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義海豪情》(下稱《義》)的劇情評論文章,Tommy大大已說得很完整了(詳見《論義海豪情的幾個根本問題》),小弟看了不足十集,主要是因為頂唔順其亂來的考據,所以間中看看他們又有什麼亂寫的情節。小弟在這邊只補充少許其他感想。
《義》在道具方面的無知和亂來,已經說過了。很多人說,劇集好看就得,不用太著重細節考據。好了,那些用時光機運回1930年代的汽車和PTU頭盔算了,那麼歷史呢?
簡單來說,整套劇是去歷史、去政治,甚至是去社會陰暗面的,一切都回歸無線師奶劇的格局。
去歷史:大東亞共榮萬歲
根據史書,日本入侵廣州之後,糧食及物資嚴重短缺,日軍及汪偽政權高壓統治,廣州民不聊生。可是劇中的廣州平民,餐餐有白米飯食,還可以上茶樓大魚大肉,而日本鬼子也是講道理的,甚至有不少好人,似乎日治時期的生活不比之前差。此外,劇中完全不見任何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的存在證據。
去政治:沒有國民政府、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
劇中前半部雖有提過國民政府,但所有政府機關完全不見有中華民國旗,甚至連國父畫像也不見影,這些明明都是當時的政府辦公室的標準陳設... 到了二戰結束,內戰席捲全國,但劇中的人物開口埋口都是說「新政府」和「而家個政府」,「共產黨」三個字完全沒提過,本來國共內戰是劇中一個重要的轉折位,可是完全「去政治化」了。新中國成立不是大喜事嗎?那是《建國大業》啊。
在結局前幾幕,劇中配角們提過他們的生活「慘」,那是當然的,劉醒的手足們都是國民黨軍公人員,反右和文革的時候肯定被鬥得死去活來,而包租婆是地主,也不能幸免。他們都活過來,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當時廣州是比較上沒那麼「革命」的地方,他們可能只是捱批而已。
去社會陰暗面:黑社會唔似黑社會、漢奸唔似漢奸
《義》裡面的黑社會跟日本皇軍一樣,基本上也是好人。所謂的撈偏,好像沒有做過什麼壞事(頭幾集比較似黑社會,後來則愈來愈似保良局)。他們在日治時期當上了不折不扣的漢奸,理論上抗戰勝利後根據當時的《處理漢奸條例》,跟日本人合作開煙館不算漢奸的話,沒有人是漢奸了。實際上,當時跟汪偽廣州政權勾結賣鴉片的巨商都被國民政府列為漢奸。
無線教育觀眾還是順應觀眾?
其實寫這些東西不是無聊,也不是想表現得像歷史御宅族,而是要指出TVB一貫以來,處理大部份有歷史背景的劇集時,都是「去歷史」、「去政治」的。
有說無線可能不敢在劇集提及國民黨的東西,這不大可能,因為在國內的電視劇和電影,那早不是禁忌了,而關於共產黨建國,更加是政治正確的題材。無線把劇集「去歷史」、「去政治」,相信是因為這樣比較吸引一般觀眾,換句話說,是無線當觀眾都是娛樂至死和對歷史政治無知的。以媒體理論來說,其實無線作為壟斷市場的大台,他們的去政治化的處理劇集手法,很可能起了「教育」觀眾害怕政治的效果,這其實是與1967年代港英政府與電視台只談風月民生議題的「默契」一脈相承。香港人什麼也覺得「政治化」的犬儒思想的強化,無線功不可沒。

題外話:
看了十集八集,印象中《義》曾經向以下作品致敬:
《太極旗飄揚》(第一集掘骨頭)、
《舒特拉的名單》(救人離開淪陷區、最後D人番黎佢個喪禮)、
《大時代》(又係響飛鵝山壽終正寢)、
《色戒》(陳法拉闢室除衫,個軍官坐響梳化度睇)、
《集結號》(俾人救咗入解放軍醫院,然後打韓戰立咗功)。
大家仲記得有既話請接落去。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