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09

  • 香港人,你還慶祝國慶嗎?

     

    誰會珍惜 當你還擁有

    將要逝去 總想挽留

    各位香港人,你珍惜你正在享受的法治精神、言論自由、媒體對政府的有效監察嗎?簡單點說,當你見到四川和新疆的公安武警怎樣對香港記者,你會不會更珍惜一國兩制為你帶來的保護?

    這可不是天掉下來的好處,而是需要我們時刻儆醒和捍衛的。

    每隔一兩個星期便寫這些東西,我自己都覺得好灰。

    我相信好消息是現在的威權體制在我有生之年會出現大變革。

    不過,壞消息是這個變革出現之前,會有更多更無恥、更離譜的事發生。

    我想問大家,你還想慶祝國慶嗎?

    延伸閱讀:

    對香港記者被毆的「理性討論」(都是那些日子)

    當記者要隨身帶備如煙 (tommyjonk)

    我很少同一篇文推介兩次的,不過今次例外:
    《慈禧的60大壽》-她的60大 壽非比尋常,竟然成為清政府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

  • 三師會-通識科開學攻略

    通識科開學攻略 (1/4)


    第一堂通識--又係周秀娜?

    通識科開學攻略 (2/4)


    上堂時、落堂後如何學好通識?

    通識科開學攻略 (3/4)


    如何鍛鍊寫作和思考能力?

    通識科開學攻略 (4/4)


    三師送你三個通識錦囊

    節目重溫:

    (1)


    三師會主頁@mysinablog

    (2)

    (3)
    RSS feed
    RSS Feed

    (4)

    click to 三師會@Facebook

     

  • 識上網,你也可以是通識達人

     

    (本文於09年8月19日e-zone專欄"peerview"刊登,有關詳情可按這連結

    還有半個月便開學(發文的時候還是暑假),新高中的同學們將面對通識科這個新的必修科。大家是否覺得要如何學好通識係一個謎?其實學通識的利器早已在大家身邊,那就是互聯網了。懂得好好使用互聯網的話,要做通識達人一點也不難。要學好通識,有兩大要點:

    要點I - 有好奇心

    研習通識,必須對不同的時事和恆常議題有認識,那可不是上課專心就學得到的,而是要長時間浸淫的。

    「阿Sir,咁點”浸淫”啊?」

    同學們,知識的海洋,打開你家中的電腦就是啦!要浸的話,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你的瀏覽器的首頁是什麼?

    你每次開瀏覽器第一眼見到的首頁上顯示的東西,至少你每天會見到幾次,如果你把首頁設定為有新聞資訊的入門網站如Yahoo!,至少你會知道這個社會正在發生什麼事。

    2. 你有沒有上維基百科(wikipedia.org)的習慣?

    維基百科(尤其是英文版)的資訊真真正正是一個大海,每天維基的首頁都會選輯一些精選知識,每天去看一看,不知不覺間便學到很多新的東西。

    3. 你會Google嗎?

    另外,如果聽到或看到什麼自己不太明白的概念,不妨Google一下,很多時候會找到答案(當然,很多時候Google的第一個結果是維基百科的條目)。

    4. 你上Youtube看什麼?

    現在Youtube已經發展成全球第二大使用量的搜尋器。Youtube上有很多時事資訊節目,有的是版權持有人上載的,也有網民上載的,不少時事節目或資訊節目也找得到,他們處理爭議性議題的多角度分析手法很值得參考。

    要點II -肯思考和討論

    只吸收資訊而不思考,不算是通識達人。能夠把吸收的資訊分析整理,加以分析,應用在不同的地方,才是王道。舉個例子,有人都說0靚模有問題,有人說沒有問題,你自己會不會分析不同觀點和應用知識得出你自己的結論?

    「阿Sir,上網點訓練思考啊?」

    好了,又要問你自己了:

    1. 你有沒有看不同的媒體的評論的習慣?

    各大報章的社論、知名博客的文章(他們不少會寫得很認真)、民間組織網站,由最自由主義的到最保守的,也值得參考--那正正是多角度思考的參考資料。

    2. 你自己有沒有寫些什麼?

