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也不能隨口說反對。作為一個支持保護灣仔市集的居民,我一直有旁聽不同的咨詢會及閱讀有關文件,也有發表過意見,如果最終市集還是難逃劫數的話,我不會袖手旁觀.... 以下是我的意見。
政府說:
當局認為有必要搬遷位於太原街(南)和交加街(東)的固定攤位小販的原因,主要是因應區內新建住宅及商業樓宇,人口及人流相應增加,道路不敷應用....根據運輸署有關的交通評估分析,認為有必要開放有關路段,使進入太原街(南)的車輛可以作單向行車....駛出皇后大道東(註1)。
如果不開放該些路段行車,根本不能解決有關的交通問題,到時人車爭路的情況會增加意外的風險。同時,減少部分固定攤位小 販的數目亦可提升環境缳生水平,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註2)。
因此,這個是一個平衡各方需求的安排,並已獲得灣仔區議會通過(註3)。[立法會四題:露天市集 (7/3/07)]
我的解讀:
(註1)
新發展項目位處電車、地鐵、小巴、巴士服務極之集中的位置,那裡的新住客根本不會亦不需製造龐大的私家車流量。況且,容許大量車輛進入本來是行人為主的舊街道,會製造更多空氣污染、交通和安全問題。本來貫通發展項目的灣仔道其實已經很暢通,一定可以滿足新物業的汽車流量需求。最大的擠塞其實來自皇后大道東,那根本不是重建計劃的事,就算拆什麼也改變不了。(見下圖)
(註2)
居民?是新建成的所謂豪宅的居民?還是經營攤檔五六十年的居民?抑或在那裡逛街買食送的居民?重建的目的是改善生活質素,解決舊區環境的問題。灣仔市集本身就是灣仔居民生活質素的一部份,政府大可問一問那裡的人,那個市集究竟是不是一個「問題」。
(註3)
根據與上文有關的立法會文件,那是1995年重建計劃刊憲前的區議會。那是十二年前的事,十二年後的今天,立法會文物保育小組反對,民意出現轉向,難道不能再檢討嗎?
圖解:
這是我用Google Map製作的位置圖,從此圖可見政府打算清拆整整半個市集,清拆後市集由十字型,變成L型,轉角位還會有車出入。這樣一來,市集便會面目全非。(向量圖可按此連結)
呼籲:
如果你有空的話,請到那裡走一轉,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你會明白為什麼政府當作問題處理的東西,會有那麼多人要保護。
「灣仔市集關注」在太原街的其中一個檔位擺了一列展板,展示政府方案的問題,以及攤販的生活點滴,很值得一看。
連結:
立法會文物保育小組「與衙前圍村、灣仔街市、太原街和交加街的市集有關的保育事宜的背景資料簡介」(pdf)
「致:文物保護小組委員會有關灣仔太原街交加街遷置事宜」(灣仔市集關注組) (pdf)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