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4, 2007
-
民間知識份子階級的屬性
沛兄撰文慨嘆香港的民間知識份子爭取的所謂公民社會,「只是屬於他們的」公民社會,只屬小資情調。引發沛兄慨嘆的,其實是他觀察到香港博客社群對罷工事件的冷淡。
沛兄口中的這類人,是「受過或正在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共同特徵是喜歡在網上敲文字寫網誌,都喜歡龍應台,或是梁文道,有些思想,在賺錢工作之餘不甘心自己只坑在腥銅臭中,對香港有點火,對社會上的事項比較敏感,支持泛民,支持普選,有自己的政見和立場。」沛兄稱他們為「民間知識份子」。
本來民間知識份子是指龍應台、梁文道、馬家輝等入屋又大聲的知識份子,沛兄把這個概念轉化,用作形容一個七.一遊行和web 2.0興起之後出現的階級*(1)。我大膽說句,敝Blog左邊連結了的九成人屬於這個階級。
就我的觀察,博客群中,關注罷工事件的不算多。沛兄的看法是罷工不符合小資情趣,所謂公民社會其實不是真正的公民社會,而是虛偽、小資的公民社會。
在博客森林遊歷數年,我可以說沛兄口中的這個民間知識份子階級其實有不同的面向,他們大致上相似的,是文化和政治上左傾,經濟上左中右階有。於是我們會見到大部份博客會支持泛民、普選、文物保育、環保等等,但最低工資、工會、社會福利等經濟議題上則有較大分歧,實際上,這個階級在經濟上是中間偏右的。
我們可以說,這個民間知識份子階級,其實很「布波」(布爾喬亞加波希米亞,即是中產又注重文化內涵)。用沛兄的說法,他們很「小資」。
這種經濟上中間偏右的社群,不少是飲自由經濟主義奶水大的,包括中學經公和經濟科、大學的入門級經濟課程、蘋果、壹週、信報、張五常著作、財經書籍、香港成功故事系列書籍、政府宣傳、社會階梯理論等等。
除了飲自由經濟主義奶水,香港人還有一種恐左DNA*(2),這種DNA由上一代逃避共產黨來港開始形成,經歷六七暴動、冷戰恐懼、八的二次方、南韓八十年代的工潮、戴卓爾夫人對付工會、中國開放改革等事件,一點一點累積。恐左DNA,已沈澱在這一代的思想之中,所以他們對工運,尤其是對社會秩序有影響的那種,有很大的戒心,即使不是有戒心,也會認定工運注定敵不過市場力量。
建立公民社會是不是一定包括關心工運?相信沒有人可以把勞動階層從這裡抹走。謀求更大的社會福祉,更是那些所謂知識份子的關注課題。不過,如何做得到,則左中右各有自己的一套計劃。
也許,所謂公民社會,一開始便注定是有階級性的。
後補注解(包括回應大家的留言):
*(1) : 以階級分析理論來說,這裡用「階級」一詞未必最適合,「社群」一字可能比較適合。
*(2) : 「恐左」DNA不單是對中共的恐懼,還包括對經濟左翼思想不是懷疑,就是有很強的無力感。本文的民間知識份子階級中的中間至右翼,就是承繼了這種香港人普遍思想。延伸閱讀:
巧合地梁文道在8月26日的文章<香港良民考之一、二>,談論香港人在保育問題和工潮中的一些迷思。
Comments (18)
分析得幾好 !!!! 我都算關心這次工運, 不過我未受過大學教育, 所以我唔係「民間知識份子」!!! hahahah...
那麼, 對這次工運的立場和看法, 你又如何 ????
容我將留在沛兄那邊的留言轉載一次:
的確,在簽名支持紥鐵佬的時候,我猶豫了一會。
因為,他們的故事,我們並不熟悉。
正如當年韓農的故事,如果沒有媒體的宣傳,我們也未必了解。
雖然不能否認,現時媒體的視角可能有點偏頗,但我深信,總有一些如沛兄的有識之士會挺身而出。
例如早兩天信報陳雲的紥鐵一文便是最佳例子。
真慚愧,紮鐵工我就支持到底,但又無身體力行,先自摑一巴!
無疑, 今次的工潮沒有太多人去關注.....