    互聯網世界有意思的地方是人多意見多。你大可以把你自己對不同事情的意見寫出來,想少些人看的話,可以在FacebookXanga寫,設定至只有朋友 看得到。如果不怕給多些人看到和討論的話,可以上討論區寫,或者到人流較旺的網誌留言,自然會有人跟你討論/辯論,這個過程正正是鍛鍊思考的好方法。

    最後,給大家兩個溫馨提示:

    第一,互聯網只是眾多知識來源之一,你總不能只上網而不看書和報紙的;

    第二,如果想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點,不要只看中文資訊,須知道網上的英文資訊比中文多,這個在維基百科上尤其明顯。

    希望你也能「升呢」成為通識達人。

    =================================

    後記:

    因為是雜誌專欄,所以不敢明目張膽的提及「三師會通識頻道」(連結:三師會youtube channel / Facebook page),我和john兄和tommy兄攪了這頻道三年,風雨不改,就是希望能與同學們分享與通識有關的知識。由最初跟Roundtable通識頻道在7.1電台播放,到後來兩者都消失了,我們搬到youtube上播放,在開壇講學,到現在與Mobile Radio合作,一直都沒有停過口,當中我跟兩位大哥學到的,遠比我能貢獻的多。所謂通識,就是這樣--不斷思考,不斷發掘,不斷發表,不斷討論,才能有進步。

    以前美術老師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大學問家的弟子問他:「老師,我現在的學問修為如何?」

    學問家答:「再讀十年,可望不通。」

    我們都是這樣--不論教師還是學生,總要記著自己的渺小,沒有人敢說自己學通識會學得通。努力求索,我們可望知道自己不通之處。

    ezone_sept09-1

  • 生活軼事 (09年9月初)

     

    1. 開學第一條問題就俾學生K.O.

    話說第一節綜合人文,我叫我班中二估下我幾多歲,然後要俾理據,我目的係想佢地學答問題要俾sound既理據,而唔係「我覺得你咁」,唔預佢地會答中,因為佢地全部本來都唔識我。

    點知,有個樣子幾可愛既男仔舉手,講左個正確答案,然後講出佢既理據:

    阿Sir讀完大學我估係20歲 (太睇得起我了),

    你話過你響呢度第六年,

    (我反問:咁都係廿六歲啫,邊有32?)

    不過我估阿Sir唔係一畢業響度教,我估你之前響另一間教左六年(咁你即係暗示我教埋今年就走?),加埋就32歲。

    跟住我當然係讚佢啦,跟住同全班debreif其實好多時D公司面試,都會問D好無厘頭既問題,例如叫你估下全港有幾多人教琴,個interviewer唔係要你答得好準確,而係想睇下你既思考能力。學習人文學科都係一樣,好多時唔係要你答個絕對正確既答案,理據唔完全準確都唔緊要,最重要係要你有思考方法同埋論證既能力。

    其實,我欣賞個學生既客觀分析,對他真的另眼相看。開學第一條問題就俾佢K.O.,呢個係好大既鼓勵。


    2. 平反六四在望


    響學校見到呢張海報,一時間我仲以為今年中央打算響國慶既時候平反六四,後來都係覺得應該係左仔當中有無間道...

    原來同時間方大都留意到,呢兩張圖係轉貼方大既
     

    對照:

     

    (延陵科學綜合室﹔標貼由支聯會製作,1989)

    3. 新疆

    早果輪新疆既場面真係好似六四,尤其是一排排武警圍住個紀念碑果個場面。一個自治區首府有咁多人示威要求自治區領導下台,六四之後應該係第一次。呢件事象徵緊咩?大家自己諗下。

    4. 敗犬女王

    又係敗犬女王?係呀。剛剛睇晒,成個故仔本來好地地,但係最尾果兩集夾硬搵戲嚟做,又夾硬加好多之前D集數已經出過既甜言蜜語,大佬呀,睇到第廿一集係真係會滯架...

