應該介入以確保公眾利益一樣。你可能會說隧道燒烤很荒謬,但其實亞視現在的所作所為也好不到哪裡去。

    其實亞視的低水平的動作,正正說明了引入競爭的重要性。亞視本身的操守和節目質素已經去到不堪入目的水平,如果引入競爭,讓觀眾有多一個選擇,而在競爭之下,亞視也會面對改革的壓力,這是合乎公眾利益的。

    亞視的抗辯邏輯是,如果多發牌照,便會引發惡性競爭,也可能會導致有電視台倒閉。這邏輯就好像有一家餐廳提供的食物又難食、又會食壞人,所以沒有生意,然後他們厚顏到去反對食環署發牌給其他餐廳一樣。當然,署方和餐廳背後是同一個老闆是公開的秘密。不想發牌的幕後老闆是誰,大家心裡有數。

    現在的亞視,只是不停地重播「感動香港」和那些質素不佳的清談節目,加上他們的ATV焦點那些文匯大公式評論,為什麼不可以引入競爭,讓觀眾有其他選擇?沒有人保證新的經營者一定會超水準,但比起亞視,應該不能再差吧。

     

     

    如對電視節目內容有不滿,可按以下連結投訴:

    電視或電台廣播投訴表格

     

  • 中共換屆,領導世界

    嘩!好勁呀!領導世界呀!

    終極自瀆/舔鞋。

     

  • [三師會]又係亞視嚟嘅?

    濫發免費電視牌照?/支持mode vs 反對mode/狠批亞視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 IFTTT 測試2

    IFTTT 測試 2

  • IFTTT測試

    IFTT同步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