漠視工運這個問題,不單香港,美國也是如此。美國工會年年收縮,人數節節下降,美國社會對工運早已失去興趣。新科技取締舊行業,一生人轉工數十份,轉行三數次是常理,沒有固定的行業,就生不出有實力的工運來,看看IT行業就知道。寫網誌的多是專業人士,自僱者也有不少,那會有工會去為我們爭取福利呢?還不是自求多福。
工會這個機制,是十八九世紀原始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壓榨工人而產生的反彈。時至今日,勞工法律日處完善下,工會存在已不單純是為了保障工人。建築業是美國少數站得穩的工會。美國建築業人工高,可不是因為工會的實力,而是 Liability,工業意外賠償往往數以百萬美元計,建築公司想降低營運風險,必須利用工會建立穩定的人事網絡及理賠制度,美國工會存在之於資方,是有實際的經濟價值的。旁邊墨西哥雖有大量廉價勞工,建築公司還是一家家向工會投誠,請非工會工人不可。大公司都知道,請墨西哥勞工風險比請工會工人要高得多,怎知道墨佬開工時,會不會突然自殘然後要求賠償呢?
香港情況與美國不同,一河之隔人工低一大截。香港選擇和中國融合,水向低流是定律,是不可能改變的,香港市民願意如美國一樣,接受天價的工業賠償嗎?只會一味爭取工人利益的工會在全球一體化下,只有死路一條。美國汽車工人工會獨大以至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敗落,就是好例子。
我想引用你的文章。可以嗎?
http://www.westca.com/Forums/viewtopic/t=1169.html
2001年的文章
寫blog基本都是小資 / BoBo
一直存在而不能提的字眼就是: "階級",皇后天星都沒到這個層次,所以大家會盡情噴口水,
這個題目是個炸彈,討論越深入,就會越來越左,向長毛的方向發展了。
生活格調品味消閑運動可以隨便扯,扯來扯去最后還是蘋果好吃還是梨子好吃的問題。
政治太沉重,會得罪人,我絕對相信大企業會透過agent bigbrother那些blog的,人們都有self censorship,少提為妙。
在中沛老師那邊的留言:
對我自己來說,工潮開始時我在外地,一開始便無法好好了解事件。
及後,我自己認為,事實太明顯了,扎鐵工人的工資應該提升,但同時面對資方不肯談判,政府的左右為難,我找不到落墨的地方。
我覺得現在建築商會的做法,只不過是打算把工人拖垮。
因為很明顯工運不可能靠大家發善心捐款維持落去。
若然真的如此,則肯定地盤延工的罰款,非常濕碎。
我都想引用呢篇!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2.5 License.
可隨便引用。
工作中,晚一點才回應。
支持紮鐵工!
首先表明立場,我支持紥鐵工,不(完全)認同你的分析。
支持紥鐵工的理據不需多說,我想將重點放於你所說的「民間知識份子階級的屬性」。你這種說法,是對這些所謂「民間知識份子」的一個批評,批評的重點是他們只關注自己身邊合乎小資情趣的事物,至於紥鐵工人的事卻似漠不關心,最少討論較於中大學生報與天星事件都少得多。所以你(或是你引用的沛兄)歸納說,這些人只是「布波」、「小資」,以至虛偽。
我不認同這個說法。我試分幾點說明:
1.先不論是否「階級」,因為這種批評總是可能的,而被批評者總有鞭長莫及之處。例如,所謂「民間知識份子」是被批評的對象,他們被批為小資情趣,未能超越階級障礙關注紥鐵工人的死活,因此他們是虛偽的。好了,我們嘗試擴大「民間知識分子」的內涵,令他們同時關心本地工人的權益。新的批評可以出現,說為甚麼「民間知識份子」只關心香港本土的生活,而漠視中國其他地區工人的存亡,難道香港人就比內地人矜貴?好了,我們再一次擴大「民間知識份子」的內涵,令他們同時關心中國內地的情況。但是新的批評同時出現,說他們為甚麼只關心中國的情況?非洲、南美洲的就不是人,饑荒、天災、政變等等問題,為甚麼不去關心?這是「中國中心主義」。好了,我們又一次擴大「民間知識分子」的內涵,但是仍然受到批評。這次的批評者是動物權益人士,他們批評「民間知識分子」只關心人類,漠視身邊的寵物、動物,甚至以不人道的方式餵飼牠們,當成食物,根本不明白「動物權利」,是「人類中心主義」。
2.例子應該足夠多了。我說的是,這種批評可以無限延長,令得批評沒有意義。關鍵在於,你將過多的責任放於「民間知識份子」這個光環之上。實不相瞞,我不喜歡這個稱呼,也不認同你對這個稱呼背後的預設。最少,我不認為少了blogger評論「紥鐵工人」就是因為他們小資或者虛偽,在自己的本份之外為別人爭取權益,已是難得,現在還要批評這些人為別人的範圍不夠闊大,這就失之苛刻。何況,不評論事件不能成為一項批評。如果說我們有自由發表不同的意見,則我們應該想想我們是否有自由不去發表意見。不去發表,是否就要受到批評?
3.我還有個更強的理由。是「扣帽子」的問題。本人也在你的blog左邊的連結之中,不知道你是否計算我在「民間知識份子」這個階級之中(坦白說,這是否一個階級也有待商榷)。如果你認為是,我會否認;如果不是,沒有問題。為甚麼說是「扣帽子」?因為你先將自己的blog左邊九成人視為「民間知識份子」,而他們未必就真的是「民間知識份子」;再進一步,你將門檻提升至是否關注並評論紥鐵工人,不是的就不是「民間知識份子」,或者說是小資的「民間知識份子」,自私而虛偽。到底你沒有為「民間知識份子」的職責範圍劃定清楚的界線?甚麼時候做得不夠?甚麼時候做得太多?或者,有沒有人有資格可以劃這一條線?
4.「階級」的說法也很脆弱。最少你的行動表明,階級不能決定你的行動。如果真的嚴格根據「階級論」,則我們一切的行為都是由階級所決定,則我們如果出身「民間知識份子」,則無理由現在忽然會支持紥鐵工人,因為他們與我們是不同的階級,而且沒有利益往來。現在多了人支持紥鐵工,又是甚麼道理?
另外,你的文章有少許瑕疵。
-「他們大致上相似的,是文化和政治上左傾」
-「除了飲自由經濟主義奶水,香港人還有一種恐左DNA」
雖然兩段文字說的未必是同一類人,但是應該清楚區分。尤其是「恐左DNA」,改成「恐共DNA」較為正確。要知道「左派」的聲譽在國外其實不太差,而香港的左派只是土共,水平與外國有點距離。
6.為免誤會,說多一句也好。我是無惡意的,只是不認同你的分析。
http://christophertin.com/samples/BabaYetu.mp3 menu BGM?, Civ IV
http://christophertin.com/samples/Coronation.mp3 intro, Civ IV
未必是因為未夠"布波"所以得不到注意,
報上看到紮鐵工人爭取的待遇可是950元/日, 如果算他們一個月有26日工作天的話就是24,700元,
比大部份打工仔的待遇要還好, 難免令人覺得工會在獅子開大口.
反而左派那邊的爭坳令人反感倒是事實
支持alvin lau 所說, 個人關心的興趣在於何處, 因何而關心, 關心到甚麼層次, 關心背後有沒有特殊動機等... 從表面現象的所謂「冷淡」反向推論回去, 只會得出失諸偏頗的假設性結論. 苛刻點說句, 這樣的評論是多餘的.
> 報上看到紮鐵工人爭取的待遇可是950元/日, 如果算他們一個月有26日工作天的話就是24,700元
話雖如此,但也要記得,他們是日薪工人。
唔同我地,個個月有糧出。
好月就 24700,唔好月可以一針都冇。所以拉番勻唔見得好過分。
老實講,加人工既野永遠係討價還價。
好似上次巴士司機果單,老闆肯加多少許,工會都落到台,就肯讓步。
尋日新聞好似話,有人還價到九百一十。其實,我諗各讓一步已經可以。只係當初商會死都唔肯加(「出年先加」唔算加)。
我自認是bobo族﹐也有寫blog的寫慣。不寫罷並不是因為不關心﹐而是因為根本沒有人會有興趣寫“阿媽係女人”的題目。
扎鐵工人罷工爭取加薪﹐試問又那個打工仔不想加人工﹖將心比己﹐當然不會反對扎鐵工人加薪要求﹐那就不能寫文章批評他們。
想篇寫文章支持他們﹐那可以從什麼角度出發去寫呢﹖扎鐵工序組件化和香港建造業減少是外來因素﹐大環境的供求問題導致扎鐵工人人工下跌﹐那可以批評建築商對扎鐵工人不仁嗎﹖好了﹐新聞說判頭克扣工資﹐層層剝削扎鐵工人﹐不過到底如何剝削法呢﹐我們不熟悉建造業的管理﹐想批評也無從批評起。
感性上不能批評工人﹐理性上不能批評建築商﹐又不懂如何批評判頭﹐那批評政府吧。可是這次是民間的勞資糾紛﹐政府隨了叫雙方坐底傾能做的有限。一來不能支持強制復工令﹐二來不能支持政府微管調控私人企業的薪金﹐更加不會有人讚成政府出錢補貼工人。
若只是寫篇喊口號式反對剝削的煽情文章﹐沒有立場沒有推論又放不下知識份子的尊嚴﹐那你說應該寫什麼才好﹖
不寫不說也是一種表態﹐沒有voice out反對扎鐵工人罷工﹐某程度上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試想如果換轉是薪高糧準的公務員罷工要求加人工﹐我們小資階級不嘈到拆天才怪。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