    5. 開學

    開學了。通識、經濟一齊開波。努力中。上堂既野本來可以寫多D,不過唔夠精神。遲D先。

    6. 預告

    之前話會寫高達0079裸體場面分析,其實已經寫咗,不過想再寫好D先貼出來。

    最近買咗幾件改善生活素質既平野,有機會為大家介紹一下。

    三師會將會同網台mobileradio.hk合作,將來我地既節目會同步響mobileradio廣播,為咗呢單野,我地錄咗三條好低B既jingle。有link既時候通知大家。

    軍轉民系列一路未開始。

  • 高達故事中的男性成長經歷


    高達0079裡面阿寶和馬沙的故事,可說是佛洛依德式的男性成長故事。

    戀母情結

    故事中的阿寶只有16歲,正處於青春期,他在一年戰爭中的經歷,可以說是少男成長故事--他在單親家庭長大,自小離開了母親,對母親的愛的渴求十分強烈,當他與母親重遇之後,本來是渴求留在母親身邊的,然而戰爭令他被母親否定,而現實環境亦令迫他們分離,這種與母親二度割裂的經驗,其實是很多男性的成長寫照,他們自幻齡開始被訓練不依賴母親,學習情感上與母體決裂,學「像個男人」般成長,不過到了他們求偶的年紀,他們很容易被具備其母親特徵的女性吸引。

    故事中阿寶超越了的戀母情結,反而馬沙不能,當他遇到他心目中取代母親的娜娜的時候,變了個小孩子,不能自拔。

    對「女人」的愛慕

    另外,故事中阿寶對馬少尉的愛慕,未必是戀母的表現,那比較像血氣方剛的少男對較成熟(廿幾歲)而有處於理想生殖階段的女人的傾慕。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多是少男學生傾慕年輕女教師,或者女性鄰居。馬少尉的進化版是夏夢,她對阿寶的態度,有點畢業生中Mrs. Robinson... 那是少男對成熟女人的心亂。

    同齡異性好友

    至於阿寶的同齡女性好友花拉,本來是對阿寶有好感的,而阿寶雖不至於對他有好感但始終是照顧她的,這比較像一般的中學生之間的朋友關係。不過阿寶看到有韻味得多的馬少尉之後,幾乎忘記了花拉,到了後來阿寶意識到他對花拉也有點好感的時候,已經太遲,她已經心有所屬。這種情況,往往也發生在傻呼呼的少男身上──對多年好朋友的傾慕有意無意的忽略,直到人家心有所屬了,才會後悔。

    File:Gundam0079C1.gif

     

    從錯誤中學習去愛

    到了阿寶遇上娜娜,用高達的故事來解釋,是新類型人的共嗚。那在我們的世界叫做一見鍾情和相逢恨晚。經過不同挫折,開始成熟的阿寶,這時候才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惜娜娜心裡已有馬沙。

    高達之所以是經典,除了利用男性觀眾的軍事美學崇拜,其男性成長歷程引起觀眾共嗚,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預告:解說高達0079裡面的裸體情節

    前文 : 看高達0079有感

     

  • 看高達0079有感

     

    機動戰士高達這套動畫電視連續劇,稱得上是動畫科幻史詩式經典,三十年來在東亞地區歷久不衰,堪稱日本機械人動畫的代表作。

    最近重看高達0079的電影版三步曲,好戲真的不妨一睇再睇。不過當中很多像徵意義的東西,讀過歷史才會看得明白,年紀大了看,和年少時看的感受也很不同。

    一邊看一邊想,高達0079吸引人的地方,大概有三:

    1. 以軍事戰略和大歷史觀建構的史詩故事;
    2. 男性對軍事設計美學的崇拜;
    3. 佛洛依德式的男性成長經歷。

    1. 大歷史觀

    故事中的自護,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和德國的混合體,它們的意識形態和政治論述如出一徹--為爭取生存空間,向腐敗的舊世界霸權宣戰。故事中的自護統帥基連,活生生是東條英京和希特拉的混合體--軍國主義加種族主義。

    故事中的自護,最初憑著技術和奇襲戰術,把地球聯邦打得人仰馬翻,可是最後還是被生產力和科研力強大得多的地球聯邦打敗,那也是日軍和德軍的混合體(渣古大概就是零戰或者四號坦克吧)。

