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08

  • 5月2日,請穿橙色衫(update)

    (置頂至5月2日)

    Update: 昨晚買了一件橙色polo shirt,色調有點暗啞。打算那天穿著上班,不過會外加一件外套,畢竟只穿polo shirt教書感覺太便服。下午要去上教育局的通識課程,然後全速趕回灣仔「迎接」聖火,還在構思是否拿標語牌。根據我的法律知識,一個人舉牌應該不違反任何法律,警察無權阻止。

    Join Facebook Group: 5月2日,請穿橙色衫/ Wear Orange on 2 May 2008/

    響應關注中國人權,5月2日,請穿橙色衫!
    For the suppor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wear Orange on May 2nd 2008!

  • 貼中!屈機

    看來我是全港第一個以「屈機」為寫作題目的教師,簡直可以學補習社的同行般貼出來,大字標題,用紅筆圈著,指明「貼中」:

    屈機與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小弟於08年3月寫的blog文]

    純粹講笑。

    同學們,看blog和開卷一樣有益(還要多得留言的大大們對屈機定義的補充)。

    老實說,考評局(HKEAA)出「潮語」不是問題,那條題目不是要學生理解潮語,而是要他們分析使用潮語的利弊,那類題目考的是學生的分析能力、識見和寫作技巧,以上三者不足,沒有潮語部份,也會給其他題日中的社會現象考起。

    問題是考評局的注釋錯得離譜。不知他們是自作聰明還是什麼,把屈機解作「玩遊戲者因無法取勝而屈服」。根本「屈機」的「屈」,不是解作屈服,而是過去十多年的青少年的慣用解法--

    1. 冤枉/迫害:(例)你屈我(可能出自電影「監獄風雲」)
    2. 以偏門途徑或某種壓力達到目標:(例)屈你餐飯

    而「屈機」最初是街機術語,指利用程式漏洞,對電腦或真人對手時取得不合理的戰果,經過近幾年的普及和演化,青少年用來形容日常生活中強弱懸殊的形勢或情況,或者使用非正常途徑令對方就範。

    (例一)阿Sir特登出D無響溫習堂講既野,擺明屈機0者。 (老師的試題問的是沒有在溫習課提及的內容,分明是想害我們。)

    (例二)大家黎食飯都係著得普普通通,得佢著得咁少布,好屈機0者。 (大家來吃飯都是穿普通的便服,只有她穿得這麼性感,害得我們都沒人留意。)

    要找遠一點的典故,可參考《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說法,這裡的「屈人之兵」,是降伏對方的軍隊。這意思十分貼近青少年口中的「屈機」的意思,上面的文章提過「不戰而屈人之機」,可以說是在遊戲以至日常生活中,以好的計謀「降伏」問題或者對手。

    說回考評局的說法,你到MK、荃灣、尖咀、銅鑼灣,問一問那裡的青少年,有多少人會同意那定義?我們不會懷疑考評局諸公的學術水平,可是處理「潮語」方面,實在有點粗疏,也可能是自大。出卷的人,只要回家問一問家中的少年,又或者google一下,根本不會出現這錯誤。

    當然,不排除是考評局的學者們以為自己可以一鎚定音,以自己的定義為正宗,推翻十多年來幾代潮童和青少年建立的次文化?

     

    延伸閱讀:

    屈機定義 (wikipedia)

    見鬼勿O咀 潛水怕屈機 (明報有關這次事件的報導)

    潮語好試題慘落在愚官手上 (刁民公園 )

  • 5月2日,請穿橙色衫

    (置頂至5月2日)

    Join Facebook Group: 5月2日,請穿橙色衫/ Wear Orange on 2 May 2008/

    響應關注中國人權,5月2日,請穿橙色衫!
    For the suppor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wear Orange on May 2nd 2008!

    延伸閱讀: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起  诉  书 

    京一分检刑诉【2008】第48

     

    被告人胡嘉(别名:胡佳),男,1973年7月25日出生,身份证号码:110105197307254115,汉族,无业,户籍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4楼421号,现住北京市通州区东果园BOBO自由城76号楼542号。因涉嫌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于2007年12月27日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经本院批准,于2008年1月29日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 

    北京市公安局对本案侦查终结,以被告人胡嘉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于2008年2月18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于2008年2月18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经依法审查查明: 

