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06

  • 妹妹的三段文字

    (一)

    假設有好朋友 A、B、C、D 君。

    一名女子,首先和 A 拍拖。

    分手後不久,便和 B 一起。

    和 B 分手後,不久又和 C 拍拖。

    和 C 甩拖後,和 D 拍拖去。

    和 D 的結局不詳。

    友人稱之為 recycling。

    ----------------------

    Mutual-recycling我也見過.... 緣來緣去,子非魚也。


    (二)

    友人說,一看就知道你家是典型重男輕女的家庭。

    聽得我心都實了。

    眼淚在眼眶打滾。

    這一刻,我想起很多年前爸媽對我說的一句話︰

    如果家中環境不許可,我們一定供哥哥讀上去,男人始終要養妻活兒。

    那一刻,我就是知道我要很努力很努力.......否則,我一定沒書讀。

    那時,爸媽說的,很理所當然。

    此時,我問自己,他們說的話,是真的嗎?

    ----------------------
    不是真的。至少妹妹從未被爸爸打到七彩。當時我幾乎每個月都有這樣的招呼,還有媽媽神經質的痛罵和刻意冷待。以現今標準,那時我身上的瘀傷足以令爸爸上幾次法庭。其實,被打、罵和刻意冷待,每天都帶來無限的恐懼。

    其實,那時候我知道我倆都會考上香港大學(小時候長輩眼中唯一的大學),媽媽說港大學生可以問政府申請生活費,所以我們不會有誰沒有書讀,所以沒有想過供誰讀書的問題。想不到他們那句說話會令你這麼痛心。

    其實,老豆和媽咪花在我們身上的血汗錢幾乎是相等的。

    (三)

    出席哥哥的生日會,最後竟和他的朋友們 ( 也是我的朋友吧 ) 談了很多。

    談感情,我也不知是什麼令我和我的哥哥成為這樣的一個怪人。是怪人吧?

    ----------------------

    什麼是怪?與主流價值不同者為之怪。這個我和你都不會否認。

    為什麼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怪人?我們的父母明明是白頭到老的正常(甚至是模範)夫妻啊。

    我也想知道。對我而言,我想我小時候對爸媽的恐懼就是答案吧。至於你呢,也許是因為自小見到我的恐懼吧。

  • 「港女」研究

    這是在教主的相片集的screen shot。那個demand and supply圖本來已經攪笑,加上一行美女圖,更耐人尋味。
    [教主原文:港女報告]

    延伸閱讀

    你在哪一邊
    看來困擾不少港男的所謂「港女」問題,根本早已成為全球化課題」

    下了半旗的香港男人
    若要理解所謂港男降格的現實,我們不能不作出歷時性分析」

    得閒飲茶 1
    有關「港女」的網上資訊節錄
    得閒飲茶 2
    「港女與港男的出現, 不過代表拍拖市場上的需求錯配」
    得閒飲茶 3
    「這班三字頭女生走到社會工作, 她們基本上已形成一種幾根深柢固的預期, 女生是要男生追的」

    老媽罵誌
    她快三十歲了,具備所有三十歲女人的特質....

    男人,真賤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香港的女士們就很喜愛和經常用cheap這個字來形容某些男生的外表、性格、行為、修養及其價值觀

  • 我在哪一邊?

    讀過tommy兄的「你在哪一邊」,一邊是愛情中的現實,一邊是愛情中的理想。我想了三秒。

    我肯定是在中間的。

    不知初中哪一年得出一個奇怪的理論,就是讀唔到書唔可以「溝女」。如此,我不停提醒自己努力讀書,可是一方面掛住讀書,又追不到女仔。

    這個奇怪的理論一直伴在我身邊,後來改成「冇事業唔可以追女仔,唔可以餓死老婆瘟臭屋」。

    事實上,沒有事業,很難挺得起胸膛發展任何關係。

    像第一個廣告中的全知賢說,吃好吃的東西,看好看的東西,誰不想。

    可是,我們又像第三個廣告中的池珍熙,不想在物質上被綑綁。

    有時候,努力工作,又會虧欠了對方。想起,心裡酸溜溜的。

    有時候,會憎自己總是詞不達意。

    ====
    後記:
    友人說我有時間寫blog寫xanga,不如多花時間在女友身上。我必須在這裡嚴正聲明,我寫文好快,寫一篇這種長度的文章,也不過十多分鐘,比看一次高朋滿座還少花時間,況且,我根本不看無線的。

  • 派對如常

    那隻歌唱完又唱,多謝大家「厚愛」。小弟過了一個愉快既晚上。多謝大家。

  • 三師飯局之粥底火鍋

    灣仔大王東街「新九記」,粥底火鍋,牛肉、及第、鯇魚片、黃油雞,灼雞是鮮味雞粥,吃了一輪,加了新粥底,灼魚片便成了魚片粥。三個人吃了兩大沙煲粥,果然是沙煲兄弟。

    今集三師會教育系列的虛擬嘉賓是李局長,話題承接上一集,點評教改內容。同時,當然有三師推介的延伸閱讀。

    第一部份

    powered by ODEO
    第二部份

    powered by ODEO


  • 播弄文字的後果

    就是連以前生日寫的東西也要抹掉。

  • 網絡事(三)-經典戰略遊戲



    你心目中最佳的戰略遊戲是什麼?

