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08

  • 教師關鍵字4 - 避嫌

    相信每一個男教師唸教育文憑和新入職的時候,都會有前輩告知一些事避嫌疑的須知。這些須知,如果不察,小則名譽掃地,大則家破人亡。

    避嫌並非杞人憂天。因為教師和社工、心理治療師、靈性導師,甚至醫生,都是需與受者有較多情感交流的工作者,而受者較容易在情感上依附他們,又或者這些工作者特別容易對受者施以不恰當影響(undue influence),所以特別需要避嫌。教師侵犯學生的悲劇,令我們憤慨之餘,也提醒我們要多加自省。

    小弟心目中的須知如下:

    • 盡量避免身體接觸;
    • 絕對不可單獨約會,尤其在校外;
    • 避免在不張揚的環境單獨約見,如須約見,選擇有人見到的地方;
    • 避免和女學生過從甚密,及過份親暱的說話和舉動;
    • 避免私下通信,包括email和MSN,如必須,盡量補留紀錄;
    • 絕對不可說或做出任何可能引起誤會的事;
    • 如MSN,宜一句起兩句止;
    • 避免特別偏重個別「幫得手」的女學生;
    • 如收到「奇怪」的來信或暗示,應要求對方停止,如有必要,知會輔導組備案。

    有時候,社交場合,不太熟稔的朋友,說到沒有話題的時候,便會問我有沒有見過漂亮的女學生(下刪三百字)。我都會答,「有又點,冇又點,與我何干」。男教師,應該是目中無「人」的,這也是專業修為的一種,就好像醫生看病人一樣。

    前文:
    關鍵字3 - 查簿
    關鍵字2 - 開放日
    關鍵字1 - 改簿

    Johncoal寫的:
    關鍵字 - 家長日

  • 關鍵字大作戰-加價與通脹(1/4


    關鍵字大作戰

    加價與通脹(1/4)

    最近社會加風熾熱,香港似乎又再進入百物騰貴的時代。今次一連四節,為同學們深入淺出地解釋什麼是通脹、以及其成因和影響,還有如何在通脹洪流中自處。

    特別嗚謝:史兄協助審理內容的經濟概念無誤,以及提供意見(雖然沒時間作修繕,不過你的意見會當作導賞發表)。

     
    本節內容:
     
    為什麼會加價?
    什麼是通脹?
    通脹怎樣計算?
     
    建議延伸閱讀:
     
    政府統計處數據,有關「物價」的部份

    下節預告:通脹的成因

  • 坑人食肆 (續)

    早陣子跟友人到深井裕記燒鵝吃晚飯。坐下來,我點了一客例牌燒鵝,伙記很熱情地推介大班兩味,我問會不會太多,他說不會,那是例牌,應該剛剛好。因為放工太疲累,所以不想想太多,便要了,另加一個白飯。心想,上班辛苦,吃好一點吧。

    的確,是剛剛好吃飽。

    埋單。燒鵝例牌、大班兩味例牌、白飯一碗,茶芥兩位,猜猜多少錢?

    同樣問題,我問過曾在陳記燒鵝(裕記旁邊那間)工作的友人,還有吃遍香港的史兄,都猜錯,還差很遠。

    究竟埋單要多少錢?

    星期一晚開估--答案在此

  • 坑人食肆

    深井裕記

    待續....

  • 感情網摘 (18-1-08)

    早上打開subscription list,發現一連幾位網友都在寫感情事。心想,今日咩日子啊?其實,這回事根本就是每日生活的一部份,在blog出現很正常。

    忽然有個奇想,就是如果我專攻愛情網摘,一定有讀者。最重要的是,有客之餘又不用說自己的事。

    我會根據做網摘的慣例,這裡貼的文章一定會連結回原文。太私人的(尤其指名道姓的)、標明不可轉載,、有friends lock,或者是protected post的,一定不會轉載。如果摘了你的文字,而你不想被摘的話,請通知小弟。

    = = = = = = =

    如何衡量愛﹖jerlame )
    你一生中愛過幾多人﹐誰又是你最愛的人﹐你覺得自己心中有數。

    點樣先可以好好地相處 (wonghl )
    似乎, 而家既人都係鐘意d 女仔"順人意" 多d 咁。係咪我會提出下意見,就會唔好?