    被告人胡嘉出于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满,于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通过互联网先后在“博闻社”等境外网站上多次发表《赶上民主列车时 东亚睡狮猛醒日》、《林牧老先生于今日下午14:00前后过世》、《郭飞雄和江伟与〈沈阳政坛地震〉》、《一国无需两制》、《中共十七大之前 中国政法系统大范围制造恐怖气氛》和《国庆及十七大来临 警方连续侵犯公民权利》等煽动性文章,并于其间(期间)接受境外媒体“希望之声”采访。胡嘉在其所写文章中及接收采访时,恶意造谣、诽谤:“中国的人权灾难天天爆发”;“专制体制的生存之道无非是不断地‘吃人’,在专制体制的土壤上只生长着贪婪、腐败、滥权;凭空捏造所谓的‘和谐社会’,然后再把大话、空话、套话、费(废)话、假话重复上千万遍,这完全是一剂毒药,执政党拿它来饮鸩止渴,再拉上整个社会大众殉葬”;煽动:“我们向这样一种专制的体制发起挑战”;“我真的为国家被这样一个组织统治而感到汗颜,预计它活不过百岁,不是分崩离析,就是悄然蜕变,共产党作为末代王朝该寿终正寝了”。胡嘉通过上诉煽动行为,妄图达到颠覆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胡嘉的上述煽动性文章被境外多家网站链接和转载;采访录音资料被境外媒体制作成音频或整理成文字,以《胡佳谈高律师被绑架前后的情况》、《向专制体制发起和平的挑战》为题,登载在“大纪元”等境外网站。 

    被告人胡嘉作案后被查获归案。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 

    被告人供述与辩解,证人证言,现场勘验检查笔录,鉴定结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 

    本院认为,被告人胡嘉目无国法,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罪行重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之规定,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之规定,本院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來源:了了園 (胡佳妻子曾金燕的blog)

  • My Computer is Down

    Good news. My computer is down. Disconnected from the world after office hours, unless I beg my sister to let me use hers (like now, but I don't use 倉頡....). I can still use my phone to write like sending sms in Chinese by the 9 keys.

    The repairing needs ten days....... I have two exam papers and two assignments unfinished...... chi sin....

     

    BTW, I decided to wear ORANGE on 2/5 to protest against HKSAR Government's stupid decision.

  • Shame!


    source: colourorange.net

    被拒入境 高志活﹕香港之恥 嘆損一國兩制 盼國際輿論施壓 (明報 28/4/08)

    聖火示威者抵港遭遣返 《國殤之柱》原作者 表明和平示威 (明報 27/4/08)

    高志活不能入境,對應了國殤之柱的本名"Pillar of Shame",拒絕一個打算和平請願的藝術家入境,你很難怪外國傳媒拿你來大做新聞,正如以言入罪把胡佳收監,便不能怪人抗議,怪人拿來報導。

    5月2日那天不穿紅色,穿橙色。

     

    星期六回港大上課,看見陳巧文拿著雪山獅子旗,站在國殤之柱前拍照,當下想到一件事,就是人們很容易把藏獨、人權、六四、和平表達意見和搶聖火混為一談,不過只要肯用腦想一想,便很容易明白不同的訴求和行動其實不一定有關,可惜各大官方和親官方傳傳機器,包括中大的民意調查(link),都有意無意地把全部反對的聲音混為一談。

    可是,我們可能不支持陳乃文的意見,可是我們應該尊重她的言論自由。無線camera man罵她「你 究 竟 係 唔 係 中 國 人 ?」[link],連新聞從業員也按捺不住火氣,一般大眾也許更難,所以大家更應該儆醒,保護這一丁點得來不易的表達意見自由。

     

  • A slip of the tongue

    有時候我們不自覺說了不能收回的一些話,人們稱之為a slip of the tongue, 即是說不小心將心裡的想法說了出來。

    說話的人會說那只是一時說錯,那不是他本來的意思。

    可是聽者不一定同意這解釋,尤其是當聽到un耳的說話時。

  • 估地方(中國白宮引發的血案)

    猜一猜這是什麼地方?

    office

    下午四時開估。估中的留言我會先刪除,開估後貼出來。

    開估:

    這是安徽阜陽市穎泉區辦公樓

    最初在國內論壇看到,以為是惡攪,不過再Google一下,從權威消息來源得知是真的--

    the white house 3capitol-building-picture  

    其實這個白宮(左圖)加國會山莊(右圖)的混合體的建築風格不是什麼值得批判的東西,不過其收地、建設、集資手法的確有問題(不是我說的,是中國共產黨新聞說的)。而且,一個地方的政府大樓建築風格,跟當地文化、意識形態、經濟現實相距太遠,便是問題。可以想像一下,那所因為學校被拆而要到六十年代校舍上課的學生,或者一批貧農要到「白宮」上訪,那景象會是怎樣。

    其實到北方旅遊的時候,也留意到一些很小城市,會出現跟城市規模不符的政府大樓,例如威海市的小布達拉宮(那次本來去看北洋海軍遺址,怎料看見布達拉宮)。

    不同城市的領導爭相建立政績工程,八仙過海,各展神通,造就了不少世界之窗式的「奇觀」,算是另類的旅遊資源了。

     

    不過,其實這個「白宮」值得全國人民留意的地方不是其造價和風格,而是....

     

  • 關鍵字大作戰-公共空間(5節)

    (1)                          (2)

    (3)                          (4)

    早前港灣豪庭和時代廣場的公共空間問題,引起不少討論。這五節將討論以下問題:

    1. 什麼是公共空間、港灣豪庭及時代廣場案例

    2. 遊園驚夢-從南蓮園池看過度管理的問題

    3. 公共空間的灰色地帶、過度管理現象、街道管理對財團和商販及表演者的不同處理手法

    4. 管理者侵吞公共空間的現象、城市商場化的影響

    第5節後期製作出了少許問題(其實是電腦又出了問題),將盡快上載。

    節目重溫:

    三師會主頁

    或直接前往

    My Odeo Podcast

    Subscribe in iTunes

    RSS feed RSS Feed

  • 當學生問起台獨

    最近組內處理的題目都是熱題目--

    某一級正在做不同角度看青藏鐵路,當中處理的是不同持分者的意見,包括達賴和藏獨人士的意見(兩者不一定相同)。上年小弟和同事設計這小組討論教材套的時候,沒想過會變成熱題目。

    正在任教的一級正在教冷戰和聯合國,提到中、蘇、美的關係,不得不提到乒乓外交、莫斯科奧運和洛杉磯奧運,也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成員的歷史。教授這些議題的時候,有同學舉手問,為什麼要杯葛奧運?後來,又有人問,為什麼會有人要求台獨?

    可惜,因為課程進度關係,只能用10分鐘回答第二條問題,而第一條問題,我說下堂詳細回應。

    我沒有正面回答,我在黑板畫了一個表,然後按不同的項目要求同學回應,由我填上去。表格如下:

            ___內地____|___台灣____

     外宣稱的國號          | 

        執政黨          |

       意識形態          |

       政治體制          |

     民族(族群)          |

         語言          |

         信仰          |

       歷史事件          |

    大家出奇地爽快,很快便提供了絕大部份資料,我只是幫助他們澄清一些字眼的意思,最有趣的是到了意識形態那部份,同學舉出了兩岸的官方意識形態之後,隨即有人提出現實中的非官方意識形態。另外,關於歷史事件部份,同學基本上對國共內戰,對日治時期的台灣、二二八事件和黨外運動等認識不多,我提議大家回去找一找資料,下一節供全班參考。

    不計歷史事件的部份,大體上全班在十分鐘內完成了上表,大家望著上面的資料,開始有人提出「為什麼會有人要求台獨?」的答案。

    同學提出了什麼見解?下回分解。

     

    連結:

    johncoal兄的案例分享

  • 求同存異

    近日有關北京奧運的資訊多得令人有點吃不消,官方(CCTV)和各大非官方媒體的奧運宣傳幾乎達到恆源祥廣告的飽和程度,而民間的討論區和blogs則是天天大論戰。

    在這個時候,如要保持精神健康和工作效率,除非你的工作本身就是要不停看有關的資訊(如記者、人文學科教師),否則應該減少一點吸收量,多點呼吸新鮮空氣。

    關於討論區和blogs的討論,有趣的是我們本身不能避免的被歸邊或自行歸邊,走進了「左-中-右」或「自由-中間-國家」*(在此國家不是貶義字)的思維模式。這些不同的思維模式其實未必互相排斥,更不應是敵我矛盾,只不過是各自的核心價值和著眼點不同。

    為了保持本blog一貫的容易消化原則,我嘗試把「自由派-國家派」兩方價值的「同」和「異」列出分析。

    建立大國風範、改善人民生活、改善國民素質、國家和人民不受誹謗、和平、友愛、體育精神等等

    自由派核心價值:偏向個人基本權利和自由

    國家派核心價值:偏向集體福祉的發展

    自由派著眼點:人權、平等

    國家派著眼點:發展、強國

    可是,核心價值和著眼點的意思是人們對什麼特別敏感,特別有所堅持,而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著眼點並不互相排斥,只是論述過程中強調的東西不同。例如自由派很少會說有發展不重要,反而發展令人民素質提升,對人權平等會有更大的要求;又例如保守派也不會說發展過程中犧牲一些和平表達意見的人的自由是應該的,他們強調發展的時候,只是對政府不公義的行為少一點意見,不代表他們同意。


    衝突點

    不過,說沒有衝突是自欺欺人的。不同意見的衝突點包括:

    1. 西藏問題、台灣問題

    我們能不能容忍同情藏獨和台獨運動的言論?

    這在不少人心目中是不能討論的神聖觀念,所以每當有異議出現的時候,漢奸、買國賊的帽子便滿天飛,衝突隨之而起。

    可是,這個世界又有什麼是真理?如果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心平氣和一點,以理性和邏輯去討論什麼才是接近真理的道理?

    就好像johncoal的學生一樣,很認真的做了一個關於台灣問題的專題研習,覺得有一點點同情台獨支持者,所以覺得不安,這種理性vs感性的掙扎和思考,其實是一個盡責公民應有的心路歷程。沒有經過這掙扎和思考,我們說的大是大非,都是沒意思的口號。

    2. 人權問題

    對於一些自由派來說,他們的核心價值就是人的基本權利不容侵犯,政府不能以言入罪,就如男人不能強姦女人一樣重要。於是,一個住在北京,有一妻一女的維權人士因為發表異見而被判監,對於擁抱人權價值的人來說,就好像一個住在北角,有父母和男友的blogger因為反對特區政府而被判監一樣叫人憤慨。

    對於國家派來說,他們大概不會覺得胡佳是「抵死」的。不過,他們或會少提胡佳,也不會因此而更痛恨政府。有些人會說國情不同,現在是發展的關鍵時刻,不容有一點的差錯,現在我國發展得很好,每個社會都有不公的現象,我們或會接受政府做得不完善的地方。

    於是,在自由派眼中,保守派竟然容忍政府侵犯公民的憲法權利,這種容忍其實是縱容,只會令不公義擴大。所以,「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不受政府侵犯」(托馬斯.潘恩)。

    不過,在國家派眼中,自由派就然為了個別的人權問題,抹殺政府為了國家進步所作的努力。每個國家都存在問題,包括西方大國,為什麼就是要固執於這些人權案、維權事件跟大家對著幹?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先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約翰.甘迺迪)。


    我們可以求同存異嗎?

    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每個國家都有壞透的地方,為什麼我們偏偏要挑自己的國家來批評?答案就是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國家,這是我和我的將來的子女生活的國家。

    我們不想攪垮舊中國的特權階級和土豪劣紳再現,所以我們關注陳良宇案、周正毅案;所以我們關注各地的維權行動。

    我們不想再來一次八年抗戰,於是我們在爭取國家的發展。

    更不想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於是我們在努力提升民智和人文精神。

    也不想再來一次六四,也不想我們自己、朋友、學生、子女因為和平表達意見而喪命或被捕,所以我們要求尊重人的憲法權利。

    每每當我們以為我們相信的是真理的時候,反對的意見便會變成異端,被標籤打壓。諷刺的是,我們以為是真理的東西,可能根本不是真理。正正因為我們(尤其是政府)不可能全知全能,所以容納不同的意見的胸襟和法制極之重要,這些不同的意見,有時候會是社會的救命丹,也可能是民族復興的希望。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進步,進步的希望就在我們的理性思考。

    最後,但願我們少一點帽子,多一點討論,堅守對言論自由的尊重。我希望我的學生如此,也希望我們都是如此。


    延伸閱讀:

    用價值回應價值(閭丘露薇)

    憤青與反憤青(kykyky)

    甚麼是人權(1-555-CONFIDE)

    甚麼是愛國(1-555-CONFIDE)

    留法學生李洹的演講(sandrashek)
    雖然不盡同意這篇演講的說法,不過還是值得參考一下論者的想法

     

    * 修改:先前使用「保守派」一詞,似乎未能反映文意,本來使用保守派一詞是指政治思想偏右,傾向支持國家意志及保守主義的一方,近似美國共和黨支持者的政治光譜。現改為「國家派」,是為了避免讀者對「保守」一字的負面聯想。稱呼改變了,不過文意不變。(2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