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07

  • Happy Blog Day

    Blog Day 2007

    今天是Blog Day,參與慶祝朋友要貼上面的貼紙[link],並介紹5個Blog。這是我今年的推介:

    Cosine Inn 餘弦棧
    音樂、電影、社會

    for the record
    社會、學問

    史丹筆記 Stanley5's Blog
    享譽多年的電影blog

    閭丘露薇 ROSE GARDEN
    從記者角度看世界

    英文由F字學起
    蕭Sir教英文


    tag: 

  • 成績跟你一世

    會考語文不及格 社工副學士難獲聘  求職被拒或壓價  ( 明報 8月30日)

    【明報專訊】副學士資歷認受性成疑,會考語文科「肥佬」即使取得一紙副學士證書,求職一樣困難重重。

    ============================================

    開學前的一個沉重呼籲--會考成績跟你一世,尤其是語文。

    這就是現實。

    會考語文不及格,某程度上反映了你不適合從事要使用語文的工作,在這個所謂知識型經濟,你要走更多更長更冤枉的路,才能走進事業的起跑點。

    你的智商正常的話,請不要選擇當失敗者。

    一定會有人在comment罵我打擊會考失意的學生。我早一點說出事實,比僱主和院校用拒絕來告訴你,更有建設性。

    這一年,我會用盡我的所能,有耐性地幫助同學你。你要信我。

     

  • 流水帳 - Blog Day, 生日蛋糕紀事

    工作繁忙,繼續流水帳。

    Blog Day

    上年有人發起把8月31日定為Blog Day,取其3108跟Blog字形相近。大家只需要在8月31日在自己的Blog推介另外5個Blog,另外貼上Blog Day的Label就可以。

    這是上年我的推介--史兄、方大、暴民Jacky、刻錄事、Sidekick、Miss Lee。

    Blog Day 2007
    Grab the code

    生日蛋糕紀事

    感謝pretzcorn提供連結,原來還有得看。故事講一個人被女性鄰居誤會是翻人垃圾的變態佬..... [按此連結收看]

     

     

     

     

     

     


    教師涉吞書商折扣

    不少集體訂購的書籍都會有折,如果教師向學生收取正價,卻以折扣價取書,就會出現這個問題。所以呢,同學們,我替你們訂書時會說明是優惠價,有單為證。[新聞連結]

    什麼塑造了我們的世界觀

    John兄問究竟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世界觀,這是他的分析:What had shaped our worldview?

    Comic World

    Tommy兄的Comic World遊記加感想加分析。Part I | Part II

    新同事

    今年來了幾位年青同事,有人說:「喂,你覺唔覺得果兩個新同事好似你呀?」

    多謝晒....  怪不得現在還有人以為我剛畢業。

  • 不能說的秘密

    這幾天不停開會和打字,於是沒有空在這裡寫字。

    昨天因為好奇心,跑去看「不能說的秘密」。

    一邊看,一邊想起文物保育。

    電影的下半部是有趣的,說了結局便不行。連跟哪一套電影有類似的地方也不能說。

  • 沒有政治,便是平凡科幻片

    天外奪命花 (Invasion of Body Snatchers)有四個版本*,分別是1956年、1978年、1993年(Body Snatchers)和2007年,2007年的就是「無恐不入(The Invasion)」。

    不同版本有著不同的政治背景:

    1956年版是麥卡鍚主義年代,美國人對於共產黨滲透的恐懼,造就了麥卡錫委員會迫害懷疑共諜的白色恐怖。那些冒充人類的外星豆莢人,引發觀眾對共產黨的恐懼;可是,那些迫害正常人的假人類,又影射了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

    http://blowyourheadoff.files.wordpress.com/2007/03/invasion-of-the-body-snatchers.jpeg
    1956年版 - 政治背景是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

    1978年版的背景不再是麥卡錫主義,而是越戰和水門事件後的美國。那時候美國整個國家因為水門事件陷入分裂和不信任。那些豆莢人製造不信任,受騙的人類遭殃,沒受騙的人則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誰也不能信任的世界。(順道一提,1978年版的結局,是電影史上其中一個著名的意想不到結局)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www.douban.com/lpic/s2556561.jpg」
    1978年版 - 水門事件引發不信任

    1993年版上畫的時候,可說是美國最太平,最無風無浪的年代。那時候,蘇聯已經解體,美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打敗了伊拉克。電影沒有什麼政治訊息可言,頂多是指出軍隊強調服從,跟豆莢人世界其實很相似。這個版本完全不賣座,被視為接近B級片的作品。