    路是必須這樣走的 (blackgoldfish )
    其實啊,由好感到期待到在乎想念熱戀是很容易的事,而分手爭執討厭心痛到最後能夠真正放開卻要經過好久好久。

     

  • 不幹實事,求諸術數

    劉皇發提出天水圍改名
    (明報) 01月 17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天水圍是否改名,尊重民意。

    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鄉議局議員劉皇發問及,居民認為天水圍的名字不吉利,被水圍困,政府會否考慮改名,並舉行改名比賽。

    曾蔭權表示,天水圍的名字是由原居民所改的,而劉皇發作為原居民代表,亦提出改名,他們會尊重居民的意願。

    * * * * * * * * *

    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叫做"迷信"。(維基百科)

    一個社區出現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我們可以尋求的解決方法有二:

    1. 研究可被實證推翻的不同因素的影響,從而對症下藥;或者

    2. 嘗試改變一些不知道跟問題有沒有關係,其關係亦不能被實證推翻的東西。

    關於第1點,我們可以研究的是房屋政策、規劃政策、社會福利政策、市政政策的經濟學、社會學,甚至心理學的影響。

    關於第2點,我們可以改名、祈福、祈禱、或者找麥玲玲蘇文峰師傅來改動風水格局。

    問題是,如果要動用公帑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把政府資源花在可驗證效果的事情上,還是其相反?

    一個幾十萬人口的社區要刊憲改名,一闊三大,當中涉及的公帑,可以是數以百萬元。這數百萬元,花在一個不知道可不可信的新名字上,還是花在幫助弱勢社群比較合理?

    香港地名中的「圍」這個字,本身有保護村民,讓其安身立命的意義,什麼時候這個「圍」字會變成被水圍困?真正的圍,是錯誤的政策,不是名字本身。要改,就應該改政策。

    當居民在掙扎求存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花精神公帑來求諸相命批字?我不想說有人迷信,不過真的很想說一句,唔該講一些有意義的說話,不要被覺得你是鄉下佬好不好?

     

    今次真的欣賞曾特首的答案:「天水圍的名字是由原居民所改的」

     

  • 關鍵字大作戰 題目選舉 (3)

    請大家選出下集題目:

    1.數碼廣播
    2.法治社會
    3.加價與通脹

    截票時間:17/1 (星期四) 7:00pm

  • 新豐記前傳-新樂園

    新樂園是莊士敦道上一間茶餐廳的名字。它的電話號碼跟我家的差不多,所以幾乎每天也有人致電我家叫外賣,不勝其煩,索性把跪碼換掉。就是因為那些電話,開始留意這間茶餐廳。

    「新樂園」這個名字很奇怪,有新的,便有舊的。那麼,「舊樂園」在哪裡?想到這裡,便記起了以前在附近的雙囍茶樓下面的華樂園,那是一間在八十年代結束的涼茶舖。華樂園沒有了,是否成了新樂園?當然這是穿鑿附會。

    論價錢和食物,新樂園是一間不錯的茶餐廳,它的咖哩雜菜飯和牛雜麵,更是我的至愛。

    新樂園的特別,不在於價錢和食物,而是人和氣氛。

    那裡的一些女員工很有一種飽經風塵的感覺,她們有的上了年紀,也有幾位青春少艾,她們的衣著、打扮、外表都滲著絲絲的風情,就是她們令這裡跟一般茶餐廳大不同。不要以為她們都在賣弄風情,其實事實剛剛相反,她們並沒有像某些茶餐廳的女侍應一樣,像知客般向獪瑣的食客拋媚眼,她們只是做侍應該做的事。有時候,發生小風波,她們顧不了儀態互相「單打」起來,更令人相信她們沒有特意吸引男顧客。

    新樂園不只有風情,更有江湖味。在那裡不時見到江湖味甚重的顧客,他們大都剛陽十足,一舉手一投足都甚有剎氣,他們來這裡吃飯也許是因為這裡跟他們不謀而合吧。

    有時候會為這個小店想像一些故事-一班在江湖打滾多年的女士,厭倦了跑江湖的生涯,於是合資開了一間茶餐廳,與她們同屋的少女姐妹,也下定決心跟隨,投身這平常百姓的事業,於是造就了這間有情有義的茶餐廳。

    因為這份的「真」和率性,它成了我們最常光顧的食肆,還戲稱它為「黑社會茶餐廳」。後來當政府很努力打擊外圍足球賭博的時候,它竟然把差不多兩米半高的廣告燈箱分給賭博網站的廣告,這令我更相信「黑社會」這別名沒有改錯。

    某年月日,想到那裡吃常餐,發現它的門口擺滿了雜物,原來是法院封舖,把一切值錢的東西變賣,那些被賣的東西,包括食物、桌椅、廚具,甚至已用了一部份的鼓油,還有各式麵包....