    我的選擇是1993年的Clash of Steel (鋼鐵勁旅),這個遊戲的背景是二次大戰的歐洲,最小的單位是軍團(由數個師組成)。

    Clash of Steel所需容量只是1MB左右,抄在一隻1.44MB磁碟上已可以玩。

    現在玩慣數以GB計的戰略遊戲的玩家,可能質疑這隻只有千分之一Size的遊戲可以有多好玩。

    Clash of Steel正好證明了好Game,1MB就夠。它的Scenarios(按歷史預設的故事)、地圖、兵棋種類、ODDS(對戰數學模型)、操作、介面都是一流的。而它的AI,也是合理地聰明的。

    這個Game陪我渡過了會考和A-level (考A-level Econ 和 Geography中間的一天就是幫我減壓的),大學畢業後,在abandonware(即是出品的公司已關門大吉的無版權軟件)網站找到它,又再玩過。它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Scenario也玩過n次,仍然百玩不厭。

    我也是國際組織總幹事

    2001年,我為它開了一個Yahoo! Group [連結],當起站長來,把遊戲檔案、說明書、save games放上去,慢慢地,這個group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大家一起討論不同的戰略和把這個DOS game在Windows運行的技術問題(用DOS模擬器)。現在這個group已經有三百多人。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Yahoo! Group竟可聚集到三百多個愛玩同一隻古董game的人,一些同好還會把自己改良的Scenarios放上去。

    大家討論了很多年如何把這隻DOS game重寫成Windows Game,一直未有實行,直至最近,一位會員真的寫了Windows版的Clash of Steel!!!!! 現在正在測試中[下載頁連結],大家一定要去download來試試啊!(不過如果你從未玩過,可能要花點時間研讀menu)。

    世界真係平到你唔信。

    連結:

    Clash of Steel Yahoo Group - 包括原裝DOS版、原裝版說明書、Save Games、cap圖、軍事地圖、相關網頁連結

    下載網站 - 包括Windows版(beta)、原裝DOS版,以及原裝版說明書

    DOS版Clash of Steel遊戲畫面:

    (1) 1941年德軍打到去庫斯克

    (2) 1942年英德對陣

    (3) 1941德國三個裝甲兵團包圍斯摩陵斯克

  • 狗狗帶來了現代中國


    新聞連結--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330812

    這是北京,但不是1989年,而是2006年11月11日。

    這是一次事先張揚的「非法」示威行動,起因是政府下令捕捉35cm以下的狗隻,愛犬人士以自己的渠道約定11月11日11時正在北京動物園示威。

    正因這是事先張揚的示威,北京警察早已部署好,隨時拉人。到了指定時間,扮成遊人的示威者突然拿出抗議標語,開始示威。一時間,在場的警察想拉人也拉不到。

    這次事件有趣的地方有兩個:

    第一,這次示威跟幾年前發倫攻包圍中南海上訪,或者被收地的鄉鎮農民抗議不同,不是突擊,而是事先張揚的。示威者明知警察已準備就緒,仍然夠膽在他們面前示威。這某程度上反映了胡溫政權對一些不太敏感(例如狗狗)的問題放鬆了手腳。

    可是有第一次,難保沒有第二次,下次可能是愛貓、愛樹,人民發聲發得順口了,再下一次可能是愛「以後為爭取其他正當權益的權益」。

    第二,這次的示威題目不是民主、反貪、反日、反強行收地等生死存亡、大是大非問題,而是「愛狗」。用內地的說法,這是個十分「小資」的議題(不吃狗,而是愛狗!)。這大概反映了我國城市中產階級的興起,他們的生活品味、關注的議題已超越「溫飽」這些「基本」人權問題。

    一旦城市中產階級的需要超越了基本溫飽,又膽敢為他們的需要而走上街,順應他們要求的改革會遠嗎?

    學《萬曆十五年》般從小事件看大歷史的話,這個小事件,背後的含意可一點也不小。

    也許很多年後,會有一本書叫做11月11日11時--狗狗帶來的現代中國》。

  • 三師會Podcast <香港研究> - 教育系&

    [16/11/06節目] 通識教育<香港研究> - 論題1. 教育 (3)

    Picture 

    上半部份


    powered by ODEO

    下半部份


    powered by ODEO

    什麼因素促使政府採取措施改善教育質素?

    這些措施是否可取和有效?

    由學劵制說起, 討論上述兩個問題。

    今集更遨請了曾在13/7/06節目 - 中一收生中大吐苦水的乜太做嘉賓。

    從政府、一般市民、教育界前輩、教育界後輩的角度看教育改革。

    97回歸開始, 教育改革風起雲湧。新仔教師和前輩教師如何面對?

    參考網站, 強烈建議同學和聽眾們收聽下一集之前去看一看:

    鴨仔Flash動畫 - 教育改革對不同人士有什麼意思


    收聽及訂閱全部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