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6, 2011

  • 一個由蘋果標誌的時代

     

    雖然我不是蘋果粉或者蘋果教徒,甚至不是蘋果用戶,但早上七點幾看到新聞說Steve Jobs去了,不知怎的還是有些感觸。

    過去三十幾年間,蘋果電腦的產品總是有其時代意義,那是不容置異的。

     

    蘋果電腦其實跟很多70後朋友一樣大,包括我在內...

     

    還記得幼稚園的時候到一個中產同學的家參加生日會,他家中有一部Apple II,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到電腦。

    Apple II系列開創了個人電腦的先河之後,被IBM PC compatible的機海搶去了市場。

     

    後來,初中的時候,當家中還是用DOS的時候,跟同學跑去會展看電腦展覽(那年代電腦展只有電腦,沒有showgirls的),看到Mac機以mouse操作,美不勝收的GUI(圖像介面),驚嘆原來電腦可以是這樣操作的。

    Mac機的OS走快了一大步,後來Windows 3.1才追上來。當然,後來的世界還是PC+Windows的。

     

    後來,我有了Palm,超喜歡的。不過原來Apple早就出了部Newton,不過失敗了。後來,Palm也失敗了。Palm衰落之後,PDA跟電話結合起來,變了smartphone。

     

    後來,MP3機取代了MD機。不知怎的,後來人人都說iPod正,不再用別的MP3機了。後來,我申請信用卡也拿了一部。拆盒的感覺是,這個什麼iPod,包裝、設計、輕巧程度,完完全全跑贏市面上所有MP3機,那叫State of the Art。

     

    之後,我開始用Windows Mobile手機,那些操控設計真的夠笨拙的。後來看到有一部可以用來打電話的iPod touch,原來叫iPhone。

    就是有了iPhone,把Smartphone這個本來只有executive和geek才用的東西,變成全世界都追捧的隨身必須品...

    有了iPhone,才有Android手機。

    後來,連iPad都有了,當然,接著就有Android平板電腦。

     

    我的平買粗用消費哲學,令我有意識的避開iPhone和iPad,用的是Android。不過就出了部iPhone給太太,因為... 那真的更容易上手、外形真的更美、真的更適合不是geek的太太使用。當然,iPhone已經佔領了女性市場,女人使用iPhone已變成社交生活的一部份...

    不過,對於不習慣Apple邏輯而且急燥的我來說,使用iTunes配合太太的iPhone是一連串的惡夢,那我曾經吐過不少苦水。反而太太似乎適應這些東西問題不大。

    其實,我也用上台價出了一部iPhone,不過是為了平一點的月費,電話就立即拿到先達賣了。 

     

    有了Apple,才有PC,結果電腦成了大部份家庭都有的東西。有了iPhone,才有Android,結果兩者合計佔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Smartphone大行其道。

    我不是想把Steve Jobs捧為先知之類,也不是想分析什麼蘋果哲學,Steve Jobs想出來的東西也不是樣樣成功的,但身為一個跟蘋果一樣大的70後,我真的想說,蘋果的東西,就是一直標誌著這個電腦時代的不同階段。其獨有的潮流、生活、設計觸覺,每每為那個時代的科技產品訂立新標準。

    我們這一代(70及80後),就是見證著電腦和互聯網普及的一代,蘋果作為這個時代的重要部份,其對人們生活改變之鉅大,是值得花一些版面來紀念的。或許一百年後,人們談論到那個電腦或者智能流動裝置開始普及的技術革命年代,就會想起Steve Jobs和Bill Gate,就好像人們想起工業革命就想起瓦特和史提芬遜一樣。

    當然,蘋果電腦的產品和行銷手法對全球消費文化、生產模式的影響,以及蘋果如何表現美國的科技產業文化等議題,是值得探究的。不過那是後話了。

     

    (今天蘋果電腦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