    這一切來得那麼突然。也許老闆真的欠了很大筆債,連送新鮮麵包和粉麵來的商號也來不及通知便被封舖了。人生變幻無常,不勝唏噓。好吃的牛雜是未必是永恆的。

    後來新樂園變了另一間江湖味更重的茶餐廳,叫做新豐記,這次輪到裡面的男伙記有江湖味,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寫於 9/7/04 於這裡] 

    後記:看幾年前的文章,總覺得不行。也許是這幾年在xanga的操練的效果吧。

     

    延伸閱讀:

    終於, 第 156 天 (史兄)

     

  • Sex and the City

    資料一:

    九成港女不接受有性無愛
     (明報) 07年09月12日

    【明報專訊】港大一項針對單身女性性態度的調查,於本年7月至8月間,透過電話成功訪問502名年齡介乎18至40歲的單身女性。調查顯示,47%受訪者接受最早有性行為的年齡是18歲,只有3%認為結婚後才可有性行為。

    另外,54%受訪者認為女性一生中可有多於一個性伴侶,60%認為女性一星期內有多於一次性行為才算正常,73%認為在性行為上獲得滿足感對女性重要。不過,九成女性不接受有性無愛,當中只有4%受訪者接受和伴侶之間有性無愛。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女性對性態度日趨開放。

    * * * * * * * *

    資料二:

    香港基督從佔人口比例(2002):
    廣義基督教(天主教及基督新教):5%
    基督新教:3%

    資料來源:http://infoshare.icedsolo.com/NWO/others/o159.html

    * * * * * * * * *

    資料一並沒有顯示認為結婚後才可有性行為的3%受訪者的信仰背景。資料二指廣義基督徒佔人口5%,非常粗略估算,不理會信徒男女和年齡分佈的話,可以說資料一中認為結婚後才可有性行為的受訪者比例和二有一點共通之處--佔全體的比例不大。

    當然,兩者並無統計學上的關聯性。純粹手多併貼,本人並無既定立場。

    * * * * * * * * *

    資料三:

    蔡少芬久旱嫁張晉 婚前禁欲 處男洞房

    (東方新地一月十四號的封面標題)

    "但原來卻一直嚴守不可姦淫的誡命而禁慾四年,兩人大婚當晚破誡洞房盡情享春宵,翌日一嘗夫妻魚水之歡的Ada,偕夫返教會出席團契時,提到老公新婚夜的表現時,即大呼「正呀」" [轉載自frederickfung]


    * * * * * * * * *

    基督徒藝人聲稱禁慾或者有性生活一直是娛樂雜誌的熱門題目,蔡少芬、朱茵、謝安琪、關心妍等信徒藝人,成為大眾獵奇對象,這種對聖女的性想像,可說是一種處女情結作祟。(當然,那跟藝人入教前後的行徑所形成的形象有一定關係)

    如果資料一中的97%單身女性
    不認為結婚後才可有性行為,代表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那麼餘下的3%,不論是不認同婚前性行為的人也好,信徒也好,都有如汪洋裡的一條船,他們面對「主流價值」,不容易持守,其堅持其實值得欣賞。而上文提到對聖女的獵奇,反映了我們的社會的性觀念仍然停留在偽開放的階段,未學會尊重別人禁慾的選擇。

    當然,禁慾教育vs情慾自主教育的對立,跟資料一中的3%和資料二中的5%有什麼關係?這是否反映了我們這個社會能做不能說的性觀念?也許可以在適合的時候再討論。


    延伸閱讀:

    fongyun說生育和性開放:你看過《乜週刊》,就以為香港真的是一個性開放的城市﹖
    tommy評論<十分愛>:鄺美寶絕不是我們想像的「現代豪放女」

  • 關鍵字大作戰-青少年性文化(6)

     
    關鍵字大作戰特集
     
    青少年性文化

    收看前面的節數(Playlist)

    本節(5/6)我們四人各自表達對香港性教育的願景:

    多謝收看,請繼續觀看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