    看了又看,才發現0079的故事裡面是沒有黑人和華人的,出過場的有色人種也只有印度裔的娜娜一個。也許在將來的宇宙世紀,華人和黑人沒有移民太空吧。

    軍國主義和種族主義侵略者,最終步向滅亡,這大概是七十年代較為左傾的日本政治思潮的產物。

    以軍事戰略和大歷史觀建構的史詩故事,讓看慣了合體鐵甲人的觀眾眼界大開。

    2. 軍事美學

    故事中的軍用機械人,不論實用與否,它們看上去就是有型。不論是模仿德式、蘇式的還是美式的設計,都引發了男孩子潛意識中對軍事美學的崇拜。例如,渣古其實是中世紀盔甲和蘇式坦克的混合體,而高達和吉姆就是日式盔甲和現代美式戰機的混合體,除此之外,他們的軍服、軍隊文化,都是源自近代西方各國的軍隊。

    (待續:佛洛依德式男性成長經歷)

  • 李國能唔好玩啦

    李國能提早退休!

    我在家中一邊備課,一邊看有線直播他的記者會。
    他說提早退休是個人決定,沒有什麼原因,不是健康理由,更不是因此政治壓力,他更誓神擘願地說一定不會選特首。
    問題嚟喇。
    李國能不是一個阿茂阿壽,我不敢說他好還是不好,但他肯定是香港司法獨立的招牌,現在無啦啦提早退休,唔講原因,大家仲驚。因為發生得太突然,傳媒事先收不到風,李大法官又解釋清楚,於是乎全香港什麼陰謀論也有人估。他這樣失驚無神擘炮唔撈,對香港整體來說一定不是好事。
    一個正正常常的民主社會,首席法官唔撈,影響可能不大,因為民主和法治制度健全的話,誰來當什麼職位,至少也有一定的check and balance,社會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這個香港,可不是一個正正常常的民主社會啊大佬。這個小城邦的人權和法治等所謂基石,只是風中殘燭,面對無日無之的北方邪風,這支殘燭隨時會被吹熄,我們以為是基石的東西,在北京和牠的代理人眼中,根本是阻住地球轉的物質。香港人因為李國能無啦啦唔做而擔心,不是因為他們食飽飯無XX,也不是什麼恐共情結,而是我們見到愈來愈多有權力的京官對香港的三權分立和法治制度說三道四,愈來愈多掌握了權力的左仔跟著主子的主旋律大放蕨詞,我們能不擔心嗎?
    一個城邦的首席法官,失驚無神話唔做,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你話冇政治壓力,講都冇人會信啦。那可是天大的大事啊大佬!我地真係冇幾多老本可以食喇,同埋我地真係冇幾多心血俾你嚇喇老細!!
  • 香港最活的地方點解要活化


    活化全香港最活的地方,這個真的好難明。

    在新聞報導看到市建局的旺角活化方案,我不像John兄般斯文,我當下的反應是「你這個神獸市建局玩夠味呀?」

    見到那些方案概念圖,我想,人們罵政府要把香港迪士尼化和商場化,真的沒有說錯。

    政府以為什麼東西都能夠以主題之名把一切東西「活化」或者重建,然後把它們變成巨型商場,好讓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把一切變成租金收入。例子如下:

    好地地一條喜帖街,被神獸市建局完全拆掉,然後建一個什麼婚嫁主題的「姻園」。

    好地地一條花布街,被神獸市建局完全拆掉,然後搬去「西港城」,結果很多老店維持不下去。

    好地地一條雀仔街,被神獸市建局完全拆掉,然後搬去「雀鳥公園」,結果玩雀要跑到冇雷公咁遠,人丁自然單薄。

    好地地一條波鞋街,被神獸市建局完全拆掉,然後建一個什麼運動主題商場。

    市建局的邏輯真的好難明-為什麼在他們眼中所有屬於庶民的特色事物,都需要「活化」或者重建?

    市建局的邏輯其實又好易明-重建就是財富。市建局本來就是地產商的伙伴,而活化只不過是拆樓收錢的借口,於是乎我們見到的所謂活化,十居其九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今次活化旺角的邏輯比較難明,因為市建局似乎想豪過億元來攪所謂的「鳥語花香、魚樂天地、消閒購物及動感世界」主題街道,把庶民的旺角變成迪士尼化了的旺角,卻沒有拆樓重建,究竟為了什麼?

    本來好地地的,夾硬攪主題化,為乜?:




    延伸閱讀: