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20, 2008

  • 關於奧運-與學生對談

    我把同學的回應貼在這邊。

    中國在奧運會上的成績很搶鏡頭,令到不少人振臂一呼,大叫「中國加油」。我相信,每一個在奧運場上支持中國的人都是一個愛國的人,即使可能你本身不愛國,但經過京奧,你亦變得對中國感到自豪,感到驕傲。無疑,愛國之情源於奧運,當你看到李小鵬又奪金牌時,你會高興;當你看見劉翔退賽時,你的心會不其然感到失落。這都是正常的,京奧就像一盒同小砂糖似的的催化劑一樣,正在把那些收在心中的愛國感慢慢地搞濃搞烈。不過,那份感覺「過火」了,令到我們無法冷靜分析國家內在國情,只被迷在表面,變成一個盲目愛國的人。

    京奧令到中國人的焦點放在體育,而忽略了一路未解決的政治問題。例如貪污,人權問題和民主發展等等。不過,就是京奧成了催化劑,令到我們不明智,在很多時間面對這些問題時,只會一味地支持中國,維護中國官方的決定,而不去作全面的分析,從而解決問題。在面對外國傳媒的追問時,政府亦往往會因這些敏感話題被問到啞口無言。

    老師啊,我就是知道中國一直都存在著這些問題,我就是知道這是中國一向的陋習,所以我才從小立志要從國家的內部來改革,希望日後真正富強的中國會出現。

    確實,我是一名「過火」的民族主義支持者,被北京奧運搞到我熱血沸騰。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為何會有人不支持京奧。現在,我會用理性的方法去支持北京奧運,支持中國隊。我亦終於明白國人對國家的凝聚力固然重要,但理性的愛國以及分析是對中國人更加重要和需要的東西。

    Let's support the Olympic Games and our country rationally.


    先哲蘇格拉底以對話進行教育,讓學生透過討論來發現知識。我想,如果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話,教育才真正有意思。

    我記得當身邊的同學嘲笑你心愛的利物浦,你不開心,反應比我想像中大呢。事實上,我看我最愛的拜仁的時候,發了狂的叫喊,感覺很痛快。人是很奇怪的生命體,他們會為一些競賽而興奮,甚至大動肝火,也許我們都有歸屬於某個團體,從而想像參與競爭的快感的基因吧。

    所以,當我看到那幾位郭晶晶完美入水的時候,也不期然嘩了一聲。

    其實自從現代奧運會重辦,運動與民族主義和政治一直分不開,二戰前的納粹德國、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國、八十年代至今的中國,甚至是發生飢餓的北韓,都以運動比賽來證明自己的意識形態的優越,還有加強國民的向心力。

    愛國主義是兩面刃,它能令一個國家變得堅強,也可以毀滅一個國家,你在世史書上可找到無數的例子。還記得我在上一篇說過的兩種愛國者嗎?當兩者失去平衡的時候,尤其是當保守而且國族主義的愛國情緒掩蓋了自由主義的愛國情緒的時候,禍患便會出現,那可能是對基本人權的侵害,可能是民主政體的崩潰,更甚者可能是戰爭。對大部份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好事。

    你說的”感覺「過火」了,令到我們無法冷靜分析國家內在國情,只被迷在表面,變成一個盲目愛國的人”,就是我說的這情況了。

    很多時候,愛國比愛女孩子容易,我們只需要不停的想像和陶醉就行了。當我們為國家的事情亢奮的時候,還需不時冷靜一下,思考多一些不同的角度,這樣才是一個知識份子的修為。

    其實,看你的文章的時候,我想起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看到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揚眉吐氣,心情跟現在的你一樣激動,尤其當那個年代中國還是一窮二白,百年來政治動盪,好不容易才有這一天,心裡有著很多的理想,想將來怎樣為國家做些什麼。後來,我選擇了以現在這種方式來愛我的國家,就是當一個討人厭的自由主義教師。

    我認識的人當中,有親建制的,也有反對建制的,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當中誰比較愛國,我問的只是他們的愛,對大眾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順帶一提,我的教師妹妹跟你的想法一樣呢。我從不反對大定放開心情看賽事的。

    暑假還有十天,有幾齣電影可考慮一看:

    命運迷牆 (Lions for Lambs)
    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 Front)
    白色玫瑰 (Die Weisse Rose)

    (「色,戒」和「意志的勝利(Triumph of the Will)」等你年紀大一點再看)

    另外,書本和文章方面,可看看:
    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 (謝淑麗)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龍應台)
    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 (冰點 袁偉時)
    奧運年的中國民族主義 (南風窗雜誌 趙靈敏) (還要看方潤老師的評釋)

    (大學生carmen同學和中學生carmen同學,你們的問題這幾天會在這裡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