    1993年版 - 票房不理想,時為太平盛世的美國

    2007年版上映的時候,也是沒有重大政治和軍事危機。

    當豆莢人入侵地球的故事沒有政治背景支持的時候,便難以得到觀眾共嗚,也註定不會賣座。這個年代美國人心目中的恐懼,是伊斯蘭教的恐怖份子,可是他們的阿拉伯人樣子很易辨認,不符合外星人滲透的故事。

    今次的版本不是沒有政治訊息的--人類會自相殘殺(片中例子是美國入侵伊拉克、印巴衝突等),如果被外星生物同化了,便會得到和平。不過,這種和平,犧牲了人類的自由意志。

    不過,這個政治訊息跟外星人滲透風馬牛不相及,無力得很,令這個經典故事淪為一齣平凡的科幻片。

    http://www.douban.com/lpic/s2579335.jpg
    2007年版 (The Invasion) - 沒有恐懼,不再引起共嗚

    * 感謝darrengreygrey指正遺漏。

  • 民間知識份子階級的屬性

    沛兄撰文慨嘆香港的民間知識份子爭取的所謂公民社會,「只是屬於他們的」公民社會,只屬小資情調。引發沛兄慨嘆的,其實是他觀察到香港博客社群對罷工事件的冷淡。

    沛兄口中的這類人,是「受過或正在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共同特徵是喜歡在網上敲文字寫網誌,都喜歡龍應台,或是梁文道,有些思想,在賺錢工作之餘不甘心自己只坑在腥銅臭中,對香港有點火,對社會上的事項比較敏感,支持泛民,支持普選,有自己的政見和立場。」沛兄稱他們為「民間知識份子」。

    本來民間知識份子是指龍應台、梁文道、馬家輝等入屋又大聲的知識份子,沛兄把這個概念轉化,用作形容一個七.一遊行和web 2.0興起之後出現的階級*(1)。我大膽說句,敝Blog左邊連結了的九成人屬於這個階級

    就我的觀察,博客群中,關注罷工事件的不算多。沛兄的看法是罷工不符合小資情趣,所謂公民社會其實不是真正的公民社會,而是虛偽、小資的公民社會。

    在博客森林遊歷數年,我可以說沛兄口中的這個民間知識份子階級其實有不同的面向,他們大致上相似的,是文化和政治上左傾,經濟上左中右階有。於是我們會見到大部份博客會支持泛民、普選、文物保育、環保等等,但最低工資、工會、社會福利等經濟議題上則有較大分歧,實際上,這個階級在經濟上是中間偏右的。

    我們可以說,這個民間知識份子階級,其實很「布波」(布爾喬亞加波希米亞,即是中產又注重文化內涵)。用沛兄的說法,他們很「小資」。

    這種經濟上中間偏右的社群,不少是飲自由經濟主義奶水大的,包括中學經公和經濟科、大學的入門級經濟課程、蘋果、壹週、信報、張五常著作、財經書籍、香港成功故事系列書籍、政府宣傳、社會階梯理論等等。

    除了飲自由經濟主義奶水,香港人還有一種恐左DNA*(2),這種DNA由上一代逃避共產黨來港開始形成,經歷六七暴動、冷戰恐懼、八的二次方、南韓八十年代的工潮、戴卓爾夫人對付工會、中國開放改革等事件,一點一點累積。恐左DNA,已沈澱在這一代的思想之中,所以他們對工運,尤其是對社會秩序有影響的那種,有很大的戒心,即使不是有戒心,也會認定工運注定敵不過市場力量。

    建立公民社會是不是一定包括關心工運?相信沒有人可以把勞動階層從這裡抹走。謀求更大的社會福祉,更是那些所謂知識份子的關注課題。不過,如何做得到,則左中右各有自己的一套計劃。

    也許,所謂公民社會,一開始便注定是有階級性的。

    後補注解(包括回應大家的留言):
    *(1) : 以階級分析理論來說,這裡用「階級」一詞未必最適合,「社群」一字可能比較適合。
    *(2) : 「恐左」DNA不單是對中共的恐懼,還包括對經濟左翼思想不是懷疑,就是有很強的無力感。本文的民間知識份子階級中的中間至右翼,就是承繼了這種香港人普遍思想。

    延伸閱讀:
    巧合地梁文道在8月26日的文章<香港良民考之一、二>,談論香港人在保育問題和工潮中的一些迷思。

  • 改篇自陳慧作品的影像作品

    八月的故事 (@四季歌)

    這是香港電台的短版,63分鐘的長版本來在上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公映,不過因版權問題被抽起。長版曾參加2006年東京電影節和台灣的南方電影節,並於後者獲得最佳劇情片獎項。

    看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很像勞斯.萊斯的MV。因為它的靈感就是來自八月的故事,導演也是同一人。

    http://www.rthk.org.hk/rthk/tv/saladdays/mfile_3492_46450_2_l.jpg

    生日蛋糕紀事 (@好味道)

    很可惜香港電台的連結已不在。

  • 流水帳 - H漫、Maid Cafe

    這幾天改寫流水帳。

    在訪客紀錄中找到一位畫H漫並放上自己xanga的網民。因為好奇,所以看了很多頁,他的畫功進步得很快,今時今日應該足夠出同人誌了。(這裡不作連結了,結終是十八禁的東西,我亦不打算追看)

    聽某位大大(身份保密)說銅鑼灣波斯富街,近Time Square那幢大廈開了一間Maid Cafe,不過食物質素和營運水準還是「起步階段」。我不打算去見識,始終那不是我杯茶--到日本旅遊的時候有日本朋友帶過我去一間要輪候一小時的.....。

    已聽了大半年的節目,也是我最喜歡的RTHK節目一分鐘閱讀,主持人是李怡。可以直接聽,也可以收入Podcast聽。

    認識一位網友Carson,他在blog裡寫他的父親參加民安隊的故事。我多口問老豆,原來老豆跟網友的先父是隊友。於是我問老豆拿舊照片scan給網友,這是其中一張。

  • 逃避人性: 噁心、羞恥與法律

    有關性與色情的法律,是否應該基於「何謂令人噁心」的社會風俗習慣?是否重罪犯應該被要求在汽車保險桿上貼上標籤或穿著T恤來昭示他們的罪行?美國最具影 響力的哲學家瑪莎.克雷文.納思邦,在這本震撼人心又精闢的書中,以批判的角度去探討在個人與社會生活中,以及特別是在法律中,羞恥與噁心所扮演的角色。(aNobii書介)

    逃避人性︰噁心、羞恥與法律的圖像     

    到現在我還在思考中大情色版事件,以及明光社、裸體名畫等問題。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另外,早陣子看<戲夢巴黎>(The Dreamers)和<性工作者十日談>,一邊看,一邊想著書中關於「噁心」和「性」的論述。

    雖然只看了大半,還未讀完,還是要推薦。

  • 柏拉圖式性愛 (飯島愛)

    清晨六點半,眼光光。寫寫流水帳吧。

    一些朋友看到我的aNobii書櫃,問飯島愛那本<柏拉圖式性愛>是講什麼的。其實,沒什麼,那是飯島的自傳,很典型的故事--不幸福的童年,少年時交了壞男友,離家出走、吸毒、被侵犯、墮胎、援助交際、整容、自殺未遂,後來到夜總會工作,得到賞識拍AV,引退後做電視節目,還有以往的幾段感情。至於「柏拉圖式性愛」一字,其實跟全書沒有關係,封面上那句耐人尋味的說話,在最後一段出現,跟前文也沒有什麼關係。如果用作會考中文題目,問那句說話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感覺,以及與全書主旨的關係,可用來分辨出Level 5*的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飯島愛說她也不清楚為什麼她會紅透AV界,她說她拍片時不是特別賣力,也沒有怎樣鑽研演技,也沒有什麼上位的決心,總之順風順水,到後來做節目主持,也好像沒有什麼困難。也許,這叫做天份吧。不過,那個景氣的年代,也許就是如此。

    飯島走紅之前的生活,是社會上「墮落」的典型,可是她不知怎的走紅了,甚至成為新女性代表。書中並沒有說她由墮落到上岸中間的心態轉變,也沒有太多「奮鬥」。也許,真的是運氣,抑或是她有一些性格特質或者心理質素令她能夠走出困境?這是書中沒有多說的。

    當然,我們都知道,飯島愛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現實世界還有99%的墮落至不能自拔的少女,正在步向精神或者肉身的死亡。想知道更多的話,我推薦<夜巡老師>一書。

    <夜巡老師>說的都是真人真事,主人翁水谷修老師,每晚都會到紅燈區和三教九流之地,跟那裡的年青人說話,幫助他們,一次他為了救一個得罪了黑社會的男孩,被砌去了手指....

    水谷修老師遇到的例子,大都十足十似<柏拉圖式性愛>裡面墮落時期的飯島愛和她身邊的爛仔,可是這些例子沒有飯島愛般幸運,甚至賠上了生命。

    關係不大的延伸閱讀: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電影<花樣奇緣>的原著,是一部虛構小說,本為老師的女主角的遭遇跟飯島相反,不幸得可怕)

    本來想寫流水帳,